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当年有一部风靡全国的电影,叫《闪闪的红星》。
      
          电影插曲中有几句这样歌词:“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
      盼得哟红军来,岭山开满哟映山红……”这就是当年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在红军撤
      离后,生活在白色恐怖、水深火热中真实境况的写照。
      
          可,岭山什么时候才能开满映山红呢?
      
          小小年纪挣扎在苦难中的彭士禄,在他第一次被放出监狱后,讨饭放牛的日子
      才过了不到一年,更大的厄运却又接踵向他袭来!
      
          1936年夏天,彭士禄11岁时,又被白匪逮捕,押送到潮安监狱关押。就在这一
      年,他祖母周凤费尽周折,才打听到自己孙儿的消息,焦虑万分的祖母,四处奔走
      到处求人,最后通过爱国民主人士陈卓凡鼎力营救,到1937年夏天,又被关押了一
      年的彭士禄才被释放出来。
      
          祖母将彭士禄领出监狱后,先将他带到澳门,后又将他带回香港,并让他在圣
      约瑟英文院读了两年小学。1939年夏天,祖母回海丰老家时,将他送到爱国民主人
      士、著名老中医彭泽民家里,托他照管。这时,彭士禄从大人谈话中听说平山有游
      击队,他就偷偷离开彭泽民家,与堂弟彭科一起逃离香港,到惠州平山参加了东江
      纵队,当了一名游击队员。彭士禄偷偷离开香港后,地下党组织费尽周折才把他找
      到,才又把他送回香港。
      
          否极泰来。党组织始终没有忘记彭士禄他们这批烈士遗孤。到了1940年,周恩
      来派副官龙飞虎和贺怡(贺子珍的妹妹,曾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长)辗转千里才
      找到了彭士禄,才带着他和一些烈士子弟一起离开广东,经桂林等地到达重庆。在
      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彭士禄第一次见到了周恩来伯伯和邓颖超妈妈。周恩来见到老
      战友的儿子彭士禄时,他没说一句话,只是眼含泪水把他紧紧抱在怀里,久久抚摸
      着他的头,最后才对他说道孩子,这些年,你吃苦了,吃苦了……“
      
          在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住了一段时间后,周恩来派人把彭士禄等人送到了西安八
      路军办事处,再从那里把他们送到了延安。
      
          在延安,根据组织安排,彭士禄和一批烈士子女一起上了学校。他在学校学习
      刻苦,劳动积极,加之天资聪颖,很快成为模范生。1942年,中央医院从学校调一
      批人当护士,彭士禄自告奋勇报了名。在医院,他每天给伤员病号端屎端尿,洗衣
      喂饭,不怕脏、不怕累,很快获得了模范护士的光荣称号。
      
          由于彭士禄的突出表现,1945年8 月1 日,他加人了中国共产党,且破例免去
      预备期,一人党即为正式党员,并很快当上党支部书记。1945年底,他进人张家n
      晋察冀边区工业学校学习。解放战争开始后,彭士禄在宣化炼焦厂、阜平炼焦厂和
      炸药厂工作。石家庄解放后,彭士禄在石家庄炼焦厂任技术员。1949年被派到哈尔
      滨工业大学学习,后又转到大连大学应用化学系学习。
      
          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先后在喀山和莫斯科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学
      习。1956年以全优成绩毕业,获优秀化工机械工程师证书。这时,他认识了也来苏
      联喀山化工学院留学、后来成为他夫人的马淑英,彭士禄亲切称她叫“玛莎”。
      
          “在苏联留学时,我从未在晚上12点前就寝过,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呀!
      我记得,当时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中方要另付80卢布的报酬。”讲到这里,彭士
      禄动情地用潮汕话说道,“80卢布啊!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叫儿崽上洋学堂哩!我
      们能不努力么?”
      
          1956年,彭士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照道理,这时他已经31岁,该回国参加
      祖国的建设了。然而,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又留在了苏联。
      
          一天,正在打点行装准备回国的彭士禄,突然接到中国驻苏大使通知,叫他立
      即赶到大使馆去。
      
          “这个时候,叫我到大使馆去做什么呢?”彭士禄一路上心里不断地打着问号,
      但他万万没料到,就是这次中国驻苏大使馆的召唤,又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
      
          “中央决定,挑选一批留苏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吗?”原
      来,是正在苏联访问的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大将,把彭士禄召到了大使馆,陈赓一见
      彭士禄,就开门见山这样问他。
      
          “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彭士禄连想也没想,就坚定回答了陈赓将军。
      
          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要知道,在当时,原子弹、核动力这些科学领域,可是
      全世界都感到神秘至极的词汇,都认为是髙不可攀的珠穆朗玛险峰呀!组织上经过
      慎重考虑,挑选到了彭士禄等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信任啊!此后,彭士禄按照陈
      赓将军的安排,又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了2 年核动力专业。1958年4 月,他以优
      异的成绩学成回国,被分到刚组建的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也在这一年,已经33
      岁的彭士禄和相爱多年的马淑英结婚。第二年8 月,生下他们的儿子彭睾。
      
          从此,彭士禄与神秘的核动力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在中国核动力事业的旅
      途中,披星戴月、卧薪尝胆,贡献了他的全部青春热血、聪明才智和毕生的精力。
      
          “彭士禄的人生,你能把它如实写出来,就是一部不用任何加工修饰、耐读耐
      看的传奇作品。”当年在采访六机部部长柴树藩时,他曾这样感慨地说道,“我敢
      说,全世界很少有哪个科学家,能有他那样的个性和悟性;更没有哪个科学家,能
      够拥有他那样离奇曲折的人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