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士有一颗最善良的心,他把爱的阳光洒给了那些失学的儿童,那些苦苦挣扎
      的寒门学子。
      
          没有了三月的风筝
      
          没有了多彩的梦想和童年
      
          贫困的恶魔
      
          贪婪地吮吸着属于你的天空
      
          没有书和笔的润色
      
          你的目光,你的思想
      
          同你的衣服一样粗糙
      
          沉重的背兜
      
          负载着一条无岸的苦河
      
          蹒珊在你低矮询瓦房里
      
          目光望不到山外的世界
      
          清贫和无知
      
          难以喂养贫血的家园
      
          这是三峡女诗人何光菊写的一首诗——《失学儿童》。当王士从报上看见这首
      诗时,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读完,已是热泪盈眶。
      
          他也曾是个失学的孩子,他饱受过贫困的煎熬,倍尝过失学的苦痛,他的眼前
      又浮现出了儿时离开校园,失声痛哭的情景,浮现出了一个少年石匠满手的血泡…
      …
      
          王士的心刀割般疼痛,他对妻子说:“我为希望工程做得还很不够,什么时候
      看到那些失学的孩子都能背上书包,该有多好啊!”
      
          其实,王士已经做得够多了,他是万州“希望工程”的启动者。早在1984年还
      没有“希望工程”之前,王士就已经开始关注教育事业了,那时万县三中的门口设
      了捐款箱,王士好几次路过那里,都要放几十元钱进去,尽管那时他没有多少钱,
      家里的饭桌上几乎看不到一点荤腥儿。之后,他每年都要为万县汽车48队幼儿园捐
      款500 元到1000元。
      
          1992年,拥有了米妮的王士,在妻子的支持下,庄严决定捐助10个贫困生,帮
      助他们从小学谈到大学。这一行动轰动了万县,一位私营企业家的胸怀,赢得了无
      数钦佩的目光。
      
          10个贫困生分别住在不同的地方,王士翻山越岭,一一去看望他们。所到之处,
      孩子们看到眼前的恩人脸上挂着慈父般微笑,孩子们禁不住流泪了,有的孩子扑到
      他的怀里,嘤嘤哭泣……每当这时。王士的泪水怎么也止不住,在场的老师也是泪
      眼婆娑。
      
          一次他去五桥区普子乡的一所小学,看到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肆虐的山风正
      透过空荡荡的窗棂冲向屋内,就是在这样的教室里,不时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
      ……王士的一颗滴血的心在跳荡,多么好的孩子啊!为了他们,我们还有什么舍不
      得,还有什么不可以去做的呢?
      
          在这不久,当市教委教育基金合成立时,王士又捐款2000元。他在发言中说:
      “我刚从普子乡回来,那里很穷,好多孩子上不了学,而且学校已不能给孩子们遮
      风避雨了,我真希望我们在坐的每个人,少抽一包烟,少进一次饭店,少进一次歌
      厅,把省下的钱捐给教育事业,救救失学的孩子。”
      
          王士哽咽了,会场上有人在悄悄拭泪,市委书记紧紧握着王士的手,眼里噙满
      了泪花。
      
          王士是个真情汉子,贫困学生的处境常常刺痛着他的心,令他食不甘味,夜不
      能寐。当《一个贫困的孩子在哭泣:我要读书》的文章在《万县日报》发表后,王
      士当即拿上报纸找到了报社领导,提出资助那个叫申绪君的失学孩子。孩子在忠县,
      一个很远的地方。王士等不及,当天下午就买了船票出发了。与他同行的还有报社
      记者李惠琼。
      
          船在江上游,王士枕着江涛,心里牵挂失学孩子,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早晨,
      船在忠县靠岸,阴沉沉的天,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好多旅客没有动,都在船上等
      待着雨停下来,王士却没有迟疑片刻,他和记者冒雨赶到县城,又在文章作者李明
      华的引导下,踏着泥泞,一步一滑地赶到了丰收乡关心村。
      
          那天申绪君听说恩人要来,老早就在街头等候着,这个又瘦又小的孩子,头上
      戴了顶破帽子,衣衫槛褛,一双赤脚站在泥水里,看见来了一行人,孩子的两条干
      细的腿飞跑起来,转眼间,就站在了王士的面前。王士蹲下身,摸着他的头,眼睛
      湿湿的。当即就把孩子的破衣烂衫脱了,换上了新买的衣服,又把新书包背在孩子
      的肩上。王士说:“我们回家吧!”
      
          申绪君家只有一间房子,已是千疮百孔,墙体没有一块砖石,是在蔑笆上面抹
      的泥巴,摇摇欲坠,仿佛一阵风就可以刮跑。屋里没有床,所谓的床只是几块石头
      搭了几块木板,上面铺了一些稻草,有一床烂棉絮维在那里……王士的心被震慑住
      了,要不是亲眼所见,他真难以相信,竟然还有如此贫困的人家!他看不下去了,
      把身上所有的钱全都给了申绪君的父亲,要他买些粮食把眼下的生活安顿好,再喂
      养一头猪,贴补家用。这个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农民向着王士扑嗵跪倒:“我家遇到
      大贵人了,谢谢您啊!”王士的泪水刷地涌了出来,赶忙俯身把他扶起来:“千万
      别这样,我只是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您这祥做,我年纪轻轻哪里受得起呀!”
      
          申家命苦。祖祖辈辈没人进过学堂,轮到申绪君了,父亲却已体弱多病,未老
      先衰,五十多岁的汉子已是一头白发,满脸沧桑,劳动能力全已丧失。生活断了来
      源,自然无钱供孩子上学,然而小绪君又是多么想读书啊!看着小伙伴们每天背着
      书包去学校,小绪君也跟着在他们身后,赤着脚一走就是七八里地,无论是落雨的
      日子,还是飘雪的季节,小绪君从没有停住过自己的脚步。他知道教室里没有他的
      课桌,点名册里没有他的名字,他每天只能站窗外听老师讲课,到了冬天,他的两
      只脚冻的又红又肿,实在忍耐不住了,就把脚下的土块打碎,把两只脚伸进松土里
      取暖。就这样,小绪君整整坚持了两年,当他终于等到了这苦尽甘来的一天时,小
      绪君的脸上露出阳光般的笑容,他拉住恩人伸出的温暖有力的手臂,他知道这是一
      只能帮他改写命运的手!
      
          从1993年至今,王士每年都要捐给申绪君1000元的助学金。1996年,中央电视
      台《东方时空》节目对此做了专题报道。令无数观众对这位三峡人肃然起敬。
      
          当一个人把扶贫济难当作了自己事业的一部分,甚至是生命的一部分时,他会
      怎么做?答案是简单的:他会继续做下去。
      
          当凉风中学修建校舍时,他捐出了5000元;当万县中学需要维修时,他揽下了
      所有工程,花费了60000 元;当许多下岗职工的子女求学遇到困难时,他又资助了
      10名孩子读书;当一个名叫冯长春的学生,收到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无钱入学时,
      他一下子就资助了4000元;之后,又在每个学期为他捐助1000元的学杂费。
      
          每到期末,王士总要接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件,那是接受他恩惠的学生们寄来
      的,每封信里都写满了感激的话语和最衷心的祝愿,还有一张成绩单。每当此时,
      王士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1996年,四川省教委、共青团四川省委向王士
      授予了“星星火炬二级奖章”。
      
          王士的钱太多了嘛,所以他才能对那么多身处逆境的人慷慨解囊、排忧解难。
      答案是否定的。随着企业的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经常困扰着他。但他懂得那些贫
      困的孩子比他更需要钱,孩子们早一天上学,比他的企业早一天发展更有意义。他
      知道,对自己来说并不十分困难的一个行动,就能更改一个孩子的一生,就能为国
      家添一棵栋梁,功德无量啊!
      
          并不是人人都能这样想,也并不是人人都能这样做的,这需要崇高的情操与境
      界。
      
          王士的父亲王盛世一直倍守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老人被错打成“右派”,
      历经了数不尽的坎坷,但从未放弃过自己做人的准则。王士创业之初,父亲送了一
      幅字给他:“待人应守儒家之忠诚,治家应持法家之严密,事业酌用兵家之权变,
      养心应信释伽之超脱。”老人教育儿子为人忠诚,尊从儒家思想;治家要清正严明,
      具有法家的风范;事业上要机智应变,不可僵化保守;生活上要与佛相近,不要被
      俗事所累。王士把父亲的题字挂在办公室里,谨记在心,时而鞭策自己,时而约束
      自己。在父亲面前,他常常汇报着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包括企业发展的,也包括捐
      助失学孩子。他边讲边静静地看着父亲,直到看见父亲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笑容,
      他的心才舒展开来。父亲才是他的人生导师啊!
      
          王士是知名企业家,却过着异常简朴的生活。家住的是普通的房子,室内没有
      装修,墙壁裸露着白白的石灰,家具陈设还是20年前结婚时添置的,他和妻子的衣
      着平平常常,没有一件高档服装;他东奔西走,没有名车可坐,是个土得掉渣儿,
      毫无“派头”的企业家。
      
          王士家有贤妻,与张永珍结成连理是在1980年,那时他们的新房是工厂院墙下
      一间用牛毛毡搭的棚子。在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他们一住就是4 个冬夏。他们相濡
      以沫,心心相印。在他们看来,朴素的衣服穿着最舒心,简单的饭菜吃着最可口。
      然而每当被捐助的学生来他家看望时,张永珍就坐不住了,显得格外忙,她像慈母
      那样一会儿询问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会儿跑到街上拎来好多菜,躲进厨
      房一阵忙乎,很快让丰盛的菜看摆上了桌子,吃完饭她还要带孩子们上街买衣服,
      走时还要塞给他们三五百的零用钱。在孩子们心目中,张永珍就是可亲可敬的妈妈。
      
          是的,张永珍是平常普通的,可她的心灵和行为是高尚的。人们常说一个成功
      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位伟大的女人,而张永珍,就是王士身后一位伟大的女性。
      
          在王士的身上,经常放着两个档次的烟,一种是玉溪和红塔山,一种是宏声、
      红梅;前一种敬客,后一种自己抽。他抽烟,但不好酒,只有必需应酬时才端端杯
      子。每次出差,为了节省开支,他从家里带上咸菜和卤菜,在船上就着方便面吃,
      大热天熟食容易变味,为了不吃坏肚子,他就用开水烫了再吃。到了目的地,专找
      便宜的普通旅馆住。只有自己一人时,就在路边小饭店吃碗面条,或是要碗米饭炒
      盘小菜。同某些大吃大喝,花天酒地,非名牌不穿,非高档宾馆不住,非山珍海味
      不吃,非洋酒名茶不喝的厂长经理,甚至是某些公仆们的高档消费形成鲜明对比。
      
          救助失学的孩子,多少钱都舍得,对自己却近乎于吝啬。好几次生重病,家人
      要他住院治疗,他坚决不肯,吞下几粒药强撑着。那一次他从米妮大厦建筑工地四
      米多高处摔了下来,身上多处受伤,人们坚持要往医院送,王士不从。妻子流着泪
      说:“这回你就听我一次,去医院看看伤吧!”王士笑着安慰妻子说:“这点小伤
      算什么,我没那么金贵。春节到了,孩子们的学费也该寄了,咱不去医院花冤枉钱,
      好吗?”
      
          妻子伸出手去抚摸着他膀子上的伤痛,不由得哭出声来。
      
          儿子虽然大了,父母却依然牵挂和心疼,父母常常叮嘱王士别太苦着自己,不
      要拖垮了身子。当初父亲给儿子取名士,“”字本身就代表着敦厚与善良,他
      希望儿子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品德优秀的人。而现在儿子已经做到了,这令
      二位老人无比欣慰,老人深深知道敦厚善良本身就意味着付出。
      
          在父亲面前,他是儿子,父亲的品格与人格给他打下了成长的根基;在儿子面
      前,他是父亲,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知道应该让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他
      也学着做儿子的人生导师。
      
          王士夫妇以身作则,也经常对儿子灌输处世为人之道,节约俭朴意识。他出差
      方便的时候总是会带着儿子,但不是为了让十二岁的儿子出去享受的,而是让儿子
      学会待人接物,体验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父子俩常在路边小摊吃面食、盒饭,住的
      也是条件很差的旅馆。儿子有时提出抗议,王士总是耐心地对儿子进行忆苦思甜教
      育。这一课如今许多家长都忘了,生怕自己的小皇帝、千金女受半点委屈,总是千
      方百计地给子女提供优裕的物质享受,作为拥有几千万资产的王士,认识到这一课
      非给儿子上不可。他在北大读书期间,儿子去住了一段时间,他每天带着儿子吃食
      堂最简单的饭菜,同学们都看不下去,责怪王士说:“你那么富有不消费,让儿子
      也跟着你受罪,真不是一个好父亲。”
      
          孩子毕竟是孩子,听了这话,也觉得受了委屈,哭着跑出了食堂,王士忙追了
      出去,轻言轻语地问儿子:“狗儿,申绪君家里和山里那些贫困孩子过的啥日子你
      还记不记得?”
      
          儿子噘着嘴不吱声,眼泪叭嗒叭嗒地直往下掉。
      
          王士心里也不是个滋味,他一边为儿子擦着泪,一边又轻言轻语地问道:“你
      知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带你到那些贫困家庭去?”
      
          “知道,就是要我受教育。”儿子抽抽泣泣地说。
      
          “你对比对比,我们吃的是简单了点,可比他们好多了,你也说过要节约钱帮
      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上学,怎么就忘了?男子汉说话可要算话,为了吃好的还哭鼻
      子,没志气,真不是爸爸的好儿子。”“谁哭鼻子了!”儿子把眼泪一擦,倔强地
      说。
      
          父子俩手牵手回到了食堂。
      
          王士经常向儿子讲述自己童年的辛酸,讲述创业的艰苦,教育儿子磨难是人生
      最好的学校,贪图富贵和享受是难成大器的。儿子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变
      得懂事了。王士还几次带儿子到特困生家里去访问,让儿子体验那些孩子是在什么
      样的环境下发奋读书的,激发儿子的壮志与爱心,儿子很快与几个同龄的孩子拉起
      了手,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儿子对父亲郑重地说:“从现在起,我要节省每一分钱,帮助大哥哥、大姐姐
      上学。”
      
          王士搂着儿子,舒心地笑出了声。
      
          美国股票大王巴非特的教子方式,令王士感叹不已。巴非特花一亿美元为儿子
      买了一处农场,但儿子必须每年交纳租金,他死后,将亿万财富全部捐给了社会福
      利院,他没有给后代留下家产,留下的只有创业的精神。王士常对儿子说:“对于
      一个人来说,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重要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