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吃”杭州建工
      
          2001年,广厦的资本运作能力和兼并国企的经验都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而此
      时,除了那些垄断性的国有企业之外,中国绝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成了“煮熟了的
      鸭子”——靠自己飞是飞不起来的。如果等不来民营资本的“兼并筷子”,最后的
      命运就只能像“阳光下的冰棍”一样慢慢地融化了。
      
          只要是国有企业,不管是在前苏联还是匈牙利,也不管是在中国的东北、西北,
      还是在最具改革勇气和商业精神的浙江,它都逃不过普世的“国企病”——包袱沉
      重,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作为杭州市最大的国有建筑企业集团,杭州建工集团也
      不例外。
      
          杭州建工集团公司成立于1950年,名称也几经变更。按辈分算,这家杭州市属
      的老国企如果算不上“共和国的长子”,也至少可以说是一个“共和国的长女”了。
      杭州建工集团跟重庆一建一样,都有不少光荣历史,曾经建造了杭州西子国宾馆、
      上海锦江饭店等计划经济年代的标志性建筑,而且还曾经得过两个鲁班奖。
      
          不过这个“共和国的长女”虽然有浙江人的改革风气浸润,但“健康状况”并
      不见得良好。2001年之前,它的产值长期都在5 亿到6 亿元之间徘徊,过去“企业
      办社会”所留下的历史包袱让它不堪重负。相比之下,2000年前后很多迅猛后起的
      浙江民营建筑企业的产值都超过10亿元了,广厦的建筑业产值在2000年时也达到了
      33.8亿元。在浙江这样一个到处都是“鲶鱼”的水域,这条老迈的“沙丁鱼”如果
      不及时改革,恐怕就很难再有好的前途了。
      
          形格势禁,引入民营资本的改革是大势所趋。杭州市政府、杭州建工集团内部
      对此也很明白,所以当广厦在2000年中把“绣球”抛出后,三方很快就拿出诚意商
      讨具体的改革方案。由于大家都在杭州,对各自的情况也都比较熟悉,所以整个操
      作过程并不急。经过近一年的谈判和筹措,剥离包袱、清产核资、资产重组的工作
      终于完成。
      
          2001年10月16日,新组建的“杭州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注册资
      金1.6 亿元。广厦出资8809万元控制新公司55.1% 的股份,杭州市投资控股公司占
      27.5% 股份,集团公司职工持股会占17.4% 。
      
          在这次兼并活动过程中,广厦方面主要还是投资部经理王明和在负责,完成兼
      并之后,楼忠福顺理成章地派他出任杭州建工集团的董事长。不过,楼忠福这个决
      定还是让部分广厦内部的人感觉意外——在那些还没有打破地域观念的广厦人看来,
      王明和虽然在广厦有建树,但他至少不是东阳人,也不是浙江人,而且进入广厦的
      时间前后也才8 年。但楼忠福早已经超越了这种传统观念,尽管他感觉到这种看法
      的存在,但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王明和的重用。
      
          由于广厦在广厦重庆一建的改制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所以王明和进入杭州建工
      集团后,自然也显得轻车熟路。他几乎也是单枪匹马进入杭州建工集团的,除了带
      来一个财务总监外,其余的人都是公司原来的人马。他也相信浙江国企职工的意识
      观念跟得上时代,相信在杭州建工集团不会出现重庆一建那种交锋。不过,事情并
      不完全像他预料的那么畅顺。
      
          从总体上看,浙江人的改革开放意识和观念是领先全国的,但是习惯了捧铁饭
      碗吃饭后,一旦换了个瓷饭碗始终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王明和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科班管理人员,他与从基层干部出身的郭向东完全是
      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他话语不多,不轻易表露激情,更不习惯高调的政治性说教
      和口号,完全是一副在商言商的职业经理人作风。不知是因为戴着眼镜的王明和长
      着一副并无“杀气”的书生模样,还是因为杭州建工集团的职工看不上他这个东北
      人,部分不安分的人以为有机可乘了。
      
          集团下属的一家设备公司在改制之后,职工们仍然保持着一副懒洋洋的老样子,
      以为得过且过的日子可以继续混,公司亏了反正主要是亏了广厦的。个别不安分的
      职工则想浑水摸鱼,把公司的设备拿出去卖了,或者拿去出租,坏了之后则拿回公
      司维修。
      
          但是真实的王明和并不像他的外表那样文弱。当他知道设备公司在2001年的年
      终结算中出现了100 万的亏损后,便让集团的党委、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出面宣布
      公司关门,并对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资产进行核查。过去捧惯铁饭碗、吃惯大锅饭的
      职工们自然闹了起来,集团管理班子也不愿意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因为大家毕
      竟是一起从老集团过来的。
      
      
      
          王明和也理解这层关系,所以亲自出马处理。面对一群激动的面孔,他并不多
      讲大道理,只讲了三条:一是愿意留下来的都可以留下来,但岗位必须调整,思想
      必须转变,而且有三次机会调整岗位;二是不愿意留下的可以选择离开,集团按照
      改制时定下的最优惠政策给予补偿;三是对以上两种处理办法都不接受的话,可以
      公事公办,到劳动局仲裁。
      
          对于把公司设备拿去变卖和私自出租的情况,在调查清楚之后,王明和则坚持
      当事人必须走人,案件可以不报公安局,也不记入档案。
      
          这样的处理是无懈可击的,即使要闹也找不到理由。经过这番最初的磨合,广
      厦的管理理念也就逐步在杭州建工集团扎根,集团的经营也很快走上轨道。两年之
      后的2003年,杭州建工集团的产值也由过去的5 亿到6 亿元,一下子跃升到20亿元,
      利润由2000年的600 万元增加到3600万元。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