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11月25日
      
          晴晴的成绩总是让人提心吊胆,在本科和高职之间徘徊,有人出主意:干脆让
      她报艺术类吧。
      
          “艺术类,那些琴棋书画都是童子功,都这时候了怎么行?”
      
          “怎么不行?她的作文不是很好吗?可以考编剧啊!电影学院、戏剧学院都有
      编剧专业的。”
      
          “哦,考艺术类院校?”我开始翻头一年的录取分数总汇,人称“大本”,找
      到艺术类院校那部分,一查分数,她的成绩可是绰绰有余。“好,从现在开始,请
      教专家,收集资料,每一个机会都不能放过。”我想。
      
          在我的朋友中间,大学教师不乏其人,平时交往不多,原因是自己拿了个本科
      就不思进取,平时很少主动上门请教人家。现在遇到孩子的事,无论多久没联系,
      好不好意思都要厚着脸皮打上门去。
      
          因为是朋友,人家还是和你交底的,艺术类嘛,不比其他文理科,还是有些旁
      门左道的,不然人家教育部门的儿孙们怎么办?还有那些官员大款的孩子怎么办?
      
          当然,你的孩子不比他们,一是需要初试通过,一般正规院校初试的卷子都是
      封着判成绩的,学生和老师连面都见不着,初试通过了,学校老师才能看到你的孩
      子,这才能够帮忙说话啊。二是需要给人家一点“劳务费”,不然人家凭什么不帮
      别人帮你啊?劳务费嘛,道理上说是多多益善,但有朋友在,也不会太宰你。至于
      最后办得成办不成,万一今年办不成不是还有明年呢嘛。老师毕竟是知识分子,为
      人师表这点觉悟和良心还是有的,你要相信老师哦!
      
          “好好,我相信。”我连连点头。说实话,这年头,除了分数,我谁都不相信,
      可是孩子偏偏拿不出高分数,所以我只好相信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啦。
      
          没办法,高考就是一根独木桥。
      
          11月26日
      
          自从打了艺术类的念头,我就开始关注艺术类的信息。从电影学院,戏剧学院
      弄来了招生简章等,我才知道艺术院校招生之丰富。比如它除了以前知道的表演、
      导演、绘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等专业外,还有编剧专业、摄影专业、数字多媒体
      专业、公共事业专业等。我想晴晴这些方面的素养不弱,就是不靠关系,全凭自己
      单打独斗,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片天地来。
      
          艺术类先于普通院校招生,北京院校的报名和初试安排在高三最后一个寒假。
      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在外地,他那里的艺术类院校先于其他学校报考,在晴晴高三的
      第一学期还没学完,也就是期末考试期间,人家就到北京来招生了。
      
          那些天,晴晴忙得一塌糊涂。
      
          除了上自己的课,还要学习我给她弄来的一堆关于艺术类考试的复习资料,课
      间还要到学校教务处开证明,证明你是该校高中学生,有报考艺术院校的资格。
      
          她这些日子可以用“坐地日行八万里”来形容,不夸张地说,每天要做的事是
      平日的一百倍。晴晴除了学校布置的功课之外,要看的书还有《广播影视艺术类专
      业应试指南》20万字,《本科考生参考用书———文艺小知识》15万字,《艺术类
      专业应试必备》(上下册)共35万字,光我花去的买书、买资料的钱就有200 ~300
      元,更不要说她这个高三学生所用去了“多少光阴多少金”。
      
          2006年1 月17日
      
          我们瞄准好的那所外地艺术院校来北京招生了,我这个做家长的先到距我家15
      公里外的一个临时报名点报名。早上出门,带上晴晴学校的证明,她的户口本等等,
      每个专业的初试费是每门100 元。
      
          交费后,给你一张4A纸印的表格,再有一张15厘米见方的硬纸板准考证。我给
      晴晴报了三个专业,一共花去300 元。大部分专业的初试内容也就是所谓“形象考
      察、才艺展示、自我介绍、老师提问”几个方面。这一问一答就要100 多元,真是
      太黑了。都说考艺术类就是拼家长的财力,此话不假。我想,幸亏晴晴家在北京,
      本地就有不少艺术类院校招生,大多外地院校也在北京设有考点,不然跋山涉水,
      再加上交通费、住宿费,我还真得考虑是否承受得起。报好名中午回家,只吃了两
      片面包,连鸡蛋香肠都舍不得夹,没办法,工薪阶层啊,就这么点薪水,流到孩子
      那里,就得干着妈这里!
      
          三天后,一试发榜,在上千人中,遴选出几百人。那天,晴晴捏着一张小纸条
      举到我面前,宝贝似的,我一看,上面写着1 月19号下午4 点30分。我不解,“啥
      密码啊?”“某某艺术院校发榜啊。”她乐滋滋的,好像已经胜券在握。我赶紧接
      过来,圣旨似的珍藏在包里。
      
          1 月19日
      
          下午3 点半,我出发了。“这里面有活动吧?”载我的出租司机看到附近人海
      茫茫,问我。我乐:“是艺术考生发榜。”出租司机恍然大悟:“哦,每年都有一
      大批人从全国各地来赶考,不容易啊!”我下车,看着乌泱泱的人群,真像某歌星
      在举行歌迷发布会什么的。谁知道将来这些考生中会不会出现个把歌星来,要真出
      息了,他们会不会怀念这个梦开始的地方?
      
          晴晴考艺术类并不是为了艺术,是因为她的成绩考本科悬乎,所以有人给了这
      个提议,加上她的作文好,常常在年级排前几名,因此想学个编剧编导啥的,反正
      是编呗,先在心里编个梦再说。
      
          此时是下午4 点,离4 点30分发榜还有半个小时。我跳下出租车,一路小跑,
      分开众人挤到门口,见门大敞着,前几天考试时竖着的牌子“考生入场,家长免进”
      现在形同虚设,今天是没人拦了。我问:“在哪里发榜?”门房是个老头儿:“就
      在这墙上!”我看门口光溜溜的花岗岩墙,感到不够神圣,好像必须像古时候那种
      牌坊之类的才够隆重。可现在就是这墙也是光溜溜的毫无动静。“没到时间呢,等
      着吧。”看门老头儿无精打采地说。
      
          于是我到旁边的麦当劳闲坐,买了一个麦香鱼汉堡,一个圣代。“要什么圣代?”
      服务生问我,我脑子里勉强记得有巧克力和草莓浇头的圣代,当然,草莓的吉利,
      是红色的,榜也应当是红色吧。我端着托盘,上面放着汉堡和圣代来到二楼。
      
          我把吃的东西举到二楼,这里的位子几乎全满,我插空找了中间一个空当,心
      想这里毕竟比在外面站着干等强多了。坐定,开吃,边吃边举目望去,四周全是十
      七八岁的年轻人,外地的居多,女生居多,漂亮的不多,但都很有经验少年老成的
      样子。有的在看小说,有的捧着英语,更多的在聊天,耳边嘈杂一片,分不清谁在
      说什么。晴晴此刻正在学校上大练习,我不会让她来的,分心,而且耽误时间。高
      三学生的许多事情是由家长代劳的,这是中国特色,或者说是中国城市的特色。
      
          发榜了,还是几张4A纸,上面打着复试学生的名字,一点也不神圣,是我自己
      在做梦。好在晴晴榜上有名,是数字传媒专业,虽然没有考上编导专业,全家也都
      高兴,这是晴晴自己考的,没有通过任何关系。
      
          1 月20日
      
          今天是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晴晴考完后将马上奔赴设在城市另
      一端的艺术类考场参加复试。
      
          复试是在北京一座著名的广播大厦里面,当然还得交钱,人家得靠这赚钱。复
      试的内容是影视作品分析、画面组合,以及作文———这些都是晴晴的强项,我们
      家一直订阅视觉杂志,这是晴晴要求的,里面的作品可谓世界水平。人家说,在当
      今艺术品拍卖中,摄影作品里,卖价最高的是行为艺术摄影作品、其次是电脑制作
      摄影作品和新闻摄影作品,这几类那杂志里都有,而且是世界级的,最新版的。耳
      濡目染了这许多年,我对晴晴的这次复试非常有信心。
      
          正在这时,援兵到了,那所学校的“关系”也飞抵北京,特意在考场上考察了
      晴晴,回头对我们说,他很满意,北京的孩子就是素质高,大气。我们在电话里千
      恩万谢,说一定要见个面吃个饭,私底下已经把钱备好了,真的以为“天子脚下”
      的孩子一定能够所向披靡。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没有经过大世面,最起码是没有参
      加过艺术类高考的角逐,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复试那天,北京那幢著名的广播大楼挤得水泄不通,出出进进都是漂亮女生和
      快乐男生,家长们也操着天南海北的口音在门口巴巴地望着。我和晴晴赶到时已经
      有点晚了,参加了一整天期末考试的晴晴面容晦涩,她实在是太累了,已经是超负
      荷运转了,好在不久就是寒假,我鼓励她,加油!
      
          我们相约考试以后在必胜客比萨店撮一顿,一来她喜欢那里的食品,也好给她
      补充点营养;二来“必胜客”这名字,吉利!
      
          1 月22日
      
          全家都以为晴晴已经稳操胜券,就通过新影的朋友,找到一个毕业于那所艺术
      院校的学生,打听那所外地院校的情况。那学生叫林仪,她可真会说话,听说晴请
      参加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复试,就说:那专业太好了,读出来可是用“秒”来记
      工钱的。我听了大喜,先只道这专业是打字幕的“勤杂工”,没想到行行出状元啊,
      真是“天生我才必有用”。
      
          看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中说,数字媒体专业面向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网络
      公司、广告公司等单位,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和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利用先
      进的数字技术手段,从事数字影视特效制作,CG创作、网络多媒体艺术设计等方面
      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后又听央视的朋友说,这一行做好了真挣钱,现在国内这方面的高级人才少,
      “大制作”还要请老外来做,国外这一行非常发达。心想,咱晴晴学成之后不仅在
      国内的饭碗好端了,连将来出国留学的路都铺好了。
      
          我这个做家长的一个人乐不可支,黄粱美梦一幅幅浮现在眼前,回想在中学的
      劳技课上,晴晴设计的计算机网页就特有个性,小小的她在班里出了一把风头。再
      早点上小学时她不厌其烦地在电脑里给小人穿衣脱衣地“换行头”,原来这都埋下
      了“天才”的伏笔。
      
          听到我说好好学吧,这一行将来的工资用“秒”记,晴晴的嘴巴接得异常快:
      那太好了,我就喜欢磨洋工!
      
          她爸爸说要用钱去打点校领导,这人从江南来,那里地灵人杰,艺术的眼光不
      会差,生意的脑筋也一定有。晴晴从上万人中脱颖而出,凭自己的实力通过初试已
      经很了不起了,下一段路能否通过,据说与校方有很大关系,看来是我们家长“留
      下买路钱”的时候了。
      
          后来的事,我一并写在这里吧,免得大家和我一起“牵挂”。其实叫大家“牵
      挂”是言重了,对于高三这一年中发生的任何事,无论是考试、作业,还是衣食住
      行、生病等等平时看来微不足道的事,这时都会急剧放大。因此让家长牵肠挂肚甚
      至饱受煎熬是必然的,每一个家长只有独自面对,没有人和你分担。所以每一个家
      长都要勇敢面对,面对任何不测。
      
          后来———就像一个俗套的儿童故事,后来啊———过了很长时间,大概有3
      ~4 个月吧,我每天去看那个艺术院校的网站,一直没有公布艺术类考生的专业录
      取分数线。
      
          那些日子,没有任何消息。这时候,明白人一定会揣摩出其中的奥妙了吧。可
      我没有,一点也没有,不是说了初试过了学校就可以想办法了么?我相信学校,等
      着。
      
          就这样过了三四个月,我没有让孩子再去考其他艺术院校,一心一意地等着。
      尽管孩子希望去尝试其他更好、更心仪的学校。我没让,这个学校不够好,不够好
      录取比例就该宽松些了吧,为它已经耽误了学习,耽误了孩子期末考试的成绩,不
      能再耽误了。为了这所学校,孩子错过了其他学校,更好的机会,我也放弃了一些
      近在咫尺,而且切实可行的“关系”。
      
          终于有一个晚上,在那个学校网站上,我看到了录取的消息,点进“招生录取”,
      再输入学号,我等着那一刹那的惊喜,大家一定猜到了,出现在我眼前的是:“没
      有被录取,谢谢报考本校!”
      
          突然,我有一种被耍了的感觉,那些等待的日子,你哪怕告诉我一声,或者暗
      示我一声也好啊,我可以去争取其他的学校、其他的机会。要知道,孩子为了报考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花了这么多时间呐,为了去啃那些和她这个理科生毫无关
      联的艺术书,付出了多少宝贵的时间、精力呀!
      
          高三的时间,才是用秒来计的!
      
          我立刻打手机短信给那个所谓的“关系”:“老师弄错了吧,这是怎么回事?”
      他回短信:“今年考生很多,比较困难,正在设法,凭我一人可能力量不够。”我
      想了想,说什么也于事无补。再回短信:“谢谢你,给你添麻烦了。”这时回过来
      的是一条格式化信息:发送暂缓。
      
          他已在第一时间关机。
      
          有人事后告诉我,你真傻,你怎么可以一棵树上吊死啊,普通文理科考试还可
      以报三个志愿呢!
      
          还有人说,你一个普通工薪族,怎么能和江浙一带的大款去争呢?你不该报江
      浙一带的学校,你的实力拼得过他们吗?
      
          所以,报艺术类,这是一着险棋啊!
      
          我之所以把自己失败的经历写在这里,是给其他家长学生一个提醒,不要再带
      着孩子经年累月,翻山越岭地去追求艺术了。假如孩子没有特殊的天分,而您没有
      显赫的背景、没有厚实的金钱,那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报考之前,您先掂量掂量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