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犹太人认为:“教育和宗教一样神圣。”希伯来语的教育是“hinukh”,具有
      服务与奉献之意。在犹太人眼里,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培养能为上帝和社会
      作贡献的人才。他们不像中国人那样看重知识和文凭,看重的是思想和对真理的追
      求,看重的是对知识的运用———智慧与能力。他们把有知识而没有智慧和能力的
      人视为驮书的毛驴。他们的中小学生负担比我们要轻许多,他们的老师和学校根本
      不像我们那样一边喊着减负,一边拼命往学生的书包里塞参考书和习题册。中国的
      学生恐怕是世上最不幸的学生,他们如同父母、学校和社会的雇佣军,为考分和文
      凭而旷日持久地疲于奔命、艰苦卓绝地奋战。当博士和博士后持那纸文凭找不到工
      作时,父母就会发现文凭不过是一纸证明,证明你读过多少书,考过多少试,是不
      能直接兑换他们所期待的金钱、名望和地位的。那时,他们会彻底地失望,会否认
      读书,甚至社会上还会出现新版的读书无用论。我们越来越重视孔夫子了,不仅仅
      在于他是教育家,而在于他是伟大的思想家。他准确地把握住了中国人的脉搏,在
      两千多年前洞察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缺陷———左右摇摆。他提出了中庸之道。
      
          教育到底能给我们什么,我们祈望从教育那里得到什么?“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急功近利、小商小贩式的教育思想终将毁掉中国的教育,毁掉几代接受教育
      的人!
      
          幸好杰瑞去了以色列,在那儿读的过渡部(初中),不必像在中国的同龄人那
      样从睁开眼睛学到闭上眼睛,从学校学到补习班、辅导班、提高班,不必去学远远
      超过自己接受能力的奥林匹克数学、疯狂英语、新概念作文……所以,他在课余还
      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生意。
      
          “儿行千里母担忧”。沙拉牵挂着杰瑞,想当年她下乡时已17岁,在高邮汉留
      公社还有那叫“夏小六”的六姨妈照料。而杰瑞才15岁啊,在没有亲戚朋友的异国
      他乡啊。沙拉每天都要给杰瑞打电话,询问他在学校和家里的情况。
      
          “伊妈,我的数学又考了第一,老师表扬我了。”
      
          “伊妈,春卷生意不错,镇上有一家女儿出嫁,订了200 个春卷。中国小商品
      卖得也挺好的,丝绸睡衣和中国纸扇卖光了,我又给上海寄钱了,请他们再帮我寄
      来一批。”
      
          “伊妈,菲菲非常懂事,晚上睡在我的脚下,守着我。对了,我今天买了几枚
      鸡蛋,做了一道鸡蛋炒洋葱,味道不错。菲菲不挑食,我吃什么它就跟着吃什么…
      …”每次接到妈妈的电话,杰瑞就说起来没完。
      
          这段时间,沙拉再次经受骨肉分离。美美爸爸的移民以色列的手续办下来了,
      把美美领走了。作为母亲,沙拉太不幸了,先是被迫将以华送给哥哥,继而又把杰
      瑞留给前夫,两个儿子总算回到身边了,美美又离去了。
      
          沙拉知道杰瑞想她,可是她没有时间回去看望儿子。她想在特拉维夫开家中餐
      馆,可是不仅资金不足,而且对当地人的饮食和消费习惯也缺乏了解。于是,她到
      阿拉伯人开的鱼餐馆打工,月薪1000美元。收入不错,工作也繁忙。
      
          1995年5 月,杰瑞在中学过渡部毕业,告别了边陲小镇谢莫纳,告别了相依为
      命的菲菲,揣着赚的一千多美金去了特拉维夫。
      
          沙拉要儿子自己赚钱读书。以华赚足了钱回中国读书了,玩命赚钱的杰瑞突然
      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他把书复印下来,贴在面包架上,边干活边读书。
      
          特拉维夫的意思是“春之丘”,它位于地中海东岸,建在与海岸大路平行的三
      条砂岩山丘脊上。沿海的沙滩像条细长的丝巾围绕,内侧有道山岭峭壁像一排卫士
      矗立。以色列人说:在耶路撒冷祈祷,在特拉维夫玩耍。
      
          可是,沙拉和以华、杰瑞不是来旅游的,也不是来玩耍的。
      
          中国人常说:财大气粗。沙拉财不大,气也不粗,甚至还没有脱贫。不过,她
      跟初到谢莫纳大不相同了,不仅手里有1.5 万美元,还有两个能赚钱的儿子。兜里
      有钱跟没钱,境界就是不一样。沙拉很感激移民局的官员,他让她在谢莫纳完成了
      从中国妈妈到犹太母亲的蜕变,让她的两个儿子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中国孩子
      变成了经济自立、有责任感的成年男子。
      
          杰瑞到特拉维夫后没找到接收的学校,辍学在家。以华也没进高级部读书,去
      了一家中餐馆打工。让儿子辍学打工是违背沙拉初衷的。她把儿子接到以色列就是
      想让他们享受比中国更好的教育,让他们成为人才,杰出的人才。这是中国妈妈沙
      拉的想法,只承认甚至于迷信一种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为此,宁肯砸锅卖铁,
      沿街乞讨也要供孩子上名校、读大学。中国妈妈跟孩子不停唠叨:“‘不吃苦中苦,
      难成人上人。’好好读书啊,专心读书啊,刻苦读书啊!不读书将来就没饭吃,就
      住不上花园洋房,买不起汽车!”
      
          “孩子是不要听妈妈这些废话的,这种话从小到大已听过无数遍了。你说一遍
      两遍孩子没有听进去的话,那么说一百遍二百遍也没有用。”犹太母亲沙拉说。
      
          在以色列,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习惯和欲望。孩子五六岁时,
      母亲会将一滴蜂蜜滴到《圣经》上,让孩子明白读书是甜蜜的。被犹太人视为第二
      本圣经的《塔木德经》中说:“学习的目的,就是开启智慧和思想。”他们认为,
      “知识是片断性的,而智慧是综合性的。”犹太人是为了智慧和思想而读书的,读
      书学习是快乐的,幸福的。在没有科举和文凭之前,在中国读书也是件快乐的事,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犹太孩子为了读书的欢乐与幸福,要打工赚钱去读书。在犹太人家,许多孩子
      都是自己赚钱完成学业的。有一个叫来姆的犹太富豪,他16岁赴英国伦敦大学读书
      时,父亲对他说:“我给你100 英镑,等你留学回来还给我。”来姆到伦敦后,不
      仅刻苦读书,还要赚钱完成学业。当他大学毕业回家时,还给父亲100 英镑。沙拉
      说,在中国往往一人读书,全家受穷,甚至十几年翻不过身来。
      
          “你们要想将来读大学,那么就得打工,赚出自己的学费。”沙拉对两个儿子
      说。
      
          沙拉手里的钱足够支付两个儿子回中国读书的学费。做犹太母亲就要狠下心来,
      用手里的钱开餐馆;做中国妈妈就要把餐馆卖掉,供儿子读书。“‘知之不如好之,
      好之不如乐之。’孩子花父母的钱读书往往是读不好的。钱是父母的,怎么花都不
      心疼。当孩子有了读书的欲望,花自己的钱去读书时,他肯定能读好。”她要以华
      和杰瑞先打工赚钱,然后再读书。
      
          杰瑞才15岁,一脸的稚气,瘦瘦小小,身高才一米五十多,难以找到事儿做。
      可是,有时机会来了,门板都挡不住。两位初到以色列的中国同胞求沙拉帮忙找工
      作。沙拉知道她所在的鱼餐馆老板在斜对面还有一家面包店,那里需要人。可是,
      餐馆的顾客多,沙拉走不脱,只好让杰瑞领他们去。
      
          这两个店的老板是阿拉伯人,他的太太是美国人,那两位同胞既不会英语,也
      不会希伯来语,像鸡与鸭似的无法沟通,需要杰瑞翻译。正当老板摆摆手,想打发
      掉他们时,突然眼睛一亮,对杰瑞说:“你跟他们一起留下来吧,你不留下来我没
      法雇用他们。”于是,杰瑞跟那两位同胞一起进了面包店。
      
          老板跟沙拉讲好,杰瑞每天做8 个小时,每小时的工钱是7 谢克尔。杰瑞每天
      却干20来个小时,这对15岁的少年,正值长身体的时候,确实有点残酷。但钱的确
      是好东西,许多摆不平的事它都能摆平。在8 小时之外,杰瑞每多打一小时工,老
      板就多付他8 谢克尔。杰瑞每月居然能赚4000多谢克尔!
      
          特拉维夫发生一起汽车爆炸事件,造成许多平民受伤。许多人不敢出门上班了,
      偌大的面包店只有杰瑞一人。老板急坏了,眼看面包架卖空了。杰瑞一人挑起了这
      副担子,连续干了52个小时,累得走着走着就能睡着,看什么东西都有重影。实在
      挺不住了,他就在面包推进烤箱时打个盹儿。
      
          这不是摧残少年儿童吗?哪个母亲听到能不心碎?沙拉几番想去找老板,想去
      面包店拽回杰瑞。可是,作为犹太母亲应该把杰瑞当大人看待,要尊重他个人的意
      愿。他没说自己撑不住了,要回家休息,我就得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犹太人有句格
      言:“要是你的牛陷在沟里,无论是天冻得连眼珠儿都裂开,还是正在下一场大雨
      ;无论你喜不喜欢,哪怕你正生病呢,你总要努力把牛拉上来。”杰瑞正在拉他自
      己的牛,做的是自己的事情。沙拉给儿子做一份鱼送了过去,看着疲惫不堪的儿子
      把鱼吃掉,她转过身,抹两把泪回去了。事后,杰瑞谈起妈妈时说,每当紧要关头,
      妈妈都会出现在我面前,她给了我自信和力量。
      
          一天,杰瑞匆匆离开特拉维夫,心急火燎地赶往谢莫纳,原来是菲菲出事了。
      杰瑞离开那个小镇时,聪明的菲菲好似意识到这场分离,紧紧地跟着杰瑞,寸步不
      离。杰瑞上了大巴,菲菲围着车边跑边叫。车开出很远时,杰瑞忍不住向窗外看一
      眼,菲菲还跟在车后边跑着……杰瑞心一酸,泪流下来:“菲菲,对不起,我没办
      法带你去……”杰瑞到特拉维夫后,经常打电话打听菲菲的状况。邻居说,他走后
      菲菲白天出去觅食,晚上回来趴在门前的脚垫上。杰瑞回去看过菲菲,菲菲似乎接
      收到他的气息,远远地跑来迎他。脏得像块抹布似的菲菲一下子扑进杰瑞的怀里,
      呜咽不已。杰瑞抱着瘦骨嶙峋的菲菲心疼不已。他给菲菲喂了它爱吃的肉肠,给它
      洗了澡……他狠狠心又离开了谢莫纳,离开了菲菲。半个月后,杰瑞接到邻居的电
      话:“菲菲被城管部门收容去了。”在杰瑞的眼里,菲菲不是狗,是忠诚的朋友!
      是它陪伴着杰瑞度过了那段孤独无助的日子。他和它同吃同住,一起出去做生意。
      不行,我必须救菲菲!杰瑞立即请假,坐三个半小时车赶回谢莫纳。杰瑞去城管部
      门领回菲菲,紧紧地把它抱在怀里:“菲菲啊,跟我去特拉维夫吧!”菲菲低吟几
      声,似乎听懂了他的话。杰瑞把菲菲装进包里,带回了特拉维夫。
      
          打工有助于孩子成熟。打工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否则不仅赚不来钱,
      还会被老板炒鱿鱼。以华成为一家中餐馆最勤快的小伙子,洗盘子、上菜、做侍应
      生,什么活儿都干;别人干8 小时,他干十二三个小时。
      
          一年后,以华赚够了读大学的费用,想去读书了。沙拉认为,以华只学了一年
      希伯来语,水平非常有限,和土生土长的以色列人没法比,所以不能在以色列读文
      学、历史、哲学等专业。他的母语是汉语,应该回国去读书。在这一关键时候,一
      位智慧的母亲应该帮助孩子作出明智的抉择。可是,作为一个犹太母亲是不能对孩
      子说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那样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可能会说,
      “你让我做,我就不做。”那么,母亲就没辙了。
      
          沙拉选择了分析探讨的方式,用自己的想法告诉以华,影响以华。沙拉对以华
      说,“以色列有20所高等学府,在校生超过10万人。你在以色列大学毕业又能怎么
      样?有什么优势?只能是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以色列的1000个劳动力中有77个大
      学毕业生,这一比例虽然低于美国,但是远远高于法国、英国和日本。你应该扬长
      避短。你的长处是啥?是在以色列的中国人!”沙拉是想让以华说出她的想法——
      —回国读书。她把这视为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做母亲的艺术。
      
          以华选择了回国读书。那么怎么读,读什么呢?沙拉认为以华性情内向,做事
      沉稳,考虑周全,适合做政府官员。她考虑以华在国外呆了两年,已不适应中国中
      学的应试教育了,应该读大学。可是,他没读过高中,没学过高中的数理化,不可
      能去读理工科,只能读文科。最好是学一种语言,而且学完之后回以色列还有用。
      在以色列通用的第二种语言是英语,以华选择了去上海外国语大学读英语专业。
      
          以华回国时,杰瑞还在拼命赚钱,其实他早已赚足读高中和大学的费用了。他
      会不会只想赚钱不想读书了呢,难道他就这样干一辈子,最后成为一个会赚钱又肯
      玩命赚钱的守财奴呢?沙拉困惑了,不知道这个犹太母亲该怎么当下去了,没想到
      一件小事改变了杰瑞。
      
          4 月到10月是以色列干旱的夏季,几乎不下一滴雨,特拉维夫像个大烤箱,难
      以忍受。街上的行人像服过安眠药似的,每一举动都含有将睡没睡的韵味。杰瑞正
      在市中心的一家银行擦玻璃,目光透过玻璃洒到街道。每当面包店生意清淡时,杰
      瑞就再打一份工。突然,杰瑞像抹了清凉油似的清醒了,他的目光落在一位比自己
      大不了多少的小伙子身上。那小伙子刚从对面的咖啡店里出来,一个风姿绰约、仪
      态万方、衣着时尚的姑娘依偎着他。他们俩人幸福地钻进一辆宝马车,驾着车像鱼
      儿似的从街道游了出去。杰瑞望着那渐渐消失的背影,好像自己也驾着车驶离市区,
      开上海滨大路,一边是蔚蓝的大海和柔软的沙滩,一边是鳞次栉比的建筑,有位姑
      娘坐在自己身旁,含情脉脉地望着自己……忽然,人影一闪像剪刀剪断他的遐想,
      下意识地擦几下玻璃。他的手又停滞下来,不禁算了一下,像自己这样疲于奔命地
      打工赚钱,何时能过上那种日子。他越算越失望,哪怕每天打24小时工,一分钟都
      不休息,这辈子都别想拥有那样的生活。犹太人说,“闪光的智慧带来财富,有了
      智慧就有了财富。”中国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妈妈说过
      的这两句话突然从失望的心绪中浮起来。穷孩子要想改变命运,过上富人的日子,
      就得读书。
      
          杰瑞变了,不再拼命赚钱了,而是想方设法挤时间读书学习。在面包店打工时,
      他把从课本上复印下来的材料贴在面包架上,边干活边读书。他不仅翻烂了一本从
      中国带去的《新概念英语》,而且找机会就跟老板娘学习口语。晚上睡觉前,他要
      把白天学的英语单词背几遍。有时,他刚对沙拉说,“妈妈,我太累了。”一转身
      就睡着了,手里还拿着单词卡片。
      
          以华和杰瑞大学毕业后回到以色列服兵役,当军方让已进入情报部的杰瑞放弃
      中国国籍时遭到了拒绝,于是没服完兵役就回到当兵前所在的钻石公司。他在二十
      几岁时成为千万富翁。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