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西辛庄之东有个东辛庄,事情巧得很,东辛庄的党支部书记就是李连成的妹妹。
      看西辛庄搞得红红火火,妹妹坐不住了,她回到娘家,找到了二哥李连成,不是以
      妹妹的身份,而是以东辛庄党支部书记的身份来向李连成取经,希望他把真经传授
      给自己,回村后如法炮制,使东辛庄迅速改变贫困面貌。李连成认真想了想,送给
      妹妹三句话,即:“处事公平,财务弄清,路平河通”。
      
          处事公平,当是干部的第一要素。西辛庄的企业越办越大,效益越来越好。很
      多外村的亲戚朋友都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入股或要求到厂里上班。李连成和班子成员
      都一律回绝。李连成的女儿刚刚出嫁,户口还没有迁出,李连成就风急火燎地在全
      村大会上宣布从企业里除名。李连成的内侄中学毕业闲在家里无事可做,七十多岁
      的老岳父怕别人捎话女婿搪塞,就亲自找上门来,让李连成把他弄到厂里上班,谁
      知李连成仍是不答应,气得老人回家后大病一场。李连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在
      乡政府上班,一是路远,每天要骑一两个小时的自行车上下班,二是一年有几个月
      发不下工资来。有人说,干脆让孩子回来上班算啦。但李连成就是死活不答应。李
      连成说,如果企业初创,他可以回来,扔掉铁饭碗来端泥饭碗,还占着精神可嘉这
      一头儿。现在企业红火了,他回来等于分红利,占老百姓便宜的事咱可不能做!
      
          平时李连成喜欢琢磨事儿,就是去企业参观也充满着李连成式的智慧,他喜欢
      到两种企业里转,一种是倒闭的企业,一种是蒸蒸日上的企业,这两种企业都能给
      他许多启示,他说,其实企业这账也很好算,利润一般出在原料和加工这两个方面,
      原料的价格是定死的,我们只能在加工和管理上下功夫,管理出质量,质量出效益,
      效益会变成红利,就这么简单。我把这些给村民们讲讲,再说又是他们自己的股份,
      厂子的景象还会差吗?他说,我看了那么多的企业,总结出了两条经验,就是:钱
      再多搁不住赔,钱再少搁不住赚。你看无论多大的企业,光公款吃喝招待这一项,
      就糟蹋了不少钱,更不用说管理不善了。我是农民,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农民
      喜欢啥烦啥瞒不住我,给农民办事,就要交心,交底,要有透明度,你看,一个农
      民关心的无非是这几件事,一是我的钱花在哪儿了,二是自己的利益问题,我当支
      书的时候,我就在全村人面前立下誓言:我要是喝村里一口酒,就割我的舌头;要
      是乱花村里一分钱,就剁我的手指头!我发了誓言,就得让群众相信,让群众相信
      你只有一条,就是眼见为实。所以,我在村里又定了一个铁规矩:村里不设吃喝招
      待这一项费用!无论是多大的领导,来到村里,我都先说,你们给什么任务,如果
      我李连成完不成,你们可以批评我,但是我这里一律不管饭,谁要真吃饭,到我家
      吃面条去!另外我还规定,出差一天的食、宿标准是4 元和10元,封顶不保底。
      
          李连成上班也有工具,这个工具也是自个备的。只是他的工具比别人的工具要
      大一些,价格更高一些,这个工具不是别的,就是他上班专用的夏利车。
      
          李连成上班的范围很大,有时去濮阳,有时去省城,还经常去省外跑,因为他
      不仅仅是西辛庄的党支部书记,还是西辛庄几个企业的头儿,这夏利车就是他流动
      的办公桌。只是这辆车是他自个儿花钱买的,汽油费自个掏,跑的事却是大家的。
      几年下来,夏利车由新车变为旧车,现在已经跑了三十九万公里,但李连成从没有
      往集体要过一分钱。有人说,连成呀,你亏不亏呀,新车变旧车,十多万白白交了
      公。李连成说,亏啥亏,你没看我跑来多少项目,立起来几个新企业?
      
          每次出差,尽管定的有规矩,一天食宿标准是4 元~10元,但李连成一个子儿
      也没有往自己的口袋里装过。李连成经常去濮阳出差,可他没在市里住过一次,用
      他的话说就是,没有闻过宾馆的气儿,没有吃过饭店炒盘子的味儿。他要求自己,
      能当天赶回来的一定要赶回来。因为在外就要往店,住店就要花钱,而这钱都是老
      少爷们血滴子攒的,枉花一分钱,心里疼呵。有一次,李连成带村班子四个人去山
      东兖州联系业务,在那停三天,连吃带住,仅仅花了60块钱。李连成说,这次算多
      的。因为这是在外省,咱怕别人笑话咱河南人太小气,平时要是在河南省出差,住
      宿一律免费。因为啥?哪个市都有汽车站或火车站,那里的候车室就是咱们不花钱
      的旅店。一次,李连成去新乡出差,因为必须要在新乡过夜,李连成就到百货商店
      买了一张凉席。他左转右转,转到火车站候车室,凉席一铺,美美地睡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起床,把凉席一卷,又带了回去。这件事使李连成特别得意,他说,你看,
      住宾馆是住,住候车室也是住,反正都是睡一晚。你要是没瞌睡,就是五星级宾馆
      也睡不着,你要是瞌睡了,大野地也挡不住你做美梦。咱反正是农民,也不讲究身
      份,更不图啥享受,睡觉时不露天,身下有席铺,这就不错了。我不掏钱住了一晚
      上,临走还带回家一个凉席,还算是置办了一件家伙什,一举两得,多美呀。还有
      一次,李连成去河北石家庄出差,事情办完,天已擦黑了,李连成就催促司机往回
      赶,司机说,太累了,住一晚上再回去吧,李连成说,要是夏天咱就在这住了,找
      个候车室,或是往车下边一钻,咋都能住。可是现在是大冬天,滴水成冰,我不能
      让你住候车室呀。可是,要是住旅店,那就得花钱,那可是花村里老少爷们的钱呀,
      咱明明再跑五六个小时就能到家,你何必再花这个冤枉钱呢?汽车是我的,你尽管
      跑,可钱却是大伙的呀。这样吧,咱走一段,你要是困了,就停下来睡一会儿,等
      你醒了,咱再往前走,中不中?就这样,他们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硬是当天晚上
      后半夜赶回了家。
      
          村干部李连超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说话沉稳又透着特有的机灵劲,他说,我
      和支书出去多少回了,每次出差,你看吧,车的后备厢里都是馒头和大葱,他常常
      住宿费也免了,为啥,他让两个人睡车上,一个人拱车下睡,不知情的人一看还会
      吓一跳,跟出了车祸一样。连成说,他们宾馆想花我的钱可难哩,他说,我手里的
      钱是农民们的血滴子攒的,咱花着心疼哩。你看,这就是我们掌管着几千万大企业
      的大老板!他上任后,1991年俺村就有了理财小组,他让敢于说真话的人理财,理
      财小组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审核,审核无误后由支书签字,再由群众代表上账,会计
      的职责只是管账和每月公布一次账目。每当财务公开的时候,村民们都说,整那事
      儿干啥?俺知道村干部不会吃俺一个子!
      
          李连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结婚之日起,他的
      家里就没买过财神、贴过门神;他倡导群众学习文化、学习科学知识,在村里先后
      建起了文化室、图书室。李连成说,西辛庄富了,精神也不能贫穷,于是他第一个
      想到的就是建一个小学。他吃够了没有文化的苦头,他不希望下一代还像自己一样
      当个睁眼瞎,他说他要建一座最好的小学,让他们的下一代在这里健康地成长。要
      建小学,周围一些建筑队纷纷找上门来,算来算去最便宜的工钱就需十多万,李连
      成召集村民会,说要干咱还自己干,这样还能给咱们省下十来万。村民们同意后,
      他拎着瓦刀就进了工地,当年在内蒙学的本事现在派上了用场。他自己设计楼房,
      并率先干了起来,全村人花了66天时间,一个宽敞明亮的小学校终于在他们手里诞
      生了。随后他又在全村投资建起了一个秸秆汽化站,硬化了灌溉渠道,使一个现代
      化的新农村拔地而起……这时候,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每天晚
      上,他拎着手电筒,用步子丈量着每一户的宅基地。按照新村规划,原来村中心地
      段位置最好的六户人家必须迁走一户,李连成家正好在这中心地段。李连成说,这
      好办,我家搬走。搬哪儿?村最南头的那两米多深的臭水塘!
      
          新村规划好了,村民大会上,李连成只说了一句话:我家搬迁在村南的大臭水
      坑,有没有愿意跟我换的?说完,全场静寂无声。李连成说,好,通过!偌大的一
      个新村规划会几十分钟就开完了。有周边的村干部来取经,问西辛庄何以能解决农
      村宅基地问题,李连成说,这好办,村干部能带头吃亏就行……
      
          李连成的规划获得了全村的通过,但却有一个人想不通,她就是李连成的妻子
      赵金镯。赵金镯是一个善良娴淑的农村妇女,听说丈夫要把自己辛辛苦苦建起的两
      层小楼扒掉,到村南那个臭水沟里另建一个小院,这个向来对李连成百依百顺的女
      人终于生气了:为了这个村子,李连成把两个塑料大棚无偿送给别人她没生气;把
      家里的几十万全投入工厂里,作为启动资金时她不生气;李连成让村里人都到工厂
      上班,自己和媳妇在家里无所事事,全靠李连成的620 元工资她不生气;自己近80
      岁的父亲为了给闲在家里的孙子在工厂里找个工作,来回奔忙十几趟来求李连成,
      李连成硬是不答应,把父亲气病了她也没生气;他们唯一的儿子每天骑自行车到二
      十里外的乡镇去上班,工资拿得又少,赵金镯几次给李连成提出买辆摩托车给儿子
      骑,李连成都说不能惯孩子,要艰苦朴素。可是她今天再也忍不住了,这是家呀,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是两个人建起来的家呀,你说搬就搬?你李连成为了村
      子还有什么不能舍得的?赵金镯越想越气,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搭理李连成。
      
          然而赵金镯到底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女人,她知道,李连成让这个村子往前走的
      每一步,都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的,他不只一次地给她说过,当官无论大小,
      第一关要学的就是吃亏,你敢于吃亏,这一关就过去了,群众才会拥护你,信任你。
      看着李连成日渐消瘦的样子,最后她还是默默接受了这个现实。他们花了16000 多
      元,愣是把那个臭水塘填平了……
      
          在李连成的带领下,一个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的新农村终于屹立在了濮水之阳,
      西辛庄从一个人均收入不足700 元的贫穷村,一跃成为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固定
      资产达6000万的富裕村。同时,它还是一个充满着现代文明气息的村落:他们村里
      企业没有一个保卫科,没有一个保卫人员;没有一座庙宇,没有一个信鬼信神的,
      没有一个信这教那教的,更没有一个练“法轮功”的,没有一个违背计划生育的,
      没有一个家庭不和睦的,没有一个违法乱纪的,没有一个上访告状的,这十多个没
      有,记录了李连成呕心沥血的过程。
      
          李连成的事迹很快受到了中共濮阳市委市政府的重视。
      
          1999年,市委组织部的同志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认为李连成多年如一日富而
      思进,一门心思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他身上最本质的东西,都能深刻反映出当代共
      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之所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爱,是因为他
      严格实践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他是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典范
      ……于是,2000年4 月6 日,濮阳市委和组织部向全市发出了学习李连成的通知,
      4 月27日,中共濮阳市委又作出了向李连成学习的决定。10月13日,中共河南省委
      组织部下发200052号文件,在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向李连成学习
      的活动。6 月30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李连成的先进事迹。
      
          李连成,这个黄河岸边成长起来的汉子,面对荣誉,他的脸上永远带着谦虚的
      神情,他说,我知道自己的斤两,那是党组织考验我哩!现在,我每天早上三点起
      床,学习文化,市委组织部李新杰部长是我的文字老师,他给我规定,一天学仨字,
      你看,大半年下来,我都可以看报写字了。
      
          在全国干部监督工作会议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书记处书
      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专门听取了李连成的事迹报告,面对曾庆红部长,李
      连成手捧讲稿,第一次像小学生那样大声念了起来。当李连成一字不错地念完讲稿
      之后,曾庆红部长高兴地站起来为李连成鼓掌,他说,“李连成同志的事迹告诉了
      我们很多道理,敢于自己吃亏,不能让老百姓吃亏,这是他做好工作的秘诀。他的
      秘诀还有,坚持民主集中制,把党员放在关键岗位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使西辛庄这个村出现了‘几十个没有’,什么坏现象没有,全是好现象,全
      是正气。连成同志,你做得好啊!”
      
          李连成的故事还有很多,在笔者采访期间,他一边同浙江金华木雕厂谈着项目,
      一边利用休息时间与我聊天,当采访结束时,也正是他又一个建厂合同签订的时候,
      只见李连成颤颤地拿起笔,在合同上周周正正地写下“李连成”三个字。
      
          此时,窗外,蛇年的雪又下疯了。
      
          看着弓腰写字的李连成,笔者想起了那条中华第一龙那动人的脊梁,那充满能
      量和飞翔渴望的脊梁。它蹲伏在那里已经六千多年了,但从来没有真正飞翔过,但
      是,现在它要真正呼啸飞翔了……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