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在北医读书时,读过一个关于唐朝药王孙思邈的传说,并且面红耳赤地曾跟
      舍友们争执过一番:一日,孙思邈出门,路遇母虎张口拦路。随从以为虎欲噬人,
      惊恐而逃。孙思邈看出母虎有难言之疾。原来母虎已经几日无食,不能哺乳两只幼
      崽,无奈之下吃了一位过路的老妇,却被老妇头上的发簪卡住了喉咙,于是才拦路
      求医。孙思邈冒着被咬的危险伸手取出异物,母虎欣然离去。数日后孙思邈在返程
      中途经此地,母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这个传说编得虽然夸张,但讲出
      了一个中国古代的医德观:即便吃人的猛虎患病,医生都该救它,更不要说对得病
      的人了。
      
          医生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天使职业,不仅要治患者的病,还要体贴患者和
      家属的心。良好的医德医风要求医生既要对技术精益求精,还要对病人体贴入微,
      要求医生要有仁爱慈悯的人道主义精神。消化科经常有肝病患者过世,由于体腔内
      腹水太多,肚子大得穿不上衣服,即便穿上也让人看了揪心。为了能给家属带来一
      些安慰,令狐恩强和他的同事经常要到医院太平间为死者穿刺放腹水。
      
          太平间里寂静阴冷,尸体僵硬惨白。放出的腹水污浊浓臭,经常一放就是几千
      毫升,要用脸盆一盆盆接,一盆盆倒。铁盆刺啦刺啦地刮在泥上,碰在墙上,刺耳
      的声音穿透鼓膜,令人浑身战栗……作为医生,与求生的人打交道会有一种职业的
      神圣感,那么与死者呢?当家属看到腹部扁平的亲人遗体时,有多少人会想到医生
      在太平间操作时难言的心情?
      
          交谈中,我提到近些年人们对国内医疗状况意见很大,技术设备水平不高,服
      务态度普遍下降。甚至在人大会议上,就有代表尖锐地提出了“医德缺失症”问题,
      批评“白衣天使”变成了“白衣杀手”,医院变成了“收钱机器”……
      
          说到敏感的医患问题,令狐教授推心置腹地说: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确实存
      在一些医生医德败坏和一些医院医风堕落的问题。医德医风需要整顿,医疗体制也
      亟待改革。将心比心,他很理解患者对医生的信任、要求、期望,以及满意后的感
      激和失望后的怨愤。他接着又说:“不过说良心话,我干临床这些年的最深体会是,
      我的快乐来自患者,我的痛苦也来自患者。如果手术做得很漂亮,哪怕我在手术台
      站十几个小时我也不会抱怨,我会和患者一样感到轻松喜悦;如果手术效果不理想,
      我不仅会跟家属一样难过沮丧,还会感到深深的自责。”
      
          说到媒体热炒的“红包问题”,令狐教授中肯地说:“客观地说,其实病人给
      不给红包,对手术影响并不大。病人递红包,很大程度是对自己的心理安慰,顶多
      可能影响少数医护人员的态度,但我不相信哪个医生会因为病人没给红包或对医生
      有过吵骂而在手术台上瞎捅一刀,我不相信哪个医生会在手术台上故意将本能做好
      的手术故意做差点儿。我想,没有一个医生愿意让患者死在自己手里。”
      
          医学是实用科学,不是终极科学,任何医疗手段都会存在并发症,任何治疗方
      案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和修正。反过来说,医学科学的每点进步,都会
      有某些患者付出代价。令狐恩强跟我讲了一个促使他致力于微创医学发展研究的幕
      后故事。
      
          90年代初,国内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还是采取曲张静脉套扎术,有时使用“单环
      套扎”,有时使用“多环套扎”,最多一次可以套六个环。在实际应用中,它的适
      应证一直掌握不好,当时全世界的医学界都处于摸索阶段。
      
          有一次,令狐恩强为外院某病房护士长的丈夫做套扎,术后第四天,患者开始
      吐血。双臂扎满了点滴也维持不住血压,护士只好用注射针直接往静脉里推血。从
      内镜下看,看到胃底血管血如泉涌,250 毫升的弯盘不到十分钟就接满了血,只好
      再换一个盘子接,不断有人帮他换盘子。手术台上,令狐恩强沉着应变,即使看到
      喷血也不惊慌。最后,他为病人打了是普通病人四倍量的组织硬化剂,终于将出血
      止住了!但是遗憾的是,病人一周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未能安全度过危险
      期。
      
          对令狐恩强来讲,操作虽然成功了,但是结果却是失败了。悲哀和无奈,使他
      难过了好长时间。类似的失败,令狐恩强遇到了不止一例。他和同事们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发现手术失败是由于“套扎期致死性出血”所导致的套扎环过早脱落引
      起。此后,科里针对病人的个体情况,对手术适应证进行了严格限定,避免其他病
      人重蹈覆辙。令狐教授郑重地说:“正是这些病人的死亡使后人受益。任何治疗方
      案永远不可能没有并发症。我讲这些道理,恐怕病人和家属很难理解,更难接受。”
      
          无论西医史还是中医史,都是历代医生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循序发展的承继史。
      假如李时珍没有“神农尝百草”的实践精神,也不可能写出《本草纲目》。因此,
      在提倡医生修养医德的同时,也应提倡医患之间将心比心,相互理解。令狐教授一
      再强调:“医患之间的问题是态度问题,不是技术问题。”
      
          令狐恩强毕业后,作为住院医在大内科转科两年。有一天,令狐恩强和同事们
      忙了一个通宵,四个病人到了早上只剩下了两个,他心中的沮丧难以言表。没想到,
      当他心情沉重地在向一位去世病人的家属交代情况时,对方反过来安慰他说:“我
      知道你们已经尽了力。病人能死在301 医院,我们觉得很安慰。”家属的理解使令
      狐恩强由衷地感动。事情过去许多年,每每想起,都觉得温暖。
      
          令狐恩强是位坦诚的医生,并不回避自己险些失败的记忆。他心情沉重地回忆
      说,有一次他为一位中年病人做胰胆管的内镜下治疗,按照常规剂量刚打人安定十
      几分钟,病人就出现紫绀,呼吸停止。他立即退出内镜,紧急实施对口人工呼吸,
      经过30分钟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事后他想如果没有及时
      发现,患者可能就永远不可能睁眼了。
      
          医生并不是“没有感情的动物”,只是他们的感情有时无从表达。
      
          六年前,令狐恩强遇到一位从河北医院转来的花甲老人。患者胃底静脉曲张大
      出血,送到301 医院时已奄奄一息。抢救过程中,老人二十多岁的女儿突然跪到令
      狐医生跟前,求他无论如何也要救活父亲。之后她又跪在父亲的病床前再三哀求:
      “您再坚持一下!”这个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病人得救了!后来老人来医
      院复查,再三感激医生的救命之恩,令狐恩强动情地对他说:“先别谢我,是您闺
      女的诚心打动神灵救活了您。”
      
          “无德不为医。”这是我国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俞光岩的一句名言,这位从
      医三十多年的老教授总是这样教诲弟子,“一位好医生不仅要有崇高的医德和高超
      的医术,还要讲究服务方式和服务艺术。”毫无疑问,令狐恩强就是一位具有这种
      崇高理念的身体力行者。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