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2006年3 月9 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在出席“世界肾脏日”
      新闻发布会时表示:“看病难、看病贵其实有着深层次的原因,而绝非像某些人说
      的那样主要是医务人员本质恶劣、欲壑难平造成的。”除了这些深层次的原因外,
      “目前以治疗为主的医学导向上的偏差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什么是“以治疗为主的医学导向”?笔者以为就是重治疗,轻预防。现在的看
      病难、看病贵主要是看大病贵、看重病难。而患大病、重病的患者,无论是高血压、
      冠心病,还是肿瘤、慢阻肺等等都是从早期发展而来的。钟南山说:很多疾病早期
      比较隐匿,没能得到重视,等到中晚期发觉时已经晚了,即便治疗也只能事倍功半。
      就拿慢阻肺来说,据粗略统计,70%多的医疗开支都用在了不到10%的已出现了冠
      心病等并发症或是需要插管、进行抢救的患者身上。晚期肾脏疾病也是如此,尿毒
      症透析每年要5 万至10万元,做一例肾移植则要12万至18万元。总之,这些影响居
      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早期没有得到重视,最终的结果就是劳民伤财、结局却不理想,
      这就是看病贵的重要原因。
      
          钟南山还引述了一组美国公布的数据:1963年到1998年这35年间,全美冠心病
      的病死率下降了59%,中风的病死率下降了64%。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就,其关键
      并不在于这些年间搭桥、支架等尖端医疗技术的突飞猛进,而在于社区医疗在人群
      生活方式改变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20世纪,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延长30岁,我
      们也许认为这是先进发达的现代医学科技带来的。事实上美国的医疗服务系统只是
      使美国人的寿命延长了5 年;而正是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各种服务于
      民众的预防和公共卫生措施使得当今的美国人多活了25年!对于最广大的民众来说,
      真正使群众收益的是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从预防医学角度看,有70% 的疾病是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或降低风险的。引起
      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与“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
      龄、性别、家族史等)。“可以改变的危险因素”(腰围、血压、血糖、运动水平
      等)可以随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通过有效的改善个人的“行为和
      生活方式”,个人的“可以改变危险因素”的危险性就能得到控制甚至降低。WHO
      明确公告:“健康长寿遗传占15% ,社会因素占10% ,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
      7%,而60% 的成分取决于自己。”也就是说,每个人的生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健
      康管理就是要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
      分析、评估、预测、预防和维护,使人类健康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从疾病治疗
      向预防保健过渡,逐渐告别陈旧的医疗模式,将导致疾病的诱因提前控制或消灭。
      
          美国密执安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第> 艾鼎敦博士曾经提出:健康管理在
      美国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及个人都有这
      样一个秘密,即90% 和10%.具体地说就是90% 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
      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 的个人和企业未作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健
      康管理是一个概念,也是一种方法,更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它的目的就
      在于使病人以及健康人更好地拥有健康、恢复健康、促进健康,并尽量节约经费开
      支,有效降低医疗支出。
      
          健康管理从美国发起,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现在已经发展成熟。在中国,健康
      管理自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兴起,大部分机构仅提供健康管理某一个环节中的某
      项服务,还没有整合成为一个价值链。其实,中医学早在几千年以前就已经提出了
      “治未病”的理念,什么叫“治未病”?它至少包括三层含义,在健康状态下,有
      预防疾病的含义,但不仅仅如此,还有得了病早期治疗的内涵。古代医家说中风有
      预兆,如头晕目眩,大拇指和次指麻木,或口眼和肌肉不自然地跳动,过一个时期
      有中风的可能,需预先服药,以防突然中风。另外,“治未病”还有掌握疾病发展
      趋向的意义。疾病在五脏的某一脏,从其趋向来看,可能会影响到另一脏。比如中
      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如果“肝”有病,就会累及脾脏,用中医术语形
      容就是“木克土”。为了防止肝病传脾,“欺负”脾脏,中医大夫就要“见肝实脾”、
      “培土抑木”,意思是要充实脾脏,平抑肝脏,早作防范,抵御外侵。中医认为
      “上工治未病”,意思是说:好医生应该懂得没病防病,有病早治,掌握疾病的
      “传变”(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各种超越常规的“变异”),知晓控制的措施。
      因此又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说法。
      
          中医落后吗?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比西方“健康管理”早了几千年!而我们
      现在更多的时候和更多的精力确是被动地跟在“已病”的屁股后头,而缺乏主动预
      防。人民网记者在询问“一个人从没得病到得病,有一个什么过程”时,胡大一教
      授回答:我说的话,可能大家认为有一点片面、过激,但是我认为至少我们现在的
      模式,大医院很像“大修厂”,直到得了心肌梗死时,你才大修一把,修后你就不
      管了,三个月、六个月又梗死时,又进行大修。这还不如汽车的售后服务,比如说,
      汽车售后都有一个磨合期,小的零件坏了可以调一下,但是人的健康维修、维护不
      可能得大病才去看。现在患者好不容易花很多钱去做搭桥,但是“售后”没有服务,
      怎么指导患者把胆固醇、血压降下来。要主动维护健康,不可以等一年后,血管堵
      了、又长血栓了,你才去治疗。大家满怀希望做手术,但是又出现问题,这时患者
      就会产生无望感觉,他们会想“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又得大病”?越活就会越没有
      希望。
      
          无论是中医的“治未病”,还是西方的“健康管理”,倡导的都是预防为主,
      变被动为主动。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事业,也是一个利国利民的事业,应该说潜力
      无限,市场巨大。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