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刘真骅和刘知侠一起生活的日日夜夜里,她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是生老病死这
      个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当这一天在她猝不及防的情况下来临时,她所承受的
      打击该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1991年9月3日,刘知侠参加青岛市政协老干部
      座谈会,讨论东欧局势,在刘知侠旗帜鲜明、慷慨陈词地发言时,突发脑溢血猝然
      倒下了。刘知侠倒下去的时候,刘真骅正从二百多公里之外的烟台向青岛疾驰,她
      无法相信电话中的消息,不能!决不能!她怎么也不会相信刘知侠会倒下,就在这
      天的早晨,他俩像往常一样去海边散步。早饭后刘真骅要到烟台去参加一个笔会,
      刘知侠要到市政协去参加老干部学习。像往常一样,刘知侠把她送到大门外,依依
      不舍地嘱她早些回来。临别刘真骅让刘知侠背诵一篇每次暂别她嘱咐的话。刘知侠
      笑着说:忘不了,少吃、少睡、多活动。然后挥挥手望着她走下高坡。当刘真骅走
      上路拐角回头望去时,刘知侠仍站在那儿深情地望着她。她和刘知侠的每次分别都
      是这样的,这一次跟往常一样,并没有什么异样,谁能想到这一次竟是最后一次的
      永别呢!
      
          刘真骅赶到刘知侠的身边时,已是这天的下午六时。
      
          晚上七点十五分,刘知侠终于走了。
      
          刘真骅在悲痛欲绝中办理完了刘知侠的后事。痛苦是必然的,但她又不能总沉
      湎于无尽的痛苦之中,她要接过刘知侠的笔,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她将刘知侠的
      身后事一一理顺,排出并拟定了时间表。但当她一件件地具体实施这些事情时,却
      遇到许多始料不及的坎坷与困难。为了安葬刘知侠,为了刘知侠的文集出版,为了
      电视剧,刘真骅几次去河南,北京,上海,济南。在北京街头有几次她就买个老玉
      米,坐在商店门前啃完了将玉米芯往卫生箱一扔,就算是一顿午饭。在上海的大排
      挡一元四角钱一碗咸菜面也是一顿午饭。尽管如此,刘真骅仍没有感到寒酸,因为
      她做的是为了刘知侠,为了他们难能可贵的爱情。
      
          刘真骅尽心地为刘知侠做她所能做的事。刘知侠去世一年后,在她的奔波下,
      在河南省委和卫辉市委、市政府的帮助安排下,她和孩子们将刘知侠和他前妻刘苏
      大姐的骨灰一齐捧回了他的故乡,在生他养他的故土,在孔夫子当年击罄的地方回
      归自然了。墓碑是刘知侠生前好友、著名画家韩美林先生挥泪写下的,碑文是将各
      界文化名人悼念刘知侠的挽联集中后由著名诗人、作家王希坚写的。刘真骅将刘知
      侠和刘苏大姐的骨灰、连同她自己剪下的一缕青丝以及自己的心誓——“我心我情,
      都已随你而去……”一齐下葬了。
      
          1992年初,刘真骅将自己撰写的报告文学《刘知侠与芳林嫂》改编成同名
      电视剧。在朋友们的帮助下,自筹资金,自请导演和演员拍成,并在上海举行了新
      闻发布会。原电影《铁道游击队》的许多主要演员秦怡、仲星火、冯笑和该电视剧
      的主要演员王玉梅、魏启明等,以及刘知侠在上海工作时的老领导夏征农、老战友
      杜宣等文化名人和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参加了这个发布会。
      
          刘知侠去世的第二年,在刘真骅的努力下,山东省作协同河南省作协及济南、
      青岛两市联合成功举办了《知侠创作五十周年作品研讨会》。
      
          刘真骅人不歇脚,利用一个个夜晚,将刘知侠走前的最后—部著作《战地日记
      ——淮海战役见闻录》,按照他的思路替他封了笔,并于1993年底由上海文艺
      出版社出版。
      
          她用对刘知侠深切的爱支撑着自己,为刘知侠做着一件又一件事情:电影《铁
      道游击队》(飞虎队)重拍并上映,把刘知侠的原著《小铁道游击队员》改编成电
      视连续剧《小小飞虎队》,播出后获了大奖,又把刘知侠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
      红嫂》搬上银幕,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在中央警卫局首映。
      
          1995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在青岛“百花苑”内,为已故青岛籍或客
      居青岛成就卓著的文化名人建立雕塑,刘知侠就是二十位名人中的一位。为了纪念
      刘知侠,也为报答以知识的乳汁哺育过他的母校,刘真骅用几年来奋斗的全部积蓄,
      自费为刘知侠塑了一尊与“百花苑”中同样的铜像,并自费运到河南卫辉第一中学。
      这一年是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国内有八家出版社同时再版《铁道游击队》,其
      中每个版本都是刘真骅根据出版社不同要求,亲自改写的。
      
          刘知侠文稿、手迹、史料整理后,全部交青岛市档案馆收存。
      
          面对大海,聆听潮音,刘真骅伏案在刘知侠最喜爱的大书桌上,用他握过四十
      余年的笔,开始整理二十六年前他们两个人留下的一百六十万字的书信,从中选出
      了四十五万字,结集成《黄昏雨》。
      
          历时八年心血编辑整理了二百五十万字的五卷《知侠文集》,由青岛出版社出
      版。
      
          在刘知侠去世后的九年中,刘真骅为刘知侠做成了这些事情,这于她于刘知侠
      都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刘真骅和刘知侠情深似海,他们的爱山高水长。在与刘知侠生活的二十二年中,
      虽然他们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和坎坷,但刘真骅还是感到很幸福,因为在艰辛和坎坷
      的背后,她毕竟品尝到了一份爱情的甘甜,以及这种恒久的爱给予她的力量。
      
          作为先生的学生、知己、爱妻,刘真骅很想永远依靠在他宽阔的胸膛前,领悟
      人生的真谛,领悟生命的全部意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