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罗阳就这样走了,带着他未竞的事业,带着对歼-15 的依恋,带着对更多新型
      战机的不舍,遽然而去。
      
          从不麻烦别人的罗阳,想不麻烦别人也不成了,他失去了拒绝的能力。大家围
      着罗阳的遗体,擦拭着抢救时遗留下来的痕迹,清洗和整理着他的遗容,穿上他人
      生最后一次新装,让他一如生前。
      
          他们的手轻轻地触摸着罗阳,似乎觉得他们的老总刚刚熟睡,老总太累了,应
      该好好歇歇了,他们害怕打扰老总的梦境。自打老总执掌沈飞集团,从没睡过安稳
      觉,好不容易休息了,怎能忍心将他唤醒。可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妄想啊,老总是一
      睡不起了,他们的手又有一种重重捶打老总的欲望,希望能把他打醒,让他猛然坐
      起,执掌帅印,重新指挥他们用心血浇灌新型战机。
      
          当他们的手触碰到罗阳冰冷的身体时,理智重新寻回了他们,老总真的睡去了,
      永远。可是,理智却控制不了情感的大门。他们边抚摸着罗阳,边以泪洗面。模糊
      的视线里,浮现的全都老总生前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若不是不断地有人提醒,人
      走了,泪水不许滴在身上,罗阳的脸将无法擦洗干净。
      
          沉睡的罗阳,无动于衷,脸上没有痛苦,也没有牵挂,撒手人寰时,一如生前
      的从容与安详。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知道,他身后的中国航空工业,还有千千万万
      个罗阳,他们都是国家的太阳。
      
          从沈阳匆匆赶来的妻子王希利,看着对她不理不睬的丈夫,撕心裂肺地喊着,
      我把一个活生生的人送出去的,你们就把一个躺着的人还给了我?
      
          事实就是这样残酷,残酷得让人都无法接受,超负荷的透支,让罗阳一辈子干
      了两辈子的事儿,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苍天让他休息去了。
      
          大家除了泪水,无言以对。
      
          庆功宴,下午四点钟举行,主办方依然如故地履行了庆功宴应有的程序。半个
      小时后,中航工业集团以及沈飞的决策层,便悄然离席。长期的保密训练,养成了
      守口如瓶的习惯,即使遇到了如此大的变故,他们依然平静如故。
      
          按殡葬管理的相关规定,罗阳的遗体应该在大连火化。然而,听到噩耗的一万
      六千名沈飞员工,坚决不答应,一定让老总回家,高低要见一眼老总,送罗阳最后
      一程。
      
          大连友谊医院的院长被感染了,也被说服了,并协调了相关部门,反正没有出
      省,可以灵活掌握。于是,他们派出一辆救护车,护送罗阳的遗体返回沈阳。
      
          听到这个消息,谢根华书记一行人禁不住潸然泪下。后来,他在回忆罗阳的文
      章中写道:回家吧,罗阳。你的夫人、姐姐、姐夫到大连来接你来了,海军首长和
      战友们来医院为你送行了。大连造船厂的领导和朋友,与你结下了浓厚的友谊,他
      们抢着将你抬上担架,送入救护车,高声喊着,大哥!回家吧。
      
          回家,罗阳。
      
          你终于有时间和亲人在一起,你的妻子、姐姐、姐夫坐在救护车里,陪护在你
      身边。悲痛欲绝的妻子,一路上挥泪如雨,盯着你的面庞,不停地说着,我舍不得
      你呀,你太累了,睡吧。你医学博士的妻子,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副院长,
      曾经挽救过无数个生命,面对你,她却是那样的无能为力。
      
          从大连友谊医院出发时,跟随着救护车的,仅有七辆车。低调的沈飞人,不想
      惊动沉浸在庆功氛围中的人们,也不想把罗阳殉职的消息扩散开,只想沿着高速公
      路,悄然返回。可是,庆功宴上,中航工业几位重要人物集体离席,庆功的氛围过
      于庄重,这些十分反常的举止,让央视记者敏感地捕捉到了,穷追之下,再也无法
      保密。
      
          于是,参加庆功宴的东北航空界的弟兄们一路追赶,一定要陪罗阳回家。
      
          沈大高速公路上,第一次出现了护送灵车的队伍。
      
          2012年11月25日晚,沈阳青年大街与沈大高速公路的交汇口,暮雪皑皑,寒风
      瑟瑟。离寒冬腊月还远着呢,按常理,不该有这么冷,是罗阳的殉职,感天恸地,
      让漫天飞舞的雪花,为罗阳披上孝装。
      
          高速路口,接灵的车已经排了很远,都是开着私家车。救护车刚刚驶离高速公
      路,中航工业沈阳601 所一位与罗阳一块儿从事过科研的老院士,号啕大哭,不停
      地拍着车门,一定要看一眼罗阳。
      
          谁都清楚,一旦救护车的车门打开,就会人潮如涌,谁都想看一眼罗阳,他们
      憋了一肚子话,都想和罗阳说。那样的话,局面就会失控,高速公路的出口就会拥
      堵。于是,临时组建的治丧小组下令,不论是谁,想见罗阳,29日去追悼会现场。
      
          治丧小组体会到了大家的心情,让所有的车辆返回沈飞集团的厂区,集合在放
      飞共和国一代代战鹰的跑道旁,在那里,一起为罗总送行。作为歼-15 等多种型号
      战机研制现场的总指挥,那里也是罗阳放飞希望的地方。
      
          车队默默地行驶着,沿着青年大街、北京街、北陵大街一路北上。从扎根到中
      国航空工业,到以身殉职,整整三十年,沈阳是罗阳唯一工作过的城市,这里到处
      都可以印证他洒过的心血和汗水。让他在城市里最后走一遭吧,让家乡的土地留下
      他最后的足迹。
      
          车队默默地行驶着,绕过北陵,沿着罗阳的生命轨迹,缓缓地走着,似乎在回
      忆着罗阳短暂、平凡却又非凡的一生。到了罗阳母亲居住的干休所,车队的速度缓
      了下来。这位经历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离休老干部,还不知道已经失去了心爱
      的儿子。车队在老母亲的窗外,缓缓地走,缓缓地走,仿佛刻意让罗阳和母亲打个
      招呼。每一次罗阳回家,母亲总是站在三楼的阳台上,向着儿子招手,直至儿子消
      失在视野中。老人家的招手,成了干休所的招牌动作,几乎无人不知。这一次,母
      亲阳台上的窗口却是紧闭着,大家清楚,这是罗阳最后一次回到母亲身边,可是,
      却没人去打扰英雄的母亲,更没人想跟母亲打一声招呼,让老人家下来,看一眼儿
      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生离死别的场景,谁能承受得了?何况老人家的身体又
      不是那么好。于是浩浩荡荡的车队,熄灭大灯,蹑手蹑脚绕了过去。老人家,您可
      知道,您的儿子,此时却是最后一次从您身边走过,再也无法向您招手……
      
          车队默默地行驶着,这里是他工作近20年的中航工业沈阳601 所,从一名技术
      员,到专家,到所领导,这里留下了罗阳一生中最多的汗水。在歼-8Ⅱ型飞机208
      雷达舱温控制系统、坐舱盖的可靠性及优化设计方法等科研体系的研究过程中,罗
      阳带领他的团队,用独特的处理方式,解决了复杂问题。他对舱盖结构可靠性研究
      的论文《用外场数据进行系统可靠性评估》编入北京航空大学的教材。那一年,他
      年仅26岁。年轻的罗阳,为我国歼-8,歼-11 的成功研制,曾立下汗马功劳。601
      所,这个培养中国航空工业技术与管理双料人才的地方,在上世纪90年代,诞生过
      名噪一时的“七匹狼”,七位航空工业的精英,用狼一样的团队精神,狼一样坚韧
      不拔的毅力,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七匹狼”全部成为中国
      航空工业的台柱子,遗憾的是,重担在肩的罗阳,却英年早逝,怎不令人痛心。好
      几名白发苍苍的老院士和战友在等着他,他们多想让罗阳睁开眼睛,再看一眼他们。
      
          车队默默地行驶着,路过了他每天居住的地方。这里是601 所的职工住宅,从
      离开601 所,升任沈飞集团总经理,10年间,有多少次调整新房的机会,罗阳始终
      没有动心,依然如故地住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老楼里。他说,他喜欢这个地方,
      楼下是他的老同学老朋友,互相有个关照,左右邻居都是从事航空工业研究的人,
      研究一些问题也方便。本来,分楼的时候,他已经是所领导了,应该分得楼层低一
      点的。但他考虑的是老同志上下楼不方便,把自己的房子选择在了顶层。至今,他
      的家里依然保留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简单装修,其中客厅的八盏莲花灯三盏从来
      没亮过,卫生间依然保留着过去的蹲便器。简朴和节约时间,成了他的生活准则。
      家属楼里,人们看到载着罗阳遗体的灵车驶来了,他们不顾天寒地冻,打开窗子,
      默默地注视着灵车,目送灵车缓缓地驶离。他们似乎感觉得到,罗阳正在和他相敬
      如宾的邻居、亲如兄弟的朋友打着招呼,好像是又一次出门远行。
      
          车队默默地行驶着,终于驶入了沈飞集团的厂区。沉默再也无法持续下去了,
      无论车队走入哪个工区,正在加班的员工们,释放着如潮的哭声。“罗阳”“罗总”
      的喊声,哭声,雷声一般波动在厂区。
      
          晚9 时,当车队驶入试飞的跑道,等候已久的千余辆私家车,早已士兵一般,
      列好了整齐的队伍。灵车刚刚驶入,车主们再也按捺不住对罗阳的思念,他们端坐
      在方向盘前,饱含热泪,同时按响喇叭。一千多辆车,就是一千多倾诉的声音,悲
      鸣之声,顿时震天动地。
      
          与此同时,他们向着灵车行驶的方向,齐刷地打亮了远光灯。两千余盏车灯,
      就是两千多个太阳。他们知道罗总很累,他们即使喊破嗓子,罗阳也无法听到。他
      们只能用这种办法,为罗阳送行,让罗阳走得更远更好。
      
          刹那间,天地同明,亮如白昼。灵车在哀鸣声中,缓缓走远。
      
          车灯沿着飞机起飞的方向,射向远方,照亮夜空。那里是战机自由翱翔的地方,
      更是罗阳梦想的天空。
      
          放心吧,罗阳,你虽然行走在另一个世界,可你脚下的路,没有黑夜。
      
          放心吧,罗阳,你虽然不会再下达新型战机起飞的口令,可你的战友会接替你,
      让战机翱翔得更完美。因为,他们和你一样,都有一颗赤子之心,时刻准备着用热
      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安全。
      
          追悼会的前几天,沈阳的天气,出奇的寒冷,冷得半个多世纪都没见过。铅灰
      色的天空,时常飘荡着雪片儿,老天在给罗阳播撒着无边无际的冥钱。大家的心情
      也像这天空,非常糟糕,真是天妒英才呀。
      
          没有人组织,也没有人故意发起,人们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电信、移动、联
      通的信号在沈阳的天空中交织着,传递着一个共同的消息,追悼会那天,一块儿送
      一送我们的英雄罗阳。
      
          于是,追悼会那天早晨,在沈飞集团的周围,在回龙岗公墓,马路的两旁,站
      满了来自沈城各区的人们,近十万群众胸戴白花,站在瑟瑟寒风中,站在自制的黑
      底白字布幔前,用标语表达他们那颗悲伤的心:罗阳,一路走好;罗阳,我们永远
      怀念你;罗阳,你是沈阳人的灵魂;罗阳,永远不死……
      
          整整一个白天,悲伤的气氛萦绕在整个城市的上空。所有的出租车,后挡风玻
      璃电子屏幕上,再也没有广告了,无论是公司,还是车主,拒绝了不菲的广告收入,
      一行字幕反复滚动着:罗阳,你是沈阳人的骄傲;罗阳,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学习
      罗阳,报效祖国……
      
          沈阳街头所有的银行、宾馆、商店,只要有电子显示屏的地方,全停止了商务
      公告,滚动着播放:英雄罗阳,一路走好;罗阳,家乡人民永远铭记你……
      
          2012年11月29日,又一轮寒流侵袭沈阳,这是几十年未见的寒冷,零下二十度,
      滴水成冰,堪比数九寒冬。即使到了上午10时,阳光依然无法驱散寒冷。
      
          此时,回龙岗革命公墓,最大的告别厅——回龙厅,哀乐低回,正中的巨型投
      影仪上映照着罗阳微笑着的巨幅遗像。罗阳安详地躺在遗像下的灵柩上,他的身上
      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周围环绕着鲜花,四名礼兵笔挺地守护在他的身旁。党和
      国家、军队的领导人都敬献了花圈,并致电家属,表示慰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了
      学习罗阳优秀品质的批示,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罗阳的追悼会。
      
          回龙岗,三千人的告别厅,按理说,是一个不小的规模了,从来没有一回,因
      为送一个人爆满过。然而,与几十万想最后送一程罗阳的人相比,告别厅显得何其
      狭小,小得只能是各界人士的代表。
      
          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社会各界人士,顶着瑟瑟的寒风,整齐地聚集在殡仪馆前。
      他们胸佩白花,手举“罗阳,我们怀念您”“罗阳一路好走”等横幅,遥望着告别
      厅,泣送罗阳。
      
          沈阳的大街上,商店里,沈飞集团和601 车间,会议室,所有的电视屏幕,都
      用同一频道播放着追悼会的现场直播。数万沈阳市民伫立街头,他们在屏幕前与直
      播现场同步,为罗阳肃立默哀。
      
          那一天,中航工业分布在全国的各企业,全都下半旗,为罗阳致哀。用中航工
      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林左鸣的话来说,我们是降私旗,悼念罗阳。
      
          罗阳不仅仅是罗阳自己,而是中航工业“航空报国”的化身。
      
          哀乐低回,泣声不止,人们依次来到罗阳的遗体前,肃立默哀,鞠躬致敬,表
      达着无限的不舍和无限的哀思。
      
          才见虹霓君已去,英雄谢幕海天间。
      
          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你。
      
          罗阳,一路走好。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