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在中国试飞员这个英雄群体里,雷强是坐头把交椅的龙头老大;在人民空军的
      威严军阵中,雷强是大名鼎鼎的传奇人物。他驾驶过国内外34个不同性能的机种机
      型,是我军第一个三角翼飞机尾旋的首席试飞员和教员;他带教过二十多个国家近
      二百名飞行员,经他试飞出厂的飞机可以装备6 个航空兵团;他参与完成一百多个
      重大科研试飞项目,取得四十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战斗机试飞史上多项空白
      :他那四十多次空中停车、一百多次死里逃生的惊心动魄的经历,在空军找不出第
      二人;他荣立一等功1 次、二等功4 次、三等功8 次,是首批“空军级试飞专家”,
      被授予“功勋试飞员”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飞行表演,多非雷强莫属;新机
      部队改装歼十,必请雷强上课;航空工业部门向外推销产品,雷强是魅力独具的
      “形象代言人”……
      
          但是,出了这个圈子,雷强并没有多么大的知名度。
      
          由于他的工作属国家核心机密范畴,注定他只能做一个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更令人感佩的是,雷强伸展开自身的高度。把战友托举过头顶。
      
          2004年7 月1 日,空军某试飞大队副大队长梁万俊,驾驶国产某型新机执行试
      飞任务,空中突发故障,燃油全部漏光,发动机空中停车。当时,飞机高度为4700
      米,距离机场还有21,2 公里!
      
          当天,身为试飞大队大队长的雷强,在塔台上是副指挥员。听到险情报告之后,
      雷强不假思索,一把把话筒拿到了手中——事后有人说:你是副指挥员,抢话筒干
      什么?万一飞机摔了,你负得起责任?这些,雷强当时根本没想。他只想到他是大
      队长,首当其冲义不容辞责无旁贷;他只想到类似的特情他曾遇到过,能够给战友
      提供帮助;他只想到千万不能把飞机摔了,一定要让它空滑迫降到场内……
      
          粱万俊也是个一流的试飞员,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一听到雷强的声音,更平
      添了信心和勇气。仿佛一双有力的巨掌,从塔台伸出,穿云破雾,将失去动力的飞
      机托住。地面空中,联系通畅,配合默契。一句句及时到位的指挥口令,一个个准
      确有力的操纵动作,把惊心动魄的一幕演绎得朴实无华:
      
          ——注意保持好方向,
      
          ——明白;
      
          ——做好迫降准备,
      
          ——好的;
      
          ——带住杆,柔和,柔和;
      
          ——保持速度_ ×××,高度××××;
      
          飞机终于出现在视线之内。人们目不转睛,心提到了嗓子眼。雷强敏锐地发现
      飞机下滑线高,有飞跃跑道的危险,果断地指挥梁万俊向外机动,调整轨迹!这真
      是一着险棋、高棋,稍有差池,飞机不是到不了机场即接地,就是飘过机场或冲出
      跑道,后果不堪设想……
      
          8 分钟以后,这架十几吨重的钢铁庞然大物,从二十多公里外的空中滑翔返场,
      以超出平常着陆速度一百多公里的大速度接地,轮毂与跑道擦出一条耀眼的火龙,
      终于像一匹被驯服的烈马,在距离跑道尽头300 米处稳稳停住……
      
          像这样无动力高速飞机远距离迫降成功,世界航空史上尚无先例。
      
          梁万俊与任长霞、牛玉孺、袁隆平、刘翔一道,被评为“感动中国·2004年年
      度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
      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定,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
      次飞行像彩虹一样辉煌。生死时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
      
          在笔者采访的时候,梁万俊的语言却简洁而朴实: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
      可,那天凑一块儿了。能见度特别好;发动机停车时飞机高度还够;特别是大队长
      指挥得非常到位。一听到他的声音,我心里踏实多了……
      
          不光是梁万俊,包括中国仅有的三名“国际试飞员”李中华、张景亭、徐勇凌
      在内的健将级试飞英豪,都把雷强当做榜样和楷模。
      
          2007年1 月29日,“李中华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李
      中华在报告中深情地说:我身边有一批与我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蓝天战友,他们
      都为新型战机的诞生作出了突出贡献。第一个把歼十飞机飞上蓝天的首席试飞员雷
      强,胆识过人,技术一流。从这位同行老大哥身上,我懂得了什么叫艺无止境……
      
          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实况录像的雷强,听到这里略感意外,感动之余,心中掠过
      一丝欣慰……
      
          此时的雷强,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战斗机飞行员的最高飞行年龄规定是
      48岁,由于雷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空军特许他延长两年飞行时间。50岁的雷强功
      成身退,不再担任试飞大队大队长,不再驾驶战斗机穿云破雾驰骋蓝天,只是用他
      的智慧和经验,继续为航空工业和空军建设的跨越发展贡献着力量。
      
          除了飞行员,除了空军将士,除了军事发烧友,没有更多的人知道雷强。
      
          但是,广阔的机场忘不了他,翱翔的歼十忘不了他,中国航空工业忘不了他,
      国防现代化建设忘不了他。
      
          雷强的心中,一如万里蓝天,云卷云舒。回首往事,他无怨无悔,无愧无憾。
      在空军庆祝歼十试飞成功立功表彰大会上,雷强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发言,结束的两
      句话更是感人至深——感谢试飞为我的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感谢飞行带给我激情
      燃烧的岁月!
      
          让我们以此作为本文的结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