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经济繁荣了,多数人生活富裕了,对医疗服务的需求
      提高了;但也有人下岗了,失业了,生活水平下降了,甚至失去了医疗保障。2005
      年12月1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组织撰写的《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在北京发
      布。报告在指出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与上年相比上升9 位的同时,也提示贫富差距
      已破国际警戒线。中国的弱势人群,尤其是无地农民、民工、下岗职工和农村人群,
      处于极端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他们正是这种正在不断增加的不公的受害者。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可偏偏有人既有病,又没钱,这就叫“屋
      漏偏遇连阴雨,黄鼠狼专咬病鸭子”,贫穷成了就医的拦路虎。在贫穷或没有医疗
      保障的情况下,步步攀升的医疗费用,让许多中国人的小病熬成了大病,一个大病
      患者拖垮一个家庭的事例屡见不鲜。近年来,部分贫困山区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
      “小病忍,大病耐,快死才往医院抬。”“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一人得
      病,几代受穷”。
      
          2003年,卫生部进行了第三次全国卫生医疗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应
      就诊而未就诊的比例由1993年的36.4%上升到48.9%;患者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
      例高达29.6%;在住院患者中,主动提出提前出院的占43.3%,其中六成以上是因
      为支付不起相关费用而提前出院的;农民应住院而没有住院的比例更是从1998年的
      63.7%上升到75.4%;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民占全部贫困农民的比例上升到了
      33.4%;在西部地区农村,62%的患者因为经济困难应治疗而没有治疗,75.1%的
      患者还没有治愈就要求提前出院。
      
          “不敢看病”成了中国人就医现状的真实写照,而“不敢看病”最大的原因就
      是“看不起病”。看病与上学、买房被老百姓称为新的“三座大山”。在一次社会
      调查中,很多老年人说出了“不怕死就怕生病”这样让人心酸的话。“看病贵”不
      仅成为2005年乃至以后相当一段时间老百姓最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医患关系紧张
      和医疗纠纷增多的本质原因。
      
          除了看不起病之外,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欠账逃费。一部分患者因经济困难无法
      承担医疗费用,逃账、逃院事件屡有发生,给医院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数字
      表明,现在全国至少有15个亿的医疗欠账。
      
          《健康报》曾以《逃费乃是无奈之举》为题,表达了一个贫穷老农的心声,文
      章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这个道理我们也懂。说实在的,医生护士为我
      们除病祛灾,我们真心感谢救死扶伤的医务人员,我们的确不应该欠医院的钱不还,
      可是我们没钱。穷人无礼仪啊!”
      
          在川东北老区某农家,一位朴实的农村汉子毫不隐晦地承认了他与妻子两次在
      两家医院逃费的事,一次是妻子引产大出血,另一次是他在外地省会打工被人打伤。
      这农民汉子的家是三大间土垒的瓦房,正屋是客厅,堆满了农具什物;昏暗的两间
      卧房里,除了挂了至少十几年的蚊帐和已看不出底色的被子外,基本上可以称得上
      家徒四壁。牛圈里有一头黄牛,猪圈里空空荡荡。看到这一切,我们无法再追问他
      为啥要逃费。据他说,他还不是村子里最穷的,有的穷户连走出大山求医的路费都
      没有。
      
          相对城镇,农村还算好一点的,至少他们吃的是自家地里长的,不用花钱。而
      城镇贫民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他们不敢有病,否则全家跟着遭殃……
      
          一方面是患者逃账,一方面是“见死不救”在医院频频上演。2005年12月22日
      《人民日报> 健康时报》发表“健康时评”,评论中说:“在(医院)几近残忍的
      冷漠背后,更让人慨叹的是社会医疗保障惊人的薄弱。实际上,保证每一个危重病
      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得到救治,不仅是医院的责任,也是相关部门的义务。反思这
      些本来不该泯灭的生命时,一味地把责任全都强加给医者,至少是不全面的。要求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独立运营的医院代替职能部门的功能,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医疗
      保障,甚至是无限的医疗保障,这可能吗?现实吗?现行医疗体制对‘贫困人群医
      疗救助体系> 的缺位,才是造成医院见死不救事件频发的关键所在。”曾被誉为
      “中国卫生经济学鼻祖”、“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的掌门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公
      共卫生学院卫生经济学研究室杜乐勋教授坦言:“发生’见死不救> 问题的根本原
      因是救治经费政府不负兜底责任……政府兜底的包袱卸下了,病人的负担上去了。”
      (《当代医学> 医改二十年》)
      
          谁为贫穷患者买单?这是保障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已经到了必须重
      视和该解决的时候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