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黑龙江省逊克县边疆镇一个村里的老支部书记万大壮远近闻名。他带领20名村
      民,到俄罗斯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种了16公顷蔬菜,建起31栋蔬菜大棚,承包了
      470 公顷土地。由于身患多种疾病,加上过度劳累,他正在米哈伊洛夫医院进行抢
      救。
      
          村民高大伟陪着他。
      
          “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
      
          这个村人多地少,每人只有6 亩多地。村里20岁到30岁的小伙子们,40多人娶
      不上媳妇。还有18个年轻人,娶了媳妇以后,因家境贫穷而离异。还有的女人出外
      当上了“小姐”,干脆不回来了。更有的女人到外地打工,抛夫弃子,给“大款”
      生儿育女。她们说,宁可在大城市沿街乞讨,也不回这个村。
      
          有一天,村里的赵二嘎相亲,特意将老支书万大壮请到了家。本来是一件喜事,
      就在宴会期间,赵二嘎的父亲与万大壮谈起了结婚彩礼的事情,这才知道赵二嘎的
      五万元彩礼都是五分高利贷借的。这样下去,光靠家中的几亩地,何时才能把媳妇
      迎娶到家呀!也就是万大壮离开赵二嘎家还不到两个小时的工夫,传来了令他特别
      震惊的消息,赵二嘎的母亲因外债沉重,偷偷地在自家的仓房里自缢了。
      
          这事让老支书万大壮的心如同猫抓鼠咬般难受。当天晚上,万大壮开始琢磨起
      来。要想由穷变富,必须走出去,到俄罗斯去发“洋财”。他到边疆镇政府把自己
      的想法向镇党委书记、镇长作了汇报。
      
          2002年3 月,万大壮以旅游的身份来到俄罗斯。一有空闲,他就来到乡下考察。
      7 天的考察结束后,万大壮已把当地的土地地温、农作物生长期、成熟期、收获期,
      以及光照时间全都记在了心上。
      
          万大壮决心在俄罗斯大干一场。当年5 月,他通过亲属,请来了一位叫娜莉莎
      的俄罗斯教师,来到村里专门给10个光棍们上了一个多月的俄语对话课。
      
          俄罗斯的土地情况了解了,光棍们的俄语对话也学得差不多了,可万大壮还是
      不敢贸然去闯俄罗斯。为了达到百分之百的把握,万大壮首先带领两名光棍,一个
      是赵二嘎,另一个是高大伟,来到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市郊,承包了10个蔬
      菜大棚,分别种植了土豆、西瓜、西红柿、香瓜、青椒。到秋天一算账,这10个蔬
      菜大棚去掉承包费用,和对方对半分成以后,净剩2 万元人民币。通过一年的实际
      操练,万大壮就在当年秋天,也就是秋收后回国之前,一口气签下了承包16公顷蔬
      菜、21栋蔬菜大棚、种植470 公顷大豆的合同。万大壮一回到村子里,大张旗鼓地
      宣传:“这只是开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等到下一年,我们还要到俄罗斯开办养
      猪场、制酒厂,让我们每一个前去打工的光棍们,每年至少拿回2 万元人民币!”
      
          万大壮的话音刚落,就是一阵阵咳嗽。当他用手捂住嘴巴时,一口鲜血吐到了
      掌心。村民们急忙上前搀扶着他,可他只是摆了一下手:“这点小病算得了什么?”
      
          “老毛病不会死人的!”
      
          就在第二年,万大壮带领30名光棍们,杀进了俄罗斯的阿穆尔州米哈伊洛夫区。
      他逗趣地说:“我领的不是光棍们,而是我的儿子们。儿子们娶不上媳妇,我这个
      当爸爸的,脸上无光啊!”
      
          万大壮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可眼前的重重困难不断地困扰着他们。面对着
      筹建的21栋蔬菜大棚,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他找到了当地农场主,准备购买芦苇
      帘子和棚架杆子。农场主以没有此货拒绝了他。临走时,农场主告诉万大壮,20公
      里外有一处一眼望不到边的芦苇荡。
      
          这里正是初春开化、冰雪消融的时节,人车一踏上冰面“咔”“咔”直响。没
      有办法,万大壮手拿着推刀,在前边探路。尽管小心谨慎,他和几名光棍儿还是掉
      进了冰窟窿里。大家连拉带拽,总算把他们救上了岸边,可机车又陷进水中。胆小
      的光棍儿,浑身哆嗦,这简直就是拿命玩儿呀!
      
          万大壮不在乎。人多力量大。
      
          到半夜12时,他们连砍带拔运回五大车芦苇,人都变成了泥人,打着补丁的棉
      裤棉袄,早已冻硬。就这样,万大壮和光棍们吃住在一起,不分白天黑夜地搭建蔬
      菜大棚。小孙子病重住院,他也没有回去。
      
          蔬菜大棚建起来以后,万大壮带领着光棍们进行470 公顷的春耕春种。由于俄
      罗斯上年秋季降雨大,这些土地出现了春涝。为了抢抓农时,适时早播,万大壮和
      光棍们在田间地头临时搭建了塑料棚,吃住在那里,减少往返时间,增加作业时间。
      分成昼夜两个班组,夜间耕地,白天播种,轮流作业,每人每天劳动时间在16个小
      时以上。
      
          有一天夜晚,机车耙地陷入低洼地块,一下子陷进了有二尺多深,几次轰油起
      车都无济于事。万大壮一看,领着两名光棍儿跳进泥坑,连抬带扛加推,可机车还
      是原地打转转一动不动。三个人不够用,就来了十个光棍们,总算推出来了。就在
      这时,万大壮猛地吐了一口鲜血,立即就晕倒了。
      
          “光棍们”七手八脚将万大壮送进了附近医院。当时,俄罗斯的医护人员,以
      为送来的是“中国疯子”呢。住院还不到一天时间,病情稍有好转,他就离开了医
      院。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他们终于完成了470 公顷大豆的播种计划。
      
          入夏以后,俄罗斯阿穆尔州发生了百年不遇的草地螟灾害。一片片黄乎乎、绿
      叽叽的草地螟,真把光棍们难住了。他们无计可施,瘫坐地上。万大壮气呼呼地抬
      起脚,一连几下,就把光棍们踢了起来,骂道:“你们这些没用的东西!都说你们
      娶不上媳妇,一见到困难,全都成了‘缩头乌龟’。就你们这个样子,谁家有姑娘
      敢嫁给你们?我们必须想办法,战胜困难!你们知不知道,草地螟是什么?”
      
          “光棍们”摇了摇头。
      
          万大壮吼道:“你们都把腰杆给我挺直了!从今天开始,我到附近植保部门购
      买特效杀虫剂,你们准备好喷雾器、水桶、条帚等工具,咱们贪黑起早地进行喷杀。
      我再把大型机械喷洒机借来。采取人工和机械喷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争取在
      一星期之内,控制虫灾的蔓延扩大,要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点。”
      
          在万大壮的带领下,“光棍们”全都涌进了这片一望无际的田野,不知疲倦地
      喷洒着农药。
      
          就在这时,万大壮又一次昏倒,大口大口地咯血。“光棍们”再一次将他送进
      附近医院医治,他在病床上躺了不到两天,就回到了住地。“光棍们”询问病情时,
      这位东北硬汉拿出了几盒药,晃了晃:“老毛病了,死不了人的!”
      
          秋天,为了保证大豆及时入库,万大壮和“光棍们”继续采取昼夜两个班轮流
      作业的方法,延长大豆收割时间,做到人停车不停,人歇车不歇。他们渴了喝一口
      凉水,饿了就啃一口馒头。实在是困极了,换换班,躺在地头上打一个盹。此时的
      万大壮,已经成为相互换班、顶班必不可少的“角色”。谁累了,他马上就登上机
      车。谁渴了,他马上将凉水送到嘴边。谁饿了,他马上将一大包馒头递过去。谁困
      了,他马上接过工具继续抢收。
      
          经过二十多天的奋战,万大壮和“光棍们”及时地完成了470 公顷大豆的收获
      任务,保证了丰收的粮食颗粒归仓。面对着丰收的硕果,万大壮忍着巨大的疼痛,
      细心地盘算着下一年的生产准备。然后,他冲着正在娱乐的“光棍们”说:“我的
      儿子们!今年,我向你们保证,每个人至少拿回两万元人民币。”
      
          说完,万大壮咳嗽不止,大口咯血。“光棍们”吓坏了,急急忙忙地搀扶着他
      去医院。可万大壮还在说:“老毛病了,死不了人的!”
      
          “不要管我行不行?”
      
          到了第三年,由于有了前一年的基础,大豆种植顺理成章。可是,他们的蔬菜
      大棚却出现了令人头疼的难题。
      
          当时,万大壮计划种植五个温室的黄瓜,因为在俄罗斯的市场上,黄瓜的需求
      过大,价格不停地上涨。为了保证温室里的黄瓜及时上市,他们按照常规进行了黄
      瓜育苗。幼小的黄瓜秧苗出土了,迫不及待的万大壮,立即进行了移栽。移栽以后,
      他和“光棍们”天天看着、盼着黄瓜成长。一个半月后,黄瓜的秧苗是长大了,可
      结出的品种,却是七扭八歪的,没有一根能够合格上市的。结果,好端端的五个温
      室大棚损失了8 万元。这还不算,就在大豆摇铃时节,由于除草剂使用过量,险些
      没把大片的大豆烧死。到了秋天收获一测算,与上一年相比,少收入了15万元人民
      币。
      
          怎样使温室大棚育苗不再遭受损失?怎样掌握农业种植每一环节的科学技术呢?
      聪明的万大壮对这些“光棍们”说:“从现在起,我们既要接受失败,还必须使每
      一个人变得更加聪明起来。聪明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科学、用科学。”
      
          万大壮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他回到黑龙江省逊克县,来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
      心,认真、虚心、诚恳地请教农业技术人员,不惜高薪聘请了技术员,和他一起奔
      赴俄罗斯,指导温室蔬菜大棚生产。
      
          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万大壮又来到黑河市,购买了以色列、荷兰等农业
      发达国家的农作物种子,不断地改善蔬菜品种。他们知道,高质量、高产量、高效
      益的农业种植,不是等来的,更不是靠来的,必须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一边学习,
      一边实践。白天,万大壮和技术员灌水施肥,中耕除草,杀虫治病,作好详细的作
      物生长记录。到了晚上,他们围坐在桌子旁边,分析情况,整理数据,查阅资料。
      天热蚊子多,他们就挥扇驱赶。瞌睡来了,就用凉水冲头。几乎每晚都是十一二点
      入睡,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他们直到鸡鸣为止。
      
          为了进一步提高蔬菜生产技术水平,在原有一名技术员的基础上,万大壮又聘
      请了一名蔬菜种植技术员,并与他们签订了合同,实行了超产分成制度。就在当年
      的蔬菜生产中,技术员认真分析了俄罗斯蔬菜市场需求情况,提前制定了蔬菜生产
      技术方案和计划,严把育苗、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保证了蔬菜的
      品质和产量,确保了蔬菜提前育苗、提早上市。当年,万大壮和“光棍们”的21个
      温室大棚,获得了喜人的大丰收。
      
          在发展蔬菜种植的最初,万大壮曾经盲目选项,种植的蔬菜品种与市场需求严
      重脱节,造成了蔬菜滞销,大量积压。万大壮找出了积压的原因,决定攻克和打开
      米哈伊洛夫地区的市场大门。他身穿陈旧的中山服,来到别洛戈尔斯克、斯沃博德
      内、比罗比詹等城市的蔬菜市场了解情况。所有的摊主,无论是中国人,还是俄罗
      斯人,投过来的都是鄙视的目光。一个俄罗斯大摊主竟把他当成了“乞丐”,对他
      连推带轰。
      
          万大壮没有生气,他微微一笑。当俄罗斯大摊主举手要打他时,万大壮从书包
      里摸出一根又鲜又嫩又直又长的黄瓜,晃了又晃。然后,他又拿出一个又大又红的
      西红柿,晃了晃,用生硬的俄语问:“你要么?我们这里多得很,遍地都是!”
      
          俄罗斯大摊主不相信:“你是不是从别的摊位偷来的?”
      
          万大壮严肃地说:“我不会偷!我的黄瓜,我的西红柿,为什么要偷呢?”
      
          说完,万大壮选择了一个地方,将自己携带的书包往地上一铺,把黄瓜和西红
      柿摆在上面,注视着来来往往的顾客。一位俄罗斯女人从万大壮旁边走过时,一眼
      发现了“新大陆”,转回身来问:“你卖不卖?”
      
          万大壮回答:“我不卖,是样品!”
      
          俄罗斯女人连连地夸赞着,并一再央求着:“卖给我吧!多少卢布?”
      
          万大壮马上报出了低于市场的价格,俄罗斯女人立即掏出钱,将万大壮的样品
      全部卖走。然后,又问:“你明天还来这里吗?”
      
          万大壮点着头:“明天一定来!”
      
          第二天上午,万大壮领着一名“光棍儿”,两个人扛着两个装有黄瓜、西红柿
      的纤维袋子,又来到了俄罗斯大摊主的前面。这一回,大摊主比昨天和蔼了许多。
      当万大壮又要摆地摊时,俄罗斯大摊主一下子将他拉到一边:“中国人,你不是乞
      丐,是种蔬菜的,我误会你了。你能与我合作吗?”
      
          万大壮眨巴着眼睛:“你我如何合作?”
      
          俄罗斯大摊主用手比划着:“我要把你的蔬菜全部包销,你同意吗?”
      
          万大壮趁热打铁地问:“什么价格?”
      
          俄罗斯大摊主高兴地回答:“和这里的批发价格是一样的。”
      
          万大壮握了握俄罗斯大摊主的手:“哈拉少!哈拉少!”
      
          第三天,万大壮亲自押车,将一大车蔬菜卸到了俄罗斯大摊主的仓库里。还没
      等到蔬菜车辆返回时,俄罗斯大摊主汗流浃背地将车拦住了,上气不接下气地说:
      “中国人,再运来一车,蔬菜已经卖光了!”
      
          就在当天,万大壮和“光棍们”又运来了一车蔬菜。就这样,他们以每天三车
      的供应量,源源不断地运到俄罗斯大摊主那里。20天过去了,万大壮和“光棍们”
      刚要离开蔬菜市场,一位中国人悄悄地走到驾驶室外面停了下来:“中国老乡!我
      是这个市场的摊主,你没有注意吧?”
      
          万大壮努力地回忆了一下:“我想起来了!你找我干什么?”
      
          中国老乡问:“如果我到你们的蔬菜大棚里取货,你能把你的批发权让给我吗?”
      
          万大壮思索了一下:“可以。不过,我这样做,俄罗斯大摊主的损失可就大了!”
      
          中国老乡提示着:“你应该知道,我直接取货,价格一分不少啊!”
      
          万大壮沉思了一下:“你说得很对!你这样做,对我们有利。可我们如果抛弃
      了俄罗斯大摊主,那也太不仗义了!这也不是中国人办的事情啊!”
      
          中国老乡不好意思起来:“那你说,你我应该怎么办才好呢?”
      
          万大壮不说话了,他从副驾位置上跳下来:“中国老乡,你看这样好不好?我
      呢,与你签订一个合同,保证你和俄罗斯大摊主的蔬菜供应。但我有一个条件,即
      使你亲自到蔬菜大棚来取货,价格是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供货的日期是在三个月
      以后,你看怎么样?”
      
          中国老乡高兴地与万大壮打手击掌:“一言为定!”
      
          万大壮回到住地以后,立即召开了“光棍们”会议。他大胆地提出在原有的21
      个蔬菜大棚基础上,再建10个蔬菜大棚,满足俄罗斯大摊主和中国老乡的需要。还
      不到半个月时间,10个温室大棚拔地而起。
      
          经过四个多月的折腾,50吨黄瓜、50吨西红柿、100 吨甘蓝、80吨马铃薯,成
      山似的推在他们的基地里。在俄罗斯大摊主和中国老乡的积极销售下,他们用10天
      的时间,这些蔬菜还是一时难以出手。
      
          几天几夜的思考,万大壮的大脑“机器”又开始运转了。
      
          一天早晨,万大壮一改过去不修边幅的“毛病”,他将自己舍不得穿的好中山
      装,从箱子底里拽出来,对着镜子,前后左右地比量着。破天荒地拿起木梳,在自
      己的头上梳来梳去的。站在住地大门口,万大壮俨然一副绅士老者的派头。然后,
      他夹着皮包,向“光棍们”挥了一下手,走了。
      
          万大壮满面春风地来到阿穆尔州电视台,他十分客气地用自己掌握的俄语与他
      们对话,向主编说明了来意。主编被他的坦诚和敬业所感动,很快安排记者进行采
      访报道。
      
          万大壮又开始咳嗽和吐血。但他们的疏菜已经上了电视。
      
          阿穆尔州电视台在黄金时段,对万大壮他们的绿色、无公害的蔬菜进行了专题
      播映。紧接着,他又通过电视台的跟踪报道,对当地的学校、敬老院、医院进行了
      必要的赞助,与当地俄罗斯人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万大壮和“光棍们”当年生产的黄瓜、西红柿、甘蓝、马铃薯,不但没有积压,
      反而在半个月时间一销而空。20天过后,又有一大批俄罗斯客户前来订货,万大壮
      和“光棍们”手里无货了。
      
          “死,也要死在中国的国土上!”
      
          这一年,万大壮和“光棍们”获得了空前大丰收,带着鼓囊囊的钞票,回到了
      国内。栽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外村的和本村的姑娘们,纷纷托人到“光棍们”
      家说媒。
      
          春节刚过,万大壮又与俄方签订了300 公顷土地承包合同,投资35万元购置了
      一台M160马力拖拉机、3 台载货汽车及配套农具。
      
          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然而,积劳成疾的老支书倒下了。
      
          4 月的一天,万大壮刚把机车安排好,准备去附近地块查看一下,突然,弯下
      腰来,连吐四口鲜血。随即,浑身大汗淋漓,昏过去了。
      
          万大壮的“儿子们”放下了手中工具,急匆匆地将万大壮送到了附近医院紧急
      抢救。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医治,万大壮从昏迷中醒过来。
      
          “儿子们”知道,老支书的病情,都是为了他们,为了他们村,累出病的。在
      他们一再劝慰下,万大壮不得不来到阿穆尔州医院进行医治。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胃癌晚期!
      
          诊断书就像法院的判决书一样,不可改变!“儿子们”哭了,他们只能在走廊
      里偷偷哭泣。
      
          万大壮一反常态,像没事人一样。他早知道有这么一天。在去俄罗斯时,就已
      经作好了死亡的准备。
      
          万大壮对大家说:“别哭!都给我打起精神来!我现在死了,也心满意足了。
      看到你们都娶上了媳妇,看到你们身上都有了钱,我这个当书记的,也就死而瞑目
      了!”
      
          他长叹了一声,说:“我不想死在俄罗斯。死,也要死在我们国家的土地上,
      我要死在咱们村上。”
      
          当天,万大壮从阿穆尔州医院出院,回到了住地。他想回国。
      
          万大壮挺着虚弱的身躯,挨个看了一座座温室蔬菜大棚,挨个抚摸着一台台、
      一辆辆机车和工具。他走到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望着,久久地凝视。他嘱咐了这里
      的生产、播种等环节的注意事项,又告诉他们如何去占领市场和处理好与俄罗斯人
      的关系。他有说不完的话。他放心不下,割舍不下。
      
          当万大壮等三人通过俄罗斯口岸时,万大壮转过身来,对他们说:“爷们儿,
      抬起头来!精神起来!记住,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中国农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