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油茶从木,或灌木,或乔木。灌木高两三米,乔木高五六米,七八米不等。油
      茶树皮粉黄,木质坚硬而韧性好。花开于八九十月间,花期持续两个月左右,花朵
      大多是白色,也有少数是粉红的。油茶的花与山茶花相似,叶也相近,所以有人把
      油茶树当成山茶花树了。油茶的果子成熟于次年秋,一般霜降后果子内乌黑时采摘
      为好。自然落地的更好。不同地理区域生长的茶籽采摘时间略有区别。茶籽有大果
      和小果之分,油质以小果的为好。
      
          早年间,油茶完全处在野生状态,山岭上到处都是。山民需要油茶树时,看好
      一片山,将林中其他杂木砍了。如此连年修理几次,成片的油茶林就会形成。当油
      茶树成林了,其他杂木就不容易长了。时令进入秋高气爽的秋天,把油茶树下的杂
      草清除干净,当霜降一过就开始采摘茶籽果了。而成熟早的油茶果就自行爆开,落
      在地上,拾起来拿回家,就可榨油了。每年的九月份,乡间的耀眼处就会贴出告示
      :
      
          各位乡民:
      
          油茶林是集体财产,眼下油茶果尚未完全成熟,长幼尊卑,无论男女,一律不
      准提前“掠青”采摘。禁采时间以霜降为限。待霜降一过,茶籽饱满,即可采摘。
      如有违犯,罚放电影一晚。望周知。
      
          某年某月某日
      
          霜降是乡间采摘油茶果的一条“法定界线”。因为只有过了霜降,油茶籽才真
      正成熟了。
      
          “七胀球,八胀油”,“没过霜降节,油在树上歇”,“霜降节后多一日,茶
      油上树多一滴。”这些谚语道出了油茶树油分转化和积累的时间。那时,每个村都
      有民兵巡山,一旦抓到提前上山采摘的,就罚其出资请放映队来村里放电影,供全
      村人娱乐一晚。放电影之前,村长还要拿着话筒讲两句,诸如以此为戒,以儆效尤
      之类的话。
      
          尽管如此,村里还是常常有人偷着上山“掠青”。没办法,那时候人的肚子里
      缺油啊!于是,村里就时不时地扯上银幕,放一场电影。那时的电影都是黑白片,
      如《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卖花姑娘》《渡江侦察记》等等,少有
      娱乐的乡村,倒也难得快乐一晚。
      
          油茶树静静地生长在山岭上,根子扎到土壤的最深处,树冠及其枝叶尽吸阳光
      雨露,亦与鸟语虫鸣交织融会,上接朗朗乾坤,下接氤氲地气,历经着四季的轮回,
      甚至“抱子怀胎”,绵长而深厚。那时的油茶不施化肥,不用农药,是完全按照自
      然法则生长的树。农民种植油茶,主要是为了获得那饱满的茶籽果,压榨取油。至
      于油茶花引发文人墨客们的灵魂震荡,只是意外的收获。没有人为了赏花,而种植
      油茶;没有人为了作诗,而种油茶。
      
          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油茶与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世界四大木本油料
      树种。我国栽培油茶树已有2300年历史,全国现有油茶林5500万亩,分布14个省区
      1100多个县,种植的油茶品种主要有:
      
          贵州匹它山油茶广宁红花油茶
      
          茶陵红花油茶云南腾冲油茶
      
          博白大果油茶浙江红花油茶
      
          攸县油茶华南油茶
      
          宛田油茶小叶珍珠籽油茶
      
          全国以湖南、江西、广西三省(区)油茶面积最大,湖南1778万亩,江西1120
      万亩,广西552 万亩,占全国油茶种植总面积八成。每年生产油茶籽106 万吨,生
      产加工茶油28万吨,平均亩产茶油6 公斤。因此,有人戏称,中国的“油壶”被控
      制在湘人、赣人、桂人的手里。想吃茶油的人,得看湘赣桂“三兄弟”的脸色呢。
      
          我在油茶产区采访时,当地老百姓经常跟我谈起一些有关茶油的秘方。在贵州
      黎平、锦屏的山区一带,妇女进入妊娠期后,为了增加奶乳的量,就用茶油炖鲫鱼
      汤,食后奶水充足。闽西北山区,产妇食茶油拌饭,增加母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可消除因怀孕小腹增多的脂肪。
      
          据说,湘西土家族妇女还有用茶油沐浴的习惯。沐浴前,将几滴茶油涂在身上,
      很快被皮肤吸收。沐浴后,身上就会散发出淡淡的紫罗兰香味,皮肤也富有弹性,
      增加了美感。
      
          茶油不是药,却有着许多药的妙用,特别是陈年的茶油。
      
          在闽北山区有个叫陈新华的中医,用茶油给乡民治好了许多病。乡民患了眼疾,
      眼部充血淤肿,回家滴几滴茶油,一天数次,不消五日就好了。陈新华说,闽北民
      间治肠梗阻的土法,也是用茶油。患者疼痛时腹结包块隆起,呕吐不止,甚者大便
      都会吐出来,急重的肠会坏死。西医多是手术治疗。他说,其实,根本用不着手术,
      用茶油的土法最好。令患者猛吃两碗茶油,不消一个时辰,患者就会嘟嘟放屁,接
      着,就会排便。一排便,肠梗阻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我还从山民口中听说,陈新华
      掌握着一个祖传的专治骨髓炎的秘方:取存放15年以上的茶油,再取百年以上老房
      子上的石灰土(午后太阳能照到的壁土)磨成粉末。用茶油将石灰土粉末调和成糊
      状后,涂于患处,一天数次,坚持数日,炎症即可消除。
      
          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牯牛肠胃不适,进食困难时,乡民便给牯牛灌一壶茶油,
      不消一个时辰,牯牛的胃口就会恢复如初。广西巴马老人家里常年备有一个装茶油
      的小罐罐,遇有风寒感冒不舒服的时候,就用茶油刮痧(现在超市卖的刮痧油,实
      际上就是茶油)。先往脊背上涂上茶油,少顷,再用牛角片轻刮,刮到皮肤泛红,
      痧就出来了,毒火或寒气也就出来了。刮完之后浑身会轻松许多(当日不能洗澡,
      以防感染)。在井冈山一带,山民有茶油泡玉簪花的习俗。据说,泡过玉簪花的茶
      油,有治枪伤刀伤烧伤的疗效。老人回忆说,当年红军战士受伤,在老乡家里治伤
      养病,就是用的这种土法子。早年间,湘西多匪患。湘西土匪“斗狠”时,褡裢里
      常常备着一小罐泡过玉簪花的茶油。为了显示自己够狠,土匪把火钳入火中烧红,
      然后放在自己的胳膊上烙,■啦啦地冒着烟,焦糊味都烙出来了,人见人怕,他却
      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岂不知,转身后他便在暗地里偷偷往烧伤处涂泡过玉簪花的茶
      油,不消几日,烧伤的地方就好了,连一点疤痕都没有。
      
          茶油不是药,但茶油确实具有药的功效。
      
          医学研究表明,茶油有防止高血压、心血管系统疫病的功效。降低血脂、肝脂,
      抑制血栓素的释放,减轻血小板聚集的能力,防止血栓形成,降低血栓肝脏脂质过
      氧化。还有清热化湿,杀虫解毒的作用。
      
          服生茶油,还可清胃润肠,治痧气腹痛,急性蛔虫阻塞性肠梗阻,习惯性便秘
      等。外用能润泽皮肤,治燥裂,体癣,慢性湿疹。中药常以茶油调制各种药膏、药
      丸,民间常用茶油浸泡蜈蚣,螃蟹涂治疮伤。《中国中医药大辞典》中记载,茶油
      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可概括为:增强血管弹性和润性,延缓动
      脉粥样硬化,增加肠胃的吸收功能,防止神经功能下降,提高人体免疫力
      
          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食用茶油的好处。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茶油可润肠、
      清胃、解毒、杀菌。”《居饮食谱》更是赞叹有加:“茶油烹调,日用皆宜,熟蒸
      食之,泽发生光。”
      
          瞧瞧,食用茶油居然有这么多的好处呢。
      
          湘人有一种茶油情结,他们像喜欢吃辣椒一样喜欢吃茶油。
      
          毛泽东自不必说了(他喜欢吃红烧肉、茶油炸臭豆腐、茶油煎小河鱼),“稳
      慎”用兵的曾国藩也喜欢吃茶油做的菜,准确地说那是一款汤菜——“三合汤”,
      也称“霸王汤”,是曾国藩起的名字。曾国藩率领“湘军”镇压太平军时,因“湘
      军”长期生活在野外或湖区,患风湿病的士兵日渐增多,士气一度低落。为了重振
      军威,减少疾病,曾国藩便精心调制了这款祛风湿、强筋骨的“三合汤”,并命全
      军将士每日必喝一碗。“三合汤”果然了得,不长时间“湘军”就恢复了状态,军
      威大振。
      
          有湘人告诉我,“三合”都是牛身上的东西,其一是母黄牛的肚,其二是母黄
      牛的血,其三是公黄牛的肉。汤中加茶油用文火慢慢炖,炖至牛肚子能插进筷子,
      再加入少量辣椒和胡椒。湘人强调,“三合汤”的核心,是要用茶油炖,才能炖出
      “霸蛮”之气和特有的香味。是茶油在暗处发力呢!
      
          另一款著名的湘菜——“衡阳头碗”,也与茶油有关。曾国藩手下名将彭玉麟,
      于衡阳演武坪练兵时亲手为曾国藩烹制此菜,曾国藩吃后,大加夸赞。从此,这款
      菜传入民间。“头碗”的“内容”较为丰富,菜叠菜,共计八层,呈塔状。有鱼丸
      子、腰花、猪心、鸡蛋、干贝、黄雀肉(面粉加作料用茶油炸出香酥食品)、芋头
      片等等。碗底的底油一定是茶油,八层菜叠入大碗,上大蒸笼清蒸。那种大蒸笼特
      别嚣张,有两人那么高,起锅时要架木梯上去,热气腾腾,壮观无比。这款菜口感
      鲜嫩滑润、甘美、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吃“衡阳头碗”的食客,无不大汗淋漓。
      
          其实,“衡阳头碗”的秘密都在锅底呢——茶油特有的清香,在高温中都被蒸
      进“内容”了。
      
          湖南是中国的茶油中心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湖南122 个县
      区内,除安乡、南县两个纯湖区县之外,其他都有成片的油茶林分布。其中有21个
      县的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有5 个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油茶之乡”。
      
          2009年9 月至10月,曾推出超女在中国掀起波澜的湖南卫视,把镜头对准茶油
      再掀波澜——“茶油故乡菜大召集”特别活动,有40万湘人参加,人人把自己最拿
      手的故乡菜呈现出来。经过近百万网民投票,评委一一把关,最后有14款被评为经
      典湘菜。与曾国藩有关的两款菜“三合汤”和“衡阳头碗”居然双双榜上有名。这
      14款菜均用茶油烹饪,款款美味。这说明茶油最适合烹饪荤菜,尤其是猪肉和鸭肉。
      
          当你来到凤凰古街,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甜丝丝的古怪气味。
      
          古街两边隔不了多远就会看到制作姜糖的作坊。做姜糖的师傅极其夸张地将一
      团黄色的面团似的东西挂到门口的铁钩上,一直反复地拉扯,绕圈,不时掐一个细
      条扔过去,里面的人接了剪成颗粒,卖给递上钞票的游客。每个姜糖作坊的门口都
      围着很多人,买姜糖的人操着山南海北的口音,也有乌里哇啦的老外。
      
          制作姜糖的原料是红糖、蜂蜜、生姜、茶油、芝麻、沱江水。
      
          听凤凰的朋友说,某年泰国一位公主来凤凰旅游,尝过一粒姜糖后,一下就喜
      欢上了,临走时买了60斤。回国后还时不时委托驻中国大使馆派人来采购。凤凰的
      朋友告诉我,姜糖是一味苗药,嚼姜糖可防感冒。小孩子若是肠里有蛔虫,嚼姜糖
      就可以打掉,比吃药还管用哩。
      
          “别处的姜糖我也吃过,为何就没有凤凰的好呢?”我问。
      
          凤凰的朋友笑了,他说:“凤凰姜糖里放了茶油!——这就是区别呀。”
      
          左宗棠是湘人,他喜欢吃茶油煎鱼干;谭嗣同是湘人,他喜欢吃茶油炒肉末萝
      卜干;章士钊是湘人,他喜欢吃剁椒鱼头………
      
          “天下一日不可无湖南”——近代以来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无不与湖南联系
      在一起。
      
          是什么造就了湘人的性格和精神呢?原因可能很多,但与饮食必有关联。有两
      样东西,是湘地饮食文化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一个是辣椒,一个是茶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