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缺乏的,又岂止是帐篷!
      
          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信息中心的戴维?沃德博士告诉采访他的中国记
      者,这家中心在汶川地震发生后30分54秒,即得到一份烈度分布图,但这个版本没
      有包括断裂方向和长度信息;汶川地震发生后2 小时15分,其烈度分布图上已经标
      出了断裂方向和长度。
      
          震后5 小时,史培军已可以在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网站上查到公布的中国汶川
      地震烈度图。
      
          地震时,正是中国的下午,美国的夜间。地震波也是先传到中国周边地区,然
      后再传到世界其他国家。
      
          事后,美国科学家的勤奋和专业,让中国相关人员万分感慨。
      
          美国国家地质调查局最初拿出的汶川地震烈度图,是一个看上去有些简单粗陋
      的图,只能对汶川地震的地面破坏看出个大概,但它的用处太大了。
      
          地震,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面破坏力则用烈度来区分。地震烈度分布图应
      属于向社会免费公开的政府信息,直接影响着地震发生后的应急救援的部署。
      
          只有这张烈度图可以说明,地震时哪些地方烈度最大,破坏最严重,最需要救
      援。烈度图到手,就是不懂地震的人,都知道救援力量应该发向何方。
      
          业内人称之为“烈度速报”。
      
          此次汶川地震是一个条状的断裂带,早期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震中汶川
      县,可是这条地震带呈“中间窄、两头粗”的哑铃状。哑铃的一头是汶川县映秀镇,
      另一头就是北川县城。偏北边的断裂带出现了“拧麻花”的状况,北川县城就是这
      个“拧麻花”的所在地。
      
          逆冲走滑性的地震断层,在北川出现了强烈的扭转,北川县城,它承受的力最
      大。
      
          这次地震虽然震中是汶川映秀,但它并不是以映秀为中心向外发散地震波的。
      实际上是以北川为中心,东到青川,西至汶川,南部沿着龙门山脉到都江堰,这些
      地方成为重灾区。
      
          北川是汶川地震的宏观震中!
      
          这个偏僻的县城必然出现大问题!
      
          因为没有烈度图,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正确判断,以为既然震中在汶川,那
      么汶川县城就应该是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大批救援力量积压在都江堰,准备突进汶川。此时,距绵阳市仅有几十公里的
      北川,道路虽说被落石掩盖,但也不是绝无突进的可能。
      
          救援,素来有“白金十分钟”、“黄金半小时”之称,通过这次地震,极多的
      人知道了在灾难来临时,黄金72小时的救援概念。在废墟中,无水无食,生存超过
      72小时的,完全是一个生命奇迹。
      
          宝贵的救援力量,在最初,被浪费了。
      
          6 月13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程洁通过电子邮件向中国地震局提出政府信
      息公开申请,要求其公开“5 ?12”汶川地震前后,震中及其方圆300 公里的地震
      烈度信息。
      
          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就汶川地震的专业技术信息提出政务信息公开的申请。2008
      年5 月1 日,中国国务院制定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才正式施行。
      
          地震发生一百多天之后,8 月29日,中国地震局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此次
      地震的烈度分布图。
      
          这张来得太晚的烈度图,只能对地震造成损失的评估起到作用,完全无助于当
      初的救援……
      
          即使它细致和精准。
      
          我们设想,如果,中国地震局在地震后的第一时间,先拿出个大概的烈度图,
      供救援部队救人;然后,再细细地描绘,从容地拿出第二张图,以备灾后损失评估?
      
          2007年,“十五”建设项目《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四川部分的建设也宣告完
      成,其中布设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的有60多个台站。
      
          中国地震局不是没有迅速拿出地震烈度图的能力的!
      
          汶川地震中,还有一张十分需要而面世较迟的图。
      
          “大家都关注汶川的灾情。但到现在我们还出不了一幅图。”
      
          5 月12日汶川地震后,温家宝总理即飞赴灾区,飞机上工作的照片显示,手里
      拿的还是地图,不是遥感出的现势图。中科院院士、现任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
      长李小文,于5 月13日在他的博客上发文感叹:
      
          “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
      
          震后遥感地理信息的提供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提供灾前历史地理信息;中
      期提供用于灾后紧急救援的地理现状图;以及后期提供次生灾害监测、灾后评估和
      重建的地理信息。
      
          从遥感图上,可以判断山体崩塌与滑坡,桥梁、公路的受损情况。
      
          5 月14日,航空和航天遥感已经到位,图像被连夜送抵国土资源部,结果显示,
      北川、汶川两县县城及周边灾情严重,后期隐患重大。10万立方米体量的山体崩塌
      与滑坡19处;公路桥梁受损38处,损毁里程5390米;崩塌滑坡体堵塞北川县城周边
      湔江7 处,至少还有6 处50~100 万方体量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如果发生余震或强
      降雨,可能形成新的灾害。
      
          图件和判读结果迅即送达政治局,15日晚送达位于都江堰市的前方指挥部。
      
          遥感在汶川地震中立了功。
      
          但是,这个功立得迟了一点。
      
          如果,5 月12日下午遥感飞机就起飞,连夜出图。前方指挥部在13日一早就可
      以判定公路暂时打不通,可以更早决策空降、空投,及步兵徒步急进,争取到宝贵
      的救援时间……
      
          遥感及时发挥作用,24小时是能够争取的。
      
          为了让人知道,搞“遥感”的自己是做什么研究的,李小文经常讲起他和3 个
      出租司机的故事,给大家作科普。
      
          第一个司机问:“遥感?是不是造我摇的这个换挡的杆?”
      
          第二个司机说:“遥感,是摇笔杆吧?”
      
          第三个司机贴谱:“就是卫星云图吧?”
      
          实际上,卫星云图,就是跟一般人关系最密切的遥感技术。说白了,遥感就是
      从飞机上或者卫星上,远远地给地球照相,得到数据后,用计算机分析。
      
          航拍除了要考虑到天气情况,还要申请到空域后才能起飞。一次,淮河发大水
      时,中科院遥感所仅申请空域就用了10天。
      
          这个生于四川自贡,长于成都的科学家极为痛楚地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骂
      骂解气是可以的,还得总结教训,这次是血的教训:早24小时,能多救出多少人啊!”
      
          一身本事,却眼望家乡受灾,有力使不上的李小文,“顿顿都要喝点酒,一天
      一斤二锅头”的性情科学家,在那几天中,是如何用酒浇灭自己的极度痛苦的?
      
          几年前,十来位搞遥感的院士,就曾联名建议要在国家层面协调全国的遥感,
      这样遇到国家出现急事、大事,指挥渠道可以十分通畅。
      
          石沉大海,现在还是各部门各自为战。
      
          新中国成立已经60年,在60年中,科技力量,甚至是可以用于救灾的科技力量
      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们需要的是一套在灾难中把乱拳变成合力的手法和机
      制,这样,才不至于在同一条战壕中各干各的!
      
          5 月13日下午两点,卫生部首批赴汶川的医疗队集结完毕,准备出发。
      
          这支由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胸外科、小儿外科专业为主的9 家医院的
      53名医护人员组成的第一支国家医疗队,本身出发时间已在震后的24小时后。
      
          医疗队辗转到了成都之后,来接机的人先是跑到了另一个机场,然后,又恍然
      大悟般地发现,医疗队原来是带着随身医疗物资的,而且医疗救援物资还不少呢,
      15吨!
      
          接机的人回去,调动运送物资的车辆,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
      
          在大雨中,医疗队的专家们凌晨到达了安县———离北川县最近的县,准备接
      收伤员,结果发现,伤员的绝大部分被送到绵阳了,专家们在距离最近的地方,反
      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医疗队掉头向后方的绵阳市撤去。
      
          等到一切安顿好,可以开始医疗工作时,已是5 月14日中午之后,此时距地震
      发生,已有近48个小时。
      
          绵阳市卫生部门的指挥能力遭到了批评。作为一个临近最前沿的卫生行政机关,
      居然不知道哪里有伤员,哪里最需要什么样的专家!
      
          这,简直让人愤怒!
      
          协调,这个词在中国如此多见,几乎成为办事效率和人际润滑的必有名词,但
      在大难临头之际,这个本意是让各方面配合得当的词,会不会是效率低下的代名词
      和遮羞布?
      
          随着众多医疗队到达灾难现场,每天专门与各类灾难打交道的医疗部门和医务
      工作者,对真正灾难的陌生,真实地凸现了出来。
      
          很多人还是本着坐在大医院中,你挂号我看病的概念,完全不熟悉灾难医学的
      体系,贸然穿着一身白大褂和一双旅游鞋,仓促上阵。
      
          地震灾区,特产就是废墟。废墟上盛产乱七八糟的钢筋、碎玻璃和铁钉,我们
      穿着软底的旅游鞋,还有穿着高跟鞋的大夫护士们,还没怎么工作,脚已经被扎了,
      自己一瘸一拐地来打破伤风疫苗,最后,还要派两个人把他们送出灾区。
      
          带了呼吸机和心电图机,没有带发电机。
      
          外科医生携带了手术器械,到了灾区才发现,没有消毒蒸锅,所有的器械只能
      一次性使用。
      
          在绵阳,医疗队员们住的帐篷有些不防水。一下大雨,住在里面,就像泡在水
      里———那样的帐篷,只适合在晴空丽日下,到农家乐游玩钓鱼使用,哪里能上得
      了灾区?
      
          大部分紧急赶赴灾区的卫生人员从未参加过野外和灾难现场的工作生活演练,
      到了灾区才开始学习搭帐篷。
      
          很多医务工作者根本不掌握灾难事故急救中最为关键的检伤分类技术,更不知
      道用灾难救援中国际通行的红绿黄黑“伤票”,标志伤员伤病严重程度,谁喊声大
      就先往后方医院送谁。
      
          相反,倒是一些平时医疗水平并不特别高,以矿难救援为特点的队伍,出发时
      带着行军锅、发电机,带粮带油,甚至带简易手术床,到了现场安营扎寨,迅速发
      挥了医疗救援的作用。
      
          部队首屈一指的著名大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在灾后抱怨,我们几百名医护人员上
      去,在都江堰根本没有人保障生活,是我们中的一个人靠个人关系,才让一群人没
      有挨饿,吃上了一点方便面。
      
          听者目瞪口呆。
      
          谁救援谁?
      
          谁保障谁?
      
          作为最应该有战斗准备的部队医院,野战救护的经验应该是最为丰富的,难道
      说,你们连自身的生活保障都没有作任何准备,赤手空拳就上了灾区?
      
          灾区之所以是灾区,其特点就是它失去了基本的设施,也没有基本的保障能力。
      如果救援人员不能保障自己生活的话,那纯粹是给灾区添麻烦去了,这样的救援人
      员和灾民又有什么两样?
      
          国际救援界有一个不成文的法则,那就是救援人员必须带够自己一周以上的水
      和粮食,不能给当地增加负担。
      
          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员们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到汶川地震为止,他们已经参加了国内外10次地震救援活动。
      
          他们所依托的武警总医院有4 间库房,队员们的个人背囊都在那里。背囊里要
      求有洗好消毒好的衣服和水壶、手电、剪刀等。
      
          容易过期不好保存的物资被记在一张纸上,纸上列着,地震来了带什么药,水
      灾来了带什么药,把这张纸放进箱子,需要时照着单子到药房拿药,既提高效率也
      不会遗漏。
      
          平时,这是一批每年都要接受救援培训的队员。训练分很多方面的内容,每名
      队员要掌握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基本技能包括野外生存、寻找水源、通信联系等。
      专业技能包括急救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病人、心肺复苏等。此外,还得
      掌握专科技术,如脑外科、骨科、急诊科、麻醉科等……
      
          在灾难中,我们要的是能钻到废墟里,在遇难者堆中打着手电,为生存者输液
      的医护人员,他们,才适合真正面对灾难。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