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
      
        大学三年级的暑假,子文一个人跑到一个大山里面。
      
        一个寺庙里的老僧跟子文一见如故,说子文有悟性、与佛有缘。老僧慈眉善目、
      象一尊罗汉,举手投足间无不流露出佛的从容大度和平和淡漠,对禅学有极透彻的
      感悟。
      
        能遇上如此的高僧子文深感幸运。
      
        老僧允子文留宿寺庙三天,同吃同住。
      
        暮色笼罩的庙宇在云层的缝隙中洒出的一缕夕阳照射下金碧辉煌。淡蓝的雾霭
      缭绕其中,旁边净一色暗绿、广袤的森林,更衬出庙宇的神圣庄严,并透着神秘和
      悠远,木鱼声声和仿佛来自远古的佛音萦回耳边。
      
        这一切给子文心灵上极大的震撼以至终身难忘。
      
        吃的是和尚们自己种的疏菜,油盐极少更无其它佐料,真的是清心寡欲。
      
        现代研究证明,食物对生灵性格的影响极大。素食的牛羊性情温和,吃肉的虎
      豹品格凶猛,并且两者身体所生疾病也有较大差别。
      
        素食正好顺应了佛家无忆无念莫妄的宁静、淡泊。想来高僧体内的舍利子应是
      素食物质和平和佛性的结晶。
      
        得到老僧的教诲,子文是首次认识了禅宗的哲理和高深。
      
        “风幡之争”在禅史上很著名。
      
        思考能力的第一层是所有正常人能看到的:风吹幡动。
      
        第二层凡夫们能想到却分不清的,是风动还是幡动?幡无风不动,因风吹才动,
      此乃风动也。但同样的风,幡动而山不动,可见是幡动也。
      
        第三层是高僧才能悟到的,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第四层是佛悟的也可说是深奥虚无的,其实连心也不动。佛法人心,是无所谓
      动还是不动的。他宛如高山风吹不动,又如四海不生不灭。本性真心,原本纯洁无
      瑕,火烧不化、风吹不动。如此何来心动呢?
      
        佛家的四大皆空,四大是指地水火风四种元素组成了宇宙。六根,是指眼(视
      根)耳(听根)鼻(嗅根)舌(味根)身(触根)意(念虑之根),对应的是六尘,
      色声香味触法。
      
        凡夫们四大皆有,六根不净,自是看不明白风吹幡动。高僧的境界中起码还有
      六根里的意根没有清净,只有佛才是真正的一尘不染、无忆无念。
      
        北禅大师神秀坚持“渐修”方式领悟佛法,强调“以坐禅为业”。写有诗句: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开始的北禅势力明显大于南禅,这与各自推崇的修炼方式有关。北禅主张渐修
      的方式,按戒、定、慧的程序,以戒为本,由定发慧,有照有证、体用结合、循序
      渐进,可操作性强。直至今天,一般的出家人都是按此而修行。
      
        南禅大师惠能则凭豁然开朗的“顿悟”方法感悟佛性,摒弃清规戒律。对神秀
      的诗回应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看了惠能的诗,禅宗第五代祖师(五祖)弘忍暗自称赞,并把衣钵和佛法秘密
      的传给了惠能。
      
        传说一天午斋后,众僧都在自己的寮房休息,惠能独自在后院舂米。弘忍悄悄
      地走过来想说话,又向外面望了望,仿佛有人走动,便用拐杖在舂碓上敲了三下,
      然后头也不回的走了。惠能心领神会,是夜三更时分,便悄悄来到弘忍房里,行三
      拜之礼后侍立一旁。弘忍忙将窗户关闭、遮严,拿出《金刚经》从头至尾念读,并
      不时加以解释。如此的秘而不宣,是因为许多五祖的高徒包括神秀等人,都想坐六
      祖的宝座。六祖职位抢夺之凶险,不亚于宫廷你死我活的权力争斗。
      
        南禅崇慧禅师深谙人生奥秘。把人与事、人与自然分为三种境界:
      
        落叶空山,何处寻踪。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
      
        万古长空,一朝风月。
      
        后世禅师们则把“万古长空,一朝风月”推崇为禅者所追求和体验的最高境界。
      
        常人往往认为僧佛是逃避现实、四大皆空,能想到他们竞然对世间人事有如此
      苦苦的追索探究吗?
      
        未待子文开口时老僧已是洞悉了子文的心思,两种极端的、天生的对人生虚无
      的感悟及同时存在的对世俗名利诱惑的心神不定。
      
        子文问老僧:佛家淡化功名利碌,不屑争权夺位,可为何有些高僧却对长老、
      方丈、主持的职位耿耿于怀呢?
      
        老僧淡淡一笑:正说明成佛之艰难。
      
        子文释然,专业于看破功名的僧佛尚且如此,更何况浸淫于利碌的凡夫俗子呢?
      
        临走的时候,老僧送了子文一纸忠告:勿过分,随缘去。
      
        子文对宗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凡世上的宗教都是为了解决人面对人生时的
      空虚无奈而产生的。宗教应该是给人类带来了好处,使人活着时有一种精神奇托、
      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可为之奋斗,赋人生予意义。信仰的缺失估计会更加导致赤裸
      裸的物欲横流、弱肉强食。
      
        许多宗教都有相似之处。
      
        世界三大宗教的基督教,经典《圣经》,信仰上帝,人有原罪,博爱,禁欲,
      升天堂或下地狱。
      
        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信仰安拉,人要赎罪,宽恕,戒欲,信前世后世,
      入天堂或入地狱。
      
        佛教教义《四谛说》《十二因缘说》《三法印》,信神四大天王、佛、菩萨、
      罗汉,人生是苦,戒欲,向善,前世今世来世轮回,最高无苦境界涅槃。
      
        做为东方人,子文更倾向于佛教。只是子文有点怪,从来不烧香拜佛。要是信
      佛,心中有佛、心诚是最重要的,有的高僧还呵佛骂祖呢,多一把俗香就能祷求佛
      祖更多的保佑你吗?
      
        曲凡认为宗教纯粹是骗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就应该面对苦难,并去征服
      他。用虚构的后世来逃避今生只是一种软弱、一种自欺欺人,甚至是一种病态。谁
      真正的见过上帝、上过天堂、下过地狱?要是我做了皇帝、当了国王,我也会诱骗
      或强迫百姓信仰宗教,这样百姓就会变得温顺、服从、有所畏惧,而我则可随心所
      欲、为所欲为了。
      
        安其对宗教抱无所谓态度。信则有,不信则无。不过安其对来世没有什么兴趣,
      管它天堂还是地狱,今生快乐是最重要的。
      
        --------
        流行小说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页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