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类的科学探险,能一帆风顺,不付出任何代价的,恐怕是绝无仅有。
      
          在世界科技史上,无论昨天还是今天‘由于试验失败而造成的巨大灾难,人们
      都还记忆犹新,每每想起便不寒而栗!
      
          1960年10月17日,苏联拜克努尔发射场向夏威夷南1000公里的海域发射洲际运
      载火箭,火箭点火后未脱离发射台就发生了猛烈爆炸,在现场督阵的苏联国防部副
      部长、火箭部队司令米?伊?涅杰林元帅,以及几十名将校级火箭专家当场被炸死。
      
          1967年,美国拟参加第一次“阿波罗”宇宙飞船上天的3 名宇航员,因飞船发
      射前一次试验中发生火灾而丧生,整个飞船被烧为一堆废金属。1986年,美国“挑
      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旋即爆炸,7 名乘员全部丧生,其中包括第一位上太空
      的女教师。在此后数周内,又接连发生3 起火箭发射失败的悲剧,使美国的空间计
      划搁浅。同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的一座核反应堆堆芯起火,将致命的放射性物质喷
      人乌克兰,进而波及整个苏联和欧洲广大地区。
      
          那么,既然科技最发达的美国和苏联都事故频频发生,在技术、人才和工业基
      础都还薄弱的中国,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核反应堆,能保证一次成功、万
      无一失吗?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试验啊!
      
          启堆后,升温升压确定在7 月18日18时0 分开始。
      
          难忘的一刻!这一天,整个试验基地气氛庄严而肃穆,全体参试人员的心都提
      到了嗓子眼来。彭士禄坐在指挥大厅発子上,他的神情却是极其镇定和安详的,没
      有流露出一丝不安
      
          的情绪来——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他知道在这个非常的时刻,自己的一举一动,
      必须要给全体参试人员强烈的自信心,不能由于自己的情绪对他们有丝奄的影响。
      
          “10、9 、8 、7 ……启堆!”难忘的时刻,指挥长何谦镇定而淸晰地发出了
      启堆指令。随着指令,反应堆终于启堆。彭士禄坐在总控制室里,熬得通红的眼睛
      死死盯住仪表。整个控制室里,大家的表情都是严肃甚至严竣的。时间一分一秒地
      过去,核反应堆功率也在一点一点提升。“嘀嗒、嘀嗒”,除了墙上那个电子钟指
      针在一下一下跳动外,整个大厅静得连落下一根针也能听见。此刻,这种难得的静
      谧,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那电子钟微小的声音,竟然像鼓槌一样敲在人们的心上。
      
          一排排红红绿绿的信号灯在不断地闪烁,一个个指针和仪表在微微跳跃。在场
      的领导和参试人员,都瞪大眼睛,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仪表上每一丝细微的变化;操
      作人员,也正紧张而仔细地记录着各种实验数据。
      
          同一时刻,在北京中南海总理办公室里,灯光彻夜地亮着。周恩来总理披着衣
      服,通宵达旦地守在电话机旁,每隔一会儿就打电话询问试验情况。试验现场的每
      一点信息,也随时通过国防科工委报告到总理那里。
      
          夜深了。当试验现场将测量仪表脉冲管漏水、停堆检查和第二次升温升压的时
      间报告给周总理后,总理再次明确指示:“加强现场检查,越是试验阶段,越要全
      力以赴,丝毫不苟,才能符合要求,才能取得全部参数!”
      
          啊,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新中国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和他——周恩来的名字
      联系在一起!
      
          当彭士禄知道当夜周恩来总理通宵未眠,始终守在电话机旁,到天快亮时又一
      次给他们发出指示时,他泪水一下就充盈了眼眶。他再次向国防科工委值班的领导
      报告完升温升压的情况后,恳请他们转告总理:故障全部排除,试验正常进行,请
      总理放心,请总理一定马上休息——毕竟,总理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呀!
      
          试验现场,主辅机舱中蒸汽和油烟弥漫;蒸汽管道中灼热的气流在高速流转;
      离合器宽大的轮盘在髙速转动,越转越快、越转越快……
      
          好镑礴的气势!
      
          好宏伟的景观!
      
          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终于,8 月30日18时30分,指挥长何谦噙着热泪、
      声音发颤地向全体参试人员宣布主机达到满功率转数,相应的反应堆功率已经达99%
      ,试验取得完满成功!“
      
          “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紧张从事试验的人们,屏声静气地听完指挥
      长宣布完试验结果后,顿时欢呼跳跃起来——记住吧,难忘的1970年8 月30日这一
      天,由中国人自行设计、自行建造、没有用外国一颗螺丝的核潜艇反应堆试制成功!
      彭士禄和他的战友们,开创了中国核能利用的一个新的纪元!
      
          此刻,彭士禄却没有加人忘情欢呼的队伍中,他只是沉重地合上眼帘,一下坐
      在了発子上,头靠着椅背,用颤抖的手摸出一支烟,颤抖着点上火,一口气把烟吸
      了大半截,然后长长地吐了出去……
      
          从那一刻,中国核反应堆试验成功的电波,从深山沟里传到了成都,传到了北
      京,传到了太平洋大西洋,传到了整个世界,让全体中国人为之欣喜,为之自豪,
      为之振奋!也让某些国家的政要和权威们,始而怀疑,继而震惊,再而尴尬,终而
      感叹……
      
          “我父亲一生为国家做了三件事,第一个建立了农民武装,第一个建立了革命
      根据地,第一个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我这辈子,立志要造出中国的第一艘核潜艇,
      建好中国的第一座核电站,完成了这两件大事,我就对得起我的父亲了。”当年采
      访彭老时,他曾如此说道。
      
          1971年6 月,彭士禄任核潜艇总体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1973年任中国舰船研
      究设计院副院长,随后任六机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国防科委核潜艇第一位总设计
      师。其间,他指导和协调解决了核潜艇研制、生产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包括后
      续艇的研制、生产。依靠自己的力量,只用了6 年时间,建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使中国继美、苏、英、法之后,成为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20世纪80年代初,彭士禄从军工转入民用领域。他先后任水电部副部长兼总工
      程师,兼任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总指挥、国防科工委核潜艇技术顾问,是我国第一座
      核电站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完成了建成中国第一座核电站的夙愿。此后,他任核工
      业部总工程师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电秦山二期联营公司董事长,在任秦山二期董
      事长期间,提出了建设核电站“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在科学领域里,他
      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87年,被列人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中。
      
          1978年,彭士禄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
      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全军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荣誉奖”;1996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
      院士。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党代会代表,十二大候补中央委员;是第
      四届和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环保与资源委员会
      委员。现任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顾问、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核动力学会名
      誉理事长。
      
          退休后,以酒会友成为彭老生活中的一大乐趣。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彭老吃饭,
      桌上酒必不可少。虽爱喝酒,但他从不误事。黄士鉴回忆说,他之前中午和晚上都
      要喝酒。一次,核动力院请他回去讲课,下午讲课时他感觉有点困。从那以后,他
      中午就再不喝酒了。
      
          熟悉彭老的人,都知道他人生的座右铭:“无私奉献,支持弱者,敢冒风险,
      敢为人先;与世无争,与人无求,助人为乐;在别人的非议中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
      ;要做减法化繁为简。”太阳已经西斜,彭老亮出他最后一张底牌,那就是“糊涂
      牌”。他说做明白人不容易,做糊涂人更难。对公,自己倒很明白;对私,却是很
      糊涂的。这几十年,我也不知道自己拿多少钱,坐的是什么牌子的车,住的房子是
      多少平方米……甚至,连1978年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时,送我到会场了,还不知道自
      己获了奖……“说完,彭老自嘲似的笑了起来。
      
          告别了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走出门来,夕阳的最后一抹余照把天空涂抹得绚
      丽多彩。我们心中都在暗暗地祝愿,祝愿彭老健康长寿、风华依然。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