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宝贝回家”志愿者的最快速度寻亲纪录是:一小时找到被拐卖儿童的家人。
      这个奇迹就是由松原小梅创造的。
      
          小梅,吉林松原人,用自己的智慧搭起了宝贝回家的桥,用自己的爱心护送孩
      子回到温暖的家。
      
          小梅是个善良且富于爱心的人,原本有声有色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当她在网
      上看到“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的时候,激发了她的善良和爱心,成为一名志愿者,
      在经营生意之余,上网帮助被拐儿童寻找回家的路。不久,小梅在其他志愿者配合
      下,成功为一个山东被拐孩子找到了亲人。对于小梅说来,这原本的举手之劳,却
      让这个孩子和家长千恩万谢感恩不尽,家长一再表示,一定要带着孩子到松原亲自
      登门拜谢。也许是善良的本性使然,孩子家长的一番感恩之情,竟让小梅心潮起伏,
      热泪涌流,觉得帮助被拐儿童无论对于被拐孩子的家庭还是国家,都是一件功德无
      量的大好事。于是,她说服了爱人,放下了生意,成为“宝贝回家”寻找网站专职
      志愿者。
      
          小梅两个二十分钟为两个孩子找到亲人的故事,在“宝贝回家”网站志愿者中
      广泛流传。
      
          2008年11月4 日早晨,在湖南长沙摆摊做生意的五岁男孩李辰的父母,吃完早
      饭,便把熟睡的李辰放在家里,出门上班。他们刚刚离开,一个男人便撬门进入,
      将熟睡中的李辰抱走。那个男人带着孩子来到郊区一家小旅馆,要住宿。老板娘要
      那个男人出示身份证时,那个男人却拿不出。老板娘原本就看到那个男人带着昏睡
      的孩子有些不对劲,很是警觉。那男人提供不了身份证,老板娘说没有身份证不能
      住。那个男人说他出去打个电话,于是就把熟睡的孩子放下,出去打电话了。
      
          那个男人出去之后,老板娘便把孩子抱到另一个房间藏起来。那个男人回来之
      后,发现孩子不见了,就慌忙离开了。老板娘认定那个男人肯定不是好人。立刻报
      警。警察立即行动,当即将孩子解救了,并把孩子的照片及相关信息发布到网上。
      
          李辰的爸爸午间回家发现孩子不见了,便和妻子找了起来。找了五天,也不见
      孩子的踪影,才想起了报案。同时,他的一起来长沙做生意的一个同学,又帮他将
      李辰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发到网上。
      
          警察把解救孩子的照片和信息第一次发到网上后,就被小梅收集到了。当小梅
      看到网上又出现了一张孩子照片时,眼睛一亮:这个孩子的形象立即同另一个孩子
      的形象重叠起来。那另一个孩子,就是几天前小梅在网上看到的李辰当天被解救之
      后警察发到网上的那张照片。经过比对,小梅确定两个孩子是同一个人。于是,小
      梅立即同李辰的爸爸联系。开始,李辰的爸爸并不相信。他说他找孩子都五天四夜
      没睡了,长沙的警察也都在帮找都没找到,你们宝贝回家登记一小时就说找到了,
      你们难道也是骗子吗。小梅实在说不通家长,又联系了那个帮助李辰爸爸登记的那
      个同学。同学看了“宝贝回家”网站的资料,认定真的就是李辰,李辰爸爸这才相
      信孩子真的找到了。
      
          小梅从看到李辰爸爸求人把孩子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发到网上到找到李辰,前后
      只用了二十分钟。
      
          然而,比这个20分钟找到被拐孩子故事更精彩的,是小梅仅仅用二十分钟就为
      被拐二十一年的孩子找到了亲人。
      
          一天,“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志愿者“尘埃”通过对福建寻亲小伙肖来强进行
      DNA 检验和对比,帮助他顺利找到了远在四川资阳的家人。通过志愿者,小梅得知
      肖来强被拐离家前的真实名字叫“赖强”。小梅在网上调查,发现前些年赖强的弟
      弟赖鹏曾经在网上发布过一则找寻哥哥的寻人启事。寻人启事中除了提到幼年哥哥
      的被拐经过和身体特征外,还曾经提到,1988年他的哥哥赖强被拐卖的时候,当地
      还有另外一名叫赖成的孩子同时被拐卖。
      
          已经回家的肖来强亦即赖强,记忆中已经没有关于这个与自己同时被拐卖孩子
      的任何印象,他寻亲成功后也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个孩子,因此,得知还有另一个孩
      子被拐消息后,小梅迅速与赖强的弟弟赖鹏联络,请求他帮助联系赖成的家人,网
      站将帮助这个家庭寻找被拐离家的四川孩子。
      
          这天,小梅在网上搜索寻亲线索,发现了福建小伙子苏永固在网上发布寻亲的
      信息。小梅决定帮助这个孩子。
      
          小梅通过QQ主动联系了苏永固。苏永固非常感激小梅,并告诉小梅,他快要结
      婚了,希望找到家,希望自己的亲生父母能够看到自己的儿子成家。
      
          紧接着,小梅一边仔细询问苏永固的长相等身体特征,一边不断启发他童年对
      于家乡和家人的记忆,挖掘任何可能的记忆线索。期间,苏永固忽然提到:有个跟
      我一起来的人,听别人讲好像刚找到家,所以我也想寻到家,这个人的家可能是四
      川的。听到他说的“四川”和“刚找到家”的信息,小梅立即敏感地想到了赖强,
      并由此联想到了另一个孩子——赖成。为此,她要苏永固一定要搞清楚这个找到家
      的孩子是谁,因为这个线索对他来说至关重要。
      
          苏永固说,这个找到家的孩子叫肖来强,当年被卖到了隔壁村。他们是一起被
      带过来的,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来自同一个地方。苏永固还记得,当年他和肖来强是
      坐着火车被人贩子带过来的。听到这个消息后,小梅告诉苏永固:肖来强被拐离家
      前的真名叫赖强,当年同赖强一起被拐来的还有一个孩子叫赖成。随着交流的深入,
      结合苏永固关于自己家乡“油菜花”等与赖强几乎一致的童年生活记忆片段,交谈
      二十分钟后,小梅就认定,苏永固就是被拐离家二十一年的四川孩子——赖成。
      
          苏永固立即通过电话和视频与四川资阳的家人取得了联系,双方通过交流核对
      了苏永固的身体特征尤其是耳朵上的明显特殊特征,也验证了他童年对于家乡和家
      人的记忆。同时,家里保存的赖成的童年照片也与长大后的苏永固十分相像。通过
      视频,赖成父母已经确认,苏永固就是他们离家二十一年的亲生儿子赖成。
      
          小梅只用二十分钟,就实现了离家二十一年的孩子亲人寻子的愿望。
      
          十九岁的胡帅君,虽然年轻,却有着异常曲折的人生经历。
      
          当同龄人享受着家庭温暖的时候,他已经为生活到处奔波;当同龄人享受大学
      校园里读书时光的时候,为了生计,他已经在广东打工几年了。为了寻找记忆中的
      老家,为了见到自己的亲人,2010年,他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上进行了寻亲登
      记。
      
          据胡帅君回忆:在他三四岁的时候父母离婚,离婚后母亲改嫁。父亲由于受到
      一系列精神刺激,精神有些失常。此后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父亲离家出走,带着只
      有四五岁的他一直到处流浪,期间他们呆过煤洞,住过砖厂,经历过人们无数的白
      眼歧视和生活的艰辛。父亲精神不好,照顾自己都很难,根本顾不上儿子。后来,
      儿子被人拐走了。
      
          由于离家时年龄太小,所以胡帅君对于家的记忆非常模糊,他记忆中,自己的
      老家应当是农村,那里的房子是空心砖盖的。有很多桃子树,番薯也很多。和奶奶
      同一个屋檐下,但是是分家的,奶奶跟叔叔过日子,记得好像还有一个姑姑。叔叔
      当时是小学老师,父亲在家种菜。
      
          9 月6 日,通过QQ聊天的方式,志愿者小梅与胡帅君进行了详细的交流,耐心
      启发他的童年回忆,详细了解询问了有关他的寻亲线索。这个孩子还说:“我好想
      找到我的亲生父母,我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父母的爱,多希望我还有机会能体会得到
      父母的爱,求求你们帮帮我寻找我的父母。”了解到小伙子的身世后,出于志愿者
      的社会责任和爱心,小梅对这个经历曲折的寻亲小伙子异常关注,决心帮助这个可
      怜的小伙子早日找到自己的家。
      
          根据胡帅君提供的模糊线索,小梅首先在“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对寻家资料进
      行了大范围的搜索,但是没有找到可以对应孩子的资料。小梅丝毫没有放弃,在志
      愿者“早餐”的帮助下,经过了无数次的资料排查和核实后,将胡帅君的家庭地址
      锁定在了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羊叉村。
      
          基本确定家庭地址后,小梅通过114 电话查询找到了重庆市綦江县石壕镇,根
      据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终于联系上了羊叉村的村支书唐主任。小梅把孩子的情况
      详细介绍后,唐主任当时就说村里确实是有这么一个家庭,答应马上帮助核实情况。
      当晚,小梅把电话再打过去时,唐主任说已经联系上孩子的叔叔。之后,小梅迅速
      与胡帅君叔叔进行通话,核实了一下有关具体情况,所有的经历与说的相同,叔叔
      也当即确认,胡帅君就是自己失散多年的亲生侄子。
      
          于是,又一个被拐的孩子,通过小梅用爱心和智慧架起的桥梁,回到了亲人身
      边。
      
          到2010年12月,小梅已为二十多个被拐孩子找到了亲人。
      
          这是一个特别志愿者的催人泪下的故事。
      
          2010年12月4 日晚8 时在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播出的2001至2010年全国法
      制人物特别贡献奖颁奖晚会上,除了10名获奖者之外,大会组委会还特邀了三位嘉
      宾。
      
          当大会向张宝艳颁奖之后,主持人张绍刚将张宝艳留下,给她介绍了一位嘉宾。
      
          这时,一位中年妇女从后台走出来。张宝艳一看立刻快步迎上前去。嘉宾快步
      迎上张宝艳,两人紧紧相拥。接着嘉宾便激动得哭了起来。而张宝艳的泪水也止不
      住地流淌下来。
      
          主持人简单介绍了嘉宾的事迹,虽然介绍得简单,可是依然获得了全场雷鸣般
      的掌声……嘉宾叫李静芝,那不堪回首的二十一年往事,依然历历在目……
      
          1988年10月17日傍晚,在西安新华书店上班的毛振平下班后抱着儿子佳佳来到
      金铃酒店。儿子在大堂里玩耍,毛振平去给儿子倒水喝,前后只有两分钟的时间,
      儿子就不见了。毛振平慌了手脚,他在酒店大堂里来回找了好几圈也没有找到。酒
      店老板得知情况后,又紧急发动酒店里的服务员出去寻找,可是一连找了两个多小
      时也没找到。
      
          毛振平吓出一身冷汗,他的第一念头就是儿子丢了。此时,他的爱人李静芝正
      在陕北出差,她的单位领导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给她发了一封“家有急事,速归”
      的电报。
      
          接到电报后的李静芝开始忐忑不安。当晚,她梦见她进到单位大门口时,一个
      妇女抱着她的儿子,儿子一直在哭。醒来之后,李静芝开始猜测,是不是儿子出事
      了。
      
          果然,等李静芝赶到家里时,她的同事哭着告诉她,孩子丢了。
      
          李静芝当时就瘫了下来。当时大夫给她把脉,几乎摸不着了。之后,她整日以
      泪洗面。
      
          李静芝一下子病倒在床上。有一天,一位医生对她说,“我治得了你身体上的
      病,但是心理上的病还得你自己治。”大夫的话让李静芝清醒了下来,她对自己说
      :“我不能死,也不能疯。如果我死了或者疯了,我的儿子回来后看见妈妈是这个
      样子,那他会伤心的。”
      
          从那一刻起,李静芝下定决心,坚强起来,不惜一切代价寻找儿子。
      
          李静芝夫妇联合亲戚朋友开始了漫长又痛苦的寻子之路。起初,他们以西安为
      中心,朝向周边各地区开始张贴寻人启事。不久,他们得到了一个线索,有人说在
      商洛地区看见一个跟佳佳特别像的小孩,而且这个孩子说自己的名字就叫佳佳,爸
      爸是卖书的。孩子现在住在商洛的一家旅馆。凭这关键的两点让李静芝断定,那个
      孩子肯定是她的儿子。可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她和丈夫连夜赶到商洛的
      那家旅馆时,旅馆的老板娘说,一个男子已经抱着孩子离开了好几天。李静芝一听,
      满心希望瞬间落空,当即瘫倒在地。还有一次,有人给李静芝打电话说佳佳有可能
      在兰考。李静芝听说后,一个人就去了兰考。当时的兰考不通车,李静芝一口气走
      了上百公里,后来实在走不动了,就躺在地上睡着了。等她赶到目的地时,村委会
      主任的妻子便带着她到村里的小学找儿子。这时,不知道从哪儿冒出了四十多个农
      村妇女把她团团围住,指着她的鼻子说:“这里没有你的儿子,你要是再来,我们
      就打死你。”李静芝在村主任妻子的帮助下从这些妇女的包围中撤了出来。回来的
      路上,李静芝途经焦裕禄的墓地。坐在焦裕禄的墓碑旁,面对空旷无际的中原大地,
      从来没有在人面前哭泣过的她,号啕大哭起来。那撕心裂肺的哭声,在中原大地上
      空久久回荡,不肯散去。
      
          很多亲戚朋友看在眼里,十分同情李静芝,可又爱莫能助,都劝李静芝再生一
      个孩子,可以渐渐冲淡对佳佳的怀念,丈夫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李静芝无论如
      何不同意。她说,如果再生孩子,她就不会再有足够的精力来寻找丢失的孩子了。
      对她来说,就算再生十个孩子,也无法治愈丢失儿子的伤痛,佳佳在她心中的地位
      没有人能够取代。
      
          李静芝和丈夫的感情原本非常深厚,但是孩子的丢失让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发生
      了变化。每次夫妻俩对视都会想到丢失的儿子,他们谁都不愿面对这样的事实,但
      是两个人在一起却时时刻刻都要面对。无奈之下,李静芝和丈夫离婚了。
      
          离婚后的李静芝,开始一个人寻找儿子。在旁人面前,她一直表现出坚强和乐
      观的一面。“我不愿意成为祥林嫂,如果我到处哭诉,最终不会有人同情我,所有
      人都要讨厌我。所以,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勇气。我要好好活下去。我不想有
      一天我的儿子回来时发现我过得不好。”李静芝说,寻找儿子是她继续活下去的梦
      想,只要她还活着,她就会一直找下去,她坚信,总有一天她一定会实现她的梦想。
      
          寻子路上,有一件事让李静芝事后深感遗憾。十几年前,丈夫到都江堰寻子,
      丈夫觉得当时见到的孩子跟儿子很像,但是不敢确定。李静芝抱着很大的希望连夜
      坐火车去了都江堰,但是她一眼就看出了那不是自己的儿子。当时旁人劝她说,既
      然这个孩子和她的儿子很像,干脆抱回家,别再找儿子了。但当时的李静芝一门心
      思要找回自己的儿子,她根本无法接受其他小孩。时隔多年,李静芝后悔当时没把
      那个孩子抱回来,她觉得自己应该给那个孩子很好的教育,让他过好日子,然后再
      帮助他找回父母。
      
          此事的遗憾后来却转换成激发她情感转变境界升华的因子。在寻子的过程中,
      她见过的孩子不计其数。每见到一个被拐的孩子,她的心都在流血,都是对她的母
      性的一次无情冲撞甚至打击。
      
          于是,一个想法在李静芝心底油然而生:关爱被拐孩子,同“宝贝回家”寻子
      网站的志愿者一道,帮助这些孩子寻找亲人。
      
          1988年11月20日,四岁的张鹏在陕西临潼秦陵王硷村玩耍,一眨眼工夫就让人
      贩子骗走了。爱子失踪,母亲李荣、父亲张新民动员所有亲戚朋友,从临潼、西安
      的车站、广场、街道找起,再到渭南、咸阳、宝鸡、陕北、陕南等地,满世界散发
      寻人启事。不到一年,本来患有风湿症的张新民就拄上了拐杖,黑发变白。1999年,
      四十九岁的他临死前还在念叨没能见到儿子。
      
          接到报案的临潼公安分局刑侦大队队长、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寻找张鹏的工
      作虽然没有停止过,可是一直没有结果。
      
          张鹏被人贩子拐卖到了山东曹县一户贫穷的农家。尽管被拐时只有四岁,但聪
      明的张鹏却记得自己是个陕西人,记得母亲是个裁缝,记得自己的手曾被熨斗烫伤。
      更神奇的是,他不仅记住了家门口一些特征,而且记得父亲叫张新民。
      
          2000年,早已改名换姓的张鹏曾经给西安写过信,西安市公安局也曾专门做过
      一些工作,但仍然没能联系到他的生母。因为有着这样的情结,张鹏后来考到了西
      安一所大学上学,毕业后又在西安工作,可寻找亲人的努力一天也没有停止。
      
          2008年3 月初,陕西电视台《诉说》编导靳斐接到一个叫“李静芝”的人打来
      的电话。电话里说她获得一些有关张鹏的线索。根据电话里提供的情况,靳斐找到
      了张鹏的母亲李荣。李荣听了,兴奋不已。可是她既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如果是
      真的,她就可以见到丢失二十年的儿子了;而担忧的是,又怕上当受骗。为了稳妥
      起见,她再次找到临潼公安局民警请求帮助。
      
          原来,李荣当年发出了大量寻人启事后,就接到一个叫“李静芝”的人的电话,
      警察辗转找到了西安的李静芝。李荣按照警察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李静芝。李荣得
      知李静芝也是个丢了儿子的母亲,便一起去外地找孩子。但是那次跟着李静芝,李
      荣没找回自己的儿子,倒是替别人找到过孩子。
      
          后来,李静芝来到天津打工,便和李荣失去联系。一次,李静芝在网上一个
      “宝贝回家”寻子网站看到一条帖子:《青年被拐二十余年,现寻找亲生父母》,
      帖子上的男子说的他小时候的情况,让她联想到李荣失踪的儿子张鹏。于是,她托
      做节目时认识的陕西电视台编导靳斐,帮忙寻找张鹏的家人。
      
          几天之后,临潼警察终于找到了天津的李静芝,进而联系上了张鹏。于是,李
      静芝来到西安,陪着张鹏去认亲。
      
          分隔二十一年,母子团聚,抱头痛哭。场面让现场乡邻、亲人和民警无不为之
      动容落泪。而更让在场人感动的是,李荣同李静芝那长时间的紧紧拥抱,还有李静
      芝的感人精神。
      
          李静芝虽然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奔波全国各地,先后为六名被
      拐的孩子找到了亲人。
      
          2008年11月初,“宝贝回家”寻子网站与浙江卫视联合举办的第一届中国寻亲
      大会在杭州如期召开,全国三千多名寻亲者和志愿者,都是自费从全国各地来到杭
      州参加大会的。这个由民间组织召开的全国大会,可谓创下了自费参加大会人数之
      多和与会者热情之高等全国之最。
      
          前来参加这个大会的,无论是寻亲者还是志愿者,心中都有一个愿望:见到他
      们心目中最为崇敬的大名鼎鼎的“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创始人张宝艳。
      
          李静芝参加这个大会,除了继续寻找自己的孩子和交流自己手中正在寻找的四
      个被拐孩子的信息之外,还有一个藏在心中已久的愿望,也是要见到张宝艳。
      
          当她在宾馆一办理完入住手续,便放下行李,来到了张宝艳的房间。
      
          张宝艳的房间里,挤得满满的。
      
          虽然,张宝艳几乎天天在网上同她的志愿者和请求他们帮助的人联系,可是他
      们几乎都不曾谋面。志愿者崇拜她,寻亲者渴望她帮助,而找到孩子的爸爸妈妈,
      更是想当面说一声谢谢。李静芝一看,只得退了回去,焦急地等待。当夜,为了接
      待参加大会的寻亲者和志愿者。张宝艳几乎没有睡上一个小时的觉。她觉得,不要
      说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就是“宝贝回家”寻子网站和各地的协会管理者,也只有极
      少人与她见过面,她也想通过这次大会,与更多的管理者与志愿者见面,感谢他们
      作出的巨大贡献,再征求他们的意见,进一步把网站和协会办好,让更多的被拐孩
      子回到亲人身边。而那些参加大会的寻亲者也渴望见到张宝艳,取得她的帮助,早
      日找到自己的孩子。张宝艳十分理解寻亲者的这种心情,在头一个夜晚,李静芝没
      有找到机会。第二天白天,张宝艳更忙碌,她只好等晚间再找机会。第二天晚饭后,
      虽然李静芝早早就去了,可是比她早去的人,已经把张宝艳的房间挤得满满的。直
      到午夜之后一点多钟,她才有机会来到张宝艳房间。
      
          她看到张宝艳实在太累了,打算说几句话就走。
      
          对于李静芝的事迹,张宝艳从网上知道一些,她非常敬佩李静芝。
      
          当李静芝刚刚说出自己的名字时,张宝艳立刻迎上前去,紧紧地拥抱住了李静
      芝。
      
          李静芝从挎包中拿出了许多照片。其中几张特别让张宝艳感动:一张是李静芝
      的儿子失踪前不久拍的。另外两张是通过电脑模拟处理,画出的她儿子十五六岁和
      现在的“照片”。
      
          张宝艳看了这几张照片,特别是那两张电脑给照出的“照片”,无论如何也抑
      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泪水夺眶而出:二十年来,李静芝作为一个母亲,就是怀着这
      样令人心碎的情感,在寻找自己孩子的同时,为那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寻找孩子。这
      是何等伟大的精神、何等广阔的胸怀啊!
      
          李静芝对她说:“你实在太累了,我见到你了就满足了,说说话就走。”
      
          张宝艳操着已经沙哑的嗓音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咱们姐俩好好聊聊。”
      
          张宝艳向李静芝交流失踪孩子的信息时,她提到了十几个孩子的姓名和情况。
      让张宝艳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孩子当中,有不少孩子李静芝不仅认识,甚至帮助过。
      有的还长时间在她家住过!李静芝说,自从她搬到天津后,她救助过许多被拐的孩
      子,这些孩子都叫她妈妈。其中在她家住过的,就有十几个。
      
          这些情况,张宝艳并不知晓。她问李静芝为什么不说出来,李静芝说:她应该
      这样做,不值得说。
      
          李静芝的事迹让张宝艳更加感动。她沉思片刻,整理一下自己的激动情绪,对
      李静芝说:“以后你不要再这样做。你一个人很不容易,不仅为了找孩子花了好多
      钱,耗费了精力,还要管那么多的孩子,还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养起来,这是
      多么大的负担和压力呀!以后你再遇到跟我说,我们网站和志愿者协会帮助你解决。”
      李静芝表示,感谢“宝贝回家”网站和志愿者协会。但是,她能够做到的,就尽量
      不给网站和协会添麻烦。她说她知道,全国还有那么多的孩子需要网站和协会去帮
      助。张宝艳听了,愈发感动,也受到了激励:有这么好的志愿者,网站一定会越办
      越好,会有越来越多的被拐孩子回到亲人身边。可是张宝艳想到,越是这样的人,
      就越要爱护帮助,于是向李静芝提出要求:以后一定不要再往家里领孩子。遇到这
      种情况及时跟网站和协会说,由网站和协会发动志愿者来解决。李静芝听了张宝芝
      的一番话,深深被她的关爱之心感动,说一定照办。
      
          两个中国普普通通的妇女,两个有过同样命运的母亲,两个肩负着同样责任的
      “阳光天使”,为了那一个个依然受被拐孩子灾难煎熬的母亲,为了那一个个失落
      的“小太阳”,忘却了时间,忘却了疲劳。
      
          东方破晓,朝霞喷涌。这个人间天堂城市,又迎来了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一天。
      
          2009年11月,张宝艳突然接到李静芝的一个电话,说她遇到了一点麻烦,请张
      宝艳帮助解决。
      
          原来,一个叫宁宁的被拐的孩子被卖到山东菏泽,如今已经上了中学。年初的
      时候,宁宁偷偷离家出来寻找亲人,可是没有找到。当孩子走投无路再回到养母家
      时,养母非常生气,把他赶了出来。没有地方去的孩子在网上得知李静芝的故事,
      便跑到天津找到李静芝,她收留了孩子。可她想,孩子正在念书,不能总在她这里
      呀。
      
          张宝艳对李静芝没有遵守对自己的承诺,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对李静芝又增添
      了些许崇敬,因为她理解李静芝,这是李静芝的高尚品质所致,是值得尊崇的。可
      是,怎样才能帮助李静芝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宝艳跟爱人秦艳友经过再三商量,又与李静芝进行了沟通,夫妻两人决定亲
      自去一次菏泽。两人首先来到天津,然后与李静芝一起带着孩子去了菏泽。同他们
      一起去菏泽的还有几个丢失孩子的家长,想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他们到了菏泽以后,首先电话联系了宁宁的养父。宁宁的养父来到她们住的旅
      店。养父一口咬定孩子不是买来的,是捡来的流浪儿。宁宁的养父非常伤心,表示
      坚决不要宁宁了,认为不管怎么的,含辛茹苦养了宁宁这么多年,再养了也没有用。
      张宝艳说,宁宁心里对父母的思念,对被拐经历的阴影,以及宁宁心底因被拐产生
      的叛逆,都是可以理解的,希望他能设身处地地为宁宁着想,同时,也希望他能把
      宁宁来时的情况说出来,能有更多的线索让“宝贝回家”网站的志愿者来帮助宁宁
      寻家。尽管大家从多方面来劝他,可他还是不肯继续养育宁宁,并且称时间太长了,
      记不住当时的细节了,也不愿意提供宁宁被拐后的任何情况。最后,在大家不懈的
      努力劝说之下,宁宁的养父母终于同意让宁宁回家,继续上学。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