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在香港一个容纳100 多人的宴会厅里,乔卫陪同北京市委领导看望华侨。晚宴
      之前,按照惯例,主人有一个例行公事的讲话。乔卫借此机会向华侨们介绍了北京
      奥运会筹备期间,华侨踊跃为修建水立方捐款的事情:
      
          2004年,北京市侨办邀请70多个东南亚某国的中学生来中国参加夏令营。这个
      国家很贫穷,管制也很严格,整个国家的外汇储备寥寥无几。在那里,公民持有外
      币是违法行为,警察抓你坐牢没商量。
      
          应邀参加夏令营的华裔孩子来自当地几所中文学校,年龄在13~18岁之间。得
      知他们经济窘迫,乔卫派人专程到边境口岸迎接他们,并陪同他们乘火车来到北京。
      这些孩子非常节俭,在火车上连矿泉水都舍不得买。来到北京后,乔卫又派人带领
      他们逛北京的长城、故宫等名胜古迹,纵览北京全貌,还参观了水立方工地。当孩
      子们得知修建水立方的钱只有港澳台侨同胞才能捐款时,立刻从兜里往外掏钱。你
      拿出10元人民币,我拿出20元人民币,所有的孩子都捐赠了自己的零花钱。
      
          夏令营的生活飞也似的过去了,这些学生与北京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孩
      子们回国时,乔卫派人给他们买了20箱矿泉水、10箱方便面送到火车上。孩子们抹
      着眼泪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中国。
      
          过了一段时间,乔卫到他们的国家访问。当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得知这一消息
      后,托人给乔卫捎话儿说特别想见到他,还想请他吃饭。
      
          乔卫说:“吃饭就不必了,但我一定见你们!”
      
          在一个富有异国情调的会所里,檀香木发出淡淡的幽香。大象的木雕格外醒目,
      喻示着吉祥如意。乔卫热情会见了这些华裔孩子。孩子们叽叽喳喳商量了一阵,一
      个孩子用不流利的汉语说:“乔老师,我们所有参加夏令营的人都为水立方捐款了。
      捐赠之后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我们感到很自豪!”
      
          听了这话,乔卫的鼻子一酸,这些孩子在火车上连矿泉水都舍不得买,却踊跃
      为奥运场馆捐款。这件事不在于钱的多少,而在于孩子们有一颗金子般的中国心啊!
      
          后来,胡锦涛总书记参观水立方工地时,国家游泳中心副总经理赵志雄向总书
      记汇报了这件事情。胡锦涛总书记说:说实话,国家发展到这一步,国家拿出这十
      个亿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还要接受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对水立方的捐款呢?就
      是要通过这件事把大家的爱国心凝聚起来。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参与和支持,
      为我们成功举办奥运会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办好!
      
          乔卫觉得:为奥运会场馆捐款之所以这么顺利,决不是自己有什么了不起,而
      是有三个重要原因:一是港澳台侨同胞爱国心强烈,祖国的飞速发展使他们扬眉吐
      气引以自豪,自愿地为祖国作奉献;二是很多领导人亲自出马做工作;三是自己的
      同事们尽心尽力地投入。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多次接见为奥运场馆捐款的华侨
      华人代表和香港企业家。中央统战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的领导十分重视
      关心这项工作的进程;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与海外华侨联系密切,大使、总领
      事等外交官亲自上阵介绍情况。
      
          2005年,陈玉杰以国务院侨办主任的名义向海外所有华人社团发出“公开信”,
      倡议海外华侨华人踊跃为水立方捐款;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主持过多次会议听取港澳
      台侨同胞为水立方捐款事宜;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多次过问接受海外捐款的情况;北
      京市委常委、北京市统战部尤兰田部长几次亲自带团出访到海外做工作;北京市刘
      敬民副市长只要会见华侨谈起奥运会,必讲水立方的捐款;北京市主管侨务的孙安
      民副市长只要出访,必定带齐材料,走到哪里就把工作做到哪里;北京市统战部、
      台办、侨联、台联、致公党,还有人大、政协和政府的20多个部门的领导身体力行
      地做工作;连北京市的区长出访,都要带着给水立方捐款的材料出去。得道多助,
      众人拾柴火焰高,来自四面八方的声援给了乔卫很大的支持。
      
          一天,北京市侨办收到一笔来自匈牙利的汇款,一个匈牙利华人社团女侨领把
      全家二三十口人组织起来,每人捐100 美金。还在一张信纸上密密麻麻写了一串捐
      款人的名字。
      
          在众多的中文名字里面,夹杂着一个英文名字。原来,女侨领的儿子娶了个洋
      媳妇,没有华人血统。北京市侨办的同志把这个洋媳妇寄来的100 美元捐款及寄这
      100 美元所需的手续费一并退还回去。同时,还给女侨领全家寄去了捐赠证书。
      
          退还这样的钱,北京市侨办的同志已经习以为常了。慢慢地,他们把这件事情
      淡忘了。谁知,过了一段儿,女侨领专门来到北京找乔卫:“乔主任,为捐款的事,
      我们家里产生矛盾了。”
      
          乔卫笑着问:“啥矛盾?”
      
          女侨领说:“我儿媳妇是匈牙利人,按照规定不能捐款;可儿媳妇的女儿有华
      人血统可以捐款。别看我这个小孙女才四五岁,不会说中国话,可她天天举着个捐
      款证书在妈妈面前穷显摆,一口一个‘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国人!’把她妈妈气哭
      了。你说给我儿媳妇弄个假名捐款行吗?”
      
          乔卫说:“这事儿我可不能做主,我请示一下吧。”
      
          乔卫是个特别认真的人,马上就请示北京市领导。领导答复说:“华人家庭成
      员允许用中国的姓名参加捐款。”
      
          乔卫立刻把这个消息转告女侨领,女侨领高兴得心花怒放。她的洋儿媳妇拿到
      捐赠证书后也开心地向自己的小女儿显摆起来:“我也是中国人啦!”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