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雪崩,在西方被称做白色死神。在谢自楚到过的高加索山谷,在阿尔卑斯山脉,
      寒冷的冬天里,说到雪崩,人们谈虎色变。
      
          早在苏联留学时,谢自楚在苏联的高加索地区,在他的导师杜兴斯基的教导下
      认识了雪崩,亲眼目睹了雪崩造成的巨大危害。回国后,谢自楚一直留意寻找白色
      死神在中国的藏身之地。但除登山队员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雪崩”这个词。国内
      的雪崩学研究还完全是个空白。但是,在考察了中国西部的几个重要冰川之后,谢
      自楚坚信,雪崩一定藏身于西部冰川,但只是国人不认识它而已。
      
          1967年,谢自楚收到新疆地理研究所一封十万火急的信,信中告知,天山新修
      的一条战备公路上,冬春两季发生了严重雪灾,成千上万吨积雪从山上滑落,堵塞
      了公路,数千人被困山中,他们实在找不到整治的办法。谢自楚立刻意识到,这就
      是他着意搜寻多年的雪崩。谢自楚暗想,抓住这个机会,也许会把我国的雪崩防止
      研究搞起来,他马上带领一支小分队赶赴雪崩现场——巩乃斯河谷。
      
          谢自楚了解到:在巩乃斯河谷,1966年12月7 日开始降雪,到20日,几场大雪
      使平地积雪厚度达50厘米,21日又是一场大雪,当晚的新增降雪厚度又达50厘米以
      上。深夜,山谷中此起彼伏,发出雷鸣般的响声,第二日清晨,公路不见了,巩乃
      斯河被堵,电线杆被砸断,通信中断。堆积下来的雪,有些地方高达七八米。春天,
      又降一场大雪,境况愈加艰险,从冬到春,长达四五个月的时间,整个交通中断。
      
          从各种雪崩标志来看,巩乃斯河雪崩区分布在海拔1500-2500米之间,受雪崩
      冲击的路段有200 多处,到达路基上的雪崩体估计达40多万方,按雪崩标志计算,
      当时雪崩最大的运动速度为每秒20-30米。
      
          谢自楚看到,大雪崩不仅越过河谷,冲到对岸,而且还产生过威力更大、作用
      范围更广的冲击波。在海拔1500米的前进道班附近,面朝雪崩方向的巩乃斯河谷南
      岸,雪崩气浪摧毁了大片森林。
      
          经过考察,谢自楚带领的小分队基本摸清了巩乃斯河雪崩的发生条件、类型、
      基本特征和冬春大雪崩的原因、规模和灾情。在伊宁市,考察队又对整个天山积雪
      和雪崩灾害的情况作了进一步调查。谢自楚发现,巩乃斯河雪崩的规模没有高加索
      山的那样大,采取几种常用的工程措施是不难治理的。谢自楚上报了考察情况,中
      科院下文兰州冰川冻土沙漠所组织新疆雪害考察防治队,防治队对新疆地区的雪崩
      进行深入考察并加以防治,并任命谢自楚为队长。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雪崩观测站在巩乃斯河建成,雪崩站建在全线雪崩最多、
      最严重的地方,雪崩站对面是由三个大雪崩沟槽组成的无林草坡,这里每年都发生
      雪崩,雪崩站是观测雪崩形成和运动特点的理想位置。为了冬季检测雪崩的动态,
      在巩乃斯河对岸距站不远的森林中,还修了一座塔形的雪崩眺望哨。在巩乃斯河谷,
      这个涂了鲜艳油漆的漂亮的雪崩站,成了我国第一个雪崩观测站,谢自楚看着它,
      十分高兴,他高兴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全部用到了祖国,他高兴我国的雪崩研究
      有了起步。
      
          但是,事与愿违,就在谢自楚暗暗规划出了3 年全线雪害防治工程,并准备积
      极部署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当儿,他又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唤回兰州,被闲置起来,
      刚刚起步的雪崩研究也随即停滞了。
      
          但是,雪崩带来的灾害,谢自楚一直牢记心里,他告诫自己,留学期间在导师
      杜兴斯基跟前学到的雪崩知识一定不能白费,迟早有一天,他会把停滞的雪崩研究
      继续搞起来。
      
          6 年以后的1972年,谢自楚刚刚完成了珠峰考察,“解冻”后的谢自楚回到研
      究所的头一天,确定的头一项工作,就是继续雪崩的研究与防治。他再次组队奔赴
      新疆,来到了雪崩观测站。
      
          这一次考察,谢自楚永世难忘,因为他与他的同伴,不但亲见了白色死神,还
      与这个狰狞狂暴的白色死神,进行了一场凉心动魄的遭遇战。
      
          那是2 月的一天,谢自楚一行4 人出了雪崩站,踏着没膝的积雪向3 号雪崩沟
      槽进发。山谷里一片银白,对面雪坡上盖着厚厚的积雪,四周寂静无声,4 个人踩
      着积雪的声音在空寂的四周回响,沙——沙——沙——沙——谢自楚突然有点儿警
      醒,这里是雪崩频发地段,得采取预防措施,他很快安排了4 个人的位置:一位有
      丰富野外登山经验的同伴打头,谢自楚在雪坡边缘一块巨石上监测对面山坡的动态,
      其他两位同伴踩着打头阵的同伴的脚印前行。
      
          刚刚行进了10来米,谢自楚发现雪坡的上部产生了裂缝,他大喊:“雪崩!小
      心雪崩!小心雪崩!”瞬时,一声沉闷的雷鸣声响起,紧接着,厚重的积雪倾泻而
      下,第一位同伴采取了登山滑坠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在随雪流下滚时,翻身将冰镐
      猛插山坡,一次、两次,他终于随冰镐固定在了雪流中。雪流从中间一位同伴头顶
      涌过,而另一位同伴立时被雪流击倒,裹入雪流,冲下山去。谢自楚紧紧盯住了同
      伴被雪流淹没的地方。终于,雪流在一个高约50米的悬崖前停住了,3 个人飞奔到
      雪堆边手挖镐刨,约莫半小时后,大家用带血的手指终于挖出了几乎窒息的同伴。
      惊魂未定的4 个人躺在雪堆上,大喘粗气。几步远的悬崖下面就是湍急的巩乃斯河,
      大家出了一身冷汗。
      
          冰川是美丽的、灿烂的,但它一旦发起威来,又是极端粗暴的、残酷的。
      
          事后,谢自楚认真总结了造成这次雪崩的原因。他说:“我虽然自命为雪崩专
      家,但仍感雪崩救护经验不足。这次雪崩是我们自己引起的,因为严冬积雪层的底
      部经过变质作用,变得很脆弱,在雪中行走就会破坏雪的稳定性,引发雪崩。对此,
      我有些预感,但没有预见到所有的细节。”谢自楚很自责,他觉得自己的雪崩知识
      在运用到实践时,还远远不够,还有待于进一步扎实,但是,这次遭遇却对如何阻
      止雪崩产生的雪流,给谢自楚提供了珍贵又十分直观的认识。
      
          谢自楚与3 位考察队员亲历了雪崩的凶险,但是白色死神没有吓垮他们。
      
          1973年,雪害考察队对巩乃斯河的雪崩和风吹雪的防治,展开了全面的勘测设
      计。
      
          经过考察和研究,谢自楚完成了《天山0503国防公路的雪崩防止方案与工程设
      计》,按前几年观测及实验性工程的结果和国外的经验,考察队选择在雪崩沟槽的
      中下部设土丘群来分隔运动的雪崩流,减缓和阻止雪崩的运动,而在山坡上采用栅
      栏和水平台阶等稳定积雪,在个别陡崖处采用较昂贵的雪崩渡槽,使雪崩流从渡槽
      上通过。这些措施能够避免雪崩流到达公路,也适合当时国家的经济和技术水平。
      
          这是中国第一个公路防止雪崩的工程方案,被新疆交通部门采纳。工程实施之
      后,纵贯天山的一条重要干线公路从此再也没有受到雪害的侵袭。实践证明,这个
      方案不但造价低,而且十分有效。
      
          之后,谢自楚又与同事编写了《雪崩及其防止》、《天山积雪与雪崩》两本专
      著,这两本著作,奠定了中国雪崩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在雪崩的研究和防止中,
      谢自楚带头,培养组建了中国第一批雪崩研究的专业队伍。
      
          说起这些,谢自楚满面笑容,“我很高兴,在莫斯科大学学到的冰川知识,包
      括雪崩,全部都运用到了祖国的冰川事业中。”
      
          谢自楚第一个将雪崩知识介绍到了祖国,他初创了我国的雪崩学,并在实践中
      取得了巨大的收益。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