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节:重庆的雄心韬略(6)
      
        围绕中央制定的长远国策、重庆市委、市政府经济发展目标,以及2008年金
      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重庆在危机中经过深入比较性研究之后,确立了自己未来
      发展的主要路径和着力方向。
      
        在空间上,重庆与沿海相差两千多公里,缺失外向型经济的地域优势;在时
      间上,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广东大起飞时,重庆还只是内陆城市,最需要
      解决的是温饱问题。在与先发展地区相比较中,重庆只有时空劣势。如今这些劣
      势却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显示出优势来。因为在沿海经济腾飞之际,缺乏优
      势迫使重庆统筹思考发展问题,外销条件不够,就内销,起步迟缓就抓紧后发优
      势,摆脱粗放模式。危机中显现重庆百年一遇的机遇。
      
        重庆模式的特点就是“统筹”、“兼顾”,机遇也从这儿产生。这个城市有
      明显的内陆环境特征,又集大城市、大山区、大农村并存的二元架构特点,既有
      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又有很落后的农村地区。
      
        重庆在制定奋斗目标时,既站在直辖市的立场,又确定与京、津、沪这类大
      都市的不同目标模式。“我们有巨大的农村区域,是在内陆,他们在沿海,工作
      条件开放的方式会不同;重庆有巨大的人群,有农民工,他们没有本地的农民工,
      却有各地去打工的农民工,劳动力特点不同。重庆各种工作,都要根据本土特点,
      然后确定工作措施,来完成中央赋予的经济及城乡统筹等工作目标和要求。”
      
        京、津、沪的金融中心都有各自的特点,北京是首都,金融机构要与中央机
      构联络,北京成为金融机构总部集聚的金融中心;上海没有那么多金融机构的总
      部,却是具有各种金融要素的市场,股票、债券、票据市场,银行间的资金拆借
      市场,还有石油、黄金等期货交易市场,要素市场集聚是上海金融市场的特征。
      
        然而身处内陆的重庆,既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总部,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国家
      级要素市场。重庆政府分析,除了银行证券保险,一般意义上做大规模以外,更
      有可能的是汇聚主流金融业务之外,中国正在崛起的六种小金融机构,如各种担
      保公司、各种小额借贷公司、各种小私募基金公司、各种风险投资基金的公司、
      各种信托公司、各种租赁公司等。
      
        这类中小金融机构在北京上海大金融企业的覆盖下,生存需求不大。但以中
      小企业为主的重庆就有很大机遇,它们集聚在内陆最大直辖市中,辐射中西部。
      
        重庆有可能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在内的、六种中小型金融机构集聚的
      高地,这就是我们定位并推进的金融中心。
      
        目前,重庆已有五十二个经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在全国三十一个省市中数
      量最多;现有七十二家担保公司,集聚了七十亿资本金。重庆也积极推进租赁、
      信托公司的业务,或者私募基金或风险投资基金等。
      
        作为内陆城市,重庆目前的工业销售值,百分之九十内销,百分之十外销。
      早年,这样的市场结构不具优势,但金融危机下,纯外向型经济遭遇挫折,中央
      启动内需,重庆的劣势转而成为优势。建桥工业园区五年前以四十万元起家,如
      今每天创造的工业产值三千万元,发生物流交易额一千五百万元,投资固定资产
      一千一百万元,包括美国卡万塔、凯雷、法国诺灵科、意大利比亚乔、日本三井、
      香港天安及内资的中船重工等七十四家企业落户。这些企业不少产品都出口,但
      这七十四家企业,没有一家不做内销市场的。重庆建桥工业园管委会办公室副主
      任袁利说,园区内企业,至今没有一家因为危机影响而难以生存的。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