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飞机起飞前,儿子给我发来可能是关机前的最后一条短信:“要飞了。”我回
      复:“飞吧!”望着窗外湛蓝的天空,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飞吧,儿子!
      
          “十一”过后回“西财”,儿子带走了一厚摞书,既有《世界经济千年史》这
      类经济史书,也有《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魁奈〈经济表〉及著作选》等西方经济学经典。我诧异:“大学图书馆里不有的是
      书吗?”儿子说:“那是借阅,我这个人喜欢占有。再说,那套经典学校还没有我
      攒得全呢。”
      
          书,让我想起一件往事。2004年暑假之前,儿子和我商量,说放假以后要去西
      单图书大厦好好淘点书,问我行不行。我说当然行!读书、读好书,就像与高尚的
      人交流,是从智者身上汲取营养,这是好事,求之不得的好事!绝对给予财政支持。
      
          放假第一天,儿子就迫不及待地去了图书大厦。那天恰巧我出去办事,娘儿俩
      同路。就在路上聊天的过程中,我忽然发现儿子的思想很精彩,于是产生了采访他
      的念头。得知这个想法,儿子爽快地答应了。我采访过无数的医学专家,却从来没
      有想过要采访自己的儿子。我和儿子天天聊天,但正儿八经地采访儿子,还是头一
      回。于是,我问他答,说了一路,答了一路。
      
          “现在的孩子看电视迷上网,很少有孩子喜欢听收音机。即便听,也大多是喜
      欢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音乐台的97.4,而你却迷上了广播,确切地说是迷上了中央人
      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里面安然主持的‘财富星空’。自从有了电视,咱们家的
      收音机就‘下岗’了,你怎么想起让收音机‘再就业’的呢?”这是我提出的第一
      个问题。
      
          “今年寒假,我在家里呆得烦闷,就听起了广播。当听到‘财富星空’的时候,
      我一下就被节目吸引了,可以说是‘一见钟情’。”
      
          我开玩笑地纠正:“应该叫‘一听钟情’。”
      
          “您知道吗?主持人安然的声音仿佛就是从浩瀚的星空上传过来的一样。”
      
          “此音只应天上有。我有同感。”在儿子的影响下,我也曾经收听过“财富星
      空”,理由是关注着儿子的关注,从而有利于进一步走进儿子的心灵。
      
          “你觉得听广播和看电视有什么区别吗?”我问。
      
          “广播比电视更神秘,更有魅力。”他脱口而出,仿佛早已深思熟虑,“就像
      阿拉伯妇女蒙着面纱,比暴露看上去更美,更具想象力。每天晚上,安然出语言,
      我脑子里出画面。我边听边做梦,画面比电视更优美。”
      
          “你觉得听广播,具体的讲是听安然主持的‘财富星空’,对你的成长有什么
      影响吗?”
      
          “有。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安然让我喜欢上了哲学,让我去慢慢领悟生活的哲
      理,影响着我为人处事的方法,让我的内心安详平静。”
      
          “很多人不喜欢哲学,觉得哲学空洞乏味尽讲大道理。”
      
          “哲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存在和生存方式,是聪明的学问,是‘智慧之学’,
      掌握哲学方法终身受益。”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你喜欢上经济学,而且这么痴迷呢?”
      
          对于我的疑问,儿子回答得干脆利落:“真正的喜欢是没有理由的。”
      
          ……
      
          那次去图书大厦,儿子一股脑儿买来了《羊皮卷》《拯救亚当- 斯密》《沃伦?
      巴菲特传》等等,第二次又买来了《洛克菲勒》《寡头》和《水煮三国》。令我这
      个读书人连一个书名都不曾听说过。我以为他只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过后就不了了
      之了,没想到他不但读了,而且读得饶有兴味。我曾翻了一下《沃伦?巴菲特传》,
      这是一部阐述巴菲特管理资本和引导民众之模式的作品。兴许是我不懂经济的缘故
      吧,我觉得文字很坚硬很理性很难懂,有的时候,一句话读了三遍,脑子里还是一
      片空白。我心生好奇,他是怎么知道这些书的?怎么把这一块块“硬骨头”啃下来
      的呢?原来这些书基本都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财经阅览室”节目
      推荐的。也就是说,广播不仅影响着他,广播推荐的图书又在进一步地塑造着他。
      儿子已经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听有品位的广播,读有价值的图书,过有质量
      的生活。
      
          教育与阅读(包括收听、收看)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离不开阅读,教育需要阅
      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
      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和接受,同时也是创新和再
      造。阅读对于一个人心智的成熟、思想境界的提高都有着独特的效用。一个人养成
      爱读书的习惯,一辈子都不会寂寞;一个人没有读书的习惯,一辈子都不知所措。
      读书的习惯是在小学、中学时养成的。小学、中学看书不叫看书,也不叫读书,叫
      吃书。是吃进去的,吃进心里,吃进血肉,吃进骨子里的,和身心一起成长。转化
      成容貌、气质乃至举手投足。好的书可以铸造一个强大的心灵防线和一个精神家园。
      这在浮躁、多彩的信息时代里显得尤为重要。看着儿子陶醉在书海之中,我心生欢
      喜。我知道,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而读书是最常见的学习途径。读书一旦成为一种
      习惯、一种生活方式,那么人就自觉自愿地对自己实施了终身的继续教育,人与人
      的差异往往产生于此。而读书习惯的养成恰恰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应
      该重视、鼓励、支持孩子的读书生活,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书籍的海洋里畅
      游,在读书中含英咀华、丰富情感,在读书中充实自己、明辨是非,在读书中快乐
      幸福、舒心惬意,在读书中修养身心、成长成熟。
      
          我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感谢“财富星空”主持人安然,他们
      让安轶自觉地走上一条阅读之路,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他的人生。
      
          在儿子步入大学整整两个月的今天,他给我发来短信,告诉我他已经被正式调
      进学生会核心部门了。这让我想起一星期以前,他给发来的另一条短信:“今晚是
      进学生会的最后一轮面试,我准备批评一下老师。”我握着手机,看着屏幕上的字,
      屏幕一会儿亮,一会儿黑;我再按亮,过一会儿再黑。在最初始的那几分钟里,我
      不知如何回复儿子是好。刚刚入校一个多月,就要批评老师,而且是在竞争入学生
      会的最后一次也是最关键的面试上!请问有谁爱听批评啊?在那样的公开场合!
      
          儿子高中的时候就是学生会干部,他热爱那个舞台,也适合那个舞台,上高中
      的他就早已惦记上大学那个舞台了。惦记进学生会的不仅仅是儿子,4000多名大一
      新生居然有3000多学生填表申请“入会”。经过一道道笔试、面试,在保险学院350
      多名学生中,老师只推荐了包括儿子在内的两名同学进入学生会做前期准备工作。
      难道要因为“批评一下老师”这样的行为而尽弃前功吗?
      
          我的手指在手机键盘上犹豫。我不知道老师做错了什么,更不知道儿子要批评
      老师什么。但是,我很快在手机上“按”出了这样几个字:“祝你顺利!”原因只
      有一个:源自一个母亲对儿子的了解和信任。几年以前,儿子就曾“批评”过政府,
      说北京不应该无限度发展机动车,应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几年以前,儿子就说应
      该在郊区换乘地铁、城铁的地段,开辟大的泊车位,缓解城里道路交通压力,方便
      百姓出行。儿子心疼粮食,有感于学生营养餐浪费现象严重,“批评”过学生营养
      餐公司,建议他们在营养的基础上,把饭菜做得更好吃一些。当然,他也“自责”
      过学生这个群体,应该珍惜粮食,珍惜父母的劳动。而如今,儿子过去的一部分
      “想法”已经成为现实。
      
          儿子不仅爱“批评”,而且爱“挑刺”,而且敢于“挑刺”是他的优势。这在
      高中的学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有好几次地理考试,老师因为没有给出比例尺等条
      件限定,因此答案就变得“因条件的不同而多元起来”。而老师依然按照“标准答
      案”判卷。儿子不服,找“贵叔”———他们的地理老师“掰扯”。“贵叔”非常
      开明,也非常可爱,说还是“铁哥”(儿子的外号)心细,下回注意。
      
          和女老师交往又和男老师不同。儿子认为:政治经济类的考题答案有时不同于
      1+1=2.数学试题的运算过程可能是不同的,但结果却是唯一的。而包括政治经济在
      内的社科类,它的答案应该是多元的,有争议也是正常的。由于他对“政治经济”
      的偏爱以及长时间的关注,使他对相对滞后的“政治经济”课本内容常常有一些质
      疑,甚至对“标准答案”提出反驳,并为自己的“非标准答案”进行辩护,经常和
      女政治老师兼年级组长争得脸红脖子粗。最终,谁也不服谁,谁也说服不了谁,闹
      得不了了之。争的次数多了,总“闹”不出个结果,儿子“争”的兴趣就渐渐淡了,
      但是一旦遇到左思右想怎么都觉得自己有理的时候,还是不放过和老师“理论”的
      机会。有一天,儿子因为对2006年政治高考卷中一道题的答案有异议,于是怀着
      “请教”兼“再战”的心态找到政治老师。没想到这回老师没有争辩,告诉他“这
      道题有争议,不用照搬原答案”。儿子终于“对”了一回,心中窃喜。
      
          儿子虽然爱和老师“掰扯”,但老师喜欢爱“掰扯”的孩子;儿子之所以爱和
      老师“理论”,是因为老师值得敬仰。儿子每次和老师“叫板”,回家以后都向我
      娓娓道来,这些统统被我视为“成长的风景”,我一路欣赏。因为敢于向权威挑战
      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也是开启创造之门的金钥匙。要鼓励创造性思维,就一定
      要突破权威性的障碍和藩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长江后浪推前浪。应该鼓励孩子
      向书本挑战,向权威挑战,向定论挑战。权威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更不可迷信。
      在科学的大道上,质疑始终是推动真理向前发展的动力。
      
          儿子要“批评一下老师”,那就批评一下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也许他
      说的还不足以成为真理,但至少他在追求真理的路上。
      
          自从儿子上了大学以后,我和他的交流方式就由交谈转变成以手机短信和电子
      邮件为主了。经过几年的投资实践,儿子开始反思和总结经验,并且不断将文章发
      给我,征求老妈的修改意见。于是,我就成了儿子的第一读者。至于修改,其实我
      只是管管标点符号和校正一下偶尔误打的错字罢了,对于“专业理论”我早已没有
      发言权了。下面就是儿子近日发来的两篇文章:
      
          管中窥豹
      
          ———从权证交易中认识金融衍生工具
      
          (2007年11月1 日)
      
          2007年高考之后,我自有资金的第一笔交易就是买了三只认沽权证。用了几十
      分钟、几百元,获利一百多元。
      
          也许有人问我“第一笔交易就投在认沽权证上,风险是不是太大了?”其实不
      然,权证是T+0 交易,我只投入几百元本金,风险是完全可控的。但对我而言,获
      利仅是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要管中窥豹———从权证交易中学习和认识金融衍生
      工具。
      
          众所周知,中国的投资市场是年轻的市场,投资工具还很欠缺。相比而言,国
      际成熟市场上则有一系列经过长时间检验的金融衍生工具。这也是中国将要面临的
      和将要学习引进的。最大的例证就是,中国将要推出的股指期货。我相信在不远的
      将来,中国投资者会认识到国际上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中国也将拥有更多的金融
      衍生工具产品。
      
          股指期货的推出最重要的意义是给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做空机制。其实,认沽权
      证也有类似的性质。但不同的是,股指期货一份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是普通投资
      者难以企及的;而认沽权证一份不过几元甚至几角,是谁都可以“玩”的。随着股
      指期货推出日期的临近,各式各样的股指期货教科书应运而生。相比而言,与其在
      书中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还不如投一小笔钱在认沽权证上小试牛刀。
      
          那么,该怎样看待现阶段认沽权证的价值呢?单从行权价来看,认沽权证的价
      值无疑为零。但认沽权证具有其稀缺性,仅仅几只认沽权证在市场大跌时常常会成
      为市场的宠儿。这特性成就了它的投机价值。另一点于我而言就是———学习价值。
      
          对个人如此,对国家亦然。管理层也从对权证的监管中丰富监管经验,以应不
      时之需。
      
          “权证”无疑是用钱买来的权力证书。而我买来的权力是———学习和积累经
      验。
      
          看到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黄金期货的消息,我既为国家作出的英明决策感到振
      奋,又为投资人多了一条投资渠道而感到欣喜。但更让我欣慰的是,我“金”梦成
      真了!
      
          六七年前刚上初中的时候,我曾经做过一件“傻事”。当我发现黄金价格在80
      ~120 人民币/ 克波动时,便觉得其中的差价有利可图。但当时国内并没有黄金期
      货交易,商场卖的都是黄金首饰。由于家离被誉为“京城黄金第一家”的“菜百”
      比较近,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拜托父母在晚上遛弯时帮我到“菜百”问问是
      否可以在黄金低价时买进金戒指,等黄金涨价时再以当时的市场高价卖给商场。这
      个问题在当时的大部分成年人眼里也许是很荒谬的。但我的父母很认真地对待我的
      想法,而且很快就帮我问了。结果是这样的,商场工作人员说:“商场没有这项业
      务,如果是大的用金单位可以到国际期市上买。”我当时就想:那么为什么我们中
      国就不能有自己的黄金期市呢?
      
          我一直关注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但自打那时起,我又加上了一条———关心
      国际黄金市场。过了几年之后,也就是我上高二的时候,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关
      于中国银行在全国范围内推出“黄金宝”业务的新闻,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纸黄金”。
      我义无反顾地用妈妈手中多的美元购买了美元金,以妈妈的名义成为了第一批“金
      民”。有一段时间黄金大约在600 多美元/ 盎司,我手只有1000美金多一点,只够
      买入一盎司。因为我看多纸黄金,便以621 美元的价格买入一盎司,这就是我“可
      怜”的第一笔黄金投资。
      
          那一单交易半年赚了30多美元,收益相当于5%,而同期美联储公布的美元年利
      率大约是5%(国内银行的美元年利率还远低于这一水平)。也就是说,我的第一笔
      纸黄金交易其收益比美联储公布的年利率高出了一倍。
      
          那以后,虽然由于高三学习紧张的缘故很少买卖,但家中摆放着的众多中国银
      行赠送的小礼品可以证明,我参加过多次“中行”举办的黄金讲座,并收获了很多、
      很多。
      
          正如妈妈所说的那样:“之所以为儿子提供买卖纸黄金的条件,其出发点真的
      不是为了赚钱,而纯纯粹粹是为了让儿子‘练着玩’。在‘玩’中熟悉国际黄金买
      卖中的运作规则;在‘玩’中咀嚼金价涨跌的因素;在‘玩’中享受金价上涨的兴
      奋、承受金价下跌的压力;在‘玩’中思索黄金买卖中的得失;在‘玩’中储备投
      资经验的资本;在‘玩’中巩固兴趣、培育优势、锻造成才———这些才是真正的
      财富。”
      
          今日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黄金期市,虽然我现有的资金还不够买入“一手”,
      但是我依然兴奋。黄金期市的意义不仅在于让我博取差价,或是学习投资经验,更
      重要的是中国需要更多的黄金储备,中国要拥有更多的商品定价权。
      
          我相信自己终有一日可以操作成千上万手的黄金,中国也可以拥有具有世界影
      响力的国际商品期货市场。
      
          看着儿子的文章,心中只有一种感受———幸福并享受啊!
      
          今天下午,儿子发来一条短信:“我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晚上又发来一
      条:“我觉得味道不对。您看看我给您发过去的一篇文章吧。”于是,我立即上网,
      下载了儿子发来的电子邮件。题目是《3000亿美元奇袭广州楼市短短4 个月整体涨
      幅超40% 》。说的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屯兵已久的外资,在京、沪、深房价高位盘
      旋后,在短时期内汇集到“价值洼地”广州,广州楼市快速复制了深圳今年前5 个
      月的快速拔高神话。巨量外资已经具有了在一个城市集中火力兴风作浪的主导权。
      
          经过儿子四五年的熏陶,我看到这篇文章后也意识到了“风险与威胁”。早在
      2006年底,安轶就反复提醒,一定要关注中国房地产市场。因为近些年来老百姓主
      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来购买房产,其还贷热情会随着房价的滞涨、下跌而递减。一旦
      房价爆跌,还贷违约现象会大量出现,银行呆账、坏账将大幅增加,不仅直接影响
      商业银行和房地产公司的效益,影响整个经济体的造血机能,也将引发一连串连锁
      反应,如股市爆跌,股价下挫等,甚至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给中国
      敲响了警钟。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管制的放开,外国资本有可能挺进(并且可以
      越来越自由地进入)中国金融、地产等市场。外国资本的强势参与,一方面增强了
      市场活力,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当人民币利率不断调高,外国热钱
      不断涌入时,国内资产价格便会大幅上升,甚至出现泡沫;一旦出现外资大量出逃,
      相关资产价格就会大幅下降,由此可能引发潜在风险,甚至金融危机。以我国房地
      产为例,人民币升值,必然带来人民币资产升值,国际热钱有可能转战中国房地产
      市场,趁机抬高房价,套取短线暴利。大部分中国人买房是为了自住,为了满足自
      住需求,不得不在高位接盘,无形中给“国际热钱”抬了轿子。而国际热钱一旦出
      逃,房价必然受到影响。
      
          “金融对外资开放,做个不恰当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
      编队开到中国临近海域。”赵煜堃在给《货币战争》一书的序言中写道:“因为军
      事攻击最多摧毁建筑设施消灭人体,以中国的疆域之广,常规战争几乎不可能造成
      中国经济命脉的彻底损伤。而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
      对中国国家防务是一个巨大挑战。一旦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遭到金融战打击,会迅
      即造成国内局势动荡,由‘外患’引发‘内乱’。”“———这不能不成为关注的
      重中之重。中华文明的善良隐忍,中国反复表达的‘和平发展’的理念,能够抵御
      一贯具有颠覆性和攻击性的‘新罗马帝国’的金融入侵么?在现实层面,中国目前
      是否具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储备,足以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效防范潜在的金融攻击呢?
      如果遭遇隐形的金融核讹诈甚至核攻击,分布在世界金融领域的中国‘海龟’中,
      会出现钱学森和邓稼先这样的国家栋梁么?”
      
          如此,儿子的一句“觉得味道不对”,让我意识到了与其年龄不符的“嗅觉”。
      这种“嗅觉”是否准确有无道理,我不敢妄评。但有自己的思想就很好,哪怕被以
      后成长起来的自己所否定,甚至否定之否定。
      
          而过去的事实证明,儿子的理财观念不仅前卫,而且正确。于是我逐步放开,
      加大资金投入,以至到后来,将全部资金统统归他调遣,聘请他做我们家的“理财
      规划师”。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已然把自己的家当成了儿子实践的平台、经验累积
      的起点和成长的阶梯了。
      
          在我的意识里一直蛰伏着这样一个想法:今天儿子为自己的小家理财,明天就
      有可能为一个大家理财,为一个企业理财,为一个基金公司理财,为一方百姓理财,
      甚至有可能为国家理财。因为国家也是家,是大家的家。国家的日子和普通百姓的
      日子其过法从本质上讲没有什么不同。小家有小家的利益,国家有国家的利益,都
      需要理财规划,都追求财富的保值和增值。小家需要资产安全,国家更需要金融安
      全。
      
          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国资本市场才刚刚起步,宛如一个婴儿,虽然生
      长旺盛,但是还很稚嫩。相反,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市场发展已经很成熟,在国际
      金融市场上也已经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机构投机者,他们像一群凶猛的鳄鱼,一嗅到
      血腥味就蜂拥而至,给有关国家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国家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它对
      该国经济的破坏程度不亚于一场战争。而我国金融人才储备还远远不够强大,对国
      家金融安全的研究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家金融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还不健全。金
      融业高速发展阶段的市场繁荣又很容易削弱人们对风险的警觉。
      
          今日中国,无论是国家的大家还是百姓的小家,理财问题都是每日每时必须面
      对的现实问题。国家手里拿着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天天贬值,眼瞅着全国人
      民用能源用血汗积攒起来的财富在缩水,政府难道不着急?国家难道不需要玩转国
      际市场的投资人才?回答当然是肯定的。
      
          我相信过日子,政府和老百姓大同小异。从管理小家开始,先把小家的事务弄
      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日子要一天一天地过。也许他将来管理不了大家,但至
      少可以管理好小家。连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肯定管理不好大家。管理好小家是成
      功管理大家的基础。
      
          我把家庭存款拿出来充当儿子的“实习学费”,不计输赢。家是孩子诞生梦想
      的地方,也应该让其成为孩子实现梦想的起点。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