第一章
      
          “我本来不是写剧本当作家的料,是党一手把我提拎起来。”我不止一次听他
      这么说,在某些会议上或文章中,他也公开表露过。
      
          出生于一九二八年的延寿人丛凤轩,十七岁于哈一中读书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
      党,从此一切听从党安排。一九四七年毕业留校任政治辅导员,一九四八年调到市
      委宣传部当干事,转年分到新成立的市文联,学习写作,更名丛深。这个名字成为
      日后我国当代剧作家队伍中重要一员。记得,为了主持老丛创作五十周年暨七十大
      寿纪念活动,我俩曾详谈过,他掏心窝子说:“当初,我一个中学文化水平,对创
      作可以说一窍不通。党的需要,逼得我从头学起。尤其组织上让我学写剧本,那是
      好几个文工团和群众性表演等米下锅呢。拿鸭子上架,多难也得上。谁叫咱是党员
      哩!”就这样,他凭着党性和一股韧劲儿步入创作人生。党对他的关怀培养是煞费
      苦心的:创造各种优裕条件鼓励和督促他学习马列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保送他去东
      北“鲁艺”深造,安排他长时间接触群众、体验生活,市委书记处书记们字斟句酌
      地修改他的作品。他无不感恩戴德,自称“幸运的人”。党和人民的期望终在老丛
      身上结出丰硕成果,他奉献出七部叫得响的话剧(《祝你健康》、《百年大计》、
      《先锋战士》、《悲喜之秋》、《间隙和奸细》、《胆识之歌》、《严济之案件》)
      和六部呈现银幕的电影脚本(《徐秋影案件》、《笑逐颜开》、《马戏团的新节目
      》、《千万不要忘记》、《奸细》、《幸运的人》),还有小说、报告文学、电视
      剧等,精选一套百余万字的《丛深作品自选集》(上中下三卷)。这算是高产而又
      高质的作家了,在我国戏剧、电影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老丛的作品浸透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讴歌党、讴歌社会主义成为一条主
      线,总的基调是健康、愉悦、昂扬、奋勉,笔锋着力刻画了时代英雄、共产党人的
      崇高形象,如《千万不要忘记》中的丁海宽、《百年大计》中的郭海山、《先锋战
      士》中的战永生、《悲喜之秋》中的陆海天、《胆识之歌》中的叶润芳等,反映出
      社会的本质和主流,让人看了不是心灰意懒,而是大长志气,增添鼓舞力量。
      
          在拨乱反正期间,有人对创作需遵循党性原则提出质疑,老丛坐在办公室跟我
      说道:党性原则还有不是了?讲不讲立场和感情了?好比一个人,有血肉却无强健
      筋骨,能挺立起来吗?如果连起码的马列主义观点也不懂,连什么是社会主义原则
      和共产主义精神也茫然无知,那就很难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当然,作为共产党人,
      创作中忽略了党性原则,那怎么能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呢!有一次,我发现报纸
      上登了这样一个消息:有位著名电影演员公然提出党不要管文艺。我告诉给老丛,
      他忿忿地说:“扯屁蛋,党不管文艺,你演啥?你吃啥?”还有一回,我俩同去参
      加一个电影评论学会的研讨会,有位评论家对老丛的电影剧作提出尖刻的批评,什
      么“紧跟形势”、“政治标签”、“极左产物”、“党员形象都一个模式”等,老
      丛坐不住了,厉声回击:“你这是实是求事吗?是历史的唯物的眼光吗?这不是对
      我丛深个人的否定,是对整个哈尔滨文艺创作持什么态度的问题!应该爱护、扶持
      才对……”过后他对我说:“看来,党性原则不但要坚持,还得捍卫呢。”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