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梁先生同陈占祥先生曾提过保留北京城墙的“梁陈方案”:在北京城西再建一
      座新城,以长安街为一扁担,挑起新旧两城,一头是现代化的北京,一头是中国古
      代都市博物馆。
      
          那将是一个比北京故宫要大多少的理想?
      
          如果当时真的采纳了,现在的北京市是什么样子?想象不出……
      
          一个现代化都市背倚整整一个古代文明,那又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和寄托?想
      象不出……
      
          可是平常很少想到这些,这些引人入胜的想象,这些令人扼腕的损失。很多古
      老的建筑悄悄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泛起的灰尘追赶不及我们忙碌前进的步伐。只
      是偶尔看到一两座四合院,一个木漆剥离的老牌坊,局促地挤在年轻的邻居中,不
      好意思地低下头,却又偶尔抬起头慌张却觉悟地看看周围的一切,因为下一刻就可
      能消失在推土机下。
      
          我也只是偶然间看到一篇介绍老北京景点的文章,才开始思考。这一思考,思
      绪就如同野马脱缰。
      
          可是想象终归要归于想象。现在的北京是一座国际化都市,正如那位贵州老哥
      所说的,北京是首都,来之前想象她是如何现代,如何时尚,可是从天安门一带辐
      射开来,朴素的元素随处可见,包括建筑,包括服饰……完全和去过的广州、上海
      不一个感觉。这是一种无意又有意的保持吗?
      
          从开国大典开始,那座城楼已被赋予最鲜明的历史感。可是每一次难忘的庆典,
      及特殊的地理位置,让她在拥有回忆的同时,又不不断地注入新鲜的时代感。我常
      在想,如果不是她还具有那积累几百年的历史感,而仅仅是一座现代城楼,会不会
      有现在的号召力?有时历史和现在真是很难分开。一切现在都会成为历史,一切历
      史都有现在。令人们纠结的是古代文明和现在文明的撕裂。但建筑可以轰然倒塌,
      书页可以发黄变旧,而千百年历史镌刻出的神韵却一直像涓涓溪流滋润着我们的民
      族。有时不可觉察,可分明就在身边。
      
          记得第一次无意间去到后海附近,那时已是黄昏。夕阳斜照,波光粼粼,凉风
      习习,一位老人在水边吹起了笛子,悠扬、空灵、静朗,空气中弥漫着老北京的气
      息。未走多远,又遇到一幼童在湖畔柳下弹起动听的古琴……真是藏龙卧虎,钟灵
      毓秀集于蓦然回首间。
      
          而且很意外地在归途中发现了宋庆龄故居。在薄暮之下,猝然与此相遇,不能
      说没有一点惊喜与撼动…-
      
          那时我就深深感到那些意蕴流长的老文化和历史带给人心灵的宁静。
      
          那消逝古城的叹息早被城市的嘈杂湮没,可有时又那么清晰地浮现在街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