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王彦生到丛台区工作后,按照区委常委分工,分包丛西街道办事处。
      
          由于距离较近,他几乎每天都要去一趟,常常是步行或者骑自行车。
      
          街道下属有一个香椿园社区,社区主任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叫张彦玉。老
      太太工作积极,热情善良,对王彦生也格外尊重,远远地看见他的身影,就打开窗
      户高喊:“彦生,快进来喝口水吧。”
      
          “不喝了,不喝了。”王彦生笑哈哈地就进来了。
      
          社区内大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琐碎事,有时看似鸡毛蒜皮,却是社会和谐的一
      个个细胞。他坐下来,听一听老太太谈谈情况,说完后就走人了。
      
          有一天傍晚,王彦生见老太太和一班人还在加班,就说:“大娘,你们工作这
      么认真,应该奖励奖励你们啊。”
      
          老太太高兴地说:“奖励什么啊?”
      
          “你们缺什么吧?”
      
          “缺一台微机。”
      
          几天后,王彦生就送来了。上楼前给张彦玉打了一个电话:“大娘,您在办公
      室吗?”
      
          “在呀。”
      
          “我过来给您送电脑了。”
      
          话音刚落,车就到了楼下。还没等张彦玉走出门,他就抱着电脑进来了,头上
      汗涔涔的,冒着热气。71岁的老太太高兴地笑着,笑成了一个17岁的小姑娘。
      
          接着,他又忙着连接、调试。不一会儿,电脑屏幕上便涌现了一个花花绿绿的
      世界……
      
          丛西街道办事处下属有一家福利厂,有16个残疾人。那里也是王彦生经常的去
      处。
      
          何梅田是一个60多岁的聋哑人,王彦生每次去时都带些水果。一次,何梅田住
      院了,王彦生又专程去看望,坐在床头,用手语与他交流了半个小时。临别时,又
      留下500 元钱。
      
          聋哑人听不见,不会说,但他心里什么都明白啊,泪水汩汩地流了出来,那是
      他无声的语言!
      
          任志正、孟庆邯都是肢残人,还有80多岁的高连荣老汉,是一个“三无”人员,
      常年瘫痪在床。这些人都是他的固定联系户……
      
          丛西区有一家学步桥小区,由于开发商和产权单位之间有纠纷,多年没有送暖
      气,使几百户居民忍受了好几个没有暖气的冬天。
      
          他全面了解情况后,主动上门去找开发商。可是,对方总是推三阻四,或者干
      脆避而不见。
      
          别人实在看不过去:“王部长,你是区委领导,没有必要为这件事,给他们低
      三下四。”
      
          他说:“我一个人受些气没什么,忍一忍,咽下去就完了,可几百户居民呢,
      老的老,小的小,还要忍受一个冬天啊,太遭罪了!”
      
          在他的再三争取下,供暖问题终于解决了。
      
          但是,暖气接通后,由于管道长期没有使用,供热效果很差。
      
          一天早晨,他打开阀门井,拿着手电筒下去查看,结果发现是管道渗漏,井底
      积满了水。他一边让人联系维修队,一边往外舀积水。等维修人员赶到时,看见他
      浑身脏兮兮的,额头上沾着一块黑黑的污泥。
      
          社区的一个干部跑过来,看见是他,惊骇失色,流着泪感叹:“王部长,只知
      道你脾气好,可没想到你为咱老百姓的事这么上心,知道你是一个好官,没想到你
      是这样的好官啊……”
      
          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他分包丛西街道办事处5 年时间,现场办公数百次,可
      从没有在街道吃过一次饭,更没有报销过一分钱。这让大家都很过意不去。
      
          2007年春节前,街道借机关发福利的机会,特意给他发了一份米面和食用油。
      谁知,当送到他家里时,他坚决拒绝。看着工作人员无所适从,他拿出手机,翻看
      了一下,提供了一个电话和地址,原来是辖区内的一个特困低保户。
      
          有一天,王彦生来了几个同学,他陪着到小吃店吃午餐。街道办事处书记张丽
      英看见了,要替他结账。
      
          他坚决不肯,笑着说:“公是公,私是私,我这是私事啊!”
      
          还有一次,他老家亲戚在市医院住院,陪床的几个人都在丛西街道辖区的一个
      很小的旅馆里住宿。张丽英说:“大忙帮不上,这些费用您就别管了,给我们一个
      机会吧。”
      
          王彦生严肃地说,那可不行!这是我自己家里的事,怎么能让你们付呢?
      
          作为组织部长,王彦生面临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拒绝送礼。
      
          也许是物质太丰富了,也许是官场太腐败了,也许是大家都习惯了。现实生活
      中贿赂成风,似乎不送礼不办事。社会上不是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吗?不跑不送,
      肯定不用;只跑不送,等待使用;又跑又送,明天就用。
      
          面对蜂拥而至的送礼人,王彦生很是无奈。原则之内的,自己应该办,如果不
      尽力,那是渎职啊。原则之外的,送礼也不能办,收了人家贿赂,那不是犯罪吗?
      
          可是,有的时候,也不得不让步啊。一些亲戚、朋友、同学随身带来一些小米、
      水果、鸡蛋等土特产品,算是心意,勉强收下,再回赠一些别的礼品。贵重礼品是
      断然不能留的,现金就更不能染指了。
      
          谁挣钱都不容易,收人家钱,有罪啊!
      
          有一个青年干部,送他一台精致的微型摄像机,声明不为什么,只是为了交朋
      友。
      
          他给那个青年人倒了一杯水,真诚地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虽然都是俗
      人,还是学习当一回君子吧。我不让你破费,你也别让我犯错误啊。”
      
          还有一次,妻子在一筐鸡蛋中间发现有两千元钱,像发现了炸弹,马上打电话,
      让他想法送回去。
      
          这样的情况,他总能找到对象,实在找不到,就记在账上,或充作公用。
      
          更多的,是那些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人,以为钱能通神,还不能打通你王彦
      生吗?这就出现了我在前文描述的场面,他把钱扔回去,他拍案而起,他针锋相对
      ……
      
          作为组织部长,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实在没有办法做到开门迎客。
      
          怎么办?只好回避。有时候,明知道是一些不能办的事,不能见的人,他就不
      开门,不开灯,不接电话。
      
          常常地,他也十分苦恼,他真是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还是错,但他真是没办法。
      
          他只能这样!
      
          这样时间长了,竟也形成了习惯。渐渐地,大家也都明白了,都理解了,给他
      送礼的人也少了……
      
          2008年春节之前,他早就应该去复查一下病情了。
      
          但年前工作最忙,北京的医院也人满为患,只好商定在春节期间。于是,大年
      初一早晨,他在女儿的陪同下赶往北京。
      
          区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在北京的妹妹家过年,知道他已到北京看病,便打电话
      邀他到家里吃一顿过年饭。他不愿给别人带来麻烦,就推辞了。副部长过意不去啊,
      就顺着地址找了过去。一进门,简直惊呆了,窗外鞭炮声声,欢天喜地,他和女儿
      却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小旅馆里,屋内不供应热水,也没有暖气,他正偎在一个电
      暖气旁边吃速冻水饺。
      
          这位副部长的泪立时就掉下来了,哽咽着说:“你好歹也是一个区委常委、组
      织部长啊,又是来看病的,这大过年的,咋住这地方呢?”
      
          他若无其事地说:“没事,出门在外,有一个地方住就行了,何必花那个冤枉
      钱呢?”
      
          笔者采访时,提及此事,这位副部长再次放声大哭。
      
          春节过后,已经是发病的第四个年头了。他是一个理智的清醒者,心底十分清
      楚自己的处境,但他依然微笑着,脚步依然那么地有力。不,是比以前更加有力了!
      
          哦,且让我们看一看他最后的背影和足迹……
      
          汶川大地震后,全民动员,抗震救灾。
      
          5 月21日,丛西街道在文庙广场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募捐义演活动。他在现
      场激情宣布捐出一个月的工资,而当时他已经刚刚在单位捐了3000元。
      
          几天后,他又献出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特殊党费”。
      
          王彦生是有钱人吗?
      
          当然不是,他的月工资不足2600元。
      
          ……
      
          2008年5 月开始,河北省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城镇三年大变样”工作,力度之
      大,前所未有。
      
          丛台区位于市中心位置,拆迁任务最重,尤其是他分包的丛西街道办事处,黄
      金地段多,老街老巷多,需要拆除6 万平方米,涉及300 户企业和个人。
      
          拆迁之难是超乎想象的,最关键的是补偿问题,而每一个“钉子户”又都有着
      各自的难题。比如,其中有60多户下岗职工,他们房前屋后的临时建筑是他们养家
      活命的依靠,拆除后如何生活?还有几十家市直、区直事业单位的企业或门市,各
      自安排着数十名职工,拆除后如何安置?
      
          还有一些更加难以协调的。
      
          辖区内有两处部队房产也在拆除范围,一处属于武警,另一处是干休所。这已
      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权限和能力。如何补偿?往哪儿搬迁?真是乱如麻团!为此,王
      彦生绞尽脑汁,跑细双腿。
      
          常常,月光下是他疲惫的身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