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回到成都的雷强,如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踌躇满志地扑向他所钟爱的试
      飞事业。谁知兜头就是一个下马威,让他吃了一记闷棍。
      
          调入试飞大队之后不久,雷强便与老试飞员一道,前往大漠深处的西线机场,
      执行一项十分重要的试飞任务——驾驶国产某型飞机加挂引进的空空导弹进行空中
      靶试。先由老将出马。谁知出师不利,前面4 名试飞员发射导弹时,全都发生空中
      停车。幸亏重启发动机成功,没有造成大的事故。外方专家摇了摇头:你们的飞机
      太轻,挂载不了这种武器。国家花费巨大代价购进的先进武器,国产飞机不能挂载?
      年轻气盛的雷强不信那个邪。他与前面几位试飞员反复切磋,感到外方专家说得有
      道理,我们的飞机是有点轻,导弹发射之后,强大的坐力把飞机弹得几乎直立起来,
      飞行员下意识地要压杆改平,正好进入导弹发射产生的烟雾里,造成发动机空中停
      车。心里有了几分底的雷强提出来试一试。暗中把雷强作为重点培养对象的领导,
      也正想往他身上压一压担子。飞机爬升到指定高度,雷强摁下发射按钮,“砰”的
      一声,发射导弹的坐力果然把飞机掀了起来,胸有成竹的雷强没有压杆改平,而是
      顺势侧转,躲过导弹喷出的尾烟,发动机没有停车。
      
          众人皆大欢喜。接着又试了两次,还是没有停车。战友们赞赏有加,雷强也不
      无得意。外方专家却毫无表情,冷冰冰地说:飞得不咋样。
      
          雷强不服。你说要马赫数1.0 ,我速度误差没超过20公里,要高度8000,我误
      差没超过10米呀!老外二话不说,调出飞行曲线给雷强看:按照给定条件,要求平
      飞发射,曲线应该是平直的,而雷强飞出的曲线起伏不定。雷强还是有点不服气,
      提出再试一试。专家要他保持姿态不变,连续直飞5 分钟。结果试了好几次,飞行
      记录数据显示过载都大于1 ,没有一次达到平飞的要求。
      
          在部队飞行1000多个小时、打分没有不是5 分的全天候飞行员,到了试飞部队
      却不会平飞了!雷强怎么也没想到,当试飞员还这么难。动作,数据,轨迹,曲线
      ……试飞为雷强打开了一片崭新的天地。他想起了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是没有
      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崎岖山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
      顶点。
      
          事业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吸附着雷强的整个身心。走进雷强的房间,你会
      被他对飞行的热爱和投入深深地感染。满屋密密麻麻,全是有关飞行和航空的书籍、
      资料;案头、茶几、书橱、窗台,摆放着一二百架各种各样的飞机模型;从调入试
      飞大队的1983年开始,二十多年的《航空知识》一期不少地摆放在一起(起初有几
      期不全,雷强专门跑到旧书市场淘宝,终于全部补齐)。记录整理的学习笔记和飞
      行心得,让人看了肃然起敬:大气的本子,整齐的文字,红的是题目,黑的是正文,
      重点地方用荧光笔勾画,宛如一本本印刷精良的书,共有一二十本五十多万字。还
      有摘录剪贴的航空资料上百万字、飞机图片一千多张……
      
          飞行中,雷强更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每一个架次下来,他都要将飞行测控
      记录回放一遍,虚心与工程设计人员探讨交流。飞行完毕,他蹬上自行车到总装车
      间去,看飞机线路怎么走,管路结构是什么状态,如果发生故障是个什么状况,应
      该怎么处置……
      
          为了熟悉飞行地标,他将半个球场大的领航地图铺在操场上,头顶烈日,趴在
      上面一看就是半天。机场方圆几十公里的地形地物全都印在了脑海里……
      
          苍天不负苦心人。雷强成了有名的“难不住”、“问不倒”,更成了一流的飞
      行尖子。他飞加力盘旋,脑袋扭向一边,盯着窗外,仪表看都不看,仅凭感觉控制
      飞机,高度、速度、过载始终保持不变,转上一圈,飞机一点波动都没有。战友们
      惊羡不已,公认雷强是飞行天才。
      
          一次飞行,气象突变,机场上空乌云笼罩,暴雨如注,塔台要求飞机立即返场。
      由于能见度不足1.5 公里,4 架飞机像低空盘旋的燕子,就是找不到归巢。望着头
      顶呼啸而过的战鹰,大家手心捏出了汗。按理,油量最少的必须优先落地,雷强的
      飞机油量不足战友们一半,但他毅然请求最后一个落地。雷强有胆,指挥员有识。
      待战友们全部落地之后,大雨滂沱中,雷强穿云破雾,一个漂亮的接地动作,机身
      后拽起一丈多高的水雾,稳稳地落在跑道中央。
      
          雷强不但在圈里大名鼎鼎,而且威名远播海外。驾驶国产战斗机首次在国外进
      行飞行表演,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某友好邻邦较早购买了我国的歼七飞机,飞行
      中遇到一些问题,请国内派专家去帮助解决。雷强奉命前往,问题迎刃而解。情况
      汇报上去,该国空军司令问道,来的是哪位神人,答曰雷强。司令立马上车,飞驰
      几百公里,赶往机场,见到雷强,一个立正敬礼,喊了一声“雷斯尔(长官)”—
      —当年司令在中国改装歼七,就是雷强手把手教出来的。
      
          事业上一帆风顺的雷强,生活上也春风得意。1984年,雷强与自小青梅竹马的
      女友喜结连理。岳父与父亲是一起共事多年的战友,也是个“老飞”。这为“出了
      5 个飞行员”的飞行世家又增添了一笔传奇色彩。妻子十分漂亮,是屈指可数的成
      都美女。雷强的心里溢满了幸福。
      
          1987年6 月,就在雷强迎来“三十而立”的生日那天,他的儿子呱呱坠地。雷
      强为儿子取名雷宇。他相信,儿子长大后,将要面对的是更为广阔的世界。
      
          更为令他欣喜万分和激动不已的是,一个维系着社稷安危、奔涌着炎黄血脉的
      钢铁宠儿,正躁动于中华民族的母腹之中。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世界政治军事格局风雷激荡。国不
      可一日无防,军不可一日无备。世界上军事强国的第三代战机早已啸傲长空,而中
      国用来保卫领空的,还是已经远远落后了的、仿制苏联的一二代战机。这不仅使空
      军将士心不能甘,更使高层决策者夜不能寐。
      
          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军委主席邓小平果断拍板:发愤图强,大
      步跨越,研制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作战飞机“歼十”!
      
          这一重大举措,当时被称为“型号工程”,属于国家核心机密。中国航空工业
      各路精英全力以赴,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首当其冲挑起
      大梁。时年56岁的宋文骢,受命出任总设计师。
      
          在现代喷气式战斗机发展史上,从第一代、第二代的机械操纵系统,到第三代
      的电传操纵系统,是一次质的飞跃。用业内行话讲,一二代战机为硬飞机,三代战
      机为软飞机。飞行员拉杆、蹬舵,并不产生相应的机械传动,而只是向电脑输入了
      一个电信号,一切都在飞行控制率的掌控之中。而飞行控制率的开发,需要由众多
      的优秀飞行员,在飞行品质模拟台上模拟出飞行中的各种动作,采集成千上万组数
      据,分析、比较、筛选、组合,技术冻结,固化版本,然后再一步步修改、完善…
      …为了使人机界面更加人性化,也需要飞行员参与到设计中来,包括驾驶杆握在手
      里怎么才能舒适,要由飞行员用橡皮泥一点一点捏出形状……按照现代先进理念,
      在三代机的研制中,飞行员——准确地讲是试飞员——必须参加整个研制的全过程。
      为此,空军优中选优,汇聚蓝天精英,从全空军范围挑选了24名飞行尖子,作为歼
      十试飞员的人选。雷强幸运地入围。
      
          第一次上课,这些天之骄子们全都如闻天书,目瞪口呆。采用全新设计理念的
      第三代战机,与他们驾轻就熟的一二代战机简直是天壤之别。
      
          初步启蒙之后,开始对24名飞行员进行一场特殊的测验。测验并不复杂,但难
      度极大。每名飞行员坐在电脑前面,判读屏幕上出现的图形,共100 幅,呈不规则
      变化,每隔3 秒钟切换一幅,必须立即作出“YES ”或“NO”的判断,判断正确进
      入下一画面,判断错误或稍有迟疑,立即宣判“死刑”。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图形
      变换,没有超乎寻常的反应能力和快速准确的判断力,一下子就乱了方寸。整个测
      试下来,24名飞行尖子仅有3 人闯了过去。
      
          第一个闯关夺隘的,正是雷强。
      
          第二冲过去的,是空军试飞团副参谋长卢军。
      
          最后初步选定14人作为歼十试飞员人选,雷强、卢军名列前茅。
      
          当时,开发飞行控制率必需的飞行品质模拟台,国内还没有研制出来。国家不
      惜代价,派雷强等三名试飞员与科研人员一道,到国外学习开发飞行控制率。
      
          学然后知不足。在国外,雷强亲眼看到中国航空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
      距。知耻而后勇。雷强知道自己与战友们正在填补中国航空领域的空白,使出了浑
      身解数。虽然他非常努力,但与外方人员直接交流十分困难。在回国的飞机上,国
      防科工委一名领导对他说:你什么都行,就是缺条腿。雷强知道是说自己英语不好。
      他默默地点点头,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雷强是个极有毅力的人。开弓没有回头箭,凡他认准的事,非要干到极致才行。
      为了当一名最优秀的试飞员,除了苦练飞行技术以外,他还系统地学习了空气动力
      学、飞机构造与设计、气象学、计算机等知识,如今,又疯魔一般地扑到英语学习
      上。
      
          那一段时间,试飞任务十分饱满。歼十研制紧张进行,我们自己的飞行品质模
      拟台也研制成功。雷强常常是上午在场内飞行,下午到飞机设计研究所,在品模台
      上为开发歼十飞行控制率作模拟飞行,晚上回到办公室,啃英语又啃到大半夜。
      
          那一段时间,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新思潮、新观念、新时尚,
      如惊涛拍岸,卷起雪浪千叠。成都是个休闲之都,四川人最讲安逸,人们哼唱着
      “潇洒走一回”,吃火锅,泡茶馆,打麻将,进舞厅。南风阵阵,弦歌声声,莺歌
      燕舞,酒绿灯红。
      
          雷强对此浑然不觉。他好像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这个世界里只有飞机与飞
      行。没有节假日,没有礼拜天,就是老婆孩子,他也好像熟视无睹。他忘记了,女
      人是需要呵护的,美女需要比一般人更多的呵护,而他所给予的,比一般人还少得
      多。
      
          妻子越来越觉得冷清和寂寥。与这个已经使她不再留恋的家庭相比,外面的世
      界很精彩。
      
          1992年年初,去意已决的妻子与雷强离婚。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