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2010年12月3 日,是金超杰人生的最后一天。
      
          此前,他已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也没踏踏实实地睡过一觉。头一天,他得知市
      纪委领导要来听取地税局和另外三个区县案件情况的汇报。他嘱咐办案组把需要汇
      报的内容尽量压缩在一天。
      
          早上,他早早起了床,再次梳理了市地税局案件的整体情况和基层案件的指导
      性意见。
      
          8 :30会议开始,地税局案件涉及的人多面广,情况复杂。他一一作了详细的
      汇报。11:30才结束。
      
          午餐后,他担心下午汇报的内容太多,将原定2 :30的会议提前到2 :00开始。
      
          3 :30,顺义的案件汇报完毕,他指出了下一步案件应注意的几点。
      
          5 :00,西城的案件汇报完毕,他作了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等东检反贪局汇报结束时,已是晚上6 :30了。
      
          大家在食堂简单吃了点东西,虞宝才邀约金超杰:“忙了一天了,我陪你在院
      里走走。”他摇了摇头说:“今天不走了,太累了,我上楼歇会儿。”
      
          10分钟后,虞宝才接到金超杰生前最后一个电话:“山下的被调查对象怎么样
      了?”我告诉他,“一个下午4 :00转走了。”
      
          他又接着问“另外两个呢?”“都已安排好了,您放心吧。”他说:“那我回
      家一趟,换换衣服,明天一早就回来。”
      
          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里时,妻子非常高兴,一边帮他收拾衣服一边说:
      “想跟你说个事儿。”
      
          他问:“急不急,不急明天再说吧,我实在太累了。”这就是他留给家人的最
      后一句话。
      
          其实,妻子想要跟他说的是:明天是他们结婚26周年纪念日……
      
          金超杰走了。他那熟悉的音容笑貌,朴实无华的身影,离我们渐行渐远;金超
      杰没走,他那光明磊落的胸怀,似水柔情的侠骨,诚实正直的人品,就像金子一样,
      熠熠生辉,照耀着反腐战线上的后继者,永远在人世间薪火相传。
      
          过度劳累的金超杰走了,留给他老母、爱妻和娇儿的是不尽的伤痛,留给他同
      事和战友的是长久的思念,也给我们留下了沉痛的思索。
      
          这几年,每当从央视新闻或从报刊中听到或看到宣传先进人物、时代英雄的事
      迹时,我们在为他们坚定的信仰,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坚强执着的意志所钦佩和感
      动的同时,也为他们中的大多数因劳累过度英年早逝而感到揪心一般地疼痛。
      
          “过劳死”,一个曾经熟悉而又常被社会忽视的严重问题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
      野。
      
          最早因过劳猝死而广为人知的是1982年突然离世的43岁的光学专家蒋筑英,由
      此,敲响中青年知识分子健康警钟,引起媒体、政府和社会对过劳死问题及对中青
      年知识分子健康风险的关注。此后,政府及相关部门逐步重视知识分子的健康风险
      控制和预防保健工作,相继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改善,如每年开展体检,组织休假
      等。但因多种原因,政府及相关方面对过劳死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蔓延程度认识不足,
      尚未建立国民健康风险意识,并由此对知识界和全社会进行相关健康知识的普及和
      教育,使人们增强对过劳、长期疲劳的警觉。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化、城市化进
      程加快,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稳定面临压力加大,过劳及猝死现象也从中青年知识
      分子向公务人员、务工者扩展和蔓延。遗憾的是许多当事人及社会各方面对此几乎
      没有警觉,据了解,像金超杰这样的生命悲歌,在央视新闻和主流媒体所宣传的已
      经逝去的时代英雄和先进人物中已占90% 以上,党的优秀干部郑垧靖、王瑛、姜瑞
      峰……都是近年涌现的时代英雄,都是在人生和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因过劳先后倒下,
      丢下尚未完成的事业和悲痛的家人抱憾离去。他们未曾倒在敌人的枪弹和抢险救灾
      中,却因连续奋战引发重症,或殚精竭虑,积劳成绝症仍顽强拼搏,被过劳扯断生
      命的琴弦后才引起人们及官方的关注。
      
          据境外媒体披露,由于加班现象比较普遍,中国每年约有60万人过劳死。我们
      不知这一数据是否准确,但过劳死的病人呈上升趋势,而且以知识分子、精神劳动
      强度和压力过大者居多却是不争的事实。中青年知识分子和社会精英的健康风险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一种潜在的社会危机,需要通过文化理念的转变,建立相应
      的风险控制和预防机制,以及自身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等系统过程予以解决。
      
          千万再不要让金超杰式的过劳死,成为时代英雄和社会精英们的生命绝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