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到深圳之前,吴国光是上海输血研究所副所长。1943年他出生在上海,1965
      年毕业于上海科技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大学毕业后即分配到上海市血液中心工作。
      从七八十年代起,他在输血医学的研究中有子突破;并发表了引起医学界重视的学
      术论文。1984年7 月他作为访伺学者赴美国红十字会血液部进修“血型和输血”,
      随后又多次赴美;最长的一次有近3 年时间。在美国的几年间;他做了多项的科研
      项目,那段时间成绩出得很快,时常有或大或小的成果出来,国内国际一比较,他
      有了一种使命感。国内90年代的输血治疗水平还很低,只相当于美国七八十年代的
      水平。一二十年以上的落,后,实在是一个不小的差距。吴国光急切要把自己搞出
      来的国际领先的成果带回去,运用到中国的输血医疗工作中,提高国内的输血医学
      水平。
      
          主意已定,他的心情更加踏实。他的妻子邵永乐也从上海来到了美国,在他的
      研究室里做实验。邵永乐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儿科系,和吴国光是小学和初中的
      同学,他们从小就住在一条街上,都是班上的高材生。邵永乐生长在一个文化家庭,
      祖父是《申报》的资深报人,父亲是沪上有名的中医师,家中8 个兄弟姐妹个个都
      受过高等教育。她有一种闺秀式的端庄,既和善又智慧,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的人。
      邵永乐医生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贤妻良母,为了丈夫和他的事业,自己的一切都可
      以让道。在他们夫妇之间,有一份一望而知的默契。他们也都说平常他们不用多说
      什么,一个眼神彼此就能心领神会。他们说他们在生活里几乎没有争吵,什么事情
      都是一起商量。他们小学、中学都是同学,是初恋的对象,也是相濡以沫的伴侣。
      邵医生满怀深情地回忆起大学毕业后她分配到了四川,当时不少恋人都因为分居两
      地而无奈分手了,而吴国光对这份感情却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他们的恋爱和婚姻
      顺利而美满,婚后一家人住在吴国光的父母亲家里,住在一起的还有他哥哥、嫂子
      和妹妹。邵医生说他们之间从来就是和和气气的,没有通常大家庭里的磕磕碰碰。
      邵医生后来调回了上海,为了老人和孩子,她主动地承担起所有家务。她说:“与
      其两个人工作起来都不踏实,不如我多做一点,让他能安心地搞他的研究。”吴国
      光也说:“她的确是为我做了很多,为了我她耽误了自己的专业和晋升。”妻子不
      仅生活上不让他操心,还帮他做实验,帮他整理资料,在每一个环节上给予他细致
      而周到的帮助。为了他的工作,她放弃了自己深爱的专业,跟他去了美国,又跟他
      回到上海,后来又跟他来到了深圳。为了他的工作,她可以说是任劳任怨,三十几
      年如一日,每天晚上不管多晚,都会等吴国光下班回家,热汤热饭送到他面前‘她
      所做的呷切都是围绕着他的事业,她是他最有力的支持者和最得力的助手。吴国光
      对妻子的满意和感激也是溢于言表。
      
          邵医生到美国后,他们住在威斯康星州的密尔瓦基(Millwakee )城,这里天
      空很蓝,树木很绿,她非常喜欢。她刚说了两句称赞的话,吴国光就对她说:“你
      不要说这里好,我是要回去的。”邵医生说他一心想着回国,在做研究的同时也有
      意识地做了许多回国后开展工作的准备。他每天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他认真设想每÷个实验步骤,积累任何有利于他回国后开展工作的经验。MillwaLee
      的冬天刺骨般寒冷,研究所因为冬天冰天雪地气候寒冷,通常要求大家提早下班,
      但吴国光依旧是每天最晚二个离开。有时他工作到凌晨刚顶着大雪回家,就因为有
      了一个更好的实验方法,或者为了看一个实验的结果,他会踩着厚厚的积雪,赶回
      实验室。所里换过多位保安,每一位都认识他。他没有时间去享受美国的蓝天绿树,
      女儿在美国东海岸念大学;他一次也没去探望过她。连女儿的毕业典礼也抽不出时
      间参加。
      
          吴国光夫妇回国的行李中带了大量珍贵的学术资料。在回国之前,吴国光还花
      了3 万多美元买了设备和试剂,准备回到国内马上就可以开展工作。邵医生说:
      “他想国内购买这些东西可能不很方便,另一方面他是有传统思想的人,总想自己,
      是公派的,花了公家的钱,所以也要给公家买点东西。”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回国的念头是那样的坚定,甚至都没有去想一想假如留下又
      会怎么样。当时吴国光除了妻子、女儿还有母亲、哥哥、妹妹也都在美国,别的不
      说,就从一家人团圆的角度,他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的,但他却是义无反顾地离开
      了。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笑起来,他说:“也没怎么想吧,就是觉得想做点
      事,当然最想、的还是把先进的输血技术带回国,也算是圆我的梦吧!”
      
          回到国内,作为这斗行当中的佼佼者,很多输血医学机构邀请他去工作,他心
      里只有一个条件,就是能让他很好地于事业,发挥所长。最让他感动的是深圳血液
      中心的杨春森主任,他5 次到上海,上门邀请他到深圳工作。以前吴国光并不认识
      他,他是从美国回来后的一次全国性的输血学术报告会上第一次见到他的。可是没
      有想到就在那次见面的几个月后,老杨专程来到上海邀请他到深圳去工作,和他一
      起创建深圳市的输血医学事业。杨春森是产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从吴国光的一位
      在广东省顺德血站当站长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他的具体情况,认定他来一定能把深圳
      输血医学方面的工作搞上去,而且能打开崭新的局面。当时深圳还没有血液中心,
      只有一个血站,业务和学术水平都相当低,属于起步晚、基础薄的地方,不要说和
      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比,就是与内地普通的某个城市相比,也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的。作为血站站长的杨春森和深圳市卫生局领导,下决心彻底改变深圳市输血医学
      的落后面貌。吴国光后来才知道,当肘杨春森站长曾向市卫生局领导预言:吴国光
      到深圳后;保证深圳市的医学领域中第一个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是深圳市血站,而
      以后的事实也确实证实了他的预言。杨春森到上海邀请吴国光,对吴国光来说还是
      比较突然的,他心中也不是没有过犹豫。当时他在上海的工作单位和生活条件都相
      当好,特别是上海的学术环境、科研管理体系全国数一数二,他又是生在上海长在
      上海,最主要的是他的老母亲也在上海,他和母亲的感情又特别深厚。父亲不在了,
      他更加放不下母亲。邵医生说吴国光是个孝子,对母亲十分体贴。母亲是广东人,
      喜欢听粤剧,在上海时只要有广东粤剧团来演出,她每场必看。如果每天上演的剧
      目不同;她就天天去看。吴国光总是早早地给她买好了票,能陪就去陪她。自己工
      作实在忙,就请广东籍的朋友去陪她看戏。他去广东甚至会带回大捆的西洋菜和很
      沉的槟榔芋头,给母亲煲汤和做菜,让母亲尝到家乡的东西。也许是因为到广东去
      工作,母亲又是非常开明,她支持他到深圳。
      
          远在美国的女儿也赞成父亲到深圳去尝试一下,她劝父亲说;不少美国人经常
      变动工作,他们常常为了一份新工作去一个新地方;只要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何
      不试试?在上海吴国光面临着承担越来越多的行政工作,他本来是为了专业而回来
      的;这与他的初衷显然不太一致;而去深圳几乎是白手起家,好处是他可以做自己
      喜欢也是擅长的课题研究,而且有老杨这样的领导支持,他相信一定能够很好地把
      工作开展起来。权衡之下,他选择了深圳。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