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个故事的生死,就像一个呼吸,
      
          不必在意。当你在意的时候,
      
          这些故事已难以为生,就像呼吸,困顿,
      
          最后终止。
      
          所以就写吧,
      
          白云在该生起的时候生起。
      
          ——李淼《故事》
      
          如果你认识李淼,你会认为,他其实没有什么故事。
      
          除了给予科学的忠诚与执著,他的生活朴素简洁,总是工作到深夜,写作到凌
      晨,然后出现在午后的阳光之中。
      
          他的一天,往往是从这一缕午后的阳光开始的。
      
          有时候,他走向课室,开始他的诲人不倦;有时候,他走向会议厅,开始他的
      讲座;有时候他在旅途上奔波,辗转不同的城市或不同的国家,参加各种科技方面
      的高端会议;有时候,他在市声喧哗中寻找前来采访的记者,或是相约的朋友……
      
          他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
      
          半个世纪前奥地利诗人彼得·阿尔腾贝格写下的这句名言,本不该再提,因为,
      在今天,说的人太多了,“不是在……就是在……”的句式,不仅和逼格相关,也
      成为浅薄的伪文化者滥用的腔调。
      
          但是,李淼无法掩饰自己骨子里的古典文化情结,他愿意将每一家与自己相邻
      的咖啡馆,都视为维也纳咖啡馆。
      
          “黑色液体与味蕾的关联,/ 蓝天与视网膜的关联。/ 无所事事与/ 无所事事
      的关联,最终/ 与诗歌的关联。/ 咖啡店不仅仅是那个路标,/ 它是每日必须成全
      的仪式。/ 在这里,书与书写,手机/ 与玩弄手机的人,/ 美腿与不知名的美女。
      / 以及,那些与以上一切都无关的人,他们谈论公司团队老板。这些议论,/ 像他
      们手边的咖啡一样,没有温度,/ 却成了不可或缺的点缀。”(李淼《在咖啡店》)
      
          他喜欢在那里休息,等待朋友,思考和聊天,以及手机上网。他的微博和微信,
      往往就是在这些零碎而可爱的时间里,从他的指尖诞生。
      
          他的确不是一个有很多故事的人,已经是知天命之年,脸上纯真的笑容却如同
      孩童。
      
          有人归纳了一些李淼的典型言论,其间,在呈现他的智慧的同时,也大致可以
      看到他包容又幽默的个性——比较专业的,是关于希格斯玻色子产生质量的疑问。
      
          李淼要先给一个漫画式但通俗的解释,再给一个较严谨的解释。
      
          漫画式的解释是:希格斯场充满真空时,就像糖浆,所有感到糖浆粘度的粒子
      都跑不快了。希格斯场对应的那个粒子也会感到糖浆的粘度,也跑不快了。但这确
      实是一个漫画式的解释,因为糖浆是耗散的,就是说粒子在其中运动会损失能量的,
      这和牛顿力学中的粒子不同,牛顿粒子中的粒子满足牛顿第一定律,不会损失能量。
      
          严谨的解释是:希格斯场在某种意义上像光子场,不止一个。光子场就是电磁
      场,在空间中有取向,希格斯场在一种“内部空间”有取向。当电磁场不为零时,
      它的取向破坏了空间的转动不变性。当希格斯场不为零时,它在内部空间的取向破
      坏了一种对称性。
      
          在标准模型中,一共有四个希格斯场。当希格斯场破坏对称性后,一个粒子在
      这个场中运动时,就会辐射和吸收这个场,就像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也会辐射和
      吸收电场。后者的结果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但希格斯场与电场毕竟不同,所
      以与希格斯场耦合的粒子辐射和吸收希格斯场的结果是变成有质量的。
      
          光子和产生强作用的胶子仍然保持零质量,因为它们与希格斯不直接耦合,就
      像不带电的粒子在电场中也不会加速。
      
          另外,在标准模型中,四个希格斯场都有对应的粒子,这些粒子中的三个被与
      希格斯场耦合的中间玻色子吃掉了,中间玻色子变重了。(更为技术的图像是,中
      间玻色子在吃掉希格斯场之前,每个粒子只有两个自由度,也像光子,有两个偏振。
      吃掉希格斯场后,每个粒子有三个自由度,这是有质量的矢量粒子的特征。)
      
          三个希格斯粒子被吃掉后,剩下的是一个是有质量的希格斯粒子。
      
          比较好玩的,是关于物理学家如何分类。
      
          李淼同意将物理学家分成思想家和技工,但不同意思想家的技术显得一般,特
      别是拿玻尔做例子是不对的。玻尔后来关于量子论的文章特别是解释元素的文章显
      得公式少而文字多,因为这是当时量子论的特点。李淼说他读过玻尔关于毛细管实
      验和理论的博士论文,里面有的是解偏微分方程。当然,爱因斯坦不仅提出了爱因
      斯坦方程,也提供过一些严格解特别是引力波解,说明他的数学也是不得了的。当
      然,他们和牛顿不一样,没有在数学领域开辟出新的方向。
      
          所以,根据李淼的看法,物理学家的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依其个性,可以分为:
      
          1 、思想家。所有大物理学家都是如此,包括实验物理学家如法拉第。
      
          2 、建筑师。这是指思想虽不那么深刻,但对物理学有广泛和系统贡献的,当
      代的例子有温伯格。过去的有如彭加莱。
      
          3 、一件事大师。此类大师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或一系列在一个方
      向上的事。比如提出黑洞熵的贝肯斯坦,获得诺奖的小林诚和益川敏英,以及希格
      斯。
      
          4 、一般科学工人。
      
          依其特点,则可以分为:
      
          1 、物理直观类。如法拉第,海森堡,兰道。
      
          2 、数学洞察类。如迪拉克,杨振宁。
      
          3 、两者兼备,如牛顿,爱因斯坦。
      
          此外,依其爱好,又可以分为:一种人喜欢基本问题,一种人喜欢实际问题
      (如应用物理),还有一种人喜欢数学物理。
      
          李淼说物理很好玩,是他善于把科学变成好玩的事情。
      
          关于幽灵子是什么玩意的问题,他说,灵魂,或鬼场、鬼子、幽灵子,其实并
      不存在。在对撞机中你不会撞出一个幽灵子。任何物体中也不存在幽灵子。
      
          那么,粒子物理学家为什么要研究它?还为之命名?
      
          李淼说,据他所知,第一个研究这种“粒子”的人是费曼。上世纪六十年代,
      费曼也许是第一位研究量子引力的人。在费曼的研究中,他发现,有时需要引入一
      种不存在的场,这个场的作用是在某种计算中抵消非物理的项,这些非物理的项由
      非物理的场的分量引起。举例来说,电磁场即光子场有四个分量,但只有两种光子,
      所以,有一些分量是非物理的。费曼就是用幽灵场来抵消这些非物理分量的。
      
          稍后,1967年(温伯格在这一年提出电弱作用理论),前苏联人Faddeev 和Popov
      在路径积分中更普遍地引入这种场。幽灵场看上去很高端,其实在多重积分中也可
      以遇到。例如,在一个D 维多重积分中,假如被积函数只是一个变量,如径向坐标
      的函数,那么很多其他坐标就是多余的,可以用幽灵坐标抵消它们。
      
          幽灵场不满足沃夫根保利自旋- 统计关系。
      
          另外,物理学中还有一种幽灵态,也是非物理的,其几率幅是负的。幽灵态的
      发现更早。
      
          李淼说的这些,我们似懂非懂。其实一点也不懂。他说好玩,我们就坚信好玩,
      就这样。
      
          2013年10月,诺奖颁奖前夕,李淼在微博里预言希格斯(一件事大师Higgs )
      将获奖。
      
          果然,瑞典科学院终身秘书长诺马克宣布:“今年的物理学奖是奖给某种非常
      小的但改变一切事物的东西,皇家自然科学院决定将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奖给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以及爱丁堡大学的彼得·希格斯教授。
      颁奖词如下:奖给一个对理解亚原子粒子质量起源有贡献的机制的理论发现,这个
      机制最近被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的ATLAS 和CMS 两个实验所证实。”
      
          李淼为两位老人欢呼。
      
          在大型强子对撞机轰出希格斯粒子一年多之后,希格斯先生与恩格勒先生一起
      分享了2013年度这个伟大的奖项,他们一位八十四岁,一位八十岁了。
      
          这个奖给粒子物理学家带来了空前的欢乐,它肯定了欧洲核子中心十多年艰辛
      努力的成果,他们几乎找到了希格斯粒子,或上帝粒子。
      
          李淼十分感概:“谁也猜不透自然的秘密。十五年前,有谁会知道宇宙的膨胀
      是加速的?那时最大的理论家都在说宇宙中不会存在暗能量,但暗能量的效应在1998
      年被观测到了,发现的几个主导人物也在前年获了诺奖。回过头来看看基本粒子理
      论,有一半的理论家,大的和小的,都说存在超对称。如果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
      那么我会说,这个世界不存在超对称。”
      
          正如温伯格在《希格斯——“上帝粒子”的发明与发现》一书的序言中所言:
      “今天科学家们的工作只不过是宏大的科学史诗中承前启后的最新篇章:我们力图
      猜中自然界的奥秘,并始终使我们的猜测服从于实验的检验。”
      
          不管怎么说,2013年的诺奖是一次总结性的诺奖,它奖励的是这样一种工作—
      —希格斯场是这样一种场,它完全不同于物理学家熟悉的电子场,也不同于光子场,
      更不同于夸克场。这种场存在的唯一目的是让世界看上去是现在这个样子:几乎所
      有粒子都有质量,特别是电子。万一电子没有质量,它就跑得和光一样快,不可能
      和原子核组合成原子,从而,地球也许就不存在,人类更加不可能存在。
      
          用李淼的说法,物理粒子因为被希格斯场缠上了,才有了质量,例如电子。但
      这不是故事的全部。希格斯场的作用还有一个,就是让弱力变成最弱的力(万有引
      力除外),电磁力变成比弱力更强的力,这就是所谓对称破缺,希格斯场让两种本
      来相似的力看起来完全不一样了。
      
          在李淼的身边,总有一本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书。他特别喜欢黑塞的那几
      句话:“我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为了写诗、预言或作画,任何人生存的意义都不应是
      这些。这些只是旁枝末节。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
      
          李淼的自我,或许就是他的诗歌。
      
          曾经,李淼偶然读到海子的诗歌,便不能放下。这个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却
      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年轻诗人,他与这个世界的告别,让李淼多么惋惜。
      
          2008年,李淼在博客上偶然说出想尝试写新诗,他的同行、美国著名的综合性
      研究型大学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王云教授,就开始热情鼓励他。王云教授本人写英文
      诗。
      
          于是,从2008年3 月至今,李淼一直没有停止过新诗写作。他写回忆,写四季,
      写城市生活,写音乐。他写短歌,写十四行,写惠特曼式的自由诗。他的诗歌中有
      浪漫,有表现,有象征……
      
          他已经写了几百首诗歌了,很少拿出来发表。偶尔被朋友拿出去给一些杂志,
      立刻备受赞赏。2012年,李淼公开发表的诗歌《秋》、《节气之惊蛰》、《嘴唇》,
      被著名诗人李小雨收入她主编的《2012中国诗歌年选》。
      
          除了黑塞,李淼还特别珍爱几位德语诗人,比如说荷尔德林、里尔克、策兰、
      特拉克尔等等。
      
          他欣赏他们诗歌当中的那种哲学意味和思的张力。
      
          尤其是特拉克尔,作为完成从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向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诗歌
      过渡的一个代言人,特拉克尔对表现主义诗歌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并且,
      在所有现代德语作家当中,像流星一样英年早逝特拉克尔,无疑是最富于传奇色彩
      的诗人。
      
          李淼写了不少读特拉克尔或向其致敬的诗歌,这里录一首——
      
          在B 城(2 )
      
          在城市黑色肌肤下
      
          我听见金色的击鼓
      
          一朵银质月亮照亮
      
          血红的神经网络
      
          天空在盛大气温中
      
          张起暗青雨幕
      
          秋季背着黄色包袱
      
          已经在南方翻山越岭
      
          有人在深杯中啜饮
      
          隔年葡萄的暗紫味道
      
          我们昨天还群聚喧嚣
      
          今天,在悼者的脚步中
      
          转眼成为灰烬
      
          而木质是我们孤单的灵魂
      
          音乐,是李淼诗歌灵感的源泉之一。
      
          例如意大利作曲家皮埃特罗·玛斯卡尼创作的歌剧《乡村骑士》,间奏曲婉约
      甜美,西西里民歌曲调,开始时弦乐如潺潺溪水,随之渐渐加入竖琴等的弹拨,宛
      若溪水在晶亮的鹅卵石上跳跃,光芒闪烁,犹如精灵飞舞,梦境来临……
      
          听乡村骑士间奏曲
      
          你在打盹,晚秋隔着
      
          厚墙,也在打盹
      
          一个盹会抚平眼下的皱纹
      
          鱼在它们的世界游泳
      
          空气清冷
      
          有什么在其中缓缓
      
          ?颤抖
      
          无可抗拒
      
          耳朵向众多的提琴
      
          委身
      
          具有史诗式壮阔意境的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也是李淼百听不厌的。李淼喜欢
      他作品中那种俄罗斯民族气质,甚至喜欢它们特有的那些淡淡的忧郁。
      
          李淼为《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写了很多首诗歌,记录每次
      聆听“拉二”带给他心灵的悸动和幻想:“这是由黄昏变身而来的清晨——/ 天使
      隐约现身。/ 愿听见的人跟随/ 那些滴落的银色的声音。”
      
          李淼的诗,在当代中国新诗当中,辨识度很高,因为,他有他自己的语汇,也
      有他独特的意象和审美。在他的诗歌当中,“潜意识回路放电”,“只能通过一次
      性的事物看见你/ 彗星一样美丽的前额/ 只一次抬头,空中两轮明月/ 相对的酒窝”,
      以及“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的梦,/ 竟朦胧了一生”等等,都是他独有的。宇宙的概
      念,时空的概念,光与弦,光速与运动,等等,他的感受和表现,与缺少科学意识
      而靠臆想的诗人们,是多么的不同!?
      
          我们只看到和知道一切运动并变化的,它们是时间存在并流逝的证据。然而在
      李淼那儿,因为相对论,时间可能就是不存在的。所以,在他的诗歌中没有绝望的
      深渊,有的只是幻想、静默,或者忧伤。?
      
          李淼说过:“创造是什么?创造就是第一个做最简单的东西。”
      
          即使是复杂的精神的想象力活动,他也可以让它回归“简单” .
      
          此处再录他的两首诗——
      
          不可见之力
      
          在一个大约可以计算的年份,
      
          进化终止了,音调清晰可辨。
      
          以后是不停地诉说。
      
          认识在记录上积累,文明用光照亮自己。
      
          也照亮历史。开头逼来。
      
          火婴,以及飘渺可变的种子。
      
          时光在匀速流动。膨胀时减时增。
      
          一种力量在边缘囤积。来自过去还是未来?
      
          至今仍是一个秘密。为此他们仍在苦求。
      
          密涅瓦是最迷人的神。
      
          不多不少,第一颗星辰在指痕中诞生。上一个循环种下的指痕?
      
          或者是不可数中的偶然?那向外而生的力,
      
          在不可见中,亦不增不减?
      
          亿万颗恒星在暗晕中长出枞树森林。
      
          百亿光年的跨越,一写方程便落了下来。
      
          无数星系构成的巨大蜥蜴。温暖如一滴泪的地球,昆虫和野兽,
      
          玫瑰和化石中的白垩纪,酸与甜,
      
          生与死,我相信这是一张精心编织的网。
      
          而不可见之力横亘其中。
      
          有人播种黑暗,是为了收获蔷薇。重元素中诞生自省的
      
          蔷薇。三次聚拢和燃烧的星尘。
      
          智慧是自指的能力。河流在入海处回流到源头。
      
          埃舍尔的手。亚当的苹果指向自身。
      
          智慧止步于几个参数。
      
          微妙。有如现身的天使。莫娜丽莎的微笑。
      
          不可见的力,令人惊悚。人类在清澈的思考中,
      
          陷入迷茫。一束光,连同蔷薇般的智慧,将消逝于视界。
      
          永恒的空寂。
      
          我写下一张全息图,企盼安慰和永恒。
      
          一只温柔而透明的手,在冥冥之中
      
          将万有引力在世界尽头抵消。
      
          有谁相信,这只手不会指向绝对零度?唯有
      
          被无限期待的庞加莱循环才会带来重生?
      
          如果,在不可知的未来,斥力骤长,智慧早已是怀念。
      
          但愿凶暴的大撕裂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
      
          时间是被割断的珠链。没有人能够看清。
      
          人不能,造物主也不能。
      
          请庆幸生于人类的儿童时代,不必活得太久。
      
          天空还星光灿烂,如童年仰首看祖母烟熏的房梁。
      
          亲切如褐色的屋顶。
      
          一首诗的写作过程
      
          傍晚,城市中看不到日落,阳台落寞。
      
          你在沙发上躺下,整个世界也就躺下了。
      
          如果幸福降临,你可以小睡片刻。
      
          诗意会在深夜来访。
      
          在那个小音箱的音乐声中,
      
          她就悄悄地来了。就像幸福再次降临。
      
          然后满怀感激地打开豆瓣。
      
          一个web2.0网站是一个人的诗歌平台。
      
          或者在别人的诗歌中静听她的脚步。
      
          一个人的好诗是如此之少。你只需片刻的聆听。
      
          或者,你走进自己的心中,随意看到几句话。
      
          那几句短命的话不过是过河就拆的桥。
      
          然后,再随意写几句。
      
          就形成了这首诗。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