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早晚去鼓楼巷,人都塞得满满的。我就提醒自己,酸汤水饺再好吃,以后也不
      要去了。脚碰脚,身子挨身子走路,过去还能忍受,如今,骨头不结实,不冒这个
      风险。在我的印象中,即使长假期间,在大雁塔、兵马俑这些景点,也难得出现这
      么拥挤的场面。
      
          可是,初到西安的人,都免不了去一次。谁叫这里名声大,热闹,小吃又那么
      多呢。尤其是吃的,其诱惑力,是很难抵御的。
      
          我第一次来,是晚上,就吃惊灯火的夸张,也被吃饭的馆子和摊档的稠密给吓
      住了。我吃了灌汤包子,没吃过,不会咬开一点,慢慢吮吸这些窍门,怕被笑话,
      又不敢问。结果,嘴上烫出了水泡,汤汁溅到了前襟上。汤包汤包,真的包了一包
      水。是怎么进入包子皮的呢?我脑子笨,也没有思索出答案。过去,吃了好吃的,
      惦记让父母尝个鲜。现在,遇上可口的,寻思让老婆娃娃也解个馋。灌汤包子带不
      成,那一次,我买了花生酥,牛骨髓粉,都用麻纸包着,纸绳子拴着,顶顶上一张
      红纸,显得喜庆。带回老家,从来没吃过,我妈吃着高兴,也跟我一样奇怪,花生
      酥咋这么酥。不是完全的粉状,又被固体成一条一条的,吃的时候,得双手捧着,
      香味弥漫,吃着是花生的味道,又多了不是花生的味道。也料想不到,花生还能做
      出这么个样样来。
      
          鼓楼巷不长不短,南边是鼓楼,北头是南院门,要是没有阻挡,三五分钟就走
      完了。鼓楼古老,明朝的建筑,和钟楼对应。西安历史久远,秦砖汉瓦唐三彩,激
      发自豪,引发怀念。可是,朝代是一路延续的,看重有气势的,排场的,把不突出
      的,平淡的忽略过去,也不可取。唐以后,还有几个朝代,西安没有绕过去,也同
      样经历了,平时难得述说。我刚到西安,问旁人钟鼓楼啥时候建的,都说是唐朝建
      的,我竟然还相信了。不过,鼓楼一带居住的回民,多是唐朝来长安的波斯人的后
      裔,确凿有记载,如今看相貌也看得出来。那么早,西安就吸收外来人口,自然的,
      也包容了诸多异域的饮食,这反而形成了多元与庞杂相互混合,相互影响的特色,
      并一直演变和延续到今天。
      
          回民经商有天资,尤其善于经营餐饮,走遍天下,都不担心失业。人不光要吃
      饱,同时能吃好,则更是口福的满足。西安人吃羊肉泡馍,不去名声在外的饭店,
      爱到坊上来吃,觉得地道,价格也适中。这坊上,指的就是回民聚居区开的馆子。
      鼓楼巷,也是坊上。鼓楼巷的各色吃喝,几乎都是回民的招牌,门外的吆喝,入座
      后的招呼,都见效果,更不要说端起饭碗了。所以,每天顾客盈门,那是一定的。
      起初,我图新鲜,周末过来,吃酸汤水饺,吃烩面,算是慰劳自己。不过,总觉得
      缺少一份悠闲,一份自在。人进人出,嘈杂纷乱,感到在流水线上吃饭似的。后来,
      就不怎么来了。在别处吃,口感欠缺一些,但心情放松,没有紧迫感,权衡下来,
      得失在两可之间。不过,要是来了亲戚,只要时间从容,我还是带上来鼓楼巷。吃
      饭,也体会热闹。和吃喝联系在一起,对人的刺激是具体的,留下的印象,也深刻
      而持久。
      
          2000年,我装修房子,弟弟从老家过来帮忙,呆了半个月。星期天,我俩一人
      一辆自行车,任意在西安城游走。一日傍晚,来到鼓楼巷,就在路边,吃烤肉,喝
      啤酒,身旁是高大的国槐树,头顶是亮晃晃的汽灯。软风徐徐,清凉如露,满意这
      样的气氛,我俩坐到人流稀疏,才摇晃着回去。那时,鼓楼巷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密
      集,那时,还能喝啤酒。再后来,这里的馆子,只供应汽水,啤酒取消了。我猜测,
      这与宗教信仰有关。这个做法,在这里,我觉得合适,我赞成。而且,也没有影响
      生意,相反,来吃的人更多了,人流动得更快了。
      
          吃特色,吃小吃,鼓楼巷最全。说是不来鼓楼巷了,哪一天,想吃酸汤水饺了,
      不定我又会来的。为吃饭改变想法,我不责怪自己。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