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童心是上帝赐予的一份美好,感悟童心,学习学生,会让我们回归天然,做一
      个真正真、善、美的人。
      
          古人所谓学无常师。子贡曾问孔子,后代会用什么样的话称道您呢?他说,我
      哪里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就是喜欢学习而不知道满足,勤
      于教诲而不知道疲倦,仅此而已。修身莫大于学。人一生的学习时间不再是阶段性,
      而是贯穿于一生的终身修行。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教师这种知识占有和提供者的
      角色已不复存在。教材、各种媒体、同伴等都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
      师也不再是无时无刻都能满足学生知识需求的人。终身教育理念的实施,使得教师
      即学生,学生即教师。
      
          王养利“向学生学习”的提出,从理论基础溯源,更接近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毛泽东曾反复告诫,要想当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当群众的
      学生。只有问政于民,才能更好地执政为民。我们只须简单地将“群众”或“人民”
      置换成“学生”,虽然还会为“向学生学习”感到惊奇和耳目一新,却很容易发现,
      王养利也不过是重复了一条不可更易的伟大真理。
      
          “三维”幸福教育观
      
          这是发生在韩新剑老师班上的故事。
      
          韩老师是“三维”富有经验的语文教学高手。有一次,他针对现在大部分是独
      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生活幸福的现实情况,出了一道作文题:《我有一个幸福
      的家》。
      
          一如往常,韩老师开始引导,启发学生。第一段可以写我家有几口人,爸爸妈
      妈的工作情况等。第二段再详细举例,具体说明究竟怎样个“幸福”法。收作业时,
      突然在一个作业本里发现一张纸条,上边写道:“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按照你布置
      的题目写。”
      
          韩老师诧异,叫来那个学生:你没有写作文吗?
      
          写了,学生怯生生地回答,但是,我改了题目。
      
          唔……你交上来,我看一看。
      
          学生摇头,我不想让你看,因为……我的家不幸福。
      
          韩老师的心里“咯噔”一声,他不无愧疚地说:对不起,老师不了解你家的情
      况,如果你愿意,我还是想看看你写的作文。
      
          孩子点点头,把作业本递给了他。
      
          韩老师打开一看,文章的题目就把他给震撼了,孩子将《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断然改成了:《我多想有一个幸福的家》!
      
          劈头一句,竟是惊心动魄、极其鲜见的两个象声词“开头”———
      
          “砰、啪……”一声脆响,这是我家碗盆被摔碎的声音。小妹妹在大声地哭叫,
      我写作文的思路被打断了。妈妈在向爸爸发火,因为她打麻将输了钱。爸爸上班很
      辛苦,回家要做饭,还要照顾小妹妹。妈妈特别爱打麻将,回家很晚,赢了钱就高
      兴,可一输钱就会大发脾气。我的家庭不幸福,我非常心疼爸爸,多么希望妈妈能
      改掉打牌的习惯,使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作文没有看完,韩老师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连他自己都没有想象到,自己怎么会有那么果断的行动,简直是毫不犹豫!那
      个周末,他当即就拿着孩子的作文,去家访了。
      
          他要求那个当妈妈的看一看儿子的作文。孩子的妈妈居然不屑一顾,说她不相
      信一个小毛孩子,能写个啥样的文章?
      
          韩老师耐着性子说,你先看了再说嘛。
      
          妈妈终于看完,忍不住抹眼泪了。
      
          韩老师对其父母说,孩子在作文中倾诉了自己的感情,写得真好。孩子将来是
      国家的人才,你们大人这样把家庭和孩子都要毁了。希望今后不要再打牌了。
      
          当妈妈的连连点头。
      
          那个妈妈后来还真“金盆洗手”改了陋习。孩子的学习成绩也不断进步,十分
      优秀,最终不仅被西安八十三中免费接收,每月还给他40元的伙食补助。
      
          这个孩子,现在已大学毕业。
      
          几年前,王养利以他睿智的思维和超前的眼光,率先提出“幸福教育观”问题。
      作为和王校长二十多年共事和创业的骨干老教师,韩新剑老师认真探索钻研,联系
      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王校长的幸福教育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教育的幸福其实
      源于幸福的教育。
      
          他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在带上一届毕业班时,为更深入落实素质教育有
      关内容,落实学校的幸福教育观,自觉地融入孩子们之中,成了他们的大朋友,我
      感到分外幸福,孩子们也同样为拥有我这么个大朋友而高兴。有一次我生病了,孩
      子们知道后不断地来问候,班上一点事也不让我操心。一天,我去办公室批阅作业,
      发现桌上放了好多未签名的小纸条,顺手拿起一张,画着我的座位和桌上的教科书、
      备课本、一叠叠的作业本,并用铅笔工整地写着:韩老师,您的病快点好起来吧,
      我们大家需要您。
      
          我被孩子们的一张张小纸条所感动,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
      —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的真谛就是“教方法、育人性”,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把“做人、做事、求知、共处”作为21世纪人类的执照。“三维”学校为顺应
      这一时代要求,也把它作为育人的执照,把“求知要求好方法,做人要做智慧人”
      作为自己育人的追求。王校长时刻提醒我们:“爱苍天先爱学生,爱大地先爱生命,
      爱父母重在生前,爱教育重在树人。”这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神圣”之所
      在,也正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幸福?
      
          “三维”老师岳丹说,饥饿的时候能填饱肚子就是幸福;战火连绵时能够和平
      安居就是幸福;沙漠中能寻找到一片绿洲就是幸福;炎热的夏日能下一场及时雨就
      是幸福。作为老师,能把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教给学生,并受到
      学生的尊敬,就是幸福。
      
          宋寒莉老师说,幸福是一种感觉。置身“三维”,与孩子共同进步和成长。幸
      福是每天早晨听到孩子的那一声声稚气问候,幸福是融入孩子之中获得的那份纯真
      和美好。我爱孩子,用心“仰视”———像望太阳一样关爱他们:课堂上,他们聚
      精会神的表情;操场上,他们活蹦乱跳的身影;夕阳下,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离
      别时,他们依依不舍的目光;快乐幸福的感觉时常溢满身心。我记着王校长的告诫
      :用爱己之心爱人,用爱人之心爱国,用爱国之心爱地球。“三维”教育有如爱的
      阳光,让每个接触它的人都满怀爱的希望。我在“三维”每天不断学习进步,得到
      一份充实、自信,深感幸福。在我们的字典里,幸福就是看着孩子们从幼稚到成熟,
      最终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那样,我就可以骄傲地告诉每一个人,他是我的学生…
      …
      
          在三维,你可以看到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一群可爱的孩子,一群为了孩子而努
      力工作的老师。一个三年级学生在日记中写道:在生病的时候,天下着雨,老师笨
      拙地骑着自行车带我去看病,叮嘱我按时吃药。平时他和我谈心,和同学们一起玩
      ……我明白了,老师要给孩子无私的爱,孩子才能在幸福中学习成长。
      
          王养利的幸福教育观,不把教学视为谋生手段,而是当成事业和生命的需要。
      他是第一位在基础教育阶段,提出幸福观教育理论的学者型校长。他创设的“三维
      教育文化体系”已经形成,并在“三维”学校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纲领性作用。
      “幸福的三维教育与三维教育的幸福”,日渐深入教师、学生与家长之心,实现了
      教育的一种高度和谐。
      
          他将这一理念,创造性概括为:“度福”。就是教会学生把握好人生心理尺度,
      从小具有良好心态和大心灵、大胸怀的大幸福观,用幸福的教育培养社会的幸福。
      如同歌里所唱:从明天起,我做一个幸福的人。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留给自己一棵树
      
          需要认识王养利。需要让事实发言。
      
          事实是,王养利自幼仰慕先师孔子,偌大“三维”校园,一铜、一石,仅圣人
      塑像就有两尊。可孔子不过就是“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呗!王养利从教近30年,
      虽不敢妄称桃李天下,十倍于孔圣人的学生,还是有的。夫子虽有治天下的《论语
      》,自己却只字未著,全是由门生捉笔代劳,充当“枪手”,七凑八拼,连缀而成。
      王养利自然没有那份轻省福气,但宵衣旰食、字斟句酌,绞尽了肝脑,熬红了眼睛,
      啃馒头、就咸菜,独创或主编的著述,洋洋洒洒20多本,细算下来,至少也有几百
      万字吧!
      
          上师范时,王养利就知道并真诚崇拜上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个被人们称为“教
      育思想泰斗”的前苏联普通中学校长。在他52年的生命历程中,勤奋务实,总结出
      一整套教学经验,逐步形成自己较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他本人自1957年,就成
      了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并获得乌克兰社
      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还获得两枚列宁勋章、一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
      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等。相比之下,王养利就没有那么荣耀和著名了。他虽然也
      曾被任命担任陕西冷冻厂子弟学校的校长,可惜没过几天安稳幸福日子,很快就被
      企业剥离,断了“皇粮”。所以,他首先得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了筹措办学的
      经费和征地盖房,他把没想的招数都试验过了,没受的洋罪也经受了一遍。那份走
      投无路、惶惶不可终日可怜可悲,大概比四处磕头募捐、处处挨打受骂,为办学行
      乞凑钱的武训不差上下吧?
      
          然而,即使在这样严酷惨淡的背景之下,他的工作依然富有鲜明的独创性和革
      新精神。王养利,不惜从任何细节入手,每天都在他的那些孩子们身上,切切实实
      践行着“爱满天下”的宏旨,恨不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分赐出去,一点、一滴,浇
      灌那些个祖国未来公民的成长,但他却至今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尽管也有过媒体小范围的几次报道,无非是风过牛耳,一闪而过。好在他还是
      他,痴心不改。
      
          为了学校,为了近二百名教职员工和近两千名学生的发展生存,他碌碌奔波,
      有时会忙得晕头转向。除了偶然给学生上课,还要经常性给教师谈话。他殷勤、谦
      恭,不论熟客生人,长幼师生,一视同仁看座,全部亲自动手泡茶;小有闲暇,甚
      至要把老师同学请来,亲自下厨,拉面、炒菜,再喝一盅……
      
          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也永远高于空论和并不重要的所谓名分。他自诩“三维真
      人”。一个“真”字,顶天立地。不虚、不假、不妄、不欺,扎扎实实,脚踏实地。
      天地之间,“真正的人”必然是振拔红尘、僭越权贵的人。他无官无权,却有德有
      能。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教学能手。他是个普通教师,又永远是个谦虚的学生;
      他已经为人之父,但甘愿为民之子、孺子之牛;他身为一校之长,实质上却事必躬
      亲、处处带头,是谓真正“人梯、人师、人率”之排头标兵!
      
          他心中一直有两把属于“真正的人”之“标准尺度”。一把,叫做“对人类的
      博爱”,是培根的名言,“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动遵循崇高的
      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
      王养利十分激赏这一段话,很早以前,他就将其抄录在本子上,心中渴念,也想让
      自己成为“虽在人间而生活在天堂中的人”。
      
          另一把尺子,叫做“为人类而工作”,是马克思青年时代就为自己确立的处世
      准则:“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
      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
      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
      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也是王养利早在上初中时,就抄录在笔
      记本上的话。
      
          抄录这些话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关键还是要看谁在效法,谁在实践,是否真正
      做到!不管怎么说,王养利尽心竭力,已经在这么做了。因为,他想到了死———
      想到了这个极端的问题,这个至高的话题。
      
          长期的辛劳,心理和体力超负荷的持续运转,特别是前几年建校初期,社会上
      流氓恶棍的滋事骚扰,政府部门官僚腐败的动辄“传讯”“查抄”,弄得他身心疲
      惫、积劳成疾,心血管堵塞达70% 以上,睡眠不好,血压也不正常,他不得不小心
      伺候,长期服药……
      
          在这时候,他不得不想到死。
      
          也许,那是随时随地的事情。
      
          有那么一天,他把共同创业的几位“元老”人物,叫到了自己家门前面。那是
      在操场的边上,一棵挺拔的雪松之下———
      
          他指着那一棵树,一本正经地说,这就是我。我要是死了,什么都不要,不要
      搞任何仪式,只需悄悄地,把我的骨灰埋在这棵树下,我会一直看着你们上课、出
      操……
      
          说到这里,大家都哭了,可他却笑了。
      
          他随即又指着树下早先立起的一块不大的石碑,念着上面镌刻的一首他作的诗
      :“百年松中有我,九年我中有松。鸵鸟立志归道,峰高谷深尽览。”
      
          他说,这就算我的墓志铭好了。如果你们愿意,到时候还可以在背面刻上四个
      字,那就是“真、发展、变”……
      
          有人给他书赠一款条幅:养心利世。他倒喜欢,镶嵌镜框,高悬于客厅正中。
      他想起蒙田的话,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先思考自由。试想,一个人如果抱定必死
      的决心,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让他害怕,又有什么东西能难住他!
      
          为了孩子,他没有个人的患得患失,也可以什么都弃而不顾。今年春节,为应
      对金融危机可能对学校的“影响”,大年三十晚上,他召开了家庭会议。妻子、儿
      子,全家三口人手搭在一起,“达成共识”:把一年的工资全部捐给学校。他说要
      有思想准备,过紧日子。次日,就将自己的工资折和密码,交给了副校长王选平老
      师。
      
          他擅长数学,自然也精于“算计”,若买东西,同样会精打细算,斤斤计较,
      讨价还价;但该花钱时又出手大方,毫不吝啬。“5 ·12”地震,他带头捐款一万。
      学校要买图书,每次都是几万。通心2 号教师公寓竣工,要装太阳能洗浴器,他一
      拍胸脯,全部费用我来承担,权当我赠送大家一份礼物;宋老师要搬家,他送一张
      好桌子;周老师装修房,他送一间组合洗浴室;两个同名同姓的陈超老师都有了孩
      子,让他给孩子取名,他欣然应诺,然后各送价值五百元意大利木材高级床一个…
      …
      
          他父亲说他“从小手散”,他却说他从小就记着母亲的话“给比要使人愉快”。
      他自己掏钱奖励优秀老师,让他们赴港、澳,上青岛,旅游度假。在不断提高老师
      工资待遇的同时,他断然实行全体教职员工免费用餐。别人办学校,都会计算在学
      生食宿费用上狠赚多少,他每月计算的是该给孩子们贴补多少。还明确规定,每周
      伙食除了牛奶、鸡蛋和水果之外,每月必须为当月出生的同学,准备几个大蛋糕,
      搞生日聚会……
      
          他的信条是,钱要为人服务,决不做钱的奴仆。他常常说,我是“三维”最大
      的投资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理所当然应该是最大的回报者。他要求大家“进了
      三维门,就是一家人”。要求自己和家人,把全体师生当兄弟姐妹、当亲人。他的
      夫人王春迎老师总管后勤,除了关照每位师生的起居住行,还给老师上养生保健课。
      
          每逢节假,他都要“别出心裁”,给老师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今年教师节,
      他在收音机里,听到解放战争时期一个故事。当时大军南下,我军战士的一双脚,
      往往要和美式装备的蒋军“四个轮子”赛跑。为及时解除战士们的疲劳,部队规定
      每到一地,必先给战士买柴火烧水泡脚……
      
          他听到这里,立即想到了他的学校,他那些装在自己心里的老师,当即花费上
      万,给每个老师买一只三百多元四川特产的木质“康熙”牌洗脚盆,还外带一套韩
      国产的指甲修剪工具。他的理由是,老师站着上一天课,很累,一定要善待“第二
      心脏”,好好洗脚。同时还要求,每个老师必须回家给自己的父母、公婆和岳父母
      洗脚,每月至少给家里老人修剪一次指甲。
      
          他自己首先就是个孝子。每月都要抽空给老父亲亲自洗澡、搓背,修剪脚手指
      甲。他教育儿子,从四岁开始给父母和爷爷奶奶倒尿盆,儿子那时太小,给他提意
      见,说难闻不愿意干。他说不愿意就没饭吃,这是做小辈的本分。儿子渐渐习惯,
      上小学四年级,厕所下水道被堵,已经能做到二话不说,弯下腰去,伸手就掏……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荐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于右任语)亦如王养利所言:一个人连生
      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时,你还怎么指望他去培养教育好学生呢!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总理说,“应
      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
      的要求……”他说,“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
      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
      大胆的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
      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
      全献身于教育事业。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
      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读总理这番言辞恳切的谈话,感觉语重心长的同时,我们不禁要想到“三维”,
      想到王养利。他正是践行了“终身办学”、不谋名利、“完全献身教育”的典型。
      
          当年在冷库校区,为了写书,整日足不出户,饭是媳妇打好送过去的。虽然同
      父母双亲的住处仅一墙之隔,可俩老人硬是一个半月没见上儿子的面。老人实在惦
      念,只好到处打听儿媳和孙子。他听说了,赶紧打着哈欠,揉着惺忪的睡眼,捧一
      沓书稿拿过去给父母看,兴高采烈地说正在写书,正是他那本《思维的体操———
      七彩数学》。书终于出版,而且反应很好,所有的劳苦一挥而去,他一身清爽,坦
      言:幸福。
      
          筹划新校区,为了选地点,他骑坏了五辆自行车两辆摩托,在当初的一片麦茬
      地上,现场吃住办公,筹建学校。家长怀疑9 月能够开学,他拍着胸脯保证:我不
      会让孩子们在野地里上课的!可心里无疑焦急上火。两个多月一步不离工地,终于
      集中力量先建起了一栋教学楼,学校也终于如期开学。望着孩子们活蹦乱跳,小鸟
      一样飞进校门,他松了一口气,慨言,幸福!
      
          2004年12月,王养利同公办体制告别,转为民办。当时应者寥寥,反对和忧虑
      者却大有人在,理由是“公办义务教育,谁还掏钱送孩子到民办学校来?”他却反
      向思维,凡事超前考虑,决不步人后尘。自己敢为人先,同时还鼓励和带动其他老
      师大胆创新,勇于试验,为推广韩新剑老师的快速阅读课题,他特意任命其为校长
      助理,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终于使该课题实验大获成功。看着自己的同事同步
      前进,他开心之至,慷慨陈词:幸福。
      
          他在学校也给自己规定,每周一老师培训,周三谈心,周五批评(自我批评)
      日,太忙顾不上时,就集体攀谈。谈学校发展、方法、理念、感觉。畅谈之后,人
      人感觉轻松、振奋,工作特别有劲。尤其新来的大学生,畅谈认识,集中培训,放
      手工作,日趋成熟。看见他们充满信心,迅速成长,他打心里蹦出来的,还是那两
      个字:幸福。
      
          国外有些学者说,“第三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发生,战场就是中小学课堂。
      哪个国家政府有发展教育的远见,将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胜者。王养利对自
      己的要求就是终生献身教育。他不靠天、不靠地,靠的是创新、自信和辛劳与智慧。
      他说他和他的全部努力,就是想证实马克思曾说的,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幸福和完美
      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趋向完美;只有真正为同时代人创造了幸福的人,他自己才
      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他不曾在有形无形的种种重压下仆倒,更没在逆水行舟的重重
      困难前退缩。相反却以心血浇铸、勇毅培育的名牌学校拔地而起,巍然屹立在世界
      东方,中国陕西———与临潼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华清池相映生辉。这所“百亩小
      学”“绿色校园”,名副其实独具特色,已然是世界教育领域一颗璀璨闪亮的“明
      星”。
      
          2005年9 月28日,“三维”学校跨入标准实验学校。
      
          当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西安访问,市教育局推荐有关专家来“三维”
      实地考察。考察团在学校现场采访王养利,他从“三维”学校的教育理念到目前现
      状和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全面详尽的介绍。专家们一口气听了九个小时。
      
          访谈中,王养利有一段关于“三维”学校校徽的解释。
      
          三只“鸵鸟”原本属于飞禽,由于各种原因自然演化只能在地上行走。就像
      “三维”,原来也属公有企业学校,无奈只好走民办之路。但我们希望一飞冲天,
      重返蓝天。在党的阳光哺育下,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学校、学生和家长“三位一
      体”带着我们“德、智、能”全面发展的下一代,实现展翅翱翔的梦想。所以,我
      们有“鸵鸟立志归道”一说,寓意“峰高谷深尽览”!
      
          此后不久,中国陕西三维发展实验学校,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全球基
      层教育寄宿制学校试验基地。不久前《陕西日报》以半版彩页隆重推出文图并茂的
      《一个校长和他的教育理想———王养利和他的三维幸福教育观》;今年9 月23日,
      陕西省教育学会再次确定,“三维”学校为省级示范学校……
      
          王养利相信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发展的边界。他说,只有促进学生发展的
      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他信奉的神圣法则,是在工作里发现意义。别人眼里多是
      学校日甚一日的兴旺和发达,却少有人看到托起这一切的那一双双特殊的手———
      看不见的奉献与牺牲。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他把陶行知先生的话刻在了学校的石碑上,
      更作为座右铭化入了生命流程的轨迹。朋友借他的“三维发展,爱满天下”,写了
      八句话的“藏头诗”:“三人行必有我师,维师恩如海,发展才是硬道理,展众人
      智能,爱生如命,满怀信心,天生我才三维用,下辈子还搞教育”。
      
          算不算“诗”姑且勿论,关键是吻合了他的心迹,也印证了他自我勖勉的一首
      小诗:“不争夏秋不争春,愿随桃李共芳芬。今生只做树人事,无怨无悔善行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