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那一年我离开家乡,
      
          在一家工厂打工,
      
          长长的流水线,
      
          流走了我的梦想,
      
          双手每天都在忙碌那针线中,
      
          经常加班到深夜,
      
          在那工作两年整。
      
          他们称呼我的名字,
      
          他们叫我打工妹,
      
          我有自己的名字,
      
          我有自己的名字。
      
          不甘于生活的繁重,
      
          我就去学了美容,
      
          学习的日子很愉快,
      
          但工作却不是那么简单。
      
          我要起早贪黑地把技术练,
      
          唯独是梦想着,
      
          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
      
          他们称呼我的名字,
      
          他们叫我打工妹,
      
          我有自己的名字,
      
          我有自己的名字。
      
          后来我又去了饭店,
      
          做了普通的服务员,
      
          被别人呼来喝去地使唤,
      
          不能有任何怨言,
      
          觥筹交错的是杯杯的辛酸,
      
          盘盘碗碗承载着多少梦幻。
      
          他们称呼我的名字,
      
          他们叫我打工妹,
      
          我有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叫金凤。
      
          啦……啦……
      
          我有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叫金凤。
      
          这首取名《我的名字叫金凤》的歌曲,创作者及演唱者都是一位名叫段玉的打
      工妹。
      
          从小在东北长大的段玉,却像江南姑娘一样长得小巧清秀。
      
          我是在皮村“工友之家”采访段玉的。一见面我就问:“你怎么想着要创作这
      样一首歌?”
      
          段玉想了想,说:“大概是2008年初,我在望京小区一所幼儿园当老师。当时,
      北京师范大学有位教授在做‘社区姐妹行’项目。主要是组织社区里的女保安、保
      洁、保姆等女工,给她们讲一些法律知识,教她们做菜,学唱歌。我也是这个项目
      的志愿者。有个长得胖胖的、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的河北姑娘,经常参加我们的
      活动,每次来都不吭声,默默地坐在墙角。后来,慢慢熟了,她告诉我她的名字叫
      金凤。我没有想到就是眼前这个默默无闻的姑娘,已经有着8 年的打工经历。金凤
      16岁就到深圳一家玩具厂打工了,整整在流水线旁呆了4 年。后来,她又干过美发
      工,当过饭店的服务员。现在一家小工厂,做一种串珠小工艺。她已经24岁了,还
      没有结婚。她说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给了城里人,可城里人没有谁能记住她,从第
      一天开始打工到现在,她一直被别人叫作打工妹……有一次,教唱歌时,我发现金
      凤没有来,后来,就再也没见到过她……”
      
          “你没同她联系过?”
      
          “我没有她的电话号码,没法同她联系。”段玉说:“金凤的消失,使我想得
      很多很多,她去其他地方干活儿了,还是回老家了?如同她说的那样,她有她的名
      字,可城里人谁知道呢?她永远被城里人叫作打工妹……我突然萌生想为她写首歌
      的想法,当然,歌里也融进了我的打工经历,融进了我的感受……”
      
          他们称呼我的名字,
      
          他们叫我打工妹,
      
          我有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叫金凤……
      
          段玉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市郊的栗子村。家乡主要种玉米,段玉笑称自己是吃
      棒子面长大的。
      
          中学毕业,没有读高中,而是参加了成人高考,拿了一个学前教育大专班的文
      凭。段玉喜欢音乐,那时候她学会了弹吉他。
      
          2004年8 月到北京,先到一家汽车配件厂搞销售。她用第一个月工资,买了把
      吉他。刚到北京,人生地不熟,工作又没有经验,心中的苦恼,只能通过那把吉他
      倾诉。
      
          段玉说:“我们这代青年人,同父辈进城打工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的确是拉
      着拉杆箱,满怀着理想和抱负进城的。但是,到了城市以后,马上就发现,这个城
      市并不属于自己,这个城市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紧接着而来的是生存问题,
      为了生存,必须去干城里人不愿干的最苦最累最底层的活儿。城里人还老用一双歧
      视的目光望着你。我刚进城头两年,大商场不敢进,平时也不敢多说话,怕露出自
      己的东北口音……”
      
          有一天,有个同学告诉她,说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有一个打工青年艺术团,是
      打工青年自己组织的,演的也都是反映打工者自己生活的节目。同学说她有文艺细
      胞,让她也去参加。
      
          2005年国庆节,经过一番打听,段玉终于找到了孙恒、王德志他们。那时候,
      他们已经从东坝转移到了皮村,不仅有艺术团,还办了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同心
      实验小学。学校除了小学本部,还有学前班。
      
          段玉一边在学前班当老师,一边参加艺术团的演出。
      
          “这期间,我还创作了一首《电梯姑娘》的歌曲。”说罢,她便为我轻声地背
      诵着:
      
          电梯上上下下地运行着
      
          乘坐电梯的人越来越多
      
          在她的周围是一些高大的男人女人
      
          我看不见电梯姑娘也感受不到她的气息
      
          狭小拥挤的空间被陌生气息充塞着
      
          你已经不知在这里度过了多少个春秋
      
          也许这是个躲避风雨的港口
      
          但同时这是一个让人遗忘的角落
      
          青春就消失在这上上下下的锁链中
      
          我看不见飞鸟也看不见天空
      
          在分不清白天和夜晚的空间里
      
          我看不见星星也看不见太阳
      
          站在空空荡荡的电梯里
      
          双腿已不知不觉肿胀麻痹
      
          我多么希望此时拥有一把椅子
      
          能够让我获得短暂的喘息和休息
      
          头发在灯光下发出紫红色的光
      
          姐妹们都说这个颜色很漂亮
      
          我也希望能够穿上美丽的衣裳
      
          但是我只能站在这里让它擦肩而过
      
          光滑的四壁依旧被擦得明亮
      
          我看得见的是陌生和冷漠的眼光
      
          我们都一样有喜欢唱的那首歌
      
          我们都有着一样的苦恼一样的哀伤
      
          段玉告诉我:“我最开始是在一本杂志里看到写电梯女工生活的文章,留下很
      深的印象。进城以后,每次乘坐电梯我都会在想:我们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呆上几
      分钟都感到憋闷,电梯工一天到晚要站在里头呆上八九、十几个小时,似乎都与外
      面的生活隔绝,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关键是,每天上上下下乘坐电梯的人,谁又会
      在意电梯工的存在?后来,我认识了一位从河北来的电梯工,小姑娘长得又瘦又小,
      看上去像是中学生一样,她告诉我,开了一年电梯,她觉得自己已经变呆了,连说
      话能力都差了……”
      
          段玉在同心实验小学呆了一学期就走了。
      
          “为什么要走?”
      
          “主要是工资太低,尽管管吃住,但每个月几百元的工资,对于一个女孩子来
      说实在是不够花,我想穿漂亮的衣服,即便买不起真名牌,也得要有仿名牌吧?我
      想生活得舒服一些,想生活得有自尊一些。我不可能像社会工作者和大学生志愿者
      一样,去无偿服务。便又找了一份工作,在《商场现代化》杂志当文员。住还住在
      皮村,工作单位在东三环,每天上下班路上来回要4 个小时。干了一年多,尽管工
      资还可以,但路上太辛苦,可是在东三环租房子又租不起,身体不好,只好把工作
      辞了。正好这时候艺术团准备在全国搞巡演,我便参加了。”
      
          我问:“打工青年艺术团还搞过全国巡演?”
      
          “是的,我们艺术团在北京演出了名,特别受农民工的欢迎,也引起了社会的
      关注。全国各地的一些NGO 组织纷纷邀请我们到当地为农民工演出。这次巡演,我
      们去了西安、重庆、焦作、上海、南京、杭州……还去了香港。”
      
          “每次演出你都唱《我的名字叫金凤》吗?”
      
          段玉说:“唱,每次都唱《我的名字叫金凤》,而且还挺受欢迎。特别是唱到
      最后两句‘我有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金凤’时,台下的观众就会跟着唱,有的
      还大声呼喊:”我有自己的名字!‘’我们也有自己的名字!‘“
      
          他们称呼我的名字,
      
          他们叫我打工妹,
      
          我有自己的名字,
      
          我的名字叫金凤……
      
          与其说段玉是在寻找金凤,还不如说她是在寻找自己、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
      自己的理想!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