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到校后,接到你妈妈的第一个电话把我吓了一跳。
      
          她说,这里的气候、环境、饮食,咱们的孩子恐怕无法适应。夏天外面往死了
      热———据说,有时热得连鱼都往深水里钻;冬天屋里又往死了冷———据说,有
      时冷得连狗都止不住打哆嗦。跟咱们那里比简直就是南辕北辙,你想想她能受得了
      吗?至于吃的方面就更不用提了,清一色的大米饭,粒粒都像小石子儿。你不说王
      蒙曾写过一篇小说叫《坚硬的稀粥》吗?我猜他一定是这个地方的人。你想想连粥
      都用“坚硬”来形容,那干饭该硬到什么程度了。菜,个个清汤寡淡一点咸味儿都
      没有,还不如咱们家的刷锅水呢!要想让孩子在这里念下去,我想按原计划晚回去
      几天,给她当当教练。
      
          我忍不住笑了,军训还没开始呢,你倒先训起来了,说说你怎么个训练法吧!
      
          首先,让她每天在中午的阳光下暴晒两个小时。然后,逼她每顿吃二两米饭,
      两个菜。
      
          我说,你这种想法很好,就是残忍了些,有点像“魔鬼训练”!
      
          她说,不这样训训哪行!我真怕她坚持不住当了逃兵,我前脚走她后脚就跟了
      回来。你知道吗?从报到到现在已经两天了,学校里的饭菜她还一口没动呢!
      
          尽管我不忍心让你妈妈这样做,但还是咬了咬牙默许了。
      
          孩子,别怪爸爸妈妈心狠。
      
          现在的孩子太娇嫩了,娇嫩得经受不住丝毫挫折!
      
          据报载,每年都有大批的高考生,跌入重读的队伍。仅咱们省今年就多达六七
      万,差不多占考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了。这些重读的学生除了名副其实的“名落孙山
      者”外,还有很多是被某某高校录取了,而因种种原因拒不报到,或报到后又毅然
      打道回府的。其中,绝不乏因无法忍受学校的气候、环境、饮食而放弃学业者。前
      年,你赵伯伯家的小丽不就是因为吃不了重庆的麻辣,看不惯山城的大雾而哭着闹
      着义无反顾地退学了吗!
      
          孩子,爸爸知道你现在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自出生那天起,你就是一枝温室里的花朵,夏天怕热,冬天怕冷。在饮食方面
      更是挑剔多多:主食,最不喜欢的就是米饭;菜肴,稍稍淡了一点就不愿意吃。
      
          可是,孩子你知道吗?地球上之所以至今仍蓬蓬勃勃地鲜活着成千上万种生命,
      追溯起来几乎都是适应了环境的结果。据说,世界上的动植物之所以长得千奇百怪,
      也都是它们生活的环境塑造的。它们如果不长成这样,就只能面临灭亡。据有关专
      家考证,北极熊原本也与别的地方的熊没有什么区别,只因它们生在了那个银色的
      世界,才渐渐改变了本色。其实,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篇幅的限制我就不去
      谈进化、发展的过程了,在这里我只想给你讲一件真实的事。
      
          我80年代初结识了一个朋友,他是浙江的下乡知识青年。刚从鱼米之乡来到荒
      凉的塞北,他觉得自己简直活不下去了。面对大火炕、大烟泡、大粥、大饼子、大
      葱、大酱,他的脑袋一阵阵大。正值“三九四九打骂不走”的季节,他躲在“青年
      点”里三天三夜没出屋。对那些“大”字号的食物别说吃了,闻一闻就想呕吐。所
      以,也三天三夜水米没打牙。这时,生产大队长不知怎么知道了这件事,就气急败
      坏地闯了进来。指着炕沿上摆着的大粥、大葱、大酱吼道,你他妈还是有文化的人
      呢!难道就不知道“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吗?我现在以贫下中农代表的身份,命
      令你在抽半袋烟的工夫,把它们统统消灭掉。否则,我就马上敲钟召开全体社员大
      会批斗你,说你企图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说着,这位大队长就把手里的一支
      “蛤蟆头”烟点着了。他深知在那个时代,落下一个罪名比死还要可怕。人死两眼
      一闭什么都无所谓了,可有了罪名就要株连到整个家族。听了大队长的话后,他身
      上立刻惊出了一层冷汗。那一刻,别说是大粥、大葱、大酱了,即便是砒霜也得咬
      着牙喝下去。于是,他一个鲤鱼打挺蹿了起来,开始风卷残云。结果,大队长手里
      的烟,还没吸上三分之一,炕沿上就一片精光了。放下碗,他咂咂嘴觉得大粥不仅
      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吃,而且还香得很呢!紧接着,他又一连喝了三大碗。大队长见
      他狼吞虎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你小子,要不给你使点“损招”,就得饿死!怎
      么样?没药着吧!
      
          他顿时理解了大队长的苦心,边打着香甜的饱嗝,边回敬他一个感激的微笑。
      
          这位朋友和我津津有味地提起这段往事的时候,不仅完全适应了北方的生活,
      而且人也锻造成了典型的关东大汉。他说,他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大队长,他不仅用
      那个“损招”拯救了我一条性命,也给了我一条至理名言,就是“人要学会到什么
      时候说什么话”。实际,这句话一点都不新鲜,就是“随遇而安”“适者生存”的
      翻版。
      
          孩子,我希望大队长这句话也能够成为你的座右铭。
      
          经过你妈妈的“魔鬼训练”,再熬过一个没有暖气的冬天,你就会像那位浙江
      知青叔叔习惯了北方一样,习惯起那里的一切。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