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一个春天的凌晨,地处嘉陵江北岸猫儿石的重庆天原化工总厂二分厂因职工操
      作失当发生三氯化氮爆炸事故,导致车间中的一个液氯罐损坏,大量氯气外泄。氯
      气为剧毒气体,人畜吸入之后会迅速地附着于呼吸道黏膜上,导致支气管痉挛、充
      血、水肿和坏死,人只要吸入2.5 毫克/ 立方米浓度的氯气,就有致命危险。更为
      严重的是,在爆炸现场还存放着8 个共装有12吨氯气的罐体,连环爆炸随时都可能
      发生!
      
          很快,特勤大队便接到了市抢险指挥部下达的命令:“立即进入爆炸中心,探
      明空气中的氯气含量和液氯罐体的损坏情况以及现场的整体状况,为抢险救灾提供
      第一手准确数据!”
      
          大队长陶林和副大队长佘文立即点名一中队队长王跃平和李林、刘久宁、洪水、
      黄桂等官兵组织起一支精悍的侦查抢险突击队,由他们亲自带队进入情况不明、危
      机四伏的“死亡地带”,并制定了少人多次、快进快出的侦查策略。
      
          突击队很快便在氯气弥漫的爆心附近发现了8 个储氯罐体,其中3 个因爆炸损
      坏发生泄漏,大量的黄色氯气和白雾正不断地涌出。7 名突击队员立即采取紧急措
      施,在氯气罐体周围设置起两道碱液水幕带,对泄漏的氯气进行中和稀释。
      
          指挥部根据突击队提供的情况,及时提出了“尽快消耗残存的氯液,降低液氯
      罐体压力并及时注入氮气置换氯气”的处置方案。陶林立即向氯罐周围增派了四辆
      供水消防车,同时由两支开花水枪进行外围掩护,突击队员以几分钟为一间隔,不
      断进入现场检测罐体压力。
      
          空气中的氯气含量终于被有效控制,外围的抢险人员有的已试着取下了口罩。
      然而指挥部却不敢掉以轻心,因为在发生泄漏的罐体里极可能积存着危险性极大的
      三氯化氮。一旦爆炸,一吨液氯的破坏范围至少可达300 米,而这里有12吨液氯!
      
          为防万一,必须把现场所有液氯罐中的液氯全部排放掉!
      
          排放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到下午4 时40分,液氯已排掉大部分,有3 个罐体
      的压力已接近于零,其他罐体的压力也都大为减轻,指挥部的专家估计,到下午6
      时左右险情应可解除。
      
          下午5 时40分,陶林、佘文和王跃平三人再次穿过水帘屏障,深入一线侦测,
      发现罐体的压力继续减小,罐体的外部已有结冰现象,说明温度也在降低,但仍然
      有部分残存的液氯和高易爆性的三氯化氮未能排除。他们决定立即返回向指挥部报
      告情况。未曾料到,离开现场不到五分钟,身后便传来一声轰然巨响,陶林急速地
      回转身,只见一股黄绿色浓烟从液氯罐体所在位置腾空而起,并迅速地翻卷铺散开
      来。刚才他们出来时,与一群正欲进入现场视察的天原厂领导和技术人员擦肩而过,
      他反应极快地喊道:“赶快救人!”戴上呼吸器便一头钻进了猛扑过来的浓烟中,
      王跃平和刘久宁、李林等突击队官兵跟着冲了进去。
      
          爆炸现场一片狼藉,5 号、6 号两个液氯罐已完全爆炸解体,其基座下被炸出
      一个深达两米的大坑,半径200 米以内的建筑物和生产设备东倒西歪,破坏惨重,
      碎砖烂瓦,触目皆是……刚才还有说有笑的天原总厂的九位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
      皆横倒于爆心四周,不幸牺牲。
      
          据现场专家分析,此次爆炸的威力之大,不亚于当空投下一枚重磅炸弹!有目
      击者称,爆炸时,有数块面盆大小的破铁片横越飞过宽达数百米的嘉陵江,砸落在
      对岸的房顶上!
      
          他们一边安排队员们收敛运送遇难人员遗体,一边四下搜寻幸存者,最后竟在
      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两个气息尚存的受伤人员!陶林立即组织抢救,同时报告给指挥
      部。
      
          急转直下的事态完全打乱了指挥部原来的预期和部署,也使大批被疏散的职工
      和居民“回家在即”的乐观憧憬化为泡影。而且再次爆炸的一切因素均依然存在,
      其势如箭在弦上,危急万分!
      
          一场涉及附近居民人口达十几万的更大规模的紧急疏散工作迅速展开。黑压压
      人群紧张有序地向着更安全的远方转移。
      
          消防特勤队官兵却在逆向而行,向着爆炸中心抵近再抵近,形成交叉、多重水
      帘,尽最大可能地集中稀释空气中的氯气,同时降低现场的温度。
      
          经过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反复研究,认为只有釜底抽薪,将现场仍残存有液氯
      的四个未爆罐体全部引爆,才能彻底消除隐患,确保救灾最后成功。
      
          然而如何安全引爆,却是一道难题。天原化工总厂创建于1939年,众多设备严
      重陈旧老化,缺少相应的准确参数,四个未爆罐体的准确厚度从来就是一个神仙数
      字,这个神仙数字加上罐内存液的未知数,使安全引爆的方案迟迟难以确定。而当
      天又出现了气温明显升高、失控自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的紧急情况。经过指挥部组
      织专家认真比较研究,最后决定采取以军用火器进行远距离射击引爆的方案,请调
      驻军以高射机枪、40火箭筒、105 无后座力火炮和坦克炮四种武器到场,根据不同
      情况对液罐进行射击,使之爆炸,或洞穿罐体使液氯快速排放。
      
          这是重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以军用武器排除工业险情的特殊“战争”。接到命
      令,参与抢险作业的所有武警、公安民警、消防官兵都有一种投入“战争”的感觉,
      特勤官兵则又首当其冲,接受了进入“死亡地带”,为指挥部提供尽可能翔实的现
      场数据和检测排爆效果的任务。因为一直在高浓度的氯气中钻进钻出,此时不但队
      员们身上的防护服已被氯气“漂”得白花花的辨不出原色,多数队员已出现干呕、
      反胃的临床症状,一些队员的脖子、手臂等易暴露部分还出现了灼伤。但在安排任
      务时,却没有一个队员愿意留守二线。
      
          在对整个厂区和周围地带进行了彻底的现场清理疏散之后,17日上午10时,首
      先用高射机枪试射引爆液氯罐,伴随着达达的速射连发,所有人的目光都紧张地投
      向远处的罐体所在方向。然而,预期中的引爆并未发生。枪声刚停,特勤队员立即
      冲进现场校验,发现由于射击的安全距离较远,加上罐壁太厚,表层又十分光滑,
      虽被击中,却未达到击毁和洞穿的效果。指挥部决定改用两支40火箭筒同时轰击,
      效果依然不佳。再改用三门105 无后座力火炮同时轰击,但由于现场条件限制,导
      致炮身仰角过大,连发数炮,最后依然是无功而返。指挥部不得不拿出最后的“杀
      手锏”,用坦克穿甲弹直接轰击!
      
          成败在此一举!
      
          一炮、二炮、三炮……伴随着令大地颤抖的怒吼巨响,从坦克炮膛里发射出的
      一发发穿甲弹准确击中目标,顷刻间,一个个罐体应声崩塌。远远近近“观战”的
      人们,不禁对解放军的神勇发出阵阵欢呼。但预期中的液氯爆炸却并没有发生!
      
          尽管炮击时爆炸没有发生,但并不意味着爆炸的可能已经不存在,第一次意外
      爆炸的惨状还历历在目,谁能担保第二次意外不会在瞬间出现?然而随着指挥部一
      声令下“进入现场查验”,早已整装待发的特勤突击队员刘久宁等人立即冲进了硝
      烟弥漫的现场。
      
          灾变现场液氯横流,浓烈的毒雾所形成的视障,使他们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摸索
      行进,手眼并用地对一个个罐体进行轰击效果查验。经过轻重火器的轮番轰击,大
      多数罐体已被有效破坏,一个个龇牙咧嘴地歪倒在地,只有一个却犹如金刚不烂之
      身似的兀立在原地。原来椭圆形的罐体不但罐壁特厚,且表面极其光滑,加上坦克
      的射击角度受限,穿甲弹只把罐体的保护层击中,然后从罐体上擦滑过去。罐体的
      底部仍有结霜现象,说明罐中仍有液氯残存,也就是说危险依然没有完全排除。
      
          根据特勤突击队的实地查验报告,指挥部决定采用人工爆破的方式解除这个最
      后的隐患,爆破由防爆队负责实施,特勤官兵负责现场的出水掩护。经计算核定的
      炸药包重达20公斤,其威力足以摧毁一座多层大楼。
      
          突击队员手持屏障水枪再次冲进事故核心区。
      
          爆破一举成功!
      
          天原化工总厂的最后一个爆炸源被排除了。一直站在最前面的水枪手李林却因
      氯气累积中毒和身体多处被碱液严重灼伤,被战友们抬出现场送往医院。
      
          在一片喜庆的气氛里,已经在灾变现场连续奋战了60多个小时的特勤官兵井然
      有序地撤离现场,悄然返回营地。
      
          一年后,重庆消防特勤大队升格为特勤支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