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我在获得福建省首届青年科技大奖的颁奖会上握过几双颁奖领导的手,这次握
      手让我记忆深刻。一双是某高层领导的,多肉,厚实;一双是德高望重的前辈的,
      又白又软;一双是陈景润的,瘦,干,还一直发抖。这三双手真是让我感慨。我不
      知道有一天,当比我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握我的手,他们是一种什么感受……
      
          “听说福建农大有个老师发明了一种蜜蜂生物活素新药,对跌打损伤、无名肿
      痛、各类炎症有奇效,而且能治瘫痪,很神奇的!”消息不胫而走,省内外患者纷
      纷托关系、打电话前来咨询问药。缪晓青乐此不疲,来者不拒,悉心做答。自己刚
      刚从病痛中解脱出来,他太理解病人和亲属的心情了。可是络绎不绝的电话和来访
      让他的家人们烦透了。
      
          由于白天忙于教学和实验,那些天南海北的电话总是在夜里打到他家里,有时
      三更半夜还会有电话把妻子吴珍红从睡梦中惊醒。有一回,一个自称患了艾滋病的
      男子甚至在凌晨打来了电话。对方怪声怪调地说着:“是缪晓青吗?我这个艾滋病
      快死了,你快帮我研究一下吧,听说你很神奇,自己瘫痪了还能发明药,能不能也
      帮我们艾滋病发明一种药啊……”吴珍红吓得把电话丢了,半天没回过神来,以为
      自己做了一个噩梦。
      
          气恼不已的吴珍红把缪晓青摇醒了,跟他发起了牢骚:“你看你把什么人都招
      来了,天亮我就换电话号码去!”
      
          缪晓青一听急了:“你怎么能这样说话!你知道他们有多痛苦?艾滋病怎么了,
      你以为人家没事会吃饱了撑的半夜打电话来?对方一定是痛苦得没地方说话才这样
      发泄的。如果有药可治,他们会这样吗?你想想我病在床上你照顾我的艰辛,你更
      应该体谅他们才对。”
      
          妻子的这一番数落,提醒了缪晓青:应该全身心投入对“神蜂精”药理的科学
      研究,应该在应用推广上大做文章。否则,单靠一个人作坊式的送药义诊,根本无
      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实验室一次次细心研究之后,缪晓青有了更大的发现:在把祖传秘方成分调整
      到某个比例时,药汤与蜂毒实现了更好的结合,蜂毒获得了非常高的活性。
      
          缪晓青突然豁然开朗:是蜂毒让他砸进了家里的全部积蓄,是蜂毒让他整天魂
      不守舍,终至瘫痪在床。如今,又是蜂毒让自己重新站了起来,没想到自己苦苦寻
      找的蜂毒研发项目,原来就在眼前!缪晓青仿佛看到了另一座金山矗立在他前方不
      远处,他决定竭尽全力研发蜂毒药品。
      
          缪晓青要研制新药的消息很快在福建农大传开了。各种非议再次如群蜂分巢般
      嗡嗡涌来。
      
          “蜂学系的老师研究新药,太离谱了吧?”
      
          “缪晓青不务正业,应该让学校好好管管他!”
      
          “说他搞兽药、蜂药还马马虎虎,搞入药,不闹出人命才怪。”
      
          缪晓青对那些冷言冷语置若罔闻,他一步步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在王和鸣教授等颇具科学敏感意识的医学界朋友和吴中浮等校领导的支持下,
      缪晓青不断研发提升“神蜂精”药效。不到一年,1993年,“神蜂精”通过了福建
      医科大学与福建中医学院联合进行的动物药效试验和临床验证,被确认对多种疑难
      症有显著疗效。同年,呼应社会需求,蜂疗系蜂疗研究室和蜂疗门诊部成立,缪晓
      青任研究室和门诊部主任;隔年,蜂疗研究室升格为研究所,同年缪晓青被评为副
      教授。有意思的是,由于门诊室受到社会好评,学校方面给刚升格的研究所定了
      “正科”的行政级别。1996年,研究所升格为学校主办的省级研究机构,行政级别
      再次提升,缪晓青有了副处级的政治待遇。同年,他成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
      贴专家”。更为有趣的是,曾给他和家族带来经济危机的“蜜蜂电子自动取毒器”,
      在问世16年后再获殊荣: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这是福建省属高校获得的第一个国
      家级技术发明奖项。
      
          缪晓青个人的学术知名度和政治地位不断提升,门诊部的接诊数量逐年增加,
      但是让缪晓青魂牵梦萦的“神蜂精”并未获得公开的官方认同和大力推广。缪晓青
      虽然在已从学院升级为大学的福建农业大学有了一席之地,社会上的广大患者和亲
      属们对他也是赞颂有加,不少人还视他为救命恩人,但他始终难以避开“江湖郎中”
      的种种质疑。
      
          新药之梦让他寝食难安。他何尝不想为已经深受患者喜爱的“神蜂精”获得医
      药正名?可是从一种颇具传奇色彩的“混合液”美丽转身为新药,谈何容易?难的
      不是药理分析,不是科技层面的一系列数据支持,难的是钱:研制药品需要资金,
      新药立项、报批药号更需要大笔资金。钱从何而来呢?家里吗?虽然这几年家里的
      电器厂又慢慢走出低谷,资金上有了些结余,可家人哪敢再跟着他发疯?
      
          缪晓青装作不经意地向老父亲提起钱的事,老缪一口回绝了:“你再弄蜜蜂,
      我们都要疯了!”
      
          在老家福安管理家电厂的弟弟来福州看他,看哥哥着急的样子有些不忍,说道
      :“哥,你别怨我们不支持你,科技你懂,我们不懂。过去我们听你的办了家用电
      器厂,家里有了钱。我们为哥哥的发明高兴呢,全福安的人都说我有一个会发明创
      造的好哥哥,说你是家里的福星财神爷。可我们才高兴没几天,省吃俭用有了些钱,
      300 万元却都耗在了蜂毒上……哥,说真的,刚开始我们怨你,现在厂子有了起色,
      那300 万元丢了也就丢了,厂里还有你的股份,你说你和嫂子都是吃工资的,省不
      出几分钱,老爸老妈年纪也大了,我把厂子好好管着,将来这个家就靠它过日子了。
      哥,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在街头出租小人书被人家赶得没路逃,最后跳进河里的事
      儿吗?说真的,不是弟不帮你,连大嫂也说了,‘你哥疯了,你们别跟着疯’。”
      
          一边是校园里的冷嘲热讽,一边是家人的无法沟通,孤独和压抑日夜堵在他心
      头,缪晓青像一只被关进黑屋子的蜜蜂,四处碰壁,找不到出路。
      
          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在实验室里,希望从中找到破壁的路径。有一天,妻子吴珍
      红在炒菜,发现没油了,叫他去家门口买食用油,走出门,他拐去学校药店看自己
      研究用的一味青草药到了没有。一看那个药有了,就赶紧掏出钱来买了,抱着去了
      实验室。吴珍红在家里等油下锅炒菜,等到天黑透了不见丈夫人影,就一路找到了
      实验室。一看缪晓青趴在那里配药化验,吴珍红一下子板起了脸来。“油呢?”吴
      珍红问。“啊?”缪晓青一双大眼睛里满是血丝,半天没回过神来。贤惠温柔的吴
      珍红心里好一阵辛酸,眼泪夺眶而出,扭头冲出了实验室……
      
          没人知道吴珍红那天晚上的心情,吴珍红是缪晓青的第一届学生,大学时代的
      浪漫多情、师生之恋的青春憧憬,在那一刻换来的也许是一种无人诉说的苦楚和心
      酸。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她倾心呵护、终身托付的老师、爱人再
      次面临了血光之灾。
      
          1995年,恰逢清明节,当全家回福安老家为祖上扫墓时,留在实验室的缪晓青
      遭遇了第二次伤残,他的左手中指在粉碎中草药时被粉碎机裁断了……
      
          多年以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文超在央视《财富故事会》专
      题片《断指毒王》里看到了自己恩师断指的电视镜头特写,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用文
      字记录了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话语:“当时就觉得震一下,触电一样,手一缩回
      来,感觉到这里一下烫下来,一看血喷出来了,顺着手臂流了下来……”
      
          杨文超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原来我就发现我们缪老师老是把左手插在裤口袋
      里,我以为是老师的习惯。我们也知道老师的左手中指是在做实验时断的,可是当
      在电视里看见半截中指的特写,听到老师现在轻描淡写的回忆,我的泪水刷地下来
      了……”
      
          虽然当时急用“神蜂精”止血止痛,缪晓青并未有生命危险,但他的这次遇难,
      在家里引起了震动。坚忍的吴珍红对公公婆婆哭道:“假如可能,砸锅卖铁我也要
      为他换一根完整的手指回来!”
      
          已经不可能了,那根手指的上半截被粉碎掉了。轻轻托住丈夫那只残缺之手,
      吴珍红泪流满面。这双纤柔、细腻的手,曾经是女生们背后热议的话题,现在好好
      的十根手指少了半根,吴珍红心里的刺痛久久不能消除。
      
          缪晓青的断指之灾同样让全家心痛难忍,看到他为研究蜂毒两次付出血的代价,
      肌体遭受如此摧残,一家人终于明白过来,任何人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止这个“痴傻
      人”在科学道路上拼命,作为亲人,除了帮助他完成心愿,别的想法都是自私残忍
      的。
      
          这一家人豁出去了,不惜一切代价、不顾一切风险支持他,家人把房子作为抵
      押,贷了一些钱,再把家电厂的流动资金悉数拿出,凑成30万元,给了缪晓青。
      
          30万元对于报批药号仍然是杯水车薪,但缪晓青眼里有了光芒,他忘记了断指
      之痛,立即投入了科研立项的前期准备。此前,因为偶然的机缘,他与省计委副主
      任核和科技处处长林明庶有过交往,因为成功治愈他们介绍过来的朋友,江林二人
      对“神蜂精”颇为信赖,并一直鼓励他申报立项。现在家里提供了前期资金,省计
      委恰好又有科研扶持项目,两厢投缘,很快的,缪晓青的“蜜蜂生物素与新药‘神
      蜂精’开发应用研究”等获得了福建省和国家“九五”重大科研攻关与高新技术产
      业化推进项目的立项。同时在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下,“神蜂精”的新消字药报批
      手续全部通过了。
      
          两次伤残换来的蜂毒制品“神蜂精”终于可以公开露面了!“黑屋子”被凿开
      了一个洞口,远处来的光从那里透了进来。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