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分列式检阅开始!”杨成武奉聂荣臻的命令,用电话向东三座门外的分指挥
      所发出了口令。
      
          走在最前面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由东北安东(今丹东)海军学校和华东军区
      海军组成的两个方队,共155 名海军官兵。这支刚刚诞生不到半年的人民海军,在
      安东海校副校长、著名爱国将领张学良的胞弟张学思将军带领下,首先通过天安门
      广场。方队最前面的掌旗手和护旗兵英姿挺拔,豪情激荡。掌旗手叫李冠英,当年
      26岁,1944年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次年5 月,与其他中国留学水兵驾驶丘吉尔
      政府转送的巡洋舰“万里归航”回国。1949年2 月,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李冠
      英随“重庆号”巡洋舰官兵起义,投入人民的怀抱,成为人民海军最早的骨干。
      
          海军战士均戴白色水兵帽,脑后飘动着两条黑色缎带,身穿蓝白相间的海魂服,
      右肩挎着“三八大盖”步枪,显得格外英俊潇洒。他们中有刚穿上水兵服的陆军士
      兵,有刚成立的海军学校的青年教官,也有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的起义官兵。
      久居皇城的北京市民,过去世代几乎都没有见到过现代海军的模样,而在新中国成
      立的第一天就看到了新生的人民水兵,人们禁不住新奇、兴奋和惊叹,如潮的欢呼
      声似波涛迭涌……
      
          强大的步兵师迈着刚劲有力的步伐走过来了。“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
      伍向太阳。……”步兵师总领队、199 师师长李水清腰间佩戴着从战场上缴获的德
      国造左轮手枪,同政委李布德并肩齐步,昂首挺胸,目光灼灼,率领全师12个方队
      挟雷裹电,阔步前进。
      
          这时,观礼台上不少人交互赞许地喊着:“首都师,首都师过来了!”
      
          受阅步兵师下辖3 个团,每团4 个营,每营以武器种类组成方队,每个方队都
      由12人组成排面,列队12行,其队形编成为12×12. 当时人民解放军步兵的装备基
      本上还是小米加步枪,比较先进的武器都是从战场上缴获敌人的,其中有美式、日
      式、英式、德式的武器装备,如“汤姆逊”冲锋枪、“斯登式”冲锋枪、捷克式轻
      机枪,以及“三八大盖”步枪等。为了整齐划一,展示我军的威武形象,阅兵指挥
      部下达命令,将各部队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最新式的武器,集中调配给受阅部队使用。
      步兵师的组成分别是:冲锋枪方队、轻机枪方队、重机枪方队、步枪团方队,82迫
      击炮方队、60炮方队、战防炮方队,以及全副武装的通信、工兵等方队。战士们佩
      戴或驮载着闪闪发光的枪支武器和专业装备,更加英姿勃发,威风逼人。
      
          当步兵师方队进入天安门中轴线东侧150 米白线划定的正步区,李水清下达了
      正步走的口令。各方队前的指挥员庄严地举起右手,战士们齐刷刷地甩头,目光转
      向天安门城楼。
      
          看到眼前的情景,李水清禁不住周身热血沸腾。这位13岁参加红军、身经百战、
      三次负伤都没有落过泪的将军,激动的泪水一下子流满了脸颊。当年在江西吉水老
      家,他们8 个穷孩子一起投奔红军,现在只剩下了他一个人。他心底铭记着一位浴
      血战友的嘱托,那是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在安定门外扫清外围的战斗中,一个年仅
      17岁的战士负了重伤,汩汩的热血湿透了胸膛,倒在他的怀里牺牲了。临终前跟他
      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等胜利的那一天,朝着红旗替我多欢呼几声!……”
      
          铁流滚滚,炮颈高昂。在《军队进行曲》的雄壮节奏中,炮兵师、战车师相继
      开过来了。华北军区特种兵部队司令员高存信、政治委员李呈瑞和参谋长李健、政
      治部主任陈靖,分乘两辆指挥车,在“八一”军旗的导引下,齐头并进。
      
          炮兵师受阅方队由东北军区炮兵团、华北军区机动炮兵团、第20兵团炮兵团及
      华北军区高射炮1 营等组成。看,90野炮一个方队,105 榴弹炮两个方队,155 榴
      弹炮三个方队,47战防炮一个方队,37和75高射炮一个方队,全部由美式中卡和十
      轮卡车作牵引,以“战争之神”的雄风,隆隆地开过来了。这支炮兵部队是带着攻
      克石门、夺取锦州、激战天津、解放太原的胜利捷报,接受新生的共和国和人民的
      检阅的。
      
          在《坦克进行曲》的军乐声和隆隆的马达声的交响中,由战车团、装甲车团和
      摩托化步兵团组成的战车师,以排山倒海之势,成两路纵队,通过天安门检阅台前。
      由车长董来扶驾驶的“功臣号”坦克行驶在最前头,一面印有“功臣号”3 个金黄
      大字的红旗猎猎招展,格外惹人注目。这是我军的第一辆坦克车,在解放锦州和天
      津战役攻坚战中,多次深入敌阵地纵深,掩护步兵突破外围工事,立下了汗马功劳。
      辽沈大捷后,这辆坦克被东北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授予“功臣号”荣誉称号,董来扶
      荣立大功一次。1949年2 月,在原东北坦克大队基础上组建的坦克团,扩编为战车
      第一师。
      
          装甲团后面是摩托化步兵团,全部是美式大道吉运输车,战士们屹立在车上,
      头戴钢盔,紧握上了刺刀的“三八式”步枪,锃锃闪亮,显示出严整威武的阵容。
      
          这时,雄壮激昂的《战车进行曲》在广场上回荡:
      
          摩托隆隆,履带滚滚,
      
          驾驶员和射击手勇敢又坚定。
      
          炮声吼鸣,机枪摆动,
      
          铁的堡垒横冲直撞开路打先锋。
      
          火力支援快准猛;
      
          炮火连天震耳聋……
      
          革命意志钢铁炼成,
      
          人人当英雄!……
      
          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师
      
          参加开国受阅的“压轴”部队是来自察哈尔草原的骑兵第3 师。
      
          在激越的《骑兵进行曲》的军乐节奏中,“嗒嗒嗒”的马蹄声阵阵催来。骑在
      最前头的掌旗手是作战参谋李正忠。随后是骑兵师长胡德利、政治委员梁正中率领
      的12个骑兵方队。
      
          走在前边的是3 个骑兵团,根据受阅编队方案,按马匹的毛色,分别组成“红
      马团”、“白马团”、“黑马团”。各团、营均以六路纵队,六马并行。最后是骡
      马拖曳的“三八”野炮营。全师共1978匹战马,乘骑指战员手握军刀或钢枪,带着
      战场杀敌的威风,以整齐划一的动作,齐步经过天安门前。
      
          骑兵第3 师是一支以骁勇著称的红军部队,纵横陕、甘、宁、青和新疆、内蒙
      古16个省区,被称为“天下骑兵第一师”。当部队接到中央军委参加开国阅兵的命
      令后,在张北县召开了动员大会,随即开赴万全县集中,不久便开进北平东北旺和
      回龙观地区开始紧张的受阅训练。
      
          骑兵师长、政委都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
      
          胡德利师长17岁加入游击队,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走过二万五
      千里长征。
      
          梁正中政委抗战时期曾任中共涞源县委书记。1939年10月,他派人潜入敌人内
      部,获取了日军的重要行动计划,并将这一情报转送晋察冀一分区杨成武司令员。
      杨成武随即率部紧急出动设伏,在黄土岭的深山峡谷里,将日寇团团包围,并一炮
      击毙阿部规秀,致使“名将之花凋谢在太行山上”……
      
          如今参加开国阅兵,对于人与马密切结合的骑兵来说,真可谓开天辟地头一遭,
      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师长、政委同干部战士一起摸爬滚打,摸索出一套骑兵受阅的
      独特规律。
      
          为使受阅骑兵达到整齐划一的要求,首先进行人员、马匹的编组。受阅人员要
      求政治可靠,技术过硬,体魄健壮;受阅马匹则要求毛色一致,高低相当。一些毛
      色较杂的战马,即使在战场上多次立过战功,也被无情地“刷”了下来,许多骑兵
      战士都为此哭了几天鼻子。
      
          训练中,指战员们从早到晚跟战马滚在一起,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反复
      演练受阅的动作,让战马像人一样听懂口令,听从指挥。为了使战马行走整齐,骑
      手们摸索出两条经验:一是多方培养与战马的感情,使之真正成为“无言的战友”
      ;二是人骑在马上,不要将缰绳、嚼子提得过紧或放得过松。过紧,马就会高抬头
      走碎步;过松,马走起来没精神。只有松紧适度,人与马相互协调,才能保证战马
      排面左右标齐。
      
          每次训练结束后,骑兵们都顾不上休息,先忙着给马喂料、清洗和梳理,还想
      方设法为战马改善伙食,甚至自己省下饭来喂给“无言的战友”,以保证战马膘肥
      体壮,斗志昂扬。
      
          战马毕竟不是人,不是机械,除了训练动作整齐外,还必须适应特殊的环境,
      不能有半点纰漏。试想,如果军马在受阅中万一受惊失控,后果将不堪设想。就拿
      鸣放礼炮来说,战马虽然习惯在战场上穿梭来去,但对礼炮声并不熟悉。为此,训
      练时专门按礼炮的鸣响顺序起爆炸药包,让战马列队通过。起初有不少战马阵脚大
      乱,但经过反复多次,终于使战马适应了礼炮的轰鸣声。
      
          阅兵时要演奏各种军乐曲,为了使战马踏上军乐的节奏,训练场上架起了高音
      喇叭,连续不断地播放《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骑兵进行曲》,让战马伴着军
      乐的节奏前进。
      
          为了使战马适应受阅时热烈的群众场面,避免出现马惊的情况,部队还把彩旗、
      锣鼓、鞭炮、秧歌队搬到了训练场上。当受阅战马列队行进时,指战员们和驻地群
      众就敲锣打鼓、放鞭炮、扭秧歌、舞彩旗、喊口号,让“无言的战友”一起享受和
      适应受阅时的热闹场面。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当战马列阵行进时,不管出现什么声音和场面,都
      能“泰然自若”,不惊不乱。各受阅方队人马各成一条线,达到了步调一致、威武
      雄壮的要求。受阅前一天,战士们只给战马喂几个鸡蛋等高蛋白食品,尽量少喂饲
      料少饮水。10月1 日凌晨天刚蒙蒙亮,骑兵们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手持毛刷、
      梳子和湿毛巾,来到拴马场给战马梳毛洗身擦马掌,将战马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
      净净。
      
          此刻,这些战场上威震敌胆的骑兵们,头戴钢盔,握枪挎刀,正英姿勃勃地通
      过天安门,激起群众队伍中暴风雨般的鼓掌和欢呼。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