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个艳阳高照的上午,地面被晒得像铁板烧,轮胎压在上面软软的,似乎可能
      溶化。阿球开着一辆很烂的面包车,拉着我到一个新经济区采访。他好像永远一副
      乐天知命的样子。额头黝黑高突,天气越热他那上面就会越多汗星,而越多汗星额
      头就会越亮越生动,简直就像智者一样,有着闪闪放光的额头了。
      
          他是个乐观豁达的本地人,操着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我勉强可以部分听懂。他
      将车开到那里时,我心里挺纳闷,这哪里有什么工业区呀!
      
          感觉到的只是一个相对安静的街道,一个小城市的布局,几条平常街巷,没有
      一点工业区的感觉或标志。我这个来自东北重工业基地的人,对于工业区的记忆是
      根深蒂固的。我以为一定是走错地方了。工业区嘛,顾名思义,应是高耸林立的烟
      囱,厚重的围墙,巨大的多灰的厂房,还有往来轰隆作响的载重汽车,可是,这里
      一切都没有。清静着,安宁着。连一栋高耸的厂房也不见,更不见什么烟囱。不具
      备起码的工业符号,这能算工业区吗?
      
          会不会是阿球找错了地方?!我问他这里是工业区吗?他说是呀。我学他的话
      说我搞不懂。他对我的搞不懂,表现出一种茫然表情。
      
          准确地说,我们是走进了一个居民式的小楼。沿楼道款款而上,一条长廊,摆
      放着一排花盆,很干净。这里就是所谓新经济区的大本营吧。一位主任说,他们是
      管理部门,就相当于原先的生产大队,1993年改为股份制的工业新区了,还有一些
      生产队,现在叫作经济联社。大队下边有10个生产队,就是10个经济联社。他们的
      这个工业新区,主要是将一大批房子出租给港商台商作为厂房,让他们在这里办工
      厂。农民变成股民,坐收其利。不过,股民要从7 月1 日零点划线,如果是以后出
      生的,便不再享受股民权益。股民每人每月500 元生活费,退休的更多,1000元。
      而这些钱的来源,便是出租得来。这些地道的农民,在一个早上,摇身一变而为市
      民或股民了。他们失去了土地,却获得了自由。刚到东莞时,就听说过许多农民不
      愿到城市当市民,因为市民不给钱的。
      
          东莞的城市步伐,就是他们这样走出来的。当东莞县改为东莞市那天,他们这
      些以生产大队为单位的人,便成了市民或股民了。这就是农民走出土地,走向城市
      的痕迹。
      
          我们上午去了一家港资企业,叫作“力荣毛织有限公司”。上到二楼时,是车
      间,很干净,有一个供奉台,当然供奉的是财神了。有意味的是,在财神的旁边贴
      有一个红色的条幅,上面写的是“开工大吉”。只听说饭店开张商店开业要庆贺,
      要张灯贴彩,没想到开工也要这般,而且,还要将这样的条幅与财神一道供奉起来。
      
          这就是南方的发财之道,吉祥之道吧?
      
          车间并不是那种传统的冒烟车间,也没有什么机油味儿。那是个大房子,有许
      多台织机,白炽灯挂在头上方,像一道光的棚顶。而灯光下的女工们,就在埋头工
      作着。我们说明了来意后,厂长找来了三位女工,她们年纪偏大了。偏大的女工,
      好接触,没有多少羞怯感的。
      
          那个从安徽芜湖来的女工,已经有43岁了,她来此14年,一直在这里工作不曾
      离开过。原先她在宏达毛织厂工作,搞检验,她现在是车位师傅,指导工人,自己
      不用亲自动手干活。她坦然承认,之所以跑出来,这么大老远的到了东莞,只是因
      为穷,为了赚钱。芜湖那里的工厂,工资加班费奖金什么的加在一起,不过200 元,
      而到了这里,可以翻上10倍的。当初她从家乡出来时,是她的一个堂哥的同学牵线
      的,那个同学叫张英。此人是这个厂子老板的太太的朋友。因为老板头一次到大陆
      东莞办厂,太太打电话嘱她过去帮帮忙,她就过来干了。她介绍查爱华来到这里。
      查爱华来东莞的第二个年头,将老公接到了这里。现在他们夫妇已经双双安居在东
      莞。
      
          说到当初的情景,查爱华说,她是和一个女孩子两人结伴而来的。坐了几十个
      小时的汽车,一到东莞总站下车,就打电话给那个张英,她以为对方会热情地过来
      接她,却不曾想对方告诉她打辆摩托,到什么地方下来就行。她说的地方就是力荣
      毛织厂。她打了一辆摩托时,心下里核计,人家能知道那个厂子吗?这个摩托车司
      机知道要去的厂子,她心里很安慰,看来这家工厂很出名,很大的厂子。她到厂子
      里见到了张英,也见到了香港老板:一个很温和慈祥的人。老板居然会让司机开车
      拉着她去外面吃饭。那车是本田的轿车,坐在上面悠悠颤着,她不敢往后背靠,车
      内很温馨有股说不清的香味儿,屁股下边也是松软的,越是松软越是紧张。到了饭
      店,老板让她点菜,可她哪会点呀!后来,老板亲自点了,居然点的菜都是她喜欢
      吃的。那顿饭令她非常难忘。
      
          后来,她提出她的丈夫是否可以来?老板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她说是电裁的。
      所谓电裁,就是裁缝,以前是剪子裁,现在用电剪,故简称“电裁”。老板一听说
      电裁,马上笑着说好哇,你让他过来吧!于是,久别的夫妇到了一起。老板成全了
      他们的家庭,使他们夫妻双双安心工作。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