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振声不仅仅是一名小麦遗传与育种专家,他在我国的宏观农业领域也作出过
      十分巨大的贡献。
      
          在调来北京之前,陕西省曾有意让李振声出任副省长。李振声考虑到这一职位
      会涉及大量的行政工作,将无暇从事科研工作,因而没有答应。为此陕西省人大常
      委会常务副主任魏明海曾专程到李振声家拜会,而李振声则表示:“做研究更能发
      挥我的作用。”1987年,已在陕西工作了31年的李振声被调回北京,担任中国科学
      院副院长。上任没多久,李振声就提出在黄淮海地区推广封丘、禹城中低产田治理
      经验的建议。
      
          1988年1 月,由中科院院长周光召主持召开了“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
      理开发工作会议”。随后李振声带领中科院数家研究所多名科技人员深入黄淮海地
      区,与地方科技人员合作,开展了大面积中低产田治理工作。当时《人民日报》所
      用的醒目标题是:《中科院决定投入精兵强将打翻身仗——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
      将揭序幕》。经过1987年到1993年的数年努力,当我国粮食从8000亿斤增加到9000
      亿斤时,黄淮海地区的增长数目为504.8 亿斤,占了全国增产量的一半以上。
      
          其实这不是李振声从小麦育种转向更广阔农业领域的开始,真正的开始,也许
      要从他1969年被下放到陕西省宝鸡县宁王公社联合大队(即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陈
      仓区阳平镇联合村)说起。
      
          1954-1955年还在北京工作时,李振声就在河北省衡水县小辛集农业生产合作
      社蹲过点。而在陕西蹲点的时间就更长了,从1969年12月开始,李振声来到宝鸡县
      宁王公社联合大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教育”一受就是4 年。
      
          开始真是在受教育,每天的时间被三顿饭分为四段,一天四响全在干活,两手
      全磨出了泡。真要比体力劳动,知识分子自然比不过农民。不过教育着教育着就反
      过来了,农民自有农民的具体问题,他们相信知识分子,尤其佩服有能力解决问题
      的农业专家。于是,小麦遗传与育种专家李振声,开始了自己对农业生产领域的介
      入。
      
          当时李振声住在四队队长家里,队长的父亲是个老农,分不清什么研究院研究
      所的,所有来的农业科研人员都被他视为来自“农学院”。有一天他问李振声:
      
          “你是从农学院来的,有没有办法让这红芋不霉烂,保存得久一点?”
      
          当地习惯把“红薯”称为“红芋”。
      
          李振声研究过遗传,研究过育种,也研究过牧草,却没研究过红薯储藏。但他
      在农学院学过相关的基础知识,知道储藏的关键因素是温度适宜。温度低了不行,
      低了红薯会软得像稀泥一样;温度高了也不行,高了红薯会得黑斑病。所以储藏红
      薯,温度必须保证在10-15摄氏度之间。
      
          光知道这个没用,这是书本知识,还得应用到实践上。应用到实践说起来容易,
      实际操作却不那么简单。“温度保持在10-15摄氏度”是没错,可这是在中国农村,
      你总不能设计出一个恒温箱来,而是要实际解决红薯窖的环境温度。
      
          李振声拿着温度计走进红薯窖,一量,6 摄氏度。
      
          这是一个窑窖,挖个窑洞,在里面拐个弯,按李智儿的说法是“大窑里面套一
      个拐窑”,红薯就储藏在最里面。可是窖门呢?几乎可以说是没有门,只有一扇由
      几根树枝绑成的栅栏门,风呼呼地往里灌。
      
          问题就出在这里。
      
          既然是风导致的降温问题,就在门上打主意吧。李振声让老农找了几扇草帘子,
      窖门上挂上一对双层草帘,拐弯处再挂上一对双层草帘,这样四道屏障下来,风的
      影响降到了最低。温度上来了,红薯保住了。
      
          事隔多年,当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组来到当地采访时,李智儿还亲自带着
      他们来到了当年的窑窖,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当年李振声解决红薯储藏问题的过程。
      
          这一经历对李振声触动很大。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看怎样把它们使用出来。
      
          四队的事很快就传到了五队,五队队长专程来请李振声,希望他也帮五队想个
      好办法。不光四队五队有红薯,各队都有红薯。红薯是这里的主要作物之一,每个
      队都有一万多斤红薯要储藏。现在四队五队的问题解决了,大家干脆请李振声把11
      个队的红薯窖全都查上一遍。李振声一查,各队的红薯窖里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
      于是一一加以解决。这下不光是公社,连县里也被惊动了,把李振声帮助联合大队
      解决红薯储藏问题的经验通过广播通报全县。
      
          这是李振声下乡蹲点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从此,李振声正式开始涉足比遗传
      与育种更为广泛的农业生产领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