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重庆的雄心韬略(4)
      
        薄熙来则说,“这‘五个重庆’的建设,就是重庆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
      的答卷”。“五个重庆”还将积聚重庆的发展后劲。它营造发展环境,使“重庆
      今后50年不落后,100 年后更好”。
      
        “即使是老重庆人离开这座城市三年,回来时恐怕也找不到路了”,“我们
      每天都在奔跑”,李勇说。但是“我们在发展,别人也在发展”,“欠账多、起
      点低”。
      
        为此重庆精心打造了很多公共平台。李勇介绍说,最大的亮点就是依托内陆
      保税区、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港口产业集群。2012年以前,集装箱规模要达到500
      万标箱级别。
      
        薄熙来为重庆发展注入了兴奋剂,重庆以百米赛跑的速度大踏步走在发展的
      道路上。
      
        随着“含金量极高”的2009年国务院3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
      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的落实,两江新区的建设提上了日程,未来这里将建成
      “内陆开放的西部地区先导区”。
      
        但薄熙来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他希望重庆能够再快一些。在一次经济工作
      会议上,他说:“重庆人必须要有勇气把自己置身于开放的前沿。”
      
        3.重庆困难
      
        重庆有这么大一片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却取得了如此巨大的进步。而未来发
      展这一大片农村区域既是负担,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例如三峡库区的建设
      就代表着中国对环境保护的能力和意愿,从这个角度看,重庆“统筹城乡”的行
      之有效的经验对中国未来发展更具有典型性意义。
      
        重庆的现状就是“西部现象与东北现象的叠加”。“东北现象”,指重庆重
      工业的很多布局与东北相像;而“西部现象”是指重庆成立直辖市,大量农村地
      区被划拨给重庆管辖,形成了一个“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格局,具有西部城
      市的形态。“统筹城乡、以城带乡”是“重庆模式”最大的特色,也是薄熙来治
      渝的重中之重。
      
        重庆要实现“五环梦想”殊非易事。
      
        早在2006年,主政者意识到主城九区的“都市经济圈”太小,“小马拉大车,
      带动力不强”,将区域发展格局调整为“一圈”——“一小时经济圈”( 包括23
      个区县) 与“两翼”——渝东北翼、渝东南翼。重庆社会科学院区域研究中心主
      任李勇介绍说,“一小时经济圈”“生态承载能力好、产业集群条件好,”集中
      了全市70% 的GDP ,成为重庆市重点打造的经济发展区域;而“两翼”的发展主
      要依靠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同时也注重“一圈”对“两翼”的帮扶,“享受城
      市发展的成果”。
      
        但重庆要想成为中国内陆经济的发动机,其实现之路相当漫长。重庆有两大
      引擎——未来10年间,重庆主城人口和面积将翻番,成为中国第四个千万人口特
      大城市,城镇化率从当前的50% 提升至70% 。
      
        重庆城市化的模式,用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的话讲就像一个大齿轮、中
      齿轮、小齿轮相互啮合的齿轮箱,形成一个庞大的城市群。
      
        在渝东北的开县,大小老板们积极性很高,纷纷回乡投资,但是“没有进入
      主城产业链,生意很冷清”。在主城江北区进行对口帮扶以后,在江北区划出了
      一个开县园,由江北区负责提供土地和园区管理,开县负责招商,招来的老板和
      打工者都是开县人,生意很快红火起来。
      
        “下一步就是利用园区进行农村人口转移了”。与过去三峡库区移民不同,
      伴随着产业转移,重庆计划在未来十年永久性转移四五百万农村人口。
      
        可以称作“重庆模式”的经济发展的办法绝不只有一种。重庆的“八大投资
      平台”曾经在国有资产处置、城市建设方面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并引起了世界
      银行等国际性组织的关注。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