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83年9 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濮阳市,善于琢磨的李连成敏感地意识到,中原
      油田和刚成立的濮阳市区都需要大量蔬菜,这不是发财门路吗?事不宜迟,李连成
      四处打听,终于在开封郊区,访到了蔬菜高手,这个八个月只花一块五毛钱的农民,
      竟以年薪一万的气魄,请回了蔬菜专家,在村里率先办起了塑料蔬菜大棚。那真是
      李连成至今难以忘怀的岁月,他在蔬菜大棚里,一呆就是七年,七年间,他冬天睡
      觉没脱过衣服,没穿过一双袜子,夏天没穿过一件汗衫,像苦行僧一样终日和那些
      蔬菜们呆在一起,研究它们的生长,它们的喜好,它们的语言……七年间,他能知
      道一株蔬菜什么时候要生虫,这种虫是第几代,打什么药最管用……他熟知蔬菜的
      程度超过了自己和家人。每天早晨三点钟,他准时起来把菜用自行车带到40里以外
      的濮阳市去卖,上午八时许,他又出现在菜棚,间苗,培土,施肥……整整七年,
      他像钟摆一样不知停歇,七年下来,他净赚了17万元,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成了全
      村的首富。
      
          多年来,李连成心里一直窝个事,那就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李连成所在的村,
      有共产党员,也有党支部,李连成对共产党的认识最初就是从他们身上得到的。李
      连成说:“我入党的动机特别简单,那就是想让自己说话管用,能起到带头作用
      带领全村老百姓发家致富。”
      
          在村里,虽然都姓李,但也有远有近,有亲有疏。李连成家是穷村里的穷户,
      是穷人中的穷人,自然就让人瞧不起。老父亲性子刚烈很要强,但面对困顿的家境,
      他也不得不低下英雄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这就是
      现实给李连成上的课。李连成至今忘不了那些屈辱的日子,他的父亲任人往他脸上
      吐唾沫,即使向他扇耳光,他也不还手,他就那样任人打骂。因为父亲清楚,他的
      身后有妻子儿女。父亲把自己站成了一座山。那时候,年纪少小的李连成就常常在
      心里期盼,自己长大一定要当共产党员,只有共产党才会真正关心穷苦人,保护穷
      苦人不受欺负。
      
          等李连成的家境渐渐好转的时候,他入党的心事更多了一层。他的经济地位高
      了,社会地位也相应增长。但西辛庄并没有变,西辛庄的老少爷们没有变,西辛庄
      贫穷的基本格局没有变。李连成是个被贫穷弄得伤透心的人,尽管他现在腰缠万贯,
      但他还没来得及品尝过富人的滋味。富人有富人的思想观念,有富人的意识形态,
      并没有富人的言谈举止和语言系统。而这些,是要经过训练才能进入其间的。李连
      成不拒绝金钱,不拒绝财富,但他仍然以一个穷人的心思看待贫穷的西辛庄。善良
      的李连成说:“我还得想办法救救我的村庄!”
      
          想来想去只有入党这条路。
      
          在他看来,只有入党的人说话才有分量,群众才会听他的。
      
          他是一个知道致富路径的人,就像阿拉伯神话里那个懂得藏宝洞穴咒语的人,
      他喊过“芝麻开门吧”,他见过那个洞穴,知道那里藏金储银,财宝无数。他认得
      这条曲曲折折的路。但是,他是个善良的人,他不贪婪,他想给大家引路去寻找财
      富。但是,没有人相信他的话,谁也不会相信天底下有这样的大公无私的人,他要
      想办法让大家相信。
      
          想来想去只有入党这条路。
      
          只有共产党才主张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
      
          他很激动地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交给了村里的党支部。
      
          他不识字,他托人代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并在申请人的名字上按了一个鲜红
      的手印。
      
          但是,他的入党愿望受到了狙击。
      
          西辛庄党支部是个穷党支部,虽然这么多年,我们党一直号召要发展经济,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带领人民群众致富,但是,西辛庄从来就没有富裕过。因此,
      当西辛庄突然爆出来一个富户,西辛庄党支部尤其是老支书缺少这方面的思想准备,
      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尤其是一个靠大棚蔬菜发财的人,这样的人竟要提出申请入
      党,他拿不准。他们认为,农民以农为本,土里刨食才是正道。党中央虽然号召农
      民要发家致富,是说让你种好庄稼多打粮食,并没有让你去搞歪门邪道。由于他们
      把李连成种大棚蔬菜当作不务正业,于是李连成的入党问题就受到深度狙击。
      
          李连成连续申请了四年,都被挡在了大门之外。
      
          李连成说:俺仍然不泄气,把这当作是对俺的考验。俺要求入党的决心更大了,
      因为我知道村里的经济怎样弄才能发展起来。俺想,咱两边都不要太急,俺等等你,
      你们也思想思想。这是观念上的事,一两天咋能解决呢?
      
          后来,镇党委知道了这件事,就来给村里做工作,加上村里党员们思想观念也
      发生了变化,终于在李连成第五次提出申请的时候,批准了他的申请。
      
          1986年,李连成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忆这段经历,李连成特别感谢当年的老支书,他说,是他教会了我许多东西。
      他使我在政治上更加坚定和成熟,即使暂时受到了挫折,也不能悲观失望。他还告
      诉我,人要有远大的目标,只有加入了党组织,你的人生目标才能实现。
      
          1991年8 月,40岁的李连成经过民主推选,被正式任命为西辛庄村的党支部书
      记。
      
          李连成当上村支书后的第一晚,他突然想起了村里人看他的眼神。那是穷人的
      眼神,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眼神,那是一种孤立无援的眼神,一种叫天天不应,叫
      地地不灵的眼神,李连成想,我得把这种眼神用心焐热了。共产党和地主老财的根
      本区别在于,共产党一心为人民,她是穷人的大救星。我是村里的党支书,我要给
      老百姓带来希望,我要让村里人知道脊梁挺起来是什么滋味!
      
          李连成说到做到,他把自己辛辛苦苦建起的三个塑料大棚中的两个无偿地送给
      了村里最穷的人。他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对村民们说,只要想弄大棚菜,他不但在技
      术上指导,还可以帮助跑贷款。那时候,他完全像俗语说的“荒了自己的地,种了
      别人的田”的傻子一样,终日在蔬菜大棚里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
      
          经过两年的辛劳,西辛庄村的塑料大棚迅速发展到40余个,仅此一项,全村收
      入就达30多万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