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如果说消防兵的天职就意味着付出,那么他们背后的亲友,尤其是他们的妻子,
      无可置疑,也付出了无私的赠与,给他们、也给整个社会。
      
          “3 ·5 ”抢险灭火受伤的消防官兵中,有两位受伤的勇士,事发之前就成了
      家,有了妻子和孩子,那就是4 中队政治指导员杜芳东和9 中队中队长晏红安。
      
          杜芳东的烧伤,跟李伦和刘鹏一样,面部眉毛以下全部毁容,需要多次植皮整
      容,只是双手烧伤稍轻,勉强可以自己捉拿筷子吃饭。他的妻子叫李月琴,是西安
      市莲湖路小学教导主任。她和杜芳东是1994年结的婚,当时女儿已经四岁。回首往
      事,一提起十多年前那场惊心动魂的大爆炸,李月琴就忍不住长叹一声——“那段
      时间,我都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像在梦里一样。我实在不想回忆那些痛苦的日子
      呀!”
      
          杜芳东受伤后的第八天,李月琴才隔着窗户,见到了她提心吊胆、日夜为其揪
      心的丈夫。等她走进病房、零距离见他,则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这一个月,究竟
      有多长,好像积聚了人生全部的日子,好像她走了一次没有尽头的长征。她毕竟是
      个女人,出事后最正常不过的表现就是流泪,一个人使劲地流啊!任何人的宽心和
      安慰,都无济于事。她思想上一下接受不了,尽管自己知道,这需要一个过程。她
      内心自然也明白,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丈夫就是干这个事的,有了火灾,有了
      险情,他们消防兵不去灭火,谁去?
      
          然而,她真的没有想到,不幸和灾难,“真的”会降临在自己爱人的头上。经
      过漫长的阵痛,她终于不得不接受这个严酷的现实。
      
          她说,找当兵的,就意味着付出。当兵的付出,咱也得跟着付出啊!
      
          正是“3 ·5 ”事件,让李月琴加深了对军人的认识,同时也使她重新认识了
      丈夫杜芳东。他们是一对情投意合的好夫妻,结婚后从未红过一次脸,更未吵过一
      次架,一家人十分和睦。丈夫事业心特强,特别是1997年底到1998年初,他主持中
      队工作那段时间,几乎很少回家,经常值夜班。在此之前,结婚四年,他们在一起
      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受伤后这一年多。
      
          丈夫是好样的,他很坚强,先后做过6 次大手术,忍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
      可是问起他来,他总是说不要紧,我能挺得住。
      
          不过,伤后第一次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貌,他也一时难以接受,显得非常颓
      丧和自卑。每次到医院去换药,都不愿一个人坐出租车去。李月琴责无旁贷,陪他
      前往。
      
          白天,他不愿出家门,李月琴就晚上陪他出去散步。为了让他慢慢建立起自信,
      适应这种生活,她不断地鼓励他、安慰他。终于有一天,他独自坐出租车去了医院。
      换药回来,竟像个小孩,高兴地对李月琴说,“我能自己去换药了!”
      
          李月琴不失时机,立即给他以激励,让他进一步鼓起生活的勇气。“你是为民
      救火烧伤的英雄,穿上军装,抬头挺胸走出去,人们会尊敬你的!”
      
          杜芳东受伤以后,他的父母都从乡下来了,一直在家里帮着李月琴做饭,二位
      老人也不断给他们两口以安慰和支持。李月琴心里虽然难过,但在杜芳东和二位老
      人面前,仍然表现得阳光开朗,尽量使他们看不出她的痛苦。特别是头一年,李月
      琴虽然感到很累,但也许是精神支撑,连感冒也没有得过。他们的日子是平凡的,
      也正是这平常的生活,让他们彼此真正领略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况味。
      
          他们互相搀扶,不用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时也互相感激对方的陪伴,
      携手度过了一生中最艰难的日子。
      
          当然,还有他们的孩子。
      
          李月琴说,最让我感动的是我的孩子。丈夫受伤时,她3 岁半不到4 岁,第一
      次看见她爸爸受伤后的面容,杜芳东小心翼翼地探询:“你看爸爸丑不丑?”
      
          孩子说,“爸爸不丑,还是原来的爸爸!爸爸再变,我也认识……”
      
          一言未了,夫妻俩都忍不住哭了。有时,为了试探孩子,杜芳东背过身对她说,
      “你看爸爸真的变了没有?”
      
          她说,“爸爸没变,爸爸是最好的爸爸!”
      
          当然,李月琴也忘不了领导和群众对他们的关怀。她说,“丈夫受伤以后,我
      经常请假,学校领导从来都是尽量支持。我感谢人民群众为我们捐款,我们学校每
      人都捐了款,包括学生。也感谢消防支队、教育局领导的理解支持,还要特别感谢
      上海消防局和医务人员,因为我陪丈夫在上海手术期间,受到了他们的多方面关照。
      社会方方面面对我们支持太大,这些都是我们终生最难忘的。”
      
          是的,在我们的社会,不会也不该让我们的英雄感到孤独。晏红安和他的妻子
      杨晓伟,就是应该被人们永远记住的又一对患难夫妻。
      
          原先是西安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队长的晏红安,也曾是全省消防总队有名的业
      务尖子。“3 ·5 ”灭火中,他面部受伤,右手伤势更重,大腿也受了伤。他妻子
      杨晓伟,是一个精密股份公司的职工。那年,他们的女儿才5 岁半。
      
          杨晓伟说,“作为军人的妻子,我知道他的工作具有风险,但我没想到会这么
      可怕。他烧伤的这些年中,我很少想别的事情,只是一心想着怎样把他照顾好,把
      孩子带好。受伤后,他口张不开,每天只能吃流食,直吃得反胃再不想吃那些东西。
      有时,一次饭要热好几回才能吃完。稍好一点后,我给他做了一碗米饭,一次只能
      喂几粒米,一碗饭常常要喂两个多小时……”
      
          杨晓伟的单位和同事也特别照顾她,让她在家里专门照顾了丈夫一年。心存感
      激的她说,我是个平凡人,只想有个幸福的家。但现在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在那些严峻的日子里,孩子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慰藉。
      
          女儿第一次去见爸爸,是隔着窗户看的。她只能看见脑袋包着绷带的几个伤员,
      也不知哪一个是她爸爸,她就站在窗台上一直笑着喊叫爸爸,后来把她抱了下来,
      她才忍不住哭起来了。
      
          有一天,杨晓伟又带她去医院,她想进病房看她爸爸,护士不让进去,她一直
      等了几个小时,直到下班人都走了,才被破例放进了病房。她爸爸问她,还认识不
      认识爸?她说认识,她爸爸的眼泪就流出来了,懂事的她急忙帮着去擦,还说她想
      天天陪伴爸爸。她爸爸说,医生不让你进。她说那我就天天在窗外陪你……
      
          孩子奶声奶气,稚嫩的话语常常是疗救心灵的最好药剂,也是他们的希望和支
      撑。那些日子每到晚上,杨晓伟总睡不着觉,半夜里一个人偷偷流泪。有一次被女
      儿发现,她醒过来看见,眨了眨眼,竟对她说:妈妈你不要伤心,爸爸受了伤,还
      有我呢,我长大了,会挣钱养活你们!
      
          一个5 岁多的孩子,竟能够安慰大人!杨晓伟不知道该是感激还是伤心。孩子
      到姥姥家,别的孩子都玩,她少年老成,一个人闷闷不乐地坐着总不吭气。姥姥问
      她为什么不玩,她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地说,爸爸现在受了伤,以后要靠我自己……
      
          灾难使孩子都过早地趋于成熟了。难怪说“多难兴邦”!
      
          英雄晏红安,曾多次告诉前来看望他和采访他的记者,说,通过这次灾难和受
      伤,才真正感到了妻子的伟大。杨晓伟从小体弱多病,啥活也不会干,饭也很少做,
      平时都是靠他。他受伤后,风里雨里,做饭送饭,所有家务全都落在了女人柔弱的
      肩上。他说,她为我吃了不少苦,很多事让人十分感动。
      
          有一次,晏红安坐出租车回家,也遇上了李伦、刘鹏等人遇到过的情景。他上
      了出租车,司机见他一脸伤疤,就问他是不是“3 ·5 ”大火中受伤的消防队员?
      他说就是。结果车开到后,司机怎么都不肯收钱。
      
          晏红安感谢他们,感谢很多给他们关怀、理解和尊重的人,包括他心爱的女儿。
      他曾说,“如果说是妻子鼓励我迈开了走出家门的第一步,那么,就是女儿给了我
      安慰与自豪感。”有时候,他自己觉得脸上有伤,不好意思抛头露面,但女儿一点
      都不在乎,而且出门做什么事总喜欢让他陪着,这让他觉得,自己与正常人没什么
      两样。每次外出,特别是送女儿上学或参加家长会,只要别人问起他脸上的伤疤,
      总是女儿抢先回答:“我爸爸是个抢险英雄,我为有这样的爸爸而骄傲。”
      
          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通达懂事,这让他精神上很是满足。
      
          最难人间风雨情!一场事故,他们夫妻之间,也变得更善解人意,更加珍惜彼
      此的感情了。妻子无怨无悔,承担了一切家务。2002年5 月,晏红安又重新走上了
      新的工作岗位,负责辖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检查。这位昔日的中队长、业务尖子,
      并没有因为自己是英雄,有残疾,就放慢工作的脚步。他每天早上8 点准时上班,
      晚上7 点才回到家,遇到星期天和节假日,也常常不休息。
      
          英雄也是凡人,凡人都有忧愁。有时说到了“钱”这个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阿
      堵物”,晏红安同样也会忧心忡忡。他和妻子的工资都不高,而杨晓伟的单位还面
      临40% 的裁员,他担心部队到时要他转业,如果转到民政上工资会更有限。想想孩
      子上学以及将来还要买房,就不由得紧皱眉头。每当此刻,总是妻子杨晓伟来宽慰
      他,给他以面对生活的信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