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南极的夏季很短,即便如此,它也有别于地球其他地方的夏季。我们总是一提
      起夏季,就想到了炎热的太阳,挥之不去的成群蚊蝇,阴凉宜人的树阴,繁茂旺盛
      的植物,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以及瀑布般的豪雨,海滨休闲度假的浪漫生活……
      但是,南极的夏季毫无浪漫的悬念,也没有丝毫的生机,它仍然保持着它的冷峻、
      苍凉的面孔,以及白茫茫的一贯表情。格罗夫山尤其代表了南极从不改变的固执个
      性。它在2006年的开始,也就是南极的夏季,又一次听到了人类的脚步声。中国第
      22次科考队的队旗,在它的冰雪上猎猎飘动。格罗夫山地区位于中山站南400 —500
      公里,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属于东南极冰盖内陆的冰原岛峰群,共有独立的冰原
      岛峰64座,是目前东南极地区极少数尚未有任何国家开展正规科学考察的地区之一。
      
          中国在1998年—2000年两次由刘小汉博士带队对格罗夫山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综
      合考察,在陨石、地质、冰盖和土壤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有些可能发展为
      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成功的地形图测绘也在国际南极事务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02年12月—2003年2 月的第三次格罗夫山综合考察,历时59天,完成了陨石回收、
      地质调查、测绘和冰雪调查等各项任务,成果辉煌。此次考察中对格罗夫山3200平
      方公里区域进行了1 :10万全面遥感测图,这是人类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首次进行
      的大范围全面遥感测图。确认格罗夫山地区为南极又一陨石富集区,共回收陨石4448
      块,使我国陨石拥有量跃升为世界第三位。其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珍贵类型,可能
      来自火星或月球。这些南极陨石的发现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将会使我国陨石学、天
      体化学和行星科学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此前,我国只拥有32块南极陨石,国内发
      现和回收的陨石也不到100 块。许多相关的科学成果已经或者正在陆续在国内外重
      要刊物上发表。
      
          第三次格罗夫山考察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南极考察事务中的国际地位,
      确立了我国在东南极,特别是格罗夫山地区的实际存在。总之,在国际南极考察历
      史上,格罗夫山是我国首次开展科学考察的地区,拥有毋庸置疑的科学与权益优先
      权。对于中国科考队来说,这是第四次进^ 格罗夫山地区了。11名队员,各自带着
      自己的专业任务,来到这块让人深感恐惧,又具有非凡价值和极大诱惑力的生命禁
      区。
      
          从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从地质构造角度出发,科学家都习惯将南极洲分为东南极
      和西南极,二者以南极横贯山脉为界。东南极主体是由太古宙、元古宙变质岩系及
      中酸性一基性侵入岩组成的前寒武纪地质区,横贯南极山脉是一早古生代碰撞造山
      带,以中一晚元古代、寒武一奥陶纪、泥盆—侏罗纪地层和晚元古代、早古生代酸
      性、中酸性侵入岩为主,以广泛发育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冰碛岩为特征,西南极基
      本是一个中新生代构造带,以中新生代地层和花岗岩类为主,以广泛分布火山岩系
      为特征。
      
          东南极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前寒武纪地带,非常稳定,几乎全被冰雪覆盖,只
      在海岸线边缘和横贯南极山脉有少量基岩出露。在东南极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年龄
      为38亿年。人类迄今尚未了解其岩石圈结构及构造,对其在全球构造演化历史上的
      作用和地位亦争论不休。地质学是南极考察的前沿学科,包括基础地质调查(区域
      地质),地质理论研究(大地构造、地球化学、古生物、岩石、矿物学等)和矿产
      资源调查。当人们来到一片未知地区,必然希望了解构成该地区的岩石种类、岩石
      年龄、构造类型和矿产资源。这些调查结果被集中表示在地形图上,称为地质地形
      图。然后,地质学家们就会进一步考虑地质演化历史,推测该地区与周围地区在地
      球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并且加以证明。目前,各国考察站及附近地区不同比例
      尺的基础地质调查已经和正在完成,小比例尺全南极地质图也随着调查不断深入而
      几次更新。中国已经完成了长城站、中山站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填图,编制了《1 :
      500 万南极洲地质图》,此次,第22次队员胡健民将完成格罗夫山地区的地质填图
      工作。
      
          过去十几年间,澳大利亚、俄罗斯和中国的地质学家对中山站所在地拉斯曼丘
      陵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证实它属于泛非期的构造活动带,岩石经历的变质作用
      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相似。而澳大利亚、俄罗斯的地质学家则在更南面的查尔斯
      王子山上倾注了20年的心血,已经了解那里产出28亿年的太古宙变质核杂岩,可以
      与澳大利亚戴维斯站所在的西福尔丘陵对比。但大家都对位于拉斯曼丘陵和查尔斯
      王子山之间的格罗夫山一无所知。显然,对格罗夫山的考察将为研究伊丽莎白公主
      地的岩石圈结构和构造演化提供直接的证据,因此多年来一直是研究东南极的地质
      学家关注的地方。
      
          格罗夫山地区还是地球的陨石富集区。陨石和宇宙尘是来自地球之外的各种天
      然样品。保存了从太阳星云起源,到包括地球在内各种行星形成和早期演化的信息,
      一些最原始的球粒陨石中还含有来自超新星、红巨星等太阳系以外的其他恒星物质。
      陨石和宇宙尘的研究,对于我国深空探测的工程实施和科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
      意义,特别是月球陨石的发现和研究将是我国正在开展的月球探测工程的重要补充。
      大数量的南极陨石,将为我国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的发展、月球及其他深空探测
      计划的顺利实施等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南极陨石的发现和研究,已成为我国在极地科学领域的一个亮点。我国科学家
      除了陨石回收以外,还在格罗夫山首次发现了内陆极寒冷荒漠土壤、发现了大量沉
      积岩转石中的微古生物化石组合,以及冰碛堤、冰蚀线等重要的冰川地质界线。此
      外,通过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的岩石暴露年龄测量,在新生代东南极冰盖演化历
      史研究领域发现了具有挑战意义的初步结果。这些数据显示内陆冰盖在上新世之前
      曾经比现今厚至少200 米,而在上新世晚期发生过大规模的退缩,以致冰盖边缘后
      退至格罗夫山以南。这些发现不仅可以准确地描述东南极内陆冰盖新生代的演化历
      史,而且极有可能对地球历史气候环境变化的轨道与行星因素的传统争论提供重要
      的证据。
      
          南极是全球气象资料最贫乏的地区,气象台站的密度远小于人类居住的其他地
      区,在卫星遥感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为了对卫星遥感资料提供地面验证,以及由
      冰雪代用资料建立南极地区长期气候序列,南极地区的地面现场气象观测仍不可取
      代格罗夫山地区气象资料的贫乏,除1998、1999年时获得少量考察资料外,基本上
      是空白;该地是下降风多发地区,在强度上明显大于中山站,在时间上早于中山站。
      在格罗夫山地区设置自动气象站,对积累和提供南极冰盖空白区的气象资料,认识
      该地的天气、气候特征和研究陨石风成富集分布特征等有重要意义。
      
          总之,格罗夫山地区的科学考察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具有重大价值,它所富含
      的信息不仅关涉到我们看待宇宙的视野、角度和方法。也关涉到人类的整体命运,
      人类活动的相关信息都将在格罗夫山区得以反映和记录。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