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会餐
      
          同事印度兄弟签证到期, 即将回国。他和大家都处得不错, 临走一起吃个送行
      饭。因为印度兄弟是素食者, 由他推荐一个印度餐馆并负责点菜。  大学时在某大
      公司做临时工,组里除我和另外一个中国人之外,全是印度人。每天午饭都在印度
      馆子吃, 对印度饭菜印象并不好,我顿顿吃不饱。但是为印度兄弟送行, 我决定不
      得已而为之。 
      
          先上来的是开胃菜,各类蔬菜表面炸成金黄,佐以三色酱汁:红辣椒、黄芥末、
      绿薄荷,盛之小盘中, 味道虽不十分出奇,也算出人意料地有香有色。接下来的几
      道菜是:菜花、土豆都置于咖哩酱中煮得稀烂。三道菜看起来像同一个锅里煮出来
      的,只是按大中小块装了三盘。用无味的烤面饼蘸着吃,难吃是不难吃, 却令我大
      摇其头。不过,为了礼貌,我一面随组里的美国人高声赞美, 一面暗暗思念自家烙
      的葱油饼。 
      
          吃了几口,只见侍者端上来一大盘白米饭,倒让我不禁愣了一下,忽然想起来
      一个问题,这到底吃的是中餐还是西餐呢? 顾名思义,中餐,中国餐饮是也。  西
      餐应该是指欧美等地的西方饮食,那印度、日本、韩国,乃至越南、泰国、新马等
      亚洲国家的风味菜岂不是不中不西? 
      
          我最早接触西餐是在东北。哈尔滨的华梅餐厅是不错的俄式西餐厅,那里卖的
      裂巴( 俄国面包) 皮脆瓤软,怎么吃怎么香,但是怎么吃也不像同样外焦内软的煎
      馒头。小时候北京的西点店也卖面包,不过甜甜软软的,那时候是难得的点心。后
      来北京开了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口感香嫩的炸鸡腿,门口排队的人龙,高昂的价
      格,异常干净的厕所,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版的《爱情故事》深深铭刻在我那时
      已不十分幼小的心里。
      
          两年前和先生一起回北京,夜间与朋友一起去KFC(肯德基) 宵夜。望着干净舒
      适、灯火通明的店堂,在美国长大的先生不由得慨叹,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高级的
      KFC 。的确,到了美国才发现,KFC 是路边随处可见的小铺子, 卖的是廉价的炸鸡
      快餐,理查德·克莱德曼也不是以前以为的钢琴大师。
      
          中国人的胃口就是怪, 什么都能前卫, 惟独胃口前卫不得。有个在北京的朋友
      , 卡丁车高尔夫蹦极, 无所不能, 惟每餐无米面不饱, 一次在麦当劳吞下两只巨无
      霸后,仍再吃了一份面条才算正式吃饱。 
      
          美国特产的西餐, 除热狗汉堡炸鸡外, 只得感恩节火鸡一味, 可惜其肉也糙, 
      其味也淡。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 美国人的餐桌上,从意大利的面条与馅饼(Pasta 
      和 Pizza),  到墨西哥的Taco(炸脆的夹肉馅薄玉米饼)和 Burrito( 卷饭或豆, 
      混以芝士肉馅的薄面饼),  从中东烤肉到日本生鱼卷, 可谓无所不有。  加州更是
      移民聚集的地方, 不但政治气氛十分民主, 饮食方面也形成了民族大团结的加州特
      有风味。  在旧金山的中国城, 能够熟练地使用筷子的美国人比比皆是, 夹起鸡爪
      照相的美国人必是外州来的游客。  除了意大利、法国、中东等地的西餐, 加州还
      有相当不错的粤菜川菜馆,其他如泰国、日本、印度、新马等地的风味菜色也不难
      找到。另外还有法式越南菜、港式西餐等本身就集东西方特色于一体的菜色。本地
      厨师翻陈出新之余, 难免大受各民族风味菜的影响。我曾买过一本英文的菜谱,里
      面有法式海鲜烩饭,也有马来西亚沙爹酱烤鸡串,有意式牛肉丸浇面,甚至也有粤
      式干炒牛河。本地餐馆里如牛排店里卖日式生鱼,意大利馅饼上放粤式海鲜酱鸭丝
      者亦不稀奇。 
      
          提起餐饮,不得不提厨师。与中国传统的“君子远庖厨”思想不同,在美国,
      烹调被视为一种艺术,厨师亦是相当受尊重的一种职业。好的厨师不但收入高,有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厨具产品系列,还可以上电视,像明星一样被人崇拜,颇似温瑞
      安小说中的尤知味、尤食髓兄弟。可惜温先生把这两位名厨写得相貌奇丑、人品下
      流,最后结局也不好。不知是不是因为有歧视的成分在里面?
      
      
      
          美国厨师上电视不是一天两天偶尔上一上的。电视上有一个频道专门介绍各地
      风味菜、好餐馆,讲述厨艺班的轶事,或由知名厨师主持讲座。讲座中名厨们上蹿
      下跳各显神通,或边操作边鼓舌如簧,最后让现场观众一饱口福,或世界各地到处
      跑,连吃带玩, 作秀的成分比做菜的成分高得多。 
      
          受了这种节目的影响,我也去附近夜大报名参加了一个学做西餐的课。开课时
      去厨艺班一看,不禁大失所望。电视上演的厨艺班里,每个学生都穿白色制服,戴
      白厨师帽,非常专业的样子。先入为主之下,我参加的这厨艺班实在令人大失所望,
      看起来不过是平常住家,只是厨房略大,炉子烤箱等比平时家用的高级而已,自然
      也没有制服和厨师帽。上课时每人发一份菜单,两三人一组,每组负责一个菜,做
      好后大家一起吃。
      
          上了两次课以后,觉得既贵又没太大收获,因此决定与朋友自组类似的活动,
      逢周五在家做西餐自娱。  开始的时候是严格依照菜谱按部就班地做,可是做出来
      的菜却不尽人意。有一次做的是法国菜,熏肉包了小牛肉放在烤箱里烤,另把各种
      蔬菜略炒之后铺上芝士也放烤箱里烤。结果做出来的都没什么味道,倒是符合了我
      一贯对西餐的印象。多做几次之后发现,中餐西餐虽然看起来很不相同,但其实有
      很多共通之处。和中餐一样,西餐可以极复杂,也可以极简单。一块牛排在平底锅
      里煎一煎,配白煮的蔬菜可以是一顿。  几十种调味料拌在一起抹在整鸡上烤好几
      个小时也可以是一餐。  其实与做普通中国家常菜一样,做西餐不必一定按着菜谱
      大杯小勺地量,而很可以随自己口味增减材料,修改制作方法。不管是中餐西餐,
      好吃就是好餐。意式、法式、中餐、印度餐、新马泰国餐,只要喜欢,都可以一起
      来个美国大会餐。 
      
      
应天故事汇(gsh.yzqz.cn)

下一章 回目录