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更令人震惊的思索产生于2002年。
      
          这一年,他分别在《同舟共进》杂志的年初和年末刊出了两篇重要文章:《人
      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和《再谈人的错误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论题本身就语出惊人,流露出“仲夷式”的机智和幽默,展现出提问者独特的
      人格魅力。
      
          在这两篇文章里,任仲夷以一种近乎天真无邪的孩童心态,探寻了一个有趣却
      又严肃的哲学命题:既然人的正确思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脑子里原来就有
      的。那么,人的错误思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他经过独立思考得出的答案是:从认识的来源来说,错误思想终归是从实践中
      来的,不是从直接实践中来,就是从间接实践中来。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的
      认识,都是客观世界各种现象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凡是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现
      象的,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不论对的还是错的认识,都离不开人的实
      践活动。
      
          接着,对于实践的局限性和错误实践的后果,任仲夷进一步作了抽茧剥笋式的
      分析:
      
          实践之所以会产生错误思想,是由于人们在每个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都有不同程
      度的局限性,这种有局限性的实践就不可避免地带来有局限性的认识,即不正确或
      不完全正确的思想。这个问题,与人的认识过程有关。作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
      的,但某个时代某个具体的人的认识,则是有限的,这是认识的辩证法。人的实践
      能力是无限的,但某个具体的实践又是有限的,这是实践的辩证法。
      
          如果说,上述思辨性的文字读起来多少有点费力的话,那么,当任仲夷把理论
      与实践联系在一起时,人们则马上看到了“仲夷式”的简洁明快:
      
          有些思想要许多年才分辨得清楚。只凭一种权威下结论,就有可能搞错,变成
      压制正确思想了。压制正确思想,就大错特错了。……明明白白去压制正确意见的
      事时有发生,而武断地把正确当作错误去压去批就更为多见。我们不要小看这种事
      情,它阻碍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批《新人口论》,批商品、
      批市场都阻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多少年。因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发展思
      想、繁荣学术文化的正确方针,舍此无他途。
      
          接着,任仲夷用“大跃进”、“放卫星”以及“文革”中的红卫兵、破四旧、
      大批斗为例子,说明错误思想一旦支配了群众,可以造成何等惨痛的后果。最后的
      结论是:
      
          正确思想被群众掌握,会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大大地推动历史前进;而错误
      的思想一旦蒙蔽了群众,也会形成物质力量,成为历史的反动。
      
          这真是振聋发聩的高论啊!
      
          ……
      
          这一年,他的最后一枚真牙也拔除了。
      
          他的真牙没有了,但他的思想之牙却愈加锋利,咬定青山,永不松口。
      
          这一年,他还嘱人刻了一枚印章,上面写着“是是非非”。第一个“是”和第
      一个“非”作动词用,解释为敢于肯定对的,敢于否定错的,敢于“是”“是”,
      更敢于“非”“非”。他说,人类社会进步的过程,都是“是是非非”的过程。
      
          这一年,89岁的他买了一台大屏幕电脑。他要借助互联网,查资料,阅读一些
      内地报刊看不到的资料。他说:“互联网是一个好东西啊,谁也封锁不了。”
      
          他每天在网上看新闻,用放大镜冲着屏幕看。后来视力不行了,就将两个放大
      镜重叠捆绑在一起,自制了一个双倍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细看,一个字一个字
      地咀嚼……
      
          浩瀚的世界、复杂的世界在他的眼前不停地翻动着,真实地呈现着……有时候,
      他真是恨不得一口把电脑吃下去,变成自己的大脑,闭上眼睛,让这一切都在眼前
      翻动、翻动。但他不能,他不得不承认,对这个世界,他越来越无能为力了,因为
      他的视力已经彻底衰退。
      
          东湖边的那个小院,在岁月的光影中一如过去般地明明暗暗,冷冷暖暖。
      
          而小院的主人却是越来越矮小,越来越瘦弱了。小院外的南粤大地呢,却是越
      来越高大了,越来越丰美了。
      
          那是任仲夷和几代人以心血为墨,共同写就的一篇立体的雄文。繁华的集市是
      饱满的标点,富饶的山川是闪亮的诗行,喜悦的人群是欢活的文字!
      
          在任仲夷最后的岁月里,很多人已经不忍前来打扰他了。小院的来客最多的是
      那些灰头灰脸却又热情异常的麻雀们。每天早上,小院的主人———那位可敬的老
      人或他的老伴会端起小米粒或玉米糁,像村妇一样慢慢悠悠地走到院子当中,不等
      他们脚步站稳,饥饿的抑或是性急的麻雀们便像一群可爱调皮的馋嘴孩子,争先恐
      后地挤上前去,围拢在他们身旁,“吱吱喳喳”地叫闹着,仿佛只有它们才是老人
      最疼爱的小宝贝。老人把鸟食漫撒出去,鸟儿们拥挤着,争抢着啄食,直到吃完砖
      缝里和草丛里的最后一粒米,然后拍着圆圆饱饱的肚囊,到远处的朋友家玩闹去了。
      直到傍晚的时候,两位老人要去准备晚饭了,尽兴而归的鸟儿们再次回到家里来,
      一齐叫嚷着“饿了,饿了”,“开饭,开饭”。于是,老人再次走出来,给鸟儿们
      准备晚餐……
      
          任仲夷去世的前一年,特意回了一趟老家,拜祭了一下祖坟。
      
          他已经60年没有回家了。
      
          那是河北省邢台市威县的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村庄,北方式的意识,北方式的落
      后。他的心里酸酸的。
      
          他的老家还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县城里有一个展览馆,有很多雕像,很多
      模型,宣传的还是传统的那一套。殊不知,这些100 多年前的乡民们,他们是英勇
      的,爱国的,却是愚昧的,封闭的,他们诅咒现代科技文明,盲目排外,他们代表
      的只是传统的小生产方式,他们迷信的仍然是封建蒙昧主义。参观完了,县领导准
      备纸笔,希望他题词。可他能题什么呢?想了想,沉重地写道:“切记落后就要挨
      打!”
      
          村里的小学太破了,他决定捐出10万元。陪同的县、市负责人也纷纷表示捐款,
      重新盖一座新小学。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但小学取什么名字?大家都说,当然应
      该叫“仲夷小学”了。可任仲夷坚决不让,他说还是叫“务实小学”吧。
      
          他的视力全面退化了,电脑不能用了,便让人送给了这座小学。
      
          可不长时间后,有村民来信反映,那台电脑并没有送到小学,而是放在了村干
      部的家里。唉,中国的事情啊,往往说不清楚哩。
      
          这个时候,任仲夷已经去世了,不知那台电脑怎么样了?
      
          任仲夷曾说:“人是呱呱地生,快快地长,慢慢地老,悄悄地去。”
      
          对这个即将离开的世界,他有着太多的热爱,也有着太多的无奈。他常说,自
      己不悲观,也不乐观,而是达观。好多事情他是看不到了,但他仍然相信那一天终
      究会到来。
      
          达观的他,即使面对着眼前触手可及的死神,也一如往常地平静。
      
          每当别人来探望时,他仍是那么打趣地说:“我1983年11月切除了胆囊,虽然
      没有了胆,却有点天不怕地不怕,可以说‘浑身是胆’。1993年11月,又把胃切除
      了五分之四,那时我已经八十岁,动这样的大手术也就‘无所谓(胃)’了,也可
      以说‘无所畏惧(胃具)’了。快90岁的时候,一只耳朵失聪,但我‘偏听不偏信
      ’。后来,一只眼睛也失明了,真是‘一目了然’啊。现在,两只眼睛都看不见了,
      我是彻底地‘目中无人’了,哈哈哈哈……”
      
          说完这些趣话之后,他还会平静地交代遗言,他说,每次向别人作遗体告别时,
      就难受一次。人去世了,就没有知觉了,向死人告别,让活人难过,还干扰很多人,
      这个做法该改一改了,希望自己能悄悄地走。所以,自己的丧事要一切从简,发个
      讣告,告知亲朋好友,或举行一个简单的悼念仪式就可以了。悼念仪式的气氛不要
      搞得那么沉痛,要轻松些,不要让大家难过,让大家保重身体,好好地活着。
      
          再让我们看看他给三个儿子的遗言吧。
      
          他与大儿子主要谈孙女的教育:“心里要有是非标准,心中要有真理,因为这
      个世界毕竟是有真理存在的。叫她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追
      求真理的人。”
      
          对二儿子和儿媳交代的是在美国上学的孙子:“不仅要以外国人的眼光看美国,
      还要学会用美国人的眼光看美国,这样有利于中美两国的沟通和往来。”
      
          他拉着三儿子的手深沉地说:“你除了抓好企业,抓好经济外,还要多从政治
      上关心国家的事情啊!”
      
          这是一个职业政治家的遗言!
      
          2005年11月15日,任仲夷在广州悄然去世。
      
          令人万分惊奇的是,1980年的这一天,竟然正是他来广东上任的日子,在中山
      纪念堂召开的干部大会上,习仲勋传达了中共中央的通知,掌声雷鸣,笑声震瓦。
      这期间,不多不少,正好是25年———四分之一世纪。
      
          那一天,广州的白玉兰树垂首沉默,憔悴的花瓣纷纷落下,落在路面上,车顶
      上,人的头发上,密密麻麻的,松松酥酥的,像北方晶晶莹莹的雪,像南国淅淅沥
      沥的雨。而那沉郁的香气,像浓厚的大雾,又像是漫天的月辉……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