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胡小松带的研究生大多慕名而来。
      
          来自东北农村的杜明,对导师十分崇拜。他选择胡教授的理由是,这位老师对
      学生好,能力强,手上有着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的项目,属于最前列的研究,跟
      着他一定会进步快。果然,他找到了激发他向前进的动力。导师经常告诫他,知识
      面要宽,要适应新环境,要做贡献。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学生,对导师的农民情结十
      分感佩,他说没有一个人像他,把农村和农民看得这么重。由此,他经常琢磨一个
      问题:为什么胡老师会这么优秀?
      
          在胡老师身边,有一种不怒而威的压力。
      
          来自山西某大学的副教授严师杰是在一次会议上“选”中了他的博士生导师。
      眼前的这位教授口才好,煽动力强,经常为农民说话,真的很动情的,又具有战略
      眼光,跟上他,必定能再上一个台阶。这位虽然已是副教授了,真的成为胡小松的
      学生了,还是怕着比他大不了几岁的导师。
      
          学生们说,其实,我们都很怕他,一二年级时最怕,已经是副教授的也怕;我
      们拿着国家的项目,拿这么多的钱,要真正做点事,我们是怕做不好达不到胡老师
      的要求。
      
          胡老师非常爱学生也是出名的。
      
          一个学生家里突然出事,他会打去长途电话给与问候。
      
          一个普通的女学生,神经不正常了,不是他带的学生本可以不管的,他知道了,
      就叫学生把她带到他自己的办公室,叫学生们看着她,安慰她,再派人送她回去。
      
          走在校园里,有学生过来问他事情,他会停下来,耐心地听完,给以回答。
      
          2004年中秋节,他正在外地,专门打电话让人给实验室的每一个人买一块月饼。
      学生们很感动,老师在外地还惦记着我们。
      
          国庆节那一天,他一早就开着车来了。走进实验室,看见学生们几乎全在电脑
      前工作,就大喊着怎么不休息呀?一个学生正在玩游戏,看见导师来了,立即关屏
      幕。导师很轻松地说,嗨,装什么呀?我早就看见你了,大过节的,好好玩玩儿吧!
      
          他把车钥匙给学生,你们到下面车里去搬,我带来了好多好吃的东西。
      
          他也有绷不住的时候。
      
          2003年底,他带的10位博士生毕业。吃告别饭的那天晚上,大家唱卡拉OK时,
      他不停地唱歌,一首接一首,最后,他双手捂着脸,哭了。
      
          一个平日爱发火的大男人,一个极有尊严的导师,此刻像一个大男孩一样地哭
      了。
      
          二十年前带他的导师,依然还是尊为导师。周山涛、刘一和的大照片挂在走廊
      里展示实验室的展板上,是这个团队的顾问。这两位导师,一位83岁,一位77岁,
      胡小松安排他们每年给实验室的研究生讲两次课,每年与研究室全体人员一起出去
      住一宿游玩一回,每个月给他们发补贴费。
      
          原来是由学校发给他们返聘费的,后来学校把这口奶给断了,小松就从实验室
      自己发。一开始,小松不让老先生们知道此事,后来老教授们互相一交流,周、刘
      二人才知道是小松在继续给他们发着。
      
          老先生说:小松啊,主持一个大摊子,当一个大家不容易,我和老刘就算啦。
      
          老学生回答:当年我用你们的钱做研究,现在只要我有,就有你们的。
      
          去年刘老师做放疗,小松叫实验室排班,每天去一个男生,轮流照顾老先生。
      
          老先生感动非常。
      
          远远近近的,老先生的老同事们羡慕非常。
      
          小松的学生们说,胡老师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教育和引导我们。
      
          小松跟老先生也有犯浑的时候。
      
          当年,小松谈恋爱,正是卖葡萄结识的漂亮女生。
      
          你当着班主任,得注意影响,注意保持个距离呀!老先生敲着边鼓。
      
          您说吧,我听您的。在路上,几米?在房间里,几米?
      
          先生拿他没办法。
      
          刘先生是一个随和的人,谦逊的学者。他是看着小松成长起来的。
      
          他说,小松比我们强,优点比我多得多。他敢于发表意见,敢于承担责任,乐
      于挑战,有着青年人的朝气、锐气。他在学科基础上,做了宏观研究,参与国家科
      技部攻关项目,做战略方面的研究,主动关心国家食品产业的发展,并且还长于为
      企业做策划,我们那一代教书的不知道这个,这是时代的需要,一代比一代更强。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