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国防科技人才培养纪实》一书中有这样一段确凿的记载:
      
          “1958年秋冬之际,东风113 飞机研制起步,哈军工三期空军工程系一科学生
      宋文骢参加了这个项目,分到沈阳112 厂设计室,担任该型飞机总体设计组组长。
      当时负责东风113 发动机设计的马明德、罗时钩两位教授也直接参与了112 厂研制。”
      
          这就是说,宋文骢其实还在大学期间,就在老师带领下,开始参加飞机设计研
      制工作。并且,就曾经担任过当时国内自行研发的最先进歼击机总体设计组组长!
      一个还在大学三年级读书的青年学生,就能担当如此天大重任,纵观整个世界飞机
      设计史,恐怕还是十分罕见的。
      
          初涉飞机设计研制领域,宋文骢就如一个在茫茫沙漠上的跋涉者,头上顶着的
      是干焦的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流沙,疲惫、饥饿、干渴,有时甚至是奄奄一
      息,但无论怎么向前走,似乎也没有看到前面的绿洲,似乎漫长的行程永远没有尽
      头。
      
          昼夜兼程,连续苦战。整个东风113 研制过程,宋文骢直接从事了飞机总体设
      计,经历了飞机设计从气动布局选择、总体方案确定、各i 要系统的协调,以及飞
      机设计全过程真枪实弹的锻炼。
      
          然而,宋文骢并不满足于此,他是个有着独立个性和独立思考的人。在逐渐熟
      悉飞机的原理结构之后,他竟然发现我们仿制的苏联飞机的结构,还存在不少设计
      缺陷;还有,我们照搬的苏联飞机研制的体制,也存在着许多不适合中国国情问题
      一这为他后来作为总设计师时,坚持要打破旧的研制体制,坚持走自己设计的道路,
      以避免失败,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个初涉飞机设计领域的学生,竟然敢去挑战当时神圣不可侵犯的“苏联老大
      哥”飞机设计权威们,以及他们飞机研制体制上的一些毛病,照常人看来,这简直
      是有些“胆大妄为”的味道了一但,只有这种“胆大妄为”,才是成就一代大师的
      基础。
      
          其实,宋文骢绝非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担任飞机机
      械师的宋文骢,曾亲眼目睹由于苏联飞机的故障、质量和性能等原因,英勇的飞行
      员在执行任务中,一个一个,甚至成批地光荣牺牲。在深感痛惜的同时,能为国家
      研制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新一代扦击机的志向,就深深地在宋文骢心里扎下了根。
      
          “几年的东风113 研制,以及后来摸透了米格21飞机,这过程虽然艰难,但我
      获益匪浅。如果是爬山,至少使我爬上了一个山头。站在这个山头上,不敢说一览
      众山小,至少使我开阔了视野,看到了更高更远的地方。”
      
          “初生牛核不怕虎。”在对飞机的原理和构造彻底了解淸楚后,年轻的宋文骢
      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第一次在国内提出并创建了战术与气动布局专业——以后
      的实践证明,这是极有远见的。
      
          “那时,您还那么年轻,为什么会提出并创建这个专业呢?”笔者对这事有些
      不解。
      
          “我还是个儿童时,老是想不通,为什么鸟能在天上飞,人扎上了翅膀,还是
      不能在天上飞呢?”宋文骢笑了笑,向笔者解释道,“其实,飞机就是人类仿生学
      的产物。尽管人类很早就有了模仿鸟类飞行的愿望,并试图按照鸟类生理构造设计
      制造飞行器,但都没能获得成功。"
      
          “哦——”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后来,人们终于意识到,他们对作用于穿过大气物体表面上的升力和阻力一
      无所知,并进一步认识到,要想在天上飞行,就必须要了解飞行器周围空气的运动
      状态一这,就是空气动力学必须要研究的问题。所以,我就想创立一个战术与气动
      布局专业。”
      
          宋文骢所开创并领导的战术动布局专业组,在我国航空领域开创了先河,为后
      来我国自主研制飞机奠定了理论基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