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留守子女的监护问题,是外出打工父母的一块心病。年轻父母纷纷外出,在农
      村中留下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留守儿童一般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
      有的干脆由邻居朋友照顾。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他们的生活环境都远远不如在父母
      身边。留守孩子因得不到应有的监护和正确的引导,出现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
      的问题,甚至导致人身伤亡等悲剧也时有发生。我所调查的一个山区镇,全镇59000
      余人。镇里外出打工人员达18000 人,每年打工收入过亿元,打工经济成为镇里的
      经济支柱,一栋栋的小洋楼在山里建起。但在镇里3000多名留守子女中,每年都有
      三四名溺水死亡的学生。一连串的事件表明,留守儿童群体实际上遭遇着较为严重
      的生存危机。笔者曾在五个省份农村中小学调查,无论走到哪个乡镇,都能听到由
      于监护不到位而出现学生的非正常死亡事件。
      
          一家四子遭水淹土埋
      
          首先,让我们记住他们像鸟儿划过天空般美丽的名字:程程、翔翔、燕子。
      
          城市永远是年轻的!除旧迎新,当然是城市建筑领域里永远不败的主题。
      
          无论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县城、省城,还是发达地区沿海,一片片旧楼的推倒重
      建,一栋栋新楼的拔地而起,都吸引了数不清的民工拥入,也造就了利用乡村土地
      资源大做发财梦的乡里能人。于是,一个个机砖厂应运而生。
      
          一个丘陵地区的机砖厂为就近解决取土的问题,使用惯常的做法,用推土机开
      挖出了一个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坑。水塘离本地初中不到两里,山能壮威,水能养
      性。风景秀丽的校外山景诠释着山里孩子特有的野性,这个人工水塘自然也成了孩
      子们酷暑时流连忘返的地方。只是孩子们万万想不到,这个人间“仙湖”若久掘,
      必成深潭,不停地开挖下去,它就会成为一个食人性命、吞人魂魄的陷阱。
      
          2003年5 月的一天,因为父母皆出门打工、同时由奶奶代管的翔翔、程程两亲
      姐弟与表妹燕子一起,来到这边山上摘杏子。习习凉风好爬山。路上碰上了一女同
      学,便邀上她一同前往。天气炎热,习惯了无拘无束、无父母管束的弟弟程程不顾
      劝阻,想都没有想后果,就拉着姐姐翔翔跳进塘里“凉快凉快”。扯女同学下来时,
      女同学说,父母出门交代过不准玩水,玩了会挨骂的,不肯下,并要他们快点上来,
      说“有落水鬼”。无奈他们正玩在兴头上,不肯上岸,同学只好呆在岸边不停地催
      他们。姐弟俩戏嬉了一会儿,刚想靠上另一边岸头,谁知却跌进一个更深的陡坑。
      为救表哥表姐,情急之下的燕子哭着喊着跑到坑边,一手扯住一把杂草,一边下死
      劲拉,就在燕子一声“妈妈———”的惊恐叫声刚刚钻出喉咙的瞬间,燕子被表姐
      拉下水里,陷入了与表哥表姐同样万劫不复的生命地狱。紧接着空寂的山谷开始飘
      荡起那位没有下水的同学惊恐万状的呼喊声:救命啊!来救命啊!三姊妹落水了!
      快来人哪!而此时正值午后,山隙少有人烟。没有人听到她的喊声。
      
          等到孩子的父母被乡邻以其他理由骗回自己的家,看到三个原来活蹦乱跳的孩
      子陡然间成了并排摊在土坡上的三具尸体,这对父母来不及哭喊,一下子就昏死过
      去。后事,是好心的乡邻帮忙操办的。三个木匣,一个大坑埋下去,围观几百人,
      就这样,孩子们被埋在了水塘边的山边上。
      
          第三年,孩子母亲在熬尽了无数个撕心裂肺的日日夜夜后,历经生命的又一次
      大痛,含泪再产下一子。两口子考虑到已好不容易成为企业骨干,回到农村又没有
      合适的门路,便用攒来的钱在城区买下了一套三间三层的房子;又在集镇上买了一
      栋房,上面让母亲住着,下面出租,将幼子再次托付母亲照管,打算再挣两年钱,
      等孩子读书了,就带儿子进城里生活。
      
          孩子随奶奶住在集镇的新房里,转眼一岁了,会走路了,会说话了,听着楼下
      不时鸣叫的汽车声,看着川流不息的人流,在父母的忽视中一天天长大。打工满两
      年后,母亲回家来看儿子,刚刚放好东西,发现儿子不见了,便赶忙出外寻找,就
      在这时,母亲隔着花坛看到了儿子……看到了近在咫尺的儿子在转过花坛时,被急
      速行驶的汽车辗在车轮之下。瞬息间,活蹦乱跳的儿子成为一摊僵血,不再动弹的
      尸身像极了一个巨大的血色问号,涂写在鲜花拥簇的花坛旁,也像一把把寒光闪闪
      的利刃,把父母的心尖戳成碎片……
      
          “家乡近,梦乡长。心中有尺为谁量?秋风又扫中原月,片片相思片片凉。”
      这些父母本是为了儿女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而长年奔波在外,吃尽苦头
      受尽劳累,却万万没有想到,兴家的梦圆了,有了不菲的收入,住上了气派的楼房,
      可人去楼空,伤心的父母又有几个愿意回到伤心之地?
      
          少年之星陨落校外出租屋
      
          女孩娟子自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就双双外出打工,自己一直由奶奶带养着。
      转眼已进初中。父母几年辛苦换得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便找到两个有女孩的打工人
      家,一合计,将三个女孩送进了校外的一间出租屋。随后,等不及与教师见个面便
      匆匆离乡。第二学期开学,班主任给父母打来了电话,申明如果孩子不住校,其父
      母必须与学校签一个协议。通过双方多次协商,协议总算签下了。其中最为关键的
      一条就是:“学生在外发生的一切意外事故,学校概不负责”。似乎老天为了考证
      这个协议的实用性,就在这个协议签下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意外事故真的发生了
      :一天下晚自习后,娟子像往常一样收拾书本,走出教室、校门。这时,娟子心脏
      病发作,毫无经验的娟子强忍着往出租屋走。回到出租屋后,两个同学没有回来,
      屋主房里已拉灭了灯光,好不容易等到两个同室女孩回到房内,疯闹过一阵再来叫
      娟子时,他们已经无力回天。由于没有成年人在场,没有采取正当的救护措施,等
      到叫来班主任老师和救护车,可怜的娟子早已赴上黄泉路。
      
          在学校周边调查时,班主任老师说起这件事来还十分地痛心:失去了一名好学
      生。女孩在学校表现特别优秀,爱好舞蹈,美术。尽管父母不在,但从不孤僻内向,
      在同学中有着很强的号召力,曾被评为初一的“校星”。这么一个有前途的好学生,
      就这样走了。学校周围的人说,当时痛不欲生的娟子父母把尸体摆在学校门口,迟
      迟不肯移走,停了好长时间。围观的家长和学生达几百人。几天几夜,父母在学校
      门口捶胸顿足,骂自己不是人,害了孩子;骂学校老师不是人,误了孩子。撕心裂
      肺的哭声让听到的人心里直打哆嗦。
      
          一位教育学者曾经这样说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
      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城市的还是乡村
      的,富贵的还是贫穷的。”而在漫长的采访过程中,我更想说的是,在这个注定会
      逐步走向和谐的社会里,看着这些草根孩子由于缺乏应有的监管,连最起码的健康
      生命权都被残酷地剥夺,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撕心大痛:
      
          ———2005年7 月,安徽省肥东县一村小学3 名学生在放学后下塘游泳,全部
      溺水死亡,3 名学生家长均在外打工;
      
          ———2005年5 月31日,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发生特大洪水灾害,12名儿童死
      于洪水中,其中有11名属于留守儿童;
      
          ———重庆大足县农村两名由老人抚养的孩子在家玩捉迷藏时,一个孩子躲在
      木箱中,因箱扣落下被活活闷死;
      
          ———湖北省郧县,2004年发生了一桩留守孩子被活活饿死的惨剧。这名幼子
      本来是由爷爷照料的,后来爷爷突然病死,小孩被困家中而饿死。一周后,由于尸
      体腐烂气味难闻才被邻居发现;
      
          ———初一女生英子,父母外出打工,因长辈身体都不好,英子平时就一个人
      在家里居住。有一次英子两天没到学校上课,学校通过亲戚找到她家里,才知道英
      子洗澡时煤气中毒,一个人早已孤零零地死在浴室里;
      
          ———2004年暑假,伟伟、男男、健健等三名父母双双都在外打工的孩子,趁
      爷爷奶奶到菜园种菜的时候,和另外几个小孩溜到附近水塘游泳,三人全被淹死…
      …
      
          罪恶伊甸园
      
          留守学生基本上处于松散放纵的管理状态,没有父母贴心的关爱,有的就到外
      面寻求一种精神慰藉和情感补偿。调查发现,女生出现的问题比男生多,不少孩子
      小小年纪就与人发生恋情,受孕,流产,少数孩子甚至与校外社会青年同居。特别
      是有的女孩遭人诱奸,就茫然怀孕、生子;有的受人诱骗,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目
      标,给整个家庭和自己未尽的生命留下无以抹除的阴影。
      
          在调查中,绝大部分留守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结交网友、笔友,有条件的
      就以网络为媒介,没有条件的由同学做中间人相互传递纸条来交换信息。在频繁的
      交往中,有的就发展为恋情。初中留守孩子涉足早恋,常常在校园里旁若无人地勾
      肩搭背、搂搂抱抱,已是学校见怪不怪的事。甚至出了问题去了医院堕胎流产,看
      管的爷爷奶奶根本不知。一女孩父母在外打工,跟奶奶一起生活,因为成绩太差,
      老师上门家访才无意中发现,该女孩很长一段时间根本没有回家过夜。问起孩子去
      向,奶奶说是在一亲戚家里。而孩子实际上在外与人同居,且已怀孕,学校不得不
      让其退学。我所调查的一个初中,仅去年就出现过两例留守孩子相恋怀孕生子的情
      况。一例是在女厕所里生产,小孩被溺死(在调查时,许多同学都说还记得来自厕
      所里婴儿微弱的哭泣声);一例是在校外出租房里生下孩子,孩子存活了下来。这
      一例男生17岁,女生15岁。没有父母在家帮着拿主意,双方便辍学,带着婴儿在出
      租屋里过一天只吃一两顿饭的日子。等到双方父母得知情况赶到学校,面对一条已
      经存活下来的幼小生命,气急败坏的父母们也只能默认。结果这两个孩子面对家庭
      生活的窘迫,只得由父母作主将小孩托人代管,之后像他们的父母亲一样,外出谋
      生。但因结婚没到年龄、打工也没到年龄,无任何特长技能,女孩就帮人看小孩子,
      男孩到宾馆做起了服务生,成为新一代打工者。那尚在摇篮里还不谙世事的孩子,
      未曾断乳,就成为新生一代的留守儿童。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不久的将来,他极
      有可能重复他少年父母的命运。在我调查的几个省中,近两年这种现象还有蔓延之
      势。尽管“家丑不外传”,留守女孩生子现象很少在媒体公开,但仅我所调查的一
      些乡镇,就随口说出了27例。
      
          少女生子固然令人痛心,但比此更为令人痛心、甚至痛心到不忍提及的是,来
      自留守孩子之间的性残害已经惊现。
      
          父母外出,精神空虚,同病相怜,互为依靠,代管失职,便可以任性胡为。无
      知孩子便成了**的牺牲品。2005年12月中旬的一天中午,某省儿童医院急救外科主
      任把一送来的女孩抱到就诊台检查,顿时震惊得不能言语:这个12岁女孩处于休克
      状态,神志不清,下身的阴道被残忍地剪开,直肠及肛门均被剪破,大便、血液混
      在一起,其景惨不忍睹。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残忍地暴力伤害女孩的不是别人,竟
      是她15岁的堂哥。而两个无知的少男少女,居然在半年前就有了残暴的性行为。2004
      年10月,洋洋的母亲扔下父子去了浙江打工。洋洋父亲性格暴烈,自妻子出走后便
      开始酗酒,醉酒后常常对洋洋拳脚相加,每次洋洋挨了打就往爷爷奶奶家跑。爷爷
      和奶奶心疼孙子,便时常让洋洋住在家里。性格柔弱的丽丽在父母去广州之后,把
      野性十足、顽劣不堪的堂哥洋洋视为依靠,每当被小朋友欺负后,便向洋洋求助。
      洋洋成了丽丽最信赖最亲密的伙伴。没有母亲的监管,洋洋开始逃学,结交社会上
      一帮不良少年打架斗殴、上黄色网站、追逐调戏少女……而缺少父母关爱的丽丽也
      迷上了不良网站的两性话题。本是堂兄妹的他们由此各有所好,又惺惺相惜,便把
      对方作了自己临时的精神寄托。在平时生活中没有父母监管,均有网瘾的孩子便受
      网上成人的不良教唆,发生了虐待式的“恋情”与残暴性的性侵害行为……丽丽由
      于整个生殖器被严重污染,子宫及输卵管粘连,成年后的丽丽生育机会几乎为零。
      谁也不知道,成年后的她是否有足够的坚强来面对属于自己的这一悲剧。
      
          广被媒体披露的留守女孩遭人强暴的事,在生活中更是屡见不鲜。2004年3 月,
      四川省一13岁女孩小英,因父母长年外出打工无人看护,被一长辈多次以糖果和钱
      诱奸。小女孩不敢说,也不清楚自己的生理变化,最终酿成悲剧,在事先无人知情
      的情况下,生下一个孩子。外来务工的大潮造成许多像小英这样的孩子长期失去直
      接监护人,成为最容易受到侵害的一个群体。四川新闻网载,2003年5 ~6 月,四
      川省一长期寄居亲姑妈家的肖姓女孩,多次被其表哥奸淫而不敢告发。有报道称,
      2001年以来,三台县检察院共审查涉及留守幼女的案件有5 件5 人。
      
          无处逃避的厄运
      
          留守孩子因年幼常常不能应对意外,这样,看管孩子的老人一旦有点闪失,悲
      剧就难以避免。2006年1 月8 日下午1 时许,某县某镇5 岁的留守儿童杰杰在放学
      途中被一陌生男子强行绑走。接连8 天时间,亲人几乎寻遍了学校、山上、池塘边,
      可没有人知道小杰的下落,该男子也一直没有露面,整个镇处于一片恐慌之中。后
      来通过县公安局成立专案组在该镇蹲守、排查,救出了被藏在民房二楼的小杰。小
      杰总算逃过“生死劫”。媒体以《5 岁人质吃橘子挨过8 昼夜》为题,花了整整一
      个版面报道了小杰被绑架的过程,及案犯为什么要选择留守儿童下手的阴暗心理。
      据了解,小杰的父母长年在外,爷爷已经去世,平时是奶奶带在身边。小杰父母这
      些年在广东打工,家庭收入在村里处于中上水平,欠下了赌债的歹徒便乘小杰奶奶
      去镇上赶集的当口,早早就躲在学校附近的草丛里待孩子下课,然后趁机一把抱走
      了小杰。报道中证实,该村1487人,外出人员500 人,16岁至40岁的村民都已出去,
      留守儿童高达95%.
      
          一媒体报道,广东惠州博罗的林就万夫妇长年在深圳打工,三个孙女全由80多
      岁的奶奶照顾。7 年之内,姐姐林文婷因蜡烛引燃大火烧成双脚残疾;小妹林文思
      在帮奶奶提开水时被严重烫伤;二妹林文容6 岁在家用柴火烧水时引起大火被严重
      烧伤,脸跟胸连在一起,眼睛因拉扯而闭合不上,双手、双脚畸形程度严重,被烧
      得面目全非,没有一个人敢面对面看她,被别人称为“鬼孩”。她4 年来没有出过
      家门一步,更没有上过一天学。而像林家三姐妹这样的悲剧,在农村留守儿童中并
      不罕见。安徽省金寨县的小闵,父母在他七个月大时迫于生计双双到上海务工,2005
      年12月的一天,才九个月大的小闵从年事已高的奶奶怀中跌倒,双手趴在火盆中,
      等被发现时,双手已重度烧伤,不得不双双截去。
      
          少年绝笔:活着不如离去
      
          从媒体上我们不断地看到,一边是外出的父母一心为了儿女甘心情愿在外面吃
      苦受累,而另一边是留守孩子在冷清的家里不得不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委屈与痛
      苦,一旦这些委屈或者痛苦超过他们的承受极限,孩子便轻易选择了自杀来逃避这
      种不公的命运。不少孩子对父母长年在外表示“恨他们,自己被遗弃了”,许多留
      守孩子因无法摆脱压抑和孤独,痛苦地选择自绝于人世。
      
          2003年4 月,湖南一初二男生于父亲打工后到奶奶家生活,因向奶奶讨要交给
      学校的生活费,两次讨要讨不到,男孩便来到母亲坟前痛哭,最后回到自己破败的
      家,用砖块把门锁砸开,把棉被拖到床下,喝农药而亡。直到三天后,已多日不见
      孙儿的奶奶才想起去寻找。第四天,奶奶推开她已一年没开过的儿媳的门,从孙儿
      原先睡过的床下,找到了他的尸体。2005年11月,笔者在安徽一个小山村,听到一
      件相类似的事情,一女孩在母亲再次离家外出打工的第二天早晨,即喝农药自杀,
      令当地一片哗然:女孩成绩优异,性情乐观,平时很善于帮助别人。是什么让她自
      杀?通过走访周边邻居,了解到了内情。女孩母亲外出打工,家里就父亲一个人种
      着十亩田。没有母亲的照料,父亲沉重的精神压力无可消解,脾气就变得格外暴躁。
      尽管懂事的女儿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务活,但稍有不顺,父亲还是要打她骂她。看到
      别人家女孩十几岁还是母亲怀里的娇娇女,自己小小年纪又要失去母爱,像个苦力
      一样从事繁重劳动,还要遭受父亲的打骂,女孩在母亲出门的当晚又一次遭受到父
      亲的打后,伤心欲绝,彻夜未眠,便一气喝下了放在家里的半瓶农药。
      
          在网络输入“留守孩子自杀”字样,呈现出的惨景触目惊心。让我们来看看这
      些足可以称之为人道主义灾难的极端案例:
      
          ———13岁小孩涛涛本应该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生活,但他却在生日那天以上
      吊自杀的方式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只留给父母及爷爷奶奶无尽的伤痛。
      
          ———家居鄂北大山深处的小强,在学校成绩非常优秀,却在去年春天投河自
      杀。半月后,才在堵河找到他的尸体,也发现了小强的万言遗书。在遗书中父母才
      知道,小强因一次劳动摔伤之后留下了很严重的头疼后遗症。
      
          ———武陵传媒网载: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某14岁少年平时住校,放假回家跟
      爷爷奶奶生活,在遗书中称,觉得活着没意思,在家中服钾铵磷自杀。
      
          ———湖北浠水县某13岁留守女孩自杀前,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妈妈从我读小学一年级就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那短短的一段时间才能与妈妈在
      一起……要是我家不穷该有多好……妈妈,今晚,你是否听到我的哭声,是否感到
      我在想你。”从日记里,我们不难看到一颗脆弱、孤独、寒冷的心在哭泣。
      
          许多花一样的生命就这样瞬息消亡,让人扼腕叹息,沉痛不已。
      
          “总记得,花猪栏里闹;总记得,花鸡枝上叫。荷花白,谷花黄。放学归来抓
      猪草,几家玩伴捉迷藏。喊声声,声巧巧,是亲娘。”儿童在冷清清的家里,如何
      不忆起父母在身边时的那种无可替代的温暖与呵护?如何不一次次地满怀期盼等待
      父母亲情的回归?可一旦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这个年龄不应该承担的东西,在重压
      之下,就难免采取过激行为,给父母、给家庭、给社会留下言之不尽的疼痛。
      
          “应有天心连地腑,河山隔断鱼莺哭。”子女最痛爷娘心。本来父母外出吃苦
      受累拼命挣钱,为的是让孩子能更美好更快乐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却不知他们等
      到的会是如此的噩耗。命运,竟会给无数的父母开出一个个如此残酷的玩笑。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