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微卷的黑发,一双大大的、睫毛长长的眼睛,苍白的面色,带一丝得意的浅笑,
      跟着电视哼着有几分忧伤的曲子。15岁的小少年,叫棋。声音听起来极富磁性,且
      乐感很好。在我的手上,有少年信手涂鸦过的美术作品,有他写过的小说。不说不
      知道,就是这个看上去面相俊俏的小少年,在昨天,他已经开始了被父母“软禁”
      后的第三次割腕自杀。因为打架所以被学校开除,因为抢同学女朋友所以被同学追
      杀,因为父母为他转了几所学校但他还是要逃学,因为逃学之后老是打群架惹是生
      非,因为这样任其胡为怕儿子抓进派出所,所以在三个月前,父母把他痛打了一顿,
      然后关在了家里。为了断绝他与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往来,气急的父母拉掉了家里的
      电话线,扯掉了电脑网线。整整三个月,母亲和另外两个亲戚轮流看守着他,不让
      他离家门一步,连最喜欢的外婆家也不许去。只是每天仍有保姆尽心伺候,茶饭由
      母亲亲自端上手,买来的零碎小吃堆满客厅的专用货柜。为了劝他再不参与打架,
      父亲单位上的人、刚毕业的大学生,几代亲戚中有点威望的人都被其父母一拨一拨
      地请来做工作,他均置之不理。这样三个月过去,母亲的精神几近崩溃,他也由起
      初的反抗,到最后出现问题。在关到家里第二个月后,开始出现沉默不语,记忆力
      明显下降,妄想,继而开始想法子自杀。
      
          我记得第一次受托来他家里时,他刚被父母关在家里不到一个月。那时的他,
      可是一个面色红润挺活泼的小男孩。那一次,他彬彬有礼,有问必答,音乐、美术、
      政治无不论及,似乎很难问倒他。即使对他做过的错事,他也毫不忌讳,甚至对他
      的“私”生活:
      
          问:“你可以把你在学校的生活告诉我吗?不加评判,不管对与错,只是随便
      说说而已?”
      
          答:“在学校里读书,有的老师讲课有趣,有的枯燥无味,听都听不懂。我们
      总不能像个木脑壳坐在那里吧?于是再有不喜欢听的课时,我们就邀了不喜欢上课
      的同学一起到街上玩。”
      
          问:“玩什么呢?”
      
          答:“晚上就唱歌,有时候兴起,就到的吧蹦迪,一般四点睡,六点起来。”
      
          问:“钱从哪里来?”
      
          答:“你问钱?有时候自己有,有时候找外面的哥哥姐姐们(专事打架闹事的
      小混混)请客,八百几百的。再说总有家里条件好的,轮流为东。像我们这几个,
      家里不太管的多,家长管得严的,打个电话说在同学家里就挂了,第二天回家,家
      长也不会说什么。”
      
          问:“那你们怎么开始打架的呢?”
      
          答:“开始打架是好玩。如果来了新同学,长得好,又洋里洋气的,就看他不
      顺眼,就故意激他:你蛮洋啦!在擦肩而过的时候,用肩膀擦他一下,用手拽他一
      下。他识相,乖一点,就不打他了。如果他不识相,像个糙子,就打。我们就喊人,
      喊街上的哥哥姐姐们。姐姐们也乐意帮助我们打人,反正她们也没有事做,一喊就
      来,在学校门口堵住人,或把人从学校喊到门口再打,顶威风!不服。又喊人。如
      果学生小,几拳头就算了,如果反抗,搞大了,就抽刀,搞火拼。”
      
          问:“你们一般是怎么平息呢?老师知道吗?”
      
          答:“了难啊!实力差不多的,就有中间人来调停,双方握手言和。如果强的
      对弱的,那就是强的打弱的了,打了还要手工钱,也就是八百一千的。”“老师?
      老师哪有那么多闲工夫管我们?再说,进了学校政工室,不过是挨顿批,出来,架
      还得打。”
      
          问:“谈过恋爱吗?”
      
          答:“现在初中生有几个不谈啊,百分之八十谈过了。我记得起来的女朋友有
      五个。第一个是玩得好的同学喜欢一个隔壁教室的女生,要我帮着写情书,我写了,
      女生跟上我了。后来,我上网又谈了三个。”
      
          问:“都跟她们有哪些接触呢?”
      
          答:“互相通信,拥抱啊,接吻啊,睡觉啊,都来。只是少发生那种关系。”
      
          问:“约会在哪里?”
      
          答:“有时候在旅店,有时候到没有父母在家的同学家里。有一次,我们七八
      个男女同学在我家里住了一周。算是群居吧!”
      
          问:“父母不管吗?”
      
          答:“出去旅游去了,爸单位组织的。”
      
          问:“你对你自己怎么看?”
      
          答:“我觉得我自己过得挺好的,父母不应该管制我。”
      
          问:“你对你父母怎么看?”
      
          答:“偏激的教育!恨我不求上进,要我搞学习,自己却茶馆进,酒馆出,花
      天酒地。看到人家出国,就想送我出国。看到出国不好的报道,就又说不送我出国
      了。”“哼!中国的父母不是真心的父母,也不是有主见的父母。说实在的,在我
      的同学中很少有人从内心里尊重父母了,一般只是出于对父母的养育怀有几分报答
      的心理而已。”
      
          问:“你现在不读书,长大了想干什么?”
      
          答:“不想干什么,只想玩。其他的事,没有想。”
      
          问:“不想读书,只想玩,今后考不上大学怎么办?”
      
          答:“我的父母官不大,但关系广,考不取,大学还是有得读的!”
      
          问:“如果政策紧,读不上大学呢?”
      
          答:“成绩不好怎么啦?我父母有的是钱,可以养我一辈子的!”
      
          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是
      权力、金钱带来的物质刺激和在生活中为所欲为的快感。孩子在家庭中的责任是什
      么?在社会中的责任是什么?没有人教会他。怎样坚守人生的道德底线?如何树立
      自己有价值的奋斗目标?怎样规划真正属于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人来教会他。而一
      旦孩子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父母所做的,又是把孩子从一个极端推向另外一个极
      端。
      
          我们再看这样一组康复医院的病例——
      
          小英,女,16岁,无家族精神病史。自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
      前五名。初二时,父亲惨死在车祸现场。小英自父亲丧事处理完回到学校后,三天
      不下床走动,拒绝进食,同学跟她说话,见她目光呆板,回话口齿不清。十天后,
      她开始用手掐同学,之后,每天不洗手脸,只是反复搓洗同一件衣服。后来被母亲
      接回家,不动,不食,不语,不睡。认不出家里人。
      
          小伟,男,14岁,无家族精神病史。只因与妹妹吵了一架之后母亲打了他,就
      疑心父母偏袒妹妹,不敢出来见人。一天只吃一顿饭,不与家人交谈,照镜子说自
      己变丑,有自杀言语。家里来客人一提起他,他就大喊大叫,骂人,毁物。
      
          小妍,女,15岁,无家族精神病史。仅因承受不了母亲过世的刺激,故大喊大
      叫,往外跑,到处打坏别人的电话和热水瓶,拿刀割腕自杀,伤口不深,又走进水
      塘,淹到半身被人救上来,后两个月总诉别人要加害于她。
      
          小畅,男,15岁,无家族精神病史。上体育课时被同学打了一拳,当即出现精
      神异常。之后总是怀疑同学说他坏话,想打他。当时还能读书,并考上了高中,上
      高一时,因怀疑别人瞧不起他,说他,所以经常进出教室找别人,但具体是谁,又
      不知道。入院检查,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小芳,女,14岁,无家族精神病史。一次进教室时,同学关门恰好误伤了她,
      她痛得骂了一句。谁知同学却丢给了她一耳光,且把她摔倒在地上。自尊心极强、
      自小娇生惯养的她就从当日下午一点一直哭闹到六点。嘴里自言自语,不停地哭叫
      :“莫打我,我怕!”等到父母赶到学校时,她已经认不出任何人。
      
          “我父母没有离婚呢,只是有一点吵架,你千万别相信她的话。嘘!”那天,
      我刚随值班医生走进某康复医院三病室的门,一蓬头垢面的女孩马上神秘兮兮地挨
      近我,很玄乎地对我说。由于贴得近,她脸上堆积的土黄色污垢颗粒尽显。过后我
      向医生问起详情,医生说,女孩属于精神分裂症的情感行为幼稚。在父母离婚之后,
      女孩一门心思想撮合父母复婚,白天在校疑心同学知道父母离婚的事,读书安不下
      心来,晚上就到父母分居两地的住处来回走路,想打动父母,且风雨无阻。直到有
      一天她走到父母跟前却已认不出父母。被父母送到医院时,她还在说:我父母没有
      离婚,我父母没有离婚……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孩子仅因为亲人生活出现一些变故,自己在学校受到一次
      不公正的批评就出现精神疾患,且久久不得治愈。医生说,这些父母平时让孩子目
      空一切,让孩子感觉自己无所不能,自尊心虚荣心强盛,又没有受挫折经验,所以
      一旦遭受一点点伤害就会有过激反应,很容易导致精神崩溃。还有些经济条件好的
      父母千方百计满足孩子各种有理、无理的要求,孩子长大后不得不一再迁就。孩子
      的自私、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差、自理能力差莫不是源于这种扭曲的爱。更有甚者,
      一次小小的不满足,还可能造成他对家长的仇视,对社会的仇恨,动不动就轻生。
      
          有这样一组不忍卒睹的镜头:
      
          ——一初中男生,某市一中读书,进入高中以后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前三名,只
      因高二期终考试下滑到第十名,跳楼自杀:
      
          ——一大学男生,只因失恋,在所读大学的校长办公室前水池里淹死;
      
          ——一大学女生,考研时以超过录取分80分的成绩考取了第二名,只因没有考
      第一,跳楼自杀;
      
          ——一大学男生,只因女友找了另外的男友,便威逼女友跳楼殉情……
      
          “在家里,父母给予的是百事不问、‘百事可乐’的教育,中学接受的又是过
      于理想化的教育,到了大学才有了了解社会实情的机会与时间,造成了大量的孩子
      高智商,低情商。很多孩子即使到了大学,也不懂人际交往与心理调适。他们到了
      陌生的环境,一方面要承受情感方面的压力,面对今后找工作出路的压力。一方面
      连起码的独立生活能力都不具备。这样,就很容易出现抑郁自杀。”一心理医生说。
      
          我曾经接触过台湾国民中学《公民与道德》课本,翻开第一册21页“家庭生活”,
      这一课的第一个字开始,就是书者带领已经长大的中学生重温传统民谣——摇篮曲。
      接着,他们这样告诉学生:“我们在家庭中出生、长大,更在家庭中学习如何适应
      社会生活,学习参与社会所需的技能、知识、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逐渐成为社会
      的一分子。其中尤其是价值观念和道德素质方面。”“家庭就是培养子女具有公德
      心、关心公益、积极参与公众事务的重要地方。”之后,关于家庭中的冲突与化解、
      家中老人的安养、家庭与公众事务、爱情与婚姻、性道德等等方面的生活常识向你
      娓娓道来。家庭的教育功能,需要父母来启动和实现。在这本教材中,作为父母的
      教育责任何其大!而在我们众多的家庭里,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是什么?父母是上帝
      赐给孩子的一只神奇的魔盒。孩子只要启动两片花瓣似的嘴唇,除了天上的星星父
      母实在买不到神梯攀摘外,一切愿望都可以得到满足、一切美丽的梦想都可以在欲
      望的上空轻舞飞扬。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没有机会体味生活的艰辛、劳动的幸福、
      父母财富的来之不易。唯一体味到的却是,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思维定势。所以这
      样的孩子走出家门后,等待他的注定是步步危机,处处受阻。因为他家以外的人不
      会以他为中心,学校不会以他为中心,这个社会更不会以他为中心。可叹这样的父
      母爱子心切,总想以自己的能力来代替子女应有的努力,以自己的愿望来设计子女
      的未来,以自己苦苦奋争来的财富为子女开辟一条生存大道。殊不知,父母的溺爱
      对孩子稚嫩的生命堤坝侵蚀的结果,是掘下了一口幽暗的井。对孩子侵蚀得越久,
      孩子会陷得越深,滋养孩子必需的生命阳光就会被越吞越多。
      
          有道是“自古雄才多磨难,自古纨绔少伟男”。不时让孩子少一分依赖,多一
      分在困境中的磨练,就会使孩子多一分对世事的洞察力,多一分创造的激情。而这
      不断进发的激情,恰恰是消融人生霜雪苦雨的、不息的生命火花!生活是一本活的
      教科书,孩子在家里惯于享受特权,习惯了接受与索取,便会淡漠父母及其他人的
      给予与奉献。从小时时以“我”为中心,长大后便会凡事从“我”着想,久而久之
      骄娇之气俱盛,形成冷漠、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质,而缺乏对社会、对家庭应
      有的责任感。其实生活已经告诉我们,只有尝试过饥饿之苦耕耘之苦的人,才会更
      加懂得一桌平常饭菜的来之不易和劳动的快乐;只有品尝过思念之苦的人,才会深
      切体味到亲情友情的弥足珍贵;只有切身经历过困苦中他人无私援助的人,才会在
      任何恶劣的环境中自觉守护自己与人为善、宽厚仁爱的品德;只有经受过挫折磨练
      的人,才会有生命进程中超常的心理承受能力、超群的智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