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对于中国建筑师而言,能否设计好南海酒店。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陈世
      民深感压力之大。但也为机会终于向他招手而欣慰。这是发轫之作。那一条从雅安
      的家门前小河游出去,几经旋涡不曾沉没,终获破浪远行的“小鱼”,终于成长壮
      大,已到了真正飞翔的时候啦!
      
          他到蛇口码头进行现场考察时,像个诗人,还有妻子相陪。他们坐在山头上观
      望海面,尽管当时推土机正在轰隆隆填海,破坏着海面的宁静,但他好像从中看到
      了一叶属于他们的圣洁帆船,正缓缓驶来。他的眼前猛地一亮,一个灵感火花让他
      捕捉到了酒店的构思。他给妻子讲灵感带来的建筑形象,讲得滔滔不绝。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山水同时出现在眼前,这样的环境,怎能不让他亢奋!
      
          与久别重逢的爱人在山坡上观海。闪出灵感,是浪漫的灵感。建筑师面对大海,
      出现帆船。帆船的联想,凝固了这片最初的空间,从而形成了对酒店两端山墙的设
      计构想。通过此联想而演绎出南海酒店的标志:海面上有一座带风帆的建筑。风帆
      下面的四个波浪,分别代表投资南海酒店的四家出资股东。
      
          看陈世民的草图,是一种享受。速描风格,很有章法,标出的眉批,也颇具味
      道,画龙点睛。诸如:“对帆船的联想,值得抓住!”“利用色彩造型、新与古”
      等,言简意赅。
      
          一个建筑的构思形成,如同一部文学作品的构思。不仅需要艺术家的生活阅历
      与文化底蕴,还需要有灵感。陈世民是个细心的人,也是个有阅历的人。他在香港
      虽然没有做什么像样的作品,但是,他对香港的建筑却有了真切感受。陈世民说,
      当时香港在盖高楼,国内在搞度假村,我要搞国内没有,香港也没有的。
      
          南海酒店是有景观的,人山海三者的关系在他的笔下灵动起来。酒店大门不靠
      海,而是放到了后边,靠在山坡处,而酒店的窗户一律面朝大海,让人们感觉自己
      是在海上。人活动朝海,而不是汽车驶进酒店大门时朝海。这就是观念,是对环境
      理解的观念。
      
          他认为深圳最需要的是空间,是透气。这是深圳学香港的结果,而他意识到这
      一点,也是因为他非常熟悉香港的结果。假如,他不是在香港居住那么长一段时间
      呢?假如他不将香港与深圳作对比呢?所以,人的经历决定人的意识。这很重要。
      
          他的方案不仅有侧面山墙的船帆,在正面还有更精彩的笔触。那是五组客房,
      单元呈弧形排列,圆弧碗状阳台是最出色的建筑语言,像音符一样排列有序,谱写
      出这个海上大酒店的曼妙韵律。这种外形与海面映衬,既是诗,也是音乐。尤其阳
      台造型,陈世民自己说,那是借鉴了新加坡当年的香格里拉酒店的碗状,而我却感
      觉不像碗的造型,倒是颇像珍珠形状。记忆中那是80年代中期,我头一次来深圳就
      有幸去了蛇口,就参观了这个建筑。那时的海水与酒店距离非常之近,从海这边看
      去,酒店的阳台呈弧状排列,充满韵律感的阳台,在阳光下像饱满而闪亮的珍珠,
      半隐半露,印象极深。
      
          若乘船在海上远望,整个南海酒店的外景观十分漂亮。这五组挂满“珍珠”的
      建筑立面,可以说像一个展开来的华贵屏风,但我更想形容成一个乐曲的数个乐章。
      这是一首奏鸣曲,一首关于海与陆之梦的奏鸣曲,从容地按照呈示部、展延部、再
      现部等方式进行着演奏。
      
          这样的方案,前后经过半年多时间,方才通过。
      
          南海酒店的特色以及这些特色产生的根源,在于建筑与环境配合融洽的关系。
      建筑依附环境构成,环境因建筑而增色;建筑充分利用环境条件,环境补充丰富建
      筑空间,这便是南海酒店建筑特色的主要由来。
      
          如果说方案设计使他付出了辛苦,那么,他担任项目经理,负责酒店建造全过
      程,就更是历尽艰辛。中国建筑师都是只管设计而不管施工的,也不可能去管施工。
      施工有专门的队伍。而陈世民则不同。他不仅要设计出方案,还要负责将自己的方
      案变成真正的建筑物。这个任务对于他而言是全然陌生、充满挑战的。他从未有过
      将方案变成真正建筑物的经历与经验。从设计图纸开始,一直到交钥匙进驻,这是
      全过程体验。多少工种,多少道程序啊。28家公司要归他管。一个建筑师,在国内
      是“知识分子”,书生型的,只管埋头设计,怎么管得了28家公司?那是需要负责
      工程的经理去管的。经理与建筑师完全是另外一套系统和方式。这种工程总承包形
      式,在当时的国内是没有的。
      
          国家计委发文推广工程总承包也是在其后。陈世民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
      人。为了做好这个项目,他去美国波特曼总部参观,总部设在亚特兰大。流动空间
      理念,对他很受用。他等于将东西方的好东西融进了自己的构思与创作之中。他和
      波特曼合作,波特曼做顾问建筑师,他做建筑师。
      
          前后经历了3 年的施工期。从未有过的责任与压力。他的身影在工地上随处可
      见,总是那么精神百倍,那么不知疲倦。他还像年轻时一样,工作起来不要命,没
      黑没白。走路还是那副架势,笔挺着腰杆,步履矫健如飞,机敏神速,说话也还是
      那么果断,绝不拖泥带水。但是,与他在一起的人却突然发现了他的变化之处——
      开工时,他有着一头浓密的黑发,却在这3 年间,不知不觉脱落了,稀疏得像一层
      烛光映透的纸张,透出了头皮的暗红。等到建筑物竣工之时,他已经谢顶了,额头
      光秃得像个沧桑老人。
      
          他的画册上有一张照片,是在刚刚落成的南海酒店工地上拍的。照片上的他不
      像一个建筑师,倒像个工段长,或者材料工程师。因为他站在一堆乱石间,一脚高
      一脚低,而他的两手则放在踩踏高处的那条腿膝部,身体也顺势寻找到一种不平衡
      中的平衡。照片上的他很清瘦,面色黝黑,一副苦相。照片下边标的字是:“作为
      项目经理,我还负责施工进度和质量,随工程进展在地盘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他记忆最深的还是南海酒店的装修。当时没有人相信他们可以完成装修。即使
      在香港,这样的建筑完工后,也要交给外国人去装修的。外国人见多识广,做这种
      高档的室内装修相当有经验。而陈世民却从未搞过。股东不相信他。争执结果,先
      拿出八个房间做样板,外国人做四间样板房,陈世民他们华森公司做四间,然后。
      进行比较。评委组成相当严谨,不是从国内找,而是在国外找。陈世民说,他当时
      找了两个学工艺美术的学生来帮着他做。陈世民感激香港美丽华大酒店的支持,陪
      同他到世界各地参观高级宾馆,以开眼界。他看到了好多高档次的五星级酒店的内
      部装修,他结合着东方的特点,做起来得心应手。他的装饰理念是室内装修与室外
      主题的大海相呼应,做成夏威夷热带酒店风格特色,格调清新典雅,赏心悦目。他
      还大胆将中国古典太师椅改制为沙发,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
      
          等到中外各自的四个样板间分别做好了,开始PK时,外国评委们几乎众口一词
      地欣赏陈世民做的样板间。有的评委感到十分惊喜。其中一位英国评委对陈世民装
      修的样板问,当即拍板盛赞,并鼎力推举。他说,他还以为这是外国人装修的呢。
      当陈世民送他回香港,一直送到蛇口码头时,他对陈世民十分感慨地说:“看来,
      中国不是没有人才呀!”
      
          他这话的意思是:中国人厉害呀!因为他知道中国人从来没有装修过这么高档
      的酒店,甚至连见都很少见过,怎么会做得这么好。这让我想到东莞一位个体老板
      说过的话:“中国人厉害呀!原来我给香港老板打工,现在他给我打工!我现在在
      美国也有公司!”他给我讲,中国人看到什么就能够学会什么,速度之快,让外国
      人惊叹!
      
          “南海酒店的创作实践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磨炼与痛苦,铺垫起我设计生涯
      中的一个里程碑,”陈世民数年后如此感慨,“它使我获得了从建筑设计到交付使
      用的全部知识,获得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学会了如何去管理一个大型工程项目,体
      验到作为总建筑师如何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南海酒店开业的时候,场面隆重而豪华,群贤毕至。高朋满座。谷牧副总理也
      到场了。他盛赞南海酒店建得好。他为此热情接见了陈世民。装饰一新的酒店大厅,
      高敞的有层次的空间,在开业典礼的时候显得格外亮眼。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渗
      透了陈世民的汗水与心血。
      
          南海酒店是中国第一家叫做“大酒店”的五星级空间,而陈世民也由此将自己
      打造成了中国建筑师的“三项全能”第一人——设计、建造和装修一条龙。
      
          当庆功宴席开始,来宾喜笑颜开纷纷举杯庆贺时,有人却突然发现不见了陈世
      民。他是功臣,是酒宴的主要角色啊,四个股东方面的代表,都希望此时向他表示
      感谢和祝贺。而偏偏这时候找不见他了。他到哪里去了呢?
      
          谁也想不到他此时已经无法承受庆功的气氛了,一个人悄悄躲在大酒店的一个
      角落里。他在捂着脸哭。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男儿真的有了装不下的泪水,不弹怎
      么办?统统吞进肚子里行吗?三年间,陈世民有太多的感慨太多的辛酸!这个硬汉,
      早就想哭一回的,没哭的原因只是他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哭。
      
          那副重担,压得他难以喘息。无穷无尽的事情等着他处理,从早忙到晚,什么
      时候才能竣工才能结束这种忙碌。他天天盼着结束的日子。现在他对自己说,总算
      熬到头儿了!他终于有了空隙,有了哭的机会。
      
          这个从无到有,从里到外,从始到终都与他相伴的大酒店,从此改变了l 陈世
      民,近乎残酷地让他完成了一个从计划经济建筑师到市场经济建筑师的真正蜕变。
      
          这个侧面具有帆船特点的海边建筑,成了公认的里程碑式作品,这不仅是陈世
      民个人设计生涯的里程碑,也不仅是中国建筑师的里程碑,它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
      酒店业的里程碑。它像一盏造型新颖的灯塔,屹立在南中国的海面上。姓资姓社,
      这是当时中国最敏感的话题,白天鹅虽然在它之前建成,但那还是叫做宾馆,可它
      一建成就叫做“酒店”了。酒店与宾馆的差异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姓资姓社的差异。
      因此说,南海酒店意义非凡。
      
          二十多年后,全国建筑界搞了个中国一百年一百个建筑作品评选,南海酒店榜
      上有名。全国那么多城市,那么多建筑,有很多城市没有作品入选,而深圳建了那
      么多楼群,也仅此一个“南海酒店”获此殊荣。这既是对陈大师的肯定,也是对深
      圳的肯定。
      
          为了南海酒店,我再一次去了蛇口。地图上看,蛇口在深圳西南方向,就那么
      小的一个尖尖,像蛇头的形状。昨夜台风经过深圳,据说只是擦了个边儿经过,就
      将整个深圳狂洗一番,树木有刮歪刮倒的,广告牌有刮坏的,建筑物玻璃有刮碎的。
      从早上开始,雨就一直在下,风雨飘摇中,车挡风玻璃不断遭雨袭击。早年对深圳
      不熟悉,感觉哪里都接近香港,无论蛇口还是沙头角,有一网之隔的界地,网这边
      是我们的人,网那边是香港的警察,警察都是外国人,高个子、高鼻梁、蓝眼睛。
      因为头一次来深圳,去哪里都没有方位感,加上哪里都有新奇感,便将去过的地方
      混淆了。
      
          到了南海酒店时,暴雨似乎更加浓烈。好在车停在酒店大门的门亭里。一进大
      厅,感觉很像进了一艘船里,尤其内天井四周的层楼,房间门也让人想到是在船上,
      倾斜的几道房梁,更与船上的构造相似。我与老诗人晓凡一道参观,不久前,他刚
      刚上了一艘豪华游艇,去国外旅游观光,他说那条船比泰坦尼克号大几倍也豪华几
      倍。因而,他感觉这个酒店其面积比那艘大游艇要小得多,也简陋得多。
      
          走进海南酒店,有种恍若隔世之感。对我而言,就像曾经有一件让我十分喜欢
      左看右看都喜欢的西服,我想用手摸一下,却因为放在柜橱里有玻璃挡着摸不到。
      只能隔着玻璃看,却越看越喜欢。无论款式还是质地都喜欢。可是,事隔十多年,
      我又见到了这件曾经让我喜欢得不得了的西装,突然就展示在面前了,不仅可触可
      摸,还可以试穿,然而,它的款式已经时过境迁。它的存在对我已无意义。我的喜
      欢只能属于曾经的记忆。这让我真是沮丧而又无奈!
      
          中餐厅与西餐厅均与以前大不同了,重新装修了。尤其餐厅改变得与当初面目
      全非。这种改变令陈大师无法容忍。他爱着他的作品,一如爱着他的孩子。
      
          在四层走廊处碰到了一位高级管理人员,看上去像酒店的经理。我跟他聊起来。
      我说,当年刚建好时我就来过这个酒店,现在我是专门过来看看的。他说,他们重
      新装修了,因为毕竟这么多年了,已经陈旧了。但是,他说格局大体上没有变动,
      不是他们不想变动,而实在是墙体太结实了,弄不动,所以,他感叹这栋楼的建筑
      质量之好。他甚至开玩笑说,扔个炸弹都炸不塌的。我想,尽管陈大师对于酒店乱
      改了他的内装修空间而惹他生气,但是,他应该为这位经理对他建筑质量的评价而
      高兴。因为,他当项目经理时付出了那么多,如今仍然得到了质量印证。在当今许
      多豆腐渣工程出现时,他亲自建起的楼房能够这样无法拆卸,可见他是多么尽职尽
      责地强调了质量。要是汶川的校舍都是这样的建筑,那么,那些活蹦乱跳的孩子就
      不可能被夺去生命了。我们总在喊建筑是百年大计,从这个建筑才可以谈得上百年
      寿命。
      
          经理很热情地让我们参观,打开了一间无人居住的客房,我们走进去。仍然感
      受到了落地玻璃窗直面海湾的清爽感。海面一片昏蒙。这种昏蒙让你平添了许多对
      于往事的回。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