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这次采访的最后一个点是崇川区大调解中心,是在我离开南通的前几个小时,
      由明冲和小王两位向导陪同前往的。
      
          给我介绍情况的是中心主任侯月芳,副主任袁大鸣,还有明星调解员陆锡铭、
      王跃进,居委会主任小魏等。侯主任属于那种头脑非常清楚、非常善于表述、对于
      自己分管的工作非常热爱又非常熟悉的女同志。
      
          我们一坐下来,侯主任就切入正题。她说:“崇川区的大调解工作,可以用‘
      三个三’和‘两个四’来概括。‘三个三’是:”三联‘、’三早‘、’三流‘;
      ’两个四‘是:“四有、四必’的服务承诺,四个工作亮点。”接着,她就按这
      “三个三”和“两个四”的脉络,提纲挈领、条分缕析地勾画了崇川区大调解工作
      的基本轮廓。
      
          “三联”是指上下联动、部门联手、信息联网。
      
          “三早”,是指对于矛盾纠纷要早发现、早议事、早化解。“三早”机制有效
      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和升级,实现了“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居,问题不上交”
      的工作目标。
      
          “三流”是指为提高各镇街调处中心、村居调处站化解矛盾的实效,在实际工
      作中实行流动调处,分流调处,流转调处。进行诉(法院)调对接、检(检察院)
      调对接、公(公安)调对接、纪(纪委)调对接、访(信访)调对接。减轻法院、
      公安等部门的工作压力,节约司法资源,缓和矛盾双方的对立程度,钝化矛盾。
      
          “四有、四必”的服务承诺,说的是“有来必受,有受必理,有理必果,有果
      必公(公平、公正)”。崇川区委副书记、区政法委书记朱沛林给他们提出的“善
      办百姓事,多解群众忧”的责任目标,就是由“四有、四必”的承诺体现出来的。
      
          侯月芳主任还给我重点介绍了他们的四个工作亮点:(一)成立调解员培训中
      心,设在区法院。每三个月一期,实行学分制。他们已有首席调解员60多人。(二)
      企事业单位成立民调工作者协会,在民政局注册,每年聚会、学习、交流。共分五
      个片,一季度或半年开一次会。(三)联合成立了“南京大学城市社会问题研究基
      地”,先后约请多位著名国内社会学家、教授来区讲课。(四)探索建立了以个人
      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工作室主要采取对外挂牌调解,群众指名调解,巡回调解
      和会商调解等方式。侯主任认为,个人姓名命名的工作室的优长在于打破了行政层
      级的限制和地域界限的分割,面向全区,服务全区,更有利于发挥知名度调解员的
      个人特长和潜力,形成社会公信度极高的品牌效应。
      
          崇川区成立以个人姓名命名的工作室,最初共有四个,是根据当前社会矛盾的
      特点与类别,根据个人的特长组建的:陆锡铭个人调解工作室,主要调处城市征地
      拆迁方面的矛盾纠纷;朱济个人调解工作室,主要调处企业改制、劳动人事争议、
      再就业保障方面的矛盾纠纷;卢桂元个人调解工作室,主要调处民事和经济类的矛
      盾纠纷;侯利华个人调解工作室,主要调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
      这天,到场接受我采访的王跃进的个人调解工作室,就是在这四个之外增设的一个,
      主要调处涉农的矛盾纠纷。还有街道一级的小魏个人调解工作室。
      
          明星调解员因其个人的专业实力、禀赋才分,特别是骄人的业绩,而赢得公众
      的认可,具备了很高的社会公信度,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成立以这些明星调
      解员的姓名命名的个人工作室,对外挂牌调处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内的矛盾纠纷,
      既体现了社会对他们的名望的肯定,对他们的个人资质的认同,又是对他们的品牌
      效应的放大与发挥。如果说,大调解机制的创建,是政法工作、政府职能的一个综
      合性的创新的话,那么,崇川大调解中心的探索建立个人调解工作室,则是使具体
      调处工作迈向更高水平的细化性创新和调处机制的分工性创新。
      
          不可能有万能调解员。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建立所形成的分工,带有某种必然性,
      反映的是大调解机制和调解员个人的必然会有的历史性进步。因此,崇川区大调解
      中心的这个首创的意义和价值,很快被南通市政法工作的领导同志注意到了。还是
      在2006年4 月份陈斌书记和我们那次对话中,他几乎是兴高采烈地向我们推荐了成
      立个人调解工作室的创举,不仅提到了侯利华等四个个人工作室的名字,介绍了他
      们各自善于调解的矛盾纠纷的类别划分,而且重点讲了陆锡铭的故事。他说:“市
      内崇川区设立的这四个以个人姓名作名称的调解工作室,很好地发扬了名人的效应,
      其中的陆锡铭工作室,特别善于调解拆迁中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体育馆建设搞拆
      迁,涉及1112户,人多,矛盾纠纷复杂,任务重,但陆锡铭去了,只用40天就完成
      了拆迁。有半个多月,他日夜加班。有这样一个故事:狼山镇的程明豪老人见到陆
      锡铭便跪下说:”陆主任,你可得帮帮我。‘陆锡铭赶紧扶起老人,让他慢慢说。
      老人哭诉道:“我养了两儿两女,两个女儿离了婚,没地方去,都回我这里住。她
      们搭住的房子属违章建筑,这次拆迁不能按低价商品房补偿,所以,给我的低价商
      品房补偿款都让两个儿子给拿走了,两个女儿什么也没有,她们确实困难,家里天
      天闹,闹得我没法生活,这可怎么办?’经老陆了解,情况属实,向有关方面做了
      大量工作,多次开会专题研究,根据照顾老人儿童的原则,最后为老人争取到两套
      各60平方米的低价商品房,老人家里的矛盾纠纷和困难得到了很好解决,心服口服,
      说陆主任真是为百姓办事的大好人。现在,只要有拆迁的事,还没拆迁,便有人提
      前找他诉说。他被崇川的群众誉为‘老百姓心里最实在的名牌调解员’。他的故事
      很多,流传也广。”
      
          所以,这次我到崇川大调解采访时,能见到这位被陈斌书记夸得不得了的明星
      调解员陆锡铭,心里是很高兴的。但陆锡铭很谦虚,说话很朴实。他说:“个人调
      解工作室以个人命名,但工作是大家一起做。就我这些年的工作看,这拆迁征地,
      真是天下第一难事。普通人家如今大部分已住上砖瓦房,热土难离,拆迁对他们无
      异于居住革命。我们南通政策宽松:一是给货币补偿;二是拆后给低价房。拆迁的
      原住房,因时间跨度大,资料不全,容易造成误差。我们原则是:无情拆迁,有情
      补偿,决不能让老百姓吃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也有少数住户弄
      虚作假,那就要摆事实,讲道理,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一户人家,一家五
      口,四人有病,原住房少,这就要给予政策上的照顾。矛盾有群体的,也有个人的。
      比如,江鲜一条街拆迁改建,老百姓不愿走,上街,喊着‘我们不拆迁’,‘温总
      理救救我们’的口号。矛盾激化了,还是我们去做了工作,把事情平息下来,做好
      拆迁补偿。最近又有几个人找我,我的原则一向是,政策一定要坚持,但特殊问题
      特殊解决。我们做调解员,不收取当事人一分一厘报酬,说破嘴,跑断腿,累死累
      活,凭的就是吃苦精神和奉献精神,只要老百姓满意,说好,对我们个人来说,这
      就足够了。”
      
          听了他和另外两位明星调解员王跃进和小魏主任的掏心窝子的表白,我感动得
      热泪盈眶。他们可真不容易,但正是他们以自己无私的奉献确保了一方的平安,为
      构建和谐社会,为历经磨难的我们这个大国的重新崛起,夯实了牢固的基础。他们
      的工作是平凡的,同时也是伟大的。
      
          侯月芳主任指着我坐的椅子说:“2004年12月24日,罗干同志来南通视察我们
      的工作时,就坐在您现在坐的椅子上。”我想,当罗干同志听完了他们的汇报时,
      当罗干同志在这里说“你们最重要最值得重视的一个经验就是大调解的‘大’字”
      时,内心一定涌动过如我现在这样的感受。
      
          我为辛勤工作在南通大调解战线上专业和业余队伍的骄人业绩而自豪,我为他
      们的伟大的创举而由衷地敬仰,我更佩服他们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不
      知我的拙笔拙文,能不能表达他们的这种伟大精神之万一。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